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与爱

合集下载

佛爱世人的成语

佛爱世人的成语

佛爱世人的成语以下是十个相关成语:一、慈悲为怀- 出处:佛教语,出自众多佛经教义。

- 解释:以恻隐怜悯之心为根本。

- 近义词:悲天悯人。

- 反义词:铁石心肠。

- 造句:老张啊,你看那老和尚,慈悲为怀呢。

看到小流浪狗受伤,就赶紧抱回去救治。

不像有些人,铁石心肠的,看到可怜的小动物一点反应都没有。

这慈悲为怀的人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给周围带来温暖。

要是这世界上多些这样慈悲为怀的人,那得多美好啊!难道你不觉得这样的人很令人敬佩吗?二、普度众生- 出处:《佛说无量寿经》等佛经。

- 解释:普遍引渡所有的人,使他们脱离苦海,登上彼岸。

- 近义词:救苦救难。

- 反义词:乘人之危。

- 造句:那菩萨可真是伟大,普度众生是他的使命呢。

就像在大灾难面前,那些救援人员一样,他们努力拯救每一个生命。

这普度众生的行为多高尚啊!那些乘人之危的坏蛋和他们比起来,简直就是云泥之别。

我要是有那能力,我也想普度众生呢,你不想吗?三、大慈大悲- 出处:《妙法莲花经·譬喻品》等经文。

- 解释:形容人心肠慈善。

- 近义词:大发慈悲。

- 反义词:穷凶极恶。

- 造句:大师大慈大悲,经常接济穷人。

他就像一个温暖的太阳,照耀着那些处于黑暗中的人。

穷凶极恶的歹徒看到大师的善举,难道不会感到羞愧吗?大慈大悲的人,总是充满着一种神奇的力量,让周围的人都能感受到爱和希望。

我特别敬仰这样大慈大悲的人。

四、悲天悯人- 出处:唐·韩愈《争臣论》“彼二圣一贤者,岂不知自安佚之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

”与佛教慈悲观念相通。

- 解释: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 近义词:忧国忧民。

- 反义词:幸灾乐祸。

- 造句:老王是个悲天悯人的人,看到那些无家可归的人,他的眼里总是充满了同情。

他会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们。

幸灾乐祸的人怎么能理解他的心情呢?这悲天悯人的情怀就像一首悠扬的悲歌,诉说着人间的苦难。

我觉得有悲天悯人之心的人是这个世界的良心,你说是不是?五、慈眉善目- 出处:很多描写佛教人物形象的文学作品及民间传说。

佛说爱情

佛说爱情

佛说爱情佛说爱情120句1、佛说:轮回中,心若一动,便已千年。

既然我再也无法感受到心动的感觉,我的心已平静有如目水,不如斩断情丝,阪依我佛。

2、佛说: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3、佛说:缘起即灭,缘生已空。

4、佛说: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欢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5、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

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6、佛说: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

而不是刻意,不如放开,放下的越多,拥有的就越多。

7、佛说:堪回首,人生如梦。

爱也悠悠,恨也悠悠。

到头来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8、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

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9、佛说:菩提树下的轮回,是几世遗留的姻缘,等你来度我;石桥下等你来过,岁月的蹉跎让我犯了错,回首前尘,只愿涅盘成佛。

10、佛说:前世,你是我亲手种下的一株碗莲,别的莲都开了,仅有你,直到枯萎,也没能把你清丽的容颜展此刻我眼前。

11、佛曰: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12、佛说:缘是前世修来的因果,于是,相识是缘至,相忘是缘散。

13、佛说,今生你嫁的人,是前世葬你的人。

那么,前世我曾葬了谁,今生又是谁会在冥冥之中与我相遇,同我结缘,温暖岁月,一世情长14、佛说: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

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15、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

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16、佛说:放下红尘之事得人间大道!好淬炼舍利子得正菩提!浑忘世间一切烦恼。

风声,雨声,一世的相思。

涅磐,顿悟,一世的禅锋。

17、佛说: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18、佛说: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19、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

解说佛教对爱情的看法

解说佛教对爱情的看法

解说佛教对爱情的看法姓名:学号:专业:可能在大家的印象中,佛教对于男女情爱之事是完全否定的、是禁止的,因为在很多影视剧中佛教弟子有自己遵守的戒条,其中有一戒条就是不淫欲,这导致大家会有这样的印象。

