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工作:如何写好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秘工作:怎样才能写好文章

好文章是承载思想的基石,是展示能力的名片,是成就自我的阶梯,是滋补身心的良药。因此,每一个人都要用心写文章。那么,怎样才能写好文章呢?

第一节培养学习的乐趣

学习是写好文章的基础。不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据统计,人类的知识总量在19世纪大约每50年翻一番,到20世纪中期每10年翻一番,进入21世纪每3年就翻一番。目前,全世界每年有80多万种书籍面世,按照每天读一本的速度,一个人要读完这些书,需要2000多年。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如果停止学习,就会变成一个知识贫乏的人,一个孤陋寡闻的人,甚至是一无所用的人。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告诫世界: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1、学习要有高度,高度决定方向。一个漆黑的晚上,老鼠首领领着小老鼠外出觅食,正当一大群老鼠在垃圾桶附近大吃一顿之际,突然传来了一阵令它们肝胆俱裂的声音。它们震惊之余,四处逃命,但大花猫绝不留情,穷追不舍,终于有两只小老鼠被大花猫捉到。正要吞噬之际,突然传来一连串凶恶的狗吠声,令大花猫手足无措,狼狈逃命。大花猫走后,老鼠首领从垃圾桶后面走出来说:“我早就对你们说,多学一种语言有利无害”。这则寓言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超前学习、勤奋学习、努力学习,掌握真本领硬功夫,才能在紧要关头从容地应对。在学习上级精神上,要做到“六个清楚”:战略部署要清楚,文化理念要清楚,具体形势要清楚,重要论述要清楚,创新观点要清楚,具体要求要清楚。“海不拒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择细壤,故能就其高”。学习多了,积累多了,思维就会越来越敏锐,思想就会越来越深遂,能力就会越来越强。只要一天坚持学习一小时,那么,经过三年的努力,就会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2、学习要有深度,深度决定思想。无论写什么文章,都要有思想,没有思想性文章就如同毛泽东所言“如同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是没有任何生命力的。为此,在学习中要把握以下几点:要带着问题去学习。比如写简报,要看一看别人简报是怎么写的,这一时期的简报主要突出什么内容,在写法上都有什么特点,在整体上有了把握之后,才能独辟蹊径,不落俗套。要带着难题去学习。这是个人进步的法宝。要敢于面对自己的弱点,不懂不可怕,不懂装懂最可怕,像南郭先生只能被无情地淘汰。只有突破一个个难题,才能不断地完善自我,走向成功的彼岸。无论是谁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勇于面对困难,积极克服困难,努力战胜困难,尤其对初学者来说,要勇于面对第一次机遇,乐于面对第一次挑战,虚心接受第一次煅练。有的时候我们躲过了困难,却丧失了进步的机会;有的时候我们获得了安逸,却丢掉了成功的舞台。成功的过程就是“在痛苦中品味快乐,在快乐中寻找痛苦”的过程,就像冰心所言:“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要带着课题去学习。至少每年都确定一个课题,去搜集材料,去调查研究,去提炼主题,去形成成果,从而不断促进我们深入学习和思考,不断提升我们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3、学习要有广度,广度决定文采。要做到“六学”:学报刊精华,学国学经典,学理论文章,学历史知识,学名人名言,学文体汇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文章才能有生命力、有感染力、有说服力、有穿透力、有震撼力。每年全国两会记者招待会,温家宝总理都以其深厚的文学素养,信手拈来的古典佳句,出口成章的妙语,给全国人民留下深刻印象,为他的谈话增添了说服力、感染力,展示了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来赏析一下温总理在十一届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开头一段讲话:记者朋友们,大家好。过去的两年我们是在极其困难条件下走过来的。人民用坚实的步伐走过了不平坦的道路,这将会在历史上留下印迹。今后几年,道路依然不平坦,甚至充满荆

棘。我们应该记住这样一条古训:行百里者半九十。不可有任何松懈、麻痹和动摇。同时我们要坚定信心。华山再高,顶有过路。解决困难唯一的办法、出路和希望,在于我们自己的努力。我深深爱着我的国家。没有一片土地让我这样深情和激动,没有一条河流让我这样沉思和起伏。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我将以此明志,做好今后三年的工作。透过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的内容,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共和国总理对祖国的发展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心,始终保持着坚定的凌云志。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古人常讲,“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周围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老师,要学会把他们的经验变成自己的财富,就像蜜蜂一样,多向周围的人吸取营养,但采出的蜜却是自己的成果。

第二节放飞创新的激情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从事写作工作的人来说,创新尤为重要。可以这样讲,创新是文章的灵魂,创新是进步的阶梯,创新是成功的法宝。对于从事写作的人来说,培养创新能力是一项至为重要的能力,是展露个人才华最为闪亮的名片。要高擎创新的火炬,照亮人生。别人讲的再好,我们也不能照着讲,否则就叫剽窃;别人的写的再好,我们也不能照着写,否则就叫抄袭。要始终把创新作为一种习惯,作为一种追求,写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的文章,让每一篇文章都有新意。

要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种可贵的品格。它包括以下几种常见的思维模式。一、发散思维。发散思维也称多向思维,辐射思维。它是沿着多个方向、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起步,它显示了思维的开阔性。良好的发散思维能帮助把文路拓宽,多方位思考,多角度立意。这种思维在领导讲话、纪实新闻、论文等公文写作中常用,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掰题。发散思维对于写作人员来说,是最常用的思维方式,也是最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必须具备的写作能力。二、求异思维。求

异思维是从反面来思考问题,对别人哪怕是非常流行的权威观点,也敢于质疑、反驳,进而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求异思维意味着能从积极方面看到消极因素,能从消极方面看到积极因素。不畏权威,不轻言信,独辟蹊径,击中要害。三、想象思维。雨果说:“想象就是深度。”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上的一切,推动着知识的进步。”文章一旦失去想象,就会缺乏生机,丰富的想象,能使文章光彩夺目。

要创新立意。如果把文章比作一只鸟,那么立意就是飞翔的翅膀;如果把文章比作一条船,那么立意就是荡起的双浆。总之,立意的高度决定着文章的高度,立意的水平决定着文章的水平。很多同志在写文章时,面对一大堆繁杂的材料,总感到如同老虎吃天无从下口,或者是写了半天,也脱离不了俗套,在一个比较浅的层次打转转,这都是立意方面存在的问题。实际上一个材料、一个问题,无论写了多少遍,只要立意一变,就会“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创新立意要做到“三要”,首先要突出主旨,让文章有思想性。其次要选准角度,让文章有独创性。第三要立足实际,让文章有特色性。

要创新语言。无论什么文章,都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对语言的创新贯穿写作始终,写作没有止境,对语言的创新也就没有止境。

要有一种精神,反复“修改”。唐代诗人贾岛在写作“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一句时,贾岛自己觉得这两句还不错。可是,又觉得下句“推”字不够好:既是月下的夜里,门早该关上,恐怕推不开了,不如改为“僧敲月下门”。心里这么琢磨着,嘴里也就反复地念着:“僧推……”、“僧敲……”,他的右手也不知不觉地随着表演起来:一会儿伸手一推,一会儿举手作敲的姿势。这时,著名的大作家、“京兆尹”兼“吏部侍郎”韩愈恰巧从这儿经过,随从仪仗,前呼后拥地过来了。按当时规矩,大官经过,行人必须远远回避让路,否则就是犯罪。贾岛这时正迷在他的那句诗里,竟没有发觉,等到近身,回避也来不及了,当即被差役们扭住,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