文献检索 第五次上机作业 毕业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突发事件的网络传播研究》

第五次上机作业

假设毕业论文题目:《公共突发事件的网络传播研究》,查找资料,写出文献综述(2000-3000字),并附上参考文献。

提交作业要求:将文献综述以附件(word文档)形式发送至fzxylib@,截止日期2013年12月30日。

质量要求:独立完成,彼此相似度超过40%者,成绩不合格。

前言:互联网(Intemet)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商业化运作后,在全球得到迅速发展和空前普及。美国eTForcasts公司的研究报告显示,2000年到2005年全球互联网用户复合增长率为19%。预计2005年底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将达到10亿,正像报刊、广播、电视传媒一样,互联网已成为今天重要的传媒形态,并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突发事件有代表性的定义是欧洲人权法院对“公共紧急状态”(PublicEmergency)的解释, 即“一种特别的、迫在眉睫的危机或危险局势, 影响全体公民, 并对整个社会的正常生活构成威胁。”近年来人们对突发事件的关注程度不断上升, 中美撞机事件、美国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重大突发事件在网络媒体的传播下, 快速进入了人们视野。一方面,网络媒体弥补了传统媒体在播报突发事件中的诸多不足,促进了公众的广泛参与并形成了不可忽视的舆论导向。但另一方面,上述事件通过网络传播并在网络舆

论作用下所产生的失真、畸变将造成迅速而广泛的社会负面影响并有可能引发一系列危害严重的衍生事件,必须采取有效的应急防范措施。本文通过对突发事件网络传播过程和特点以及社会心理影响的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应急管理措施和心理干预手段。研究内容对分析网民个体及群体行为,控制整个事件发展的导向,安抚民众情绪(如因网络传播夸大扭曲事实真相而导致社会民众的兴奋,恐慌,愤怒等情绪),建立突发事件的预警及控制机制,都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主题(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

一、突发事件的网络传播特点:

2007年11月1日发布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对突发公共事件作了如下定义: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它具有如下特点:

1.匿名性

匿名的特点正是网络舆论大肆其道的最重要原因之一。网络上的身份并不是网民的真实身份,每个人都可以跳出生活中的“我",去扮演一个完全不同的身。由于匿名的特点,人们在网上发表言论多了几分随意。每个人只需要一台电脑就可以表达个人观点,不用担心机构审核、修改,不用承担责任,甚至违背伦理,法律可能也无法制裁。

人人敢于说话。

2.传播技术多样性

传播技术的多样性使突发事件在网络传播中更为全面和生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媒体报道让网民全面了解新闻始末,这样给网民们一个更立体更直观的视角去理解整个事件。

3.快速性

由于技术上的原因,信息在网络上传播的时效性极强,传播范围和影响力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扩张到极大。此外,网络媒体不仅可以和受众进行即时沟通,而且沟通的内容不受限制。网民可以方便迅速地将新闻与任何一个在连接互联网的人分享,沟通和交流。这种快速反应的模式让新闻在第一时刻迅速传播并受到关注。

4.变化复杂性

传统媒体传播有规范的程序把关,而网络的把关人角色削弱,造成“人人都是记者”,真假信息混乱。受众接受的信息杂乱不一,舆论呈现多样性和不稳定性,给突发事件的网络传播增加了许多未知因素。

二、突发事件的网络传播形式

1.网络新闻门户网站,商业网站和民间网站对于重大的突发事件进行系列跟踪报告,开辟专题,刊登评论文章并且提供RSS订阅功能。这类网站大多比较专业和正规,公信力较高,因此是舆论引导的主战场。

2.网络评论专栏网络评论专栏是辅助读者理解新闻内容的一个

方式,不论资深的评论员,或者普通的网民都可以针对突发事件,提出深刻的看法,引起一定的共鸣,并在杂乱的信息和意见中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这与报纸的言论专栏内容相似。

3.网络论坛网络论坛是群众针对突发事件各抒己见,发表评论的平台。论坛上的帖子分为主帖和跟帖,主帖是作者发表的观点或看法,跟帖是网民根据作者的观点和看法而发表的与之对应的观点和看法。这样的信息不断增加,造就了网络舆论。可以说,网络论坛是网民们最活跃、最密集的舆论发布场所。

4.贴吧类似于论坛,但比论坛更有关注度,更集中,因为贴吧的主题比论坛更加细化。另外,创建贴吧的门槛低,任何人都可以用任意关键词创建自己的贴吧,同时,贴吧的推荐功能可以快速将贴吧中的信息快速通过即时网络通讯工具快速共享。

5.博客博客给更多的人提供了自由抒发情感和看法的平台。在突发事件的网络传播过程中,博客不仅是专业人士代表自己自由发表看法的平台,更重要的是,这些意见和评论会被其他网民争相转载,从而引起信息大规模的传播。因此,博客是一个转载、推荐阅读、引用的平台。

6.在线调查网站发起民意调查在网络信息传播中已经相当普遍。网站选择的民意测验选题往往是热点新闻或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而调查结果(赞成、反对、持其他态度者的比例等等)可使读者了解围绕该事件的社会意见分布状态,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新闻性。因此,在线调查的题目选择、提问设计等,具有明显的舆论引导作用

7.点击排行门户网站关于新闻的热门程度设置的排行榜,方便网民快速的链接到热门的新闻内容中去。点击排行是一个有效的吸引读者眼球的舆论引导形式,作用于网民的阅读心理,使新闻热上加热。

8.即时通讯工具相较于线下的口口相传,网络即时工具更迅速,范围更广。网民可以将信息复制粘贴,通过邮件,qq群,或msn等将信息快速传播,通常这种传播方式不受限制,监控或者控制都有较大的难度,属于较为隐秘的网络传播方式。

三、网络传播的过程

突发事件从爆发到处理到平息会经历潜伏、发生、发展和死亡的周期。依据突发事件发展过程,可以将其分为:潜伏期、突发期、扩散期、解决恢复期。在突发事件信息扩散过程中,每个阶段的传播规模和影响力都各不相同。以往对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的研究框架都是建构在传统媒体基础上,没有考虑到互联网超时空、匿名性、多媒体等特点。本文的研究中,将切入点放在了舆论事件的信息扩散过程上,并将互联网环境下的特殊传播因素融入其中。

第一阶段:舆论潜伏期:事件发生并对当事人及相关人员产生影响,但因为某些原因尚未传播开。在时间上,此阶段可长可短,长的可能数天、数月。

第二阶段:舆论酝酿期。即信息成功发射至网上,并开始引起注意,在网络平台开始传播。

第三阶段:舆论爆发期。该事件被大量转载,评论,网民引发议论高潮。同时更多第三方力量加入该事件中,加速了舆论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