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人类学概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光影联姻:人类学与影像的百年恋情

一、何为影视人类学

1、Visual Anthropology 视觉人类学影像人类学影视人类学影视人类学运用动态(即影视手段)来记录和表达人类学的知识与理念。

二、影视人类学视域中的人类文化

三、影视人类学的学术定位与价值

四、机械影像诞生之前的视觉文化

1、岩画

2、绘画

(一)视觉暂存原理

(二)心理补偿原则

(三)幻觉

第二讲

一、影视人类学视域中的人类文化

视觉人类学从逻辑上源于此种信念:即文化是可以通过可视性的符号显现出来的。这些符号存在于社会或自然环境中的人类姿态、典礼、仪式以及人工制品当中。

文化可以被设想为通过情节性的脚本自我构建,拥有台词、服装、道具和舞台的男、女演员居于其中,而文化本身便是人们参与其中的所有场景总和。

如果我们能够看见文化,那么研究者们就可以运用视听技术记录下来,作为可分析与呈现的资料。

———————美《文化人类学百科全书》

三、影视人类学的学术定位与价值

无论是照片、录像带、电影胶片还是手绘,都是一种观察方法。但更为重要,它还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资料的手段。

它提供了一种通过镜头观察文化的新视角,一条研究与理解文化、社会、身份与历史的新途径。它只会引发进一步的探究,而非得出定论。

影视人类学家将他们的观察成果与其他人的人类学、社会科学家共同分享,并融入到各自的研究领域当中。

——————美《人类学百科全书》

四、机械影像诞生之前的视觉文化

1、岩画

是指在岩穴、石崖壁面和独立岩石上的彩画、成刻、浮雕的总称。古人在岩石上磨刻和涂画来描绘人类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思想和愿望,构成了文字发明之前,原始人类最早的“文献”。

五、影像方法与人类学的联姻

影像与人类学同行,需要若干相互作用的前提条件:

(一)静态与动态的摄影技术的发展与发明

1、1893年法国人路易·雅克·曼德·达盖尔发明银版摄影术,这种借助于机械,并由光学作用和化学原理生成的图像,最终成为影视人类学的直系先祖。

第二讲:图像先祖:用影像记录人类文明的先行者

一、拯救人类学与民族志影像

1、“拯救人类学”(salvage Anthropology)

(1)时代变迁与即将要消失的前工业文明。

(2)为了给后代留存“文化标本”须对濒危的社会与文化进行抢救式的调查与存证。

(3)高尚的野蛮人:知识阶层对资本主义的文化反思。

(4)“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代拯救人类学。

2、人类学家承担起抢救文化的责任

(1)修建博物馆

(2)从文化持有者手中获取文物

(3)采集传统部落的口述故事、歌曲

(4)撰写民族志或人类学着作

(5)绘制或拍摄有关其文化的影像资料。

二、荒野的呼唤:拍摄文明背影的人们

(一)美国摄影师爱德华·柯蒂斯

1、职业:摄影师,影像人类学先驱

2、贡献:拍摄了40000多张照片搜集了350多个印第安民间传说,制作了10000多份印第安语言和音乐的录音资料,最终出版了长达二十卷的《北美印第安人》。

3、成就:

(1)《北美印第安人》1907-1930用图片与文字记载了北美地区107个印第安部落20世纪初期的基本风貌,一部史诗级的早期人类学着作。

(2)以平等立场进入印第安人的社会生活,并在影像中赋予了印第安人高贵的气质。

(3)通过参与观察的方式进行田野作业,力图以影像的直观性和艺术性,呈现北美印第安各部族之间的社会多元性与文化多样性。

4、局限性:

(1)柯蒂斯认为北美文化是一种正在消亡的原始文明,这也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北美人类学界居于主导地位的“进化论”观点。

(2)柯蒂斯回避了印第安文化与北美白人文化的交流与冲突,试图重构一种前工业文明时代的印第安田园牧歌。

(3)长期被人类学界所忽视,需要再研究与发现。

(二)阿尔伯特

1、职业:法国银行家

2、成就:1909-1931年间,花费巨资,派遣十余支摄影队奔赴全球各地,共拍

摄收集了大约2000张彩色照片、4000张立体照片以及超过18万米(约100小时)的电影胶片,记录世界50多个国家的风俗世态,构成了一部“星球档案”,这些影像资料侥幸躲过了种种天灾人祸,存留至今,成为了又一座守望人类文明的影像宝库。也正如阿尔伯特·卡恩在一百多年前所预感的那样,许多曾记录在“星球档案”中的文明印迹,已在两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湮没无痕了。

3、贡献:

(1)对激烈变化的世界中、脆弱、易逝的传统文化提出了保护存留的思想,并付诸实施。

(2)首次运用彩色摄影、立体摄影的方式,记录全球社会与文化风貌。

(3)较早运用记录电影的方式,保存人类动态影像,增加文化主体的相互理解。(4)构建以影像资料为主的“地球档案馆”是对西方掠夺世界文物的一种反思。

4、局限性:

(1)慈善家的理想主义行动,缺乏人类学家的学术指导

(2)较为浮光掠影,缺乏深入的观察与记录

(3)世界性经济危机,摧毁其梦想与财富,使得地球档案长期湮没无闻,直到20世纪70年代重获发现。

(三)罗伯特·弗拉哈迪(世界纪录片之父)

1、职业:纪录片导演,影像人类学先驱

2、贡献:多部赋予人类学价值的纪录片

(1)《北方的纳努克》

(2)《摩阿纳》

(3)《亚兰岛人》

(4)《路易斯安娜州的故事》

第三讲:百家争鸣:影像人类学的理论体系与代表人物

一、影像人类学的学科前史(1930-1950)

(一)学科与时代背景

1、二十世纪30-40年代,人类学遵循普遍理论的研究范式,民族志仅被视为理论提升的田野素材。

2、影像民族志的价值尤其被低估,更因为技术难度,设备匮乏和战争爆发等原因,基本处于创作与研究的停滞状态。

3、记录影像持续发展,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文献类型。

(二)20世纪30-40年代的影像人类学代表人物

玛格丽特·米德(1901-1978)

1、职业:美国人类学家

2、贡献:文化心理学派的奠基人物之一,影像人类学开拓者之一

3、代表作:《萨摩亚人的成年》、《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巴厘岛人的特质》(与贝森合着)

4、田野经历

(1)1936年-1939年,玛格丽特·米特与英国人类学家格里高利·贝特森在巴厘岛进行田野调查。

(2)他们是欧美人类学家中第一批系统使用文字、照片和电影手段和分析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