一般人对于佛教对于爱情的看法总是觉得十分的好奇,觉得很荒谬,这是因为,大家只有以为只有男女之间的情爱才叫“谈情说爱”。

其实,不一定只有男女之间的情爱才叫做爱情,佛家以慈悲为怀,关注的更多的是大爱、博爱,其中就包括父子、母女之间的亲情,朋友之间的友情,同胞兄弟姐妹之间的袍责之情都是情爱,这里我们所讲的情爱一般就是指男女情爱之间的爱情。

从佛教的观点来看人都是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这何尝不是一种爱呢?只要是人,就不可能没有感情,佛教称众生为“有情”,就是因为有爱的缘故。

人活在世界上,除了饮食的养分,还需要精神的滋润,而感情就是最好的精神滋润剂,因此,感情和生命是息息相关的。

作为由爱而生的人类,也以爱而存,离不了爱之营养。

佛教对男女之间的爱情是不完全否定的。

《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二佛称“妻为最亲友”,说夫妻应该“异体同心”。

佛陀并非全所有的人出家断爱,而是教导善生、玉耶女等在家弟子恪尽人道。

一.千里姻缘一线牵佛经里面有一句经典名言:“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万物缘生,皆系缘分。

”这句名言成为了很多男女在面对情爱之事的一个座右铭。

从古至今,大家都很相信千里姻缘一线牵,缘多么奇妙,这在佛经中解释的十分清楚,缘来了则在一起,缘走了则好聚好散,世间万物都因缘而生。

所以不管是在恋爱中还是婚姻中,大家都很注重这个“缘”字,有缘的人不管身处在哪,都能在一起。

佛教中有五苦,生老病死哭,爱别离苦,怨僧会哭,求不得苦,五蕴盛哭。

其中有一条就是爱别离苦。

这在一定程度上佛教对于爱情是重视的,将男女情爱于生老病死以及其他苦放在一起。

千里姻缘一线牵中的姻缘情爱是人间凡夫的情爱。

但是在好的方面来讲,这种情爱往往是甜蜜的但是又是痛苦的。

佛教四大经典爱情故事

佛教四大经典爱情故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佛教四大经典爱情故事
导语:我愿化身石桥,受那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淋,只求她从桥上经过。

阿难对佛祖说:我喜欢上了一女子。

佛祖问阿难:你有多喜欢
我愿化身石桥,受那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淋,只求她从桥上经过。

阿难对佛祖说:我喜欢上了一女子。

佛祖问阿难:你有多喜欢这女子?
阿难说:我愿化身石桥,受那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淋,只求她从桥上经过。

会有多喜欢?
可是一见钟情便倾心一世?
可是不问回报而付出等待?
阿难,某日等那女子从桥上经过,那也便只是经过了,此刻你已化身成了石桥,注定只能与风雨厮守。

这一切你都明白,仍旧只为那场遇见而甘受造化之苦。

阿难,你究竟有多喜欢那从桥上经过的女子,令你舍身弃道,甘受情劫之苦?
(一)前世是谁埋了你
从前有个书生,和未婚妻约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结婚。

到那一天,未婚妻却嫁给了别人。

书生受此打击,一病不起。

家人用尽各种办法都无能为力,眼看奄奄一息。

这时,路过一游方僧人,得知情况,决定点化一下他。

僧人到他床前,从怀里摸出一面镜子叫书生看。

书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丝不挂地躺在海滩上。

路过一人,看一眼,摇摇头,走了……又路过一人,将衣服脱下,给女尸盖上,走了……再路过一人,过去,挖个坑,小心翼翼把尸体掩埋了………。

解说佛教对爱情的看法

解说佛教对爱情的看法

解说佛教对爱情的看法姓名:学号:专业:可能在大家的印象中,佛教对于男女情爱之事是完全否定的、是禁止的,因为在很多影视剧中佛教弟子有自己遵守的戒条,其中有一戒条就是不淫欲,这导致大家会有这样的印象。

一般人对于佛教对于爱情的看法总是觉得十分的好奇,觉得很荒谬,这是因为,大家只有以为只有男女之间的情爱才叫“谈情说爱”。

其实,不一定只有男女之间的情爱才叫做爱情,佛家以慈悲为怀,关注的更多的是大爱、博爱,其中就包括父子、母女之间的亲情,朋友之间的友情,同胞兄弟姐妹之间的袍责之情都是情爱,这里我们所讲的情爱一般就是指男女情爱之间的爱情。

从佛教的观点来看人都是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这何尝不是一种爱呢?只要是人,就不可能没有感情,佛教称众生为“有情”,就是因为有爱的缘故。

