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城市形象 提升城市建设品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形象塑造瓶颈及对策研究

—以扬州江都区为例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拥有一个良好的形象越来越重要。城市形象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城市形象不仅成为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而且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推动力。江都区城市形象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城市布局、街道、建筑物、基础设施以及住宅区、生产区、商业区的形貌状态及秩序,城市的交通运输状况和环境、卫生状况等。通过几个方面的分析找出主要问题、一般问题、次要问题,逐步探讨影响城市形象问题的策略。为城市形象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城市形象;城市建设;江都区

1规划定位及城市形象设计

城市形象是社会公众,包括各个方面、各种群体、各个层次对一个城市的整体认定和综合评价。建立良好的城市形象,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也不是一种简单意义的包装,而是要从根本上研究城市建设,以增强城市吸引力,促进城市发展。因此,城市规划定位、城市形象设计至关重要。

1.1研究背景

近几年,江都撤市设区以来,围绕“扬州城市东部副中心”的城市定位和“滨江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目标,在规划建设上接轨扬州,在发展形态上融入扬州,在基础设施上对接扬州,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

1.2存在的问题

(1)规划前瞻性有待进一步增强。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撤市设区体制调整,原有规划已不能完全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文昌东路私营工业园急须搬迁,仙城工业园铁路以南及黄河路以西面临新一轮的“退二进三”;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停车等功能性设施欠缺,特别是社会停车压力加剧,商业网点过于集中在老城区,分布不够均衡;城市道路不够顺畅,丁字路较多,道路体系也不尽合理;由于规划的科学性和超前性不够,仍然存在个别规划跟着项目走的情况。

(2)规划整体性有待进一步增强。近年来,城区新建道路、新建建筑、新建小区较多,有特色、有亮点,但城市整体形象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如龙川路两头美中间丑,老通扬运河沿岸的两面脸,文昌东路沿线早期项目品质不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不高,被“城市化”地区存在许多“半生不熟”的“夹生”区域,“城中村”问题突出,老城区居住条件和景观环境较差;街头小游园分布不够均衡,沿河沿路绿化景观有待提升,景观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

(3)规划严肃性有待进一步增强。规划与规划,规划与建设之间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合拍”现象,规划被动跟着建设走的情况仍有发生,变更规划的现象或多或少存在。

1.3对策措施

强化城市规划引领。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灵魂、核心和纲领,必须坚持以规划统揽全局,以规划指导建设。一是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城市是凝固的艺术,一旦成型便难以改动。在规划上眼光要远,眼界要宽,通过“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的方式,集思广益,集中民智,确保规划符合城市发展定位,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二是突出规划的针对性。充分认识城市的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纳能力,将扬州城市副中心的定位和生态园林城市的理念纳入城市各层次规划,认真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需求,产业布局与环境保护,物质产品与非物质产品等关系问题,注重开展生态城市建设、产业布局规划、环境城市设计等专题研究,使规划更具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三是突出规划的关联性。横向上,城市是一个有机整体,区域上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强化统筹协作观念,注重与扬州主城区的过渡和协调;纵向上,建设需要各层次规划的引导和控制,各层次规划需加强呼应和衔接,特别需注重城市设计的有效介入,力求城市空间形态、整体风貌的最佳,实现历史文化、现代文化、外来文化的有机融合。四是突出规划的严肃性。规划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随意变动,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一张蓝图管到底,建到底,做到多留“遗产”,少留“遗憾”。

2提升城市宜居功能

城市宜居性是指城市或区域内的居民对其所享受生活质量的感受。宜居城市评价和研究的目的是:在“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基本理念下,指导城市的发展与规划向着能够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条件方向发展。

2.1城市人居环境质量

境内地势平坦,河湖交织。通扬运河横穿东西,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地面真高1.6~9.9米,倾斜坡度小于6度,南北最长处55.75千米,东西最宽处42.76千米。总面积1332.54平方千米。

江都资源丰富,经济繁荣。地下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燃气;矿泉水品质好、贮量大、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一百多万亩的耕地适宜种植多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是苏中的粮仓之一。

农副产品资源丰富,蚕茧、棉花、银杏、无花果、猪鬃、杞柳以及各种花木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同时,20多万亩的湖河水面盛产河鳗、甲鱼、螃蟹、罗氏沼虾和邵伯菱等特种水产品。历史上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动物种类较多,鸟类有154种,鱼类有90余种,还有爬行、哺乳、甲壳、软体等类动物。植物约205种。

2.2江都水文化独特优势

(1)江都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乃至远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电力排灌工程;

(2)江都座落于江淮水系交汇处,彰显水特色;

(3)《江都水利枢纽水文化发展规划(2015-2020)》已通过评审;

(4)紧邻“七河八岛”生态湿地;

2.3江都城区水环境存在问题

(1)城市雨污未完全分流、部分企业及居民区生活污水直接入河

城区几条骨干河道(老通扬运河、灰粪港、张纲河等)两岸均有排污管道直接入河,玉带河虽然进行了雨污分流改造,但很不彻底,河道两岸预留了溢流口,一旦遇到暴雨,污水超泄流入河道,对河道水环境质量造成很大的污染冲击负荷。城区部分河道如玉带河、龙桥河、灰粪港等河流已成为所在区域的纳污河流,由于纳污河流水源有限,环境容量不足,造成江都城市水环境全面恶化,严重影响城市景观和生活品质。

(2)河道淤积严重,影响活水效果和城市形象

江都城区土质砂性较重,河道淤积较快,有些河道(如灰粪港)由于长期未疏浚,河道淤积,造成排水不畅,活水效果下降;而排水不畅又反过来加速淤积速度和水体污染,这也是水体环境质量难以改善的原因之一。

(3)城市水面积日益缩小,水体自净能力减弱

近几年来城区河道(如张纲河、玉带河)被侵占填埋、垃圾入河等事件屡屡发生;政府土地开发的红线直到河道中心线,开发商出于利益驱动,千方百计缩窄河道断面或改为箱涵(如龙桥河)。导致城区水面积日益缩小,水体自净能力减弱。

(4)城市水污染治理仍然滞后

相当部分区域污水尚未接入污水处理厂河流沿岸排污口尚未有效控制排污。

(5)水污染事故隐患尚未消除

有些化工、石化等重污染企业建在大江大河沿岸、城市饮用水源地附近和人口密集区,突发污染事故隐患尚未完全消除。

水上运输船只事故排放污染和公路交通桥上突发事故污水威胁依然存在。

2.4对策措施

(1)河道疏浚驳岸。对城区骨干河道采取逐年分段整治,逐渐改善城区水环境。如条件许可,建议采用自然缓坡形式。

(2)沿河征地拆迁。结合沿河地块开发规划,实施沿河征地拆迁工作,为河道整治提供必要地施工用地,并预留足够的河岸景观绿地。

(3)沿河绿化道路。河道整治后,及时配套沿河绿化、道路,打造沿河风光带。

(4)截污管网配套。加快城区截污管网建设,严防污水入河。一方面对旧管网加大更新改造力度,对于城区原有入河排水口逐一甄别,属于排污口的坚决封堵,并截流至污水管网。另一方面对新布设的管网,应统一规划,高起点、高标准先于地块开发布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