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小专题——冻土 (解析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小专题——冻土

典型例题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分布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度地区和青藏高原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为-3.5°~2°C。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的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图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

(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度地区低的原因。

(2)图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

(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图b)的原因。

参考答案:

(1)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东北高纬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1℃,可以形成多年冻土。)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

(2)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0℃,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频繁地冻融,(冻结时体积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危害路基;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夏季活动层厚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响路基稳定性。

(3)冬季。

依据: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热量,(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大气)。

热棒倾斜设置的原因:使热棒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多年冻土)。

典型例题二: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冻土分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多年冻土又分连续多年冻土和不连续多年冻土。我国东北北部冻土广布,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人类活动加速了该地区的冻土退化。冻土及其退化对当地气候、森林和公路等带来很大影响。左图示意我国东北北部冻土分布,右图示意本区沿122°E经线地下局部剖面。

(1)分析不连续多年冻土带南界大致呈“W”形的原因。

(2)近年来P处山坡上的兴安落叶松出现大面积自然死亡和倾倒现象,这些现象与冻土关系密切,推测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

(3)多年冻土分布区的公路受冻土影响易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解释其原因。

参考答案:

(1)受纬度(太阳辐射)因素影响,南界大致东西延伸;受东西两侧高(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中间低(松嫩平原)的地形因素影响,气温两侧低中间高,使南界在东西两侧向低纬度(向南)弯曲,在中间向高纬度(向北)弯曲,呈“W” 形。

(2)大面积自然死亡原因:多年冻土使落叶松根系分布较浅,冻土融化,地表水下渗到深处或渗流到坡底,坡上的落叶松因表层土壤缺水而大面积死亡。

倾倒原因:多年冻土退化严重,冻土大量融化导致山坡地表产生不均匀下沉,使兴安落叶松倾倒。

(3)多年冻土阻隔地表水下渗,使覆盖其上的活动层富含水分;冬季加剧活动层土壤冻结体积膨胀程度,导致路面拱起严重;夏季路面热量向下传导,使活动层冻土融化,体积收缩,导致路面凹陷。

典型例题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冻土是指零摄氏度以下,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黑土区更低表土松散、底土黏重,并有季节冻土层。下图为黑龙江省最大冻土深度等值线图(单位:cm)以及甲地冻土层分布相关信息。

(1)分析图示地区春季表层黑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2)指出影响图示地区最大冻土深度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3)简述甲地最大冻土深度的时间分布规律。

参考答案:

(1)表层黑土较为疏松;春季植被相对稀少、娇嫩,保持水土能力较弱;风力大,刮风日数多,风力侵蚀严重;积雪融水多,流水侵蚀严重。

(2)纬度;海拔.

(3)10月至次年3月,冻土最大深度在增加;4-7月,冻土最大深度变化不大,8-9月无冻土层。

典型例题四: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冻土,按照冻结时间的长短,可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两类。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活动层,下层为长年冻结的永冻层。加拿大多年冻土面积为390—490万平方公里,占其国土面积的40%—50%。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拿大的冻土融化和衰减正在加剧,大约13.5万平方公里正在经历多年冻土的衰减和崩溃,使得南部地区的土地,局部新增了大小不一的积水地带。下图(左)为加拿大南北向冻土剖面;下图(右)为加拿大南部地区新增的积水地带景观图。

(1)分析加拿大南北部地区冻土层差异的原因。

(2)从冻土变化的角度,分析近年来加拿大南部地区新增积水地带的成因。

参考答案:

(1)加拿大南部较北部地区纬度低,太阳高度角较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温度高;北部地区受来自极地地区的寒冷气流影响较大,温度低,因此南部冻土层较薄,北部冻土层较厚。南部地区因纬度低,年均温较北部地区高,且年较差较小,冻土处于反复冻融状态,南部表层活动层较厚,且将永冻层分隔层分隔成岛状分布(分散块状分布)。

(2)全球气候变暖,加拿大南部地区冻土融化,土层松动,地表易塌陷,形成洼地;同时,随着冻土的消融,土壤含水量增多,汇入洼地形成积水地带。

典型例题五: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冻土是温度下降到O℃或以下时,合有水分的土壤呈冻结状态的一种现象。中国东北部的冻土广泛分布在呼伦贝尔高原、松嫩平原北部、以及大小兴安岭的森林地区。近百年来,东北部地区的冻土南界不断北移,只有处在森林以内的多年冻土,其退移速度才能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右图为东北地区多年冻土南界分布图。

(1)指出该地区的冻土退化可能带来的其他的生态问题。

(2)简析图示山脉地带多年冻土南界较其他地区纬度低的原因。

(3)分析造成东北地区冻土南界北移的社会经济原因。

参考答案:

(1)湿地退化、森林植被减少、土地荒漠化等。(任答两点即可)

(2)夏季植被遮挡和反射太阳辐射,减少进入土层的热量,地温升温慢,冻土季节融化深度小。冬天植被起保温作用,减少散热,土壤季节冻结深度小,所以土壤季节变化小。森林植被涵养水源,保持土壤的含水量,减小季节冻结和融化深度变化,冻土南界较其他地区纬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