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近代史纲要大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XXX 班级:XXX 学号:XXX

课程评价

已经上了老师九次课,对老师上课的风格有了一定的了解,老师上课的风格大致就如同毛主席在《沁园春》中写道的激扬文字,挥斥方遒,上课时气势磅礴,对历史人物的评论有深刻独到的见解。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譬如上课时往往只输出自己的见解,而没有听取学生的见解,虽然往往学生的见解十分片面与浅显,但其中也有着一些另辟蹊径的看法,所以听听也能开阔所有人的视野。另外老师风格明显,但风格有些略显单一,虽然我们年轻人喜欢这种热血的风格,但单一的风格比较容易使人产生一种疲劳感,不过坚持一种风格也是人的一种个性体现,至于是否听取我的浅陋的见解,老师自己斟酌即可。

教案设计

课题:关于洋务运动的教案学时:两学时

教学目的:相对于高中,应使学生对洋务运动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对某些重要人物有着更准确的认识。不在以偏概全,以多角度、多方面的看待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

教学内容:基本与老师上课内容相同,下面只做简要的概述。

洋务运动的组织人简介。

简要带过洋务运动的过程,回顾学生们对洋务运动的原有认识。洋务运动是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一次运动。所以洋务运动的组织者决定奉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念。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近代企业的兴办、新军队的建立与新式学堂的创办。同时对三方面的成果进行介绍,并且不只单独看待某一方面,而是从同一个角度看三个成果,看到他们身上的共同点,观察这些共同点后面组织者的想法。

对洋务运动的主要人物的重点介绍,从多个角度看待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方式:

①曾国藩:洋务运动的奠基人,同时也是湘军的首领,对于人的成长和军队的训练有着独特的办法,有着各种各样版本的传记流传于世。

②张之洞:晚晴官场上少有干实事的救国之人,依旧无法改变腐败的清朝,说明历史不会因为个人而改变。同时他也是中国重工业奠基人,兴办了许多著名的重工业企业。

③李鸿章:这是一个十分有争议的人,我们不应该因为他在某些特定历史条件下所被逼无奈而去做的事儿不关注他对中国近代建设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但也不能带有偏执的认为他就是一个英雄,应该从两个方面带有辩证的去认识他。

对洋务运动做一个正确的评价,不是笼统的说的结果成功与否,而是看他的过程与他对于后世改革革命运动的影响。分析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并与之后发生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作出一定的对比,不只是以这一节课的角度去看待这一运动,而是从近代史去看这次运动。

突出教学互动:

课前为每个学生发放一份测试试卷,本试卷不是考察学生以前对于这段历史的相关知识的积累,而是对于这堂课程将要学的知识进行考察,不过这种考察不能太过于严肃,也不能太过于戏剧化,而是能在引起学生一定兴趣的情况下又能难住大部分的学生。这就是现在在高中课改模式下十分流行的一种课堂翻转的教学模式。虽说大学课程不像高中课程那样紧凑,同时学生也很少会去预习一门对他们专业课没有很大帮助的近代史科目,但一份好的课前作业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起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同时也能使学生对接下来的内容有初步了解,不至于不预习而无所事事,听起课来不知所云。

课前试卷设计:试卷需要难住大部分的学生,所以需要老师在教学时寻找适当的素材,

而这些素材是什么呢?我认为可以是人物的相关野史,不是那些完全不正规的野史,而是能够正确体现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主要思想或者为人处事的性格方面的东西。这部分工作是有一些难度的,是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的。如果没有很强的历史积累,甚至会导致本末倒置,上课时也无法与课本完美的结合。所以,这些题目也不应该多,五个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完全足够。并且太多题目会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不利于教学的深入。

至于师生互动的第二个方面就是课堂上言语的互动,我认为点名回答问题太过于死板,同时也存在一些无法避免的问题,学生被点名站起来后不知所措,回答问题无法抓住要点,而且会大幅度拖慢讲课的进度,可能导致一节课的原定计划无法完成。尽管教学的第一任务是使学生获得足够多的知识,但面临考试的学生对于课程的完成度也是十分重视的。

所以我推荐采用另一种师生互动的方式,这个方式要求教师能够拥有一定的脱稿脱离PPT讲课的能力,能够更接近学生,在学生的身边去问问题,这个问题要提的有自己的风格,第一种这个问题提的并不那么容易,可能最初学生并不能回答出你的问题,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这时候一定提醒学生你马上就能知道,让他有一种心理暗示,同时诱导他走向你的正确答案,这时候使你的学生有一定的满足感,对课程有更多的兴趣。另一种提问方式则是十分简单的家常问题,这种问题可能每个人的回答都不一样,但都能讲出那么几句自己的想法,这时顺应他们的想法并深入解析,这时候借机引出你的历史人物或历史观点。

最后一种互动方式则是要留时间给学生,这种时间绝不是留时间让学生无所事事的讨论,而是留时间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他们对这节课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什么自己的见解,都可以说出来。这种见解甚至可以不是正史,可以是无稽之谈,最主要的是听到不同的声音,这时候老师就需要对这种看法作出一些评价,这时要学会询问学生是否赞同你的观点,来进行一次讨论也无可厚非,但要注意时间的把握,尽量把这种时间放在将要下课的几分钟。这种方式就有点类似于大型讲座最后的问答环节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