人活在世界上,除了饮食的养分,还需要精神的滋润,而感情就是最好的精神滋润剂,因此,感情和生命是息息相关的。

作为由爱而生的人类,也以爱而存,离不了爱之营养。

佛教对男女之间的爱情是不完全否定的。

《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二佛称“妻为最亲友”,说夫妻应该“异体同心”。

佛陀并非全所有的人出家断爱,而是教导善生、玉耶女等在家弟子恪尽人道。

一.千里姻缘一线牵佛经里面有一句经典名言:“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万物缘生,皆系缘分。

”这句名言成为了很多男女在面对情爱之事的一个座右铭。

从古至今,大家都很相信千里姻缘一线牵,缘多么奇妙,这在佛经中解释的十分清楚,缘来了则在一起,缘走了则好聚好散,世间万物都因缘而生。

所以不管是在恋爱中还是婚姻中,大家都很注重这个“缘”字,有缘的人不管身处在哪,都能在一起。

佛教中有五苦,生老病死哭,爱别离苦,怨僧会哭,求不得苦,五蕴盛哭。

其中有一条就是爱别离苦。

这在一定程度上佛教对于爱情是重视的,将男女情爱于生老病死以及其他苦放在一起。

千里姻缘一线牵中的姻缘情爱是人间凡夫的情爱。

但是在好的方面来讲,这种情爱往往是甜蜜的但是又是痛苦的。

佛教四大经典爱情故事

佛教四大经典爱情故事

佛教四大经典爱情故事一、前世是谁埋了你从前有个书生,和未婚妻约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结婚。

到那一天,未婚妻却嫁给了别人。

书生受此打击, 一病不起。

这时,路过一游方僧人,从怀里摸出一面镜子叫书生看。

书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丝不挂地躺在海滩上。

路过一人, 看一眼,摇摇头, 走了。

又路过一人, 将衣服脱下,给女尸盖上, 走了。

再路过一人,过去, 挖个坑, 小心翼翼把尸体掩埋了。

僧人解释道, 那具海滩上的女尸,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

你是第二个路过的人,曾给过他一件衣服。

她今生和你相恋,只为还你一个情。

但是她最终要报答一生一世的人, 是最后那个把她掩埋的人,那人就是他现在的丈夫。

书生大悟,病愈。

二、珠儿与芝草传说的灵隐寺房檐上,有一只不知织了几千年网的蜘蛛,有一天,佛对蜘蛛说:“人生最珍贵的是什么?”蜘蛛说:“是未得到。

佛说:“你再想想”说完便走了。

又过了一千年,佛又来问蜘蛛:“人生最珍贵的是什么?”蜘蛛还是说:“未得到。

”忽一日,一阵大风把一滴露珠吹到了蜘蛛的网上,蜘蛛见到露珠晶莹剔透,很是喜欢,蜘蛛每天看着它,觉得这几天才是最快乐的。

但是突然有一天,一阵大风把露珠吹走了,蜘蛛不仅难过了一阵子。

佛又问蜘蛛:“人生是最珍贵的是什么?”蜘蛛说:“是未得到和已失去!”佛说:“即然你仍然认为是未得到与已失去,那你就到人间走一趟吧!”。

于是,蜘蛛投胎到了一个官宦之家,成了富家小姐,父母给她起了名字叫珠儿。

一晃,过了16年,珠儿已成长婀娜多姿的少女。

这一年,皇上为金科状元甘露在后花园开庆功宴,甘露在席间,作诗吟词,大展才华,在场少女,均被甘露所迷倒,其中也有皇上的最小的公主,长风公主,珠儿却波澜不惊,因为她知道这是上天的安排,注定甘露是她的。

过了几天,珠儿陪同母亲去庙上香,碰巧遇到了甘露也陪同母亲上香,两人的母亲不久就樊谈上,珠儿和甘露也走到走廊上聊天,在谈话中,珠儿丝毫感受不到甘露对自己的喜爱,不仅问到,难道你忘了16年前灵隐寺的蜘蛛了吗?”甘露诧异的看着珠儿,说:“你美丽,可爱,很讨人喜欢,但未免想像太过丰富了吧?”说完,便挽着母亲离开了,珠儿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上天安排了这场姻缘,却又让他不记得自已。

佛教爱情故事

佛教爱情故事

释迦牟尼佛的前某一世是须弥陀隐士,下面的故事出自缅甸明昆三藏持者大长老写的《南传菩萨道》,里面记述了释迦牟尼佛的前世与耶输陀罗的故事:在须弥陀隐士成就了圣洁的修行和证得八定与五种神通之后,世上出现了三界之尊的燃灯佛(Buddha Dipavkara)。

