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教师的标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熟教师的标志

成熟的语文老师,是我这次学习触动最大的词。所谓成熟,究竟如何定义?

一、成熟的课堂操作观念

历来倍受争议的《锦瑟》,因为其多元的解读,模糊的所指,向来让语文老师敬而远之。程翔老师却大胆的选择了这一课,向我们诠释“成熟教师的标志”这一概念。

成熟教师的标志其一是只能教语文,只能是语文。程翔老师认为语文课不是研究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的,而是能将语文课的目的与作者写作目的完全吻合的课堂,要能发现一篇课文的语文功能。语文不是教《统筹方法》这样的科技论文,就让学生学会统筹方法。成熟的语文课堂引导学生在学习《安塞腰鼓》时,发现文字、语言的错落、参差与文章内容——腰鼓的时而整齐时而凌乱之间的关联,明白语言文字和表达主题的一致性。就如赵老师所倡导的绿色写作观念中提到的文质相合,不需要太多约束。写作的本质就是心灵之水的自由流淌。语文老师就应该唯语文,是语文,不能自毁家门——过多穿插音频、视频等因素,冲淡语文。程老师这节课甚至朴素到连ppt 都未使用。

其次,只能是语文就是我们现在强调的文本意识,以本悟本。几位名师在上课的时候无一例外都注重到了回归文本。比如胡老师的《最后一片叶子》,结尾处关于贝尔曼的死使用了留白的方法。胡老师用她绘声绘色、充满感染力的语言带领学生一起还原了那个悲剧的夜晚,使得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人物。归纳方法我们可以发现这补白想象的方法其实就是对文本的深入分析、利用——找出空白析果因,依情顺理想“可能”,补言补行补心声,验证别忘回原文。

最后,一个老师成熟的标志,不是学识,而是能够让学生发展。这样的课是有着完整的课堂架构的——了解学生所需,预设问题情境后,拟定探究问题,机智的策划学习活动,指导学习方法,整合有效资源,链接深度拓展。

由"生疑" 到"解疑"的过程,正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要精选带有重点、关键,学生感到困惑、易错的地方,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去启发。这样不仅能开导学生思路,且不会越俎代庖。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疑难,思索争辩,解决疑难的能力。

比如,胡老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细心捕捉了学生对小说情节的不解处,设置了“头脑风暴”环节,使学生对话作者——欧亨利先生,请问你为什么这么安排?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朦胧点、疑难点。教师没有代替学生思维,只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引导他们如何去阅读小说。而这些经过他们自己的思考咀嚼,才能化为他们自己的精神财富。

二、成熟的语文化语言。

“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对语文教师来说更重要。因为,语言于我们而言,不只是教育学生的工具,更是教育的全部。

语文化的语言首先应该是富有文采的。

如果语文教师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在授课时宏论滔滔、妙语连珠,学生也必定会是如沐春风、如饮甘醇。而要达到这种效果,就需要教师有较高的学识素养及宽阔的视野,在课堂上能结合课文内容旁征博引,吟诗诵词,讲述典故。这样既拓展了学习内容,又能够启迪学生思路,增强课文学习的知识性和文学性,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评课老师贾玲老师对赵谦翔老师课堂语言的点评。

赵老师的作文课实在是别开生面:一片《孔子学琴》的生僻文言文,在教师连译带解的手舞足蹈中呈现在学生面前。一群初中的孩子,非但没有觉得枯燥、乏味,反而聚精会神。更让学生折服的是,学生习作讲评时,赵老师是随机抽取作品,边念边评,旁征博引。让我们五体投地的是赵老师的一篇篇下水作文。文章语言凝练,大器深刻。由此可见,其语言功底有多么深厚。

回思我们的课堂,如果一首意境美妙、文情并茂的经典篇章,被我们用粗糙的语言解读的毫无美感,学生怎么能进入情境,深味其美?就像胡老师所说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在作品和学生之间巧妙地建立联系,给学生开辟一条通道,架起由此及彼的"

桥梁",寻找与学生生活的相通点,引导学生通过作品展示的生活画面结合自己的生活增补想像作品所提供的生活画面、形象、形态和意境等,让具体形象在脑中"活"起来。让学生能张开想像的"双翅"漫游中外,在历史的长河中跨越古今。高明的教师善于使学生的感情与作者的心弦合拍,开阔视野,想像不断丰富。这对培养审美情趣,创造美的才能,都具有深远意义。

成熟的语言必须拥有激情,挑动人心。

只有这样活灵活现、充满激情的语言,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提起学生兴趣。怎样才能让语言活灵活现,渲染情境?

胡老师应该快50了,虽然经过修饰可是仍然能看出岁月的痕迹。可是当她身处学生中时,那激情的语言足以让他年轻20岁。比如说,她设置的“名句面对面”“头脑风暴”等环节,这些名词的感染力实在非同寻常。语言之所以具有挑动人心的魅力,是因为在你的语句里,学生能感受到肯定、鼓励以及挑战,当这几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学生就会积极、踊跃地参与思考。所以,语文教师要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的亮点,抓住有利时机鼓励学生。就像胡老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时,一再“挑战”学生的激昂语调,直接激起了学生应战的积极性。比如,胡老师在引导他们关注字词时就说:“我还不信了,你们这么厉害。我一定要难倒你们!敢不敢接招?”“我真是服了你们了!”

年轻的李志龙老师在利用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情趣方面也表现不俗。他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现代小诗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语言的渲染作用。在他的描述中,学生仿佛眼前真的出现了人生的困厄,仿佛真的看到了彷徨失措的自己或者亲朋。老师趁热打铁用富有激情的语言请同学们将这首诗送给需要他们的人。这样成功将所学关联生活,使学生有了强烈的表达欲望,学生反响热烈。

最后,成熟的语言必须是简约,凝练,准确的。

语文老师的语言应该是优美但不冗长的,丰富却不复沓。它应该是凝练且富有启发性的,才能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模板。

试想如果教师的语言过于冗长复沓,必然造成语无重点,令学生听了摸不着头脑。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中注意教学语言的凝炼性,以便学生从教师精炼的语言中把握住每句话、每节课的重点。

就像我们现在的课堂为什么鼓励教师少说,其实就是在培养教师简练表达的习惯。我们为什么要让学生先自己揣摩?就是想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疑难点,听课有重点,更高效。我们在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后,同样能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这样在课堂上我们只需要作简单地点拨,学生的分析、领悟却非常透彻。

这次学习中,我认为难度最大的文艺理论散文《说“木叶”》,授课教师是一位年轻女老师。这位李老师所呈现的是一节展示反馈课,教师在课前反馈的问题中,有两个是来自学生的,剩下两个则是教师设置的要明确本文“语言暗示性”特征的探究与应用的。所以,这篇难度很大的课文,在上课时教师的引导点拨及时,独到。比如,在引导学生明确“木”与“树”的区别这样抽象的概念时,教师就准备了具体的实物——桌子和树叶,使点拨具体、有效,又言简意赅,重点鲜明。学生瞬间就直观明了了。

由此看来,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认知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在课堂上用凝炼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应在备课中充分考虑学情,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言,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让绝大部分学生听懂并乐于接受。

另一方面,课堂难免有临时出现的疑难问题,教师的“即席”用语要能够“一语中的”,这样,对学生的刺激才强烈,才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才有利于学生记忆的巩固。

回忆自己的课堂,面对这样的临时问题,总是力求诸多引用详尽呈现,结果发现总是事与愿违。我们应该意识到,语文并不能一蹴而就,不能急于求成。引导时,应该只能讲“三分话”,让学生明了三分即可。

确实如此,求学和教学是两码事,只有懂得教学的人才适合当一位老师,只有专业素养高的才可能是好老师,若能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老师,才会是一位成熟的老师。

刘朵

2015年4月22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