三十二瑞相(例如一万个世界震动)在燃灯佛出现的四个阶段发生,即:入胎、出生、证悟佛果与初转法。

但是须弥陀并没有察觉到这些瑞相,因为他完全沉入于禅悦之中。

有一次他带同四十万阿罗汉来到「喜乐城」(Rammavati),住在妙见寺(Sudassana)。

那时须弥陀还在森林里沉入于禅悦中,而没有察觉到燃灯佛已在世上出现。

喜乐城的市民听到佛陀来到妙见寺时,在吃完早餐之后,带了牛油等上等的药食,以及花和香水去拜见佛陀。

他们向佛陀顶礼,以花及香水等向佛陀致敬,之后在适当的地方坐下聆听佛陀说法。

佛陀说完后,他们邀请佛陀和比丘僧团隔天用餐。

在绕佛为礼后他们即离寺归去。

大事准备迎接燃灯佛与其随从隔天,喜乐城的市民大事准备「无比大布施」(asadisa-mahadana)。

他们建了一座特别的建筑物,里面散放着纯洁美丽的蓝莲花,以四种香水使空气清新。

在四个角落各放置一个冷水壶,再以如翠玉般的蕉叶覆盖。

在天花板上挂着一支以金、银及宝石星点缀的华盖。

四周挂满了香花圈。

当这建筑物的装饰完毕后,市民开始扫除城市使它整齐。

大道两旁都置放了水壸、花、香蕉树、旗与布条。

在适当的地方也置放了屏饰。

当市内的布置完毕后,市民就去修补佛陀将会用来走进城里的路。

他们以土来修补被淹水造成的破洞与裂缝,把不平的泥地弄平。

他们也在路上盖上一层白沙,再散放一些花等等。

他们如此地进行一切布施节目的安排与准备。

那时候须弥陀隐士从禅园起飞,在天空中看到喜乐城的市民愉快地为修路与布置忙碌。

他奇怪下面发生了什么事,就当着众人面前飞下来,站在一个适当的位置,问道:「你们愉快与热忱地补路,你们是为谁修补路呢?」市民答道:「须弥陀尊者,这世上已出现了无比的燃灯佛,他已征服了五魔,是全世界的至上世尊。

佛教四大爱情故事

佛教四大爱情故事

有佛家四大经典爱情故事(一)前世是谁埋了你从前有个书生, 和未婚妻约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结婚。

到那一天, 未婚妻却嫁给了别人。

书生受此打击, 一病不起。

家人用尽各种办法都无能为力,眼看奄奄一息。

这时, 路过一游方僧人,得知情况,决定点化一下他。

僧人到他床前, 从怀里摸出一面镜子叫书生看。

书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丝不挂地躺在海滩上。

路过一人, 看一眼, 摇摇头, 走了……又路过一人, 将衣服脱下,给女尸盖上, 走了……再路过一人, 过去, 挖个坑, 小心翼翼把尸体掩埋了………疑惑间, 画面切换. 书生看到自己的未婚妻. 洞房花烛,被她丈夫掀起盖头的瞬间……书生不明所以。

僧人解释道:看到那具海滩上的女尸吗?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

你是第2个路过的人,曾给过他一件衣服。

她今生和你相恋,只为还你一个情。

但是她最终要报答一生一世的人,是最后那个把她掩埋的人,那人就是他现在的丈夫。

书生大悟,唰地从床上做起,病愈。

(二)蛛儿与芝草从前,有一座圆音寺,每天都有许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

在圆音寺庙前的横梁上有个蜘蛛结了张网,由于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诚的祭拜的熏托,蛛蛛便有了佛性。

经过了一千多年的修炼,蛛蛛佛性增加了不少。

忽然有一天,佛主光临了圆音寺,看见这里香火甚旺,十分高兴。

离开寺庙的时候,不轻易间地抬头,看见了横梁上的蜘蛛。

佛主停下来,问这只蜘蛛:“你我相见总算是有缘,我来问你个问题,看你修炼了这一千多年来,有什么真知灼见。

怎么样?”蜘蛛遇见佛主很是高兴,连忙答应了。

佛主问到:“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了想,回答到:“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

”佛主点了点头,离开了。

就这样又过了一千年的光景,蜘蛛依旧在圆音寺的横梁上修炼,它的佛性大增。

一日,佛主又来到寺前,对蜘蛛说道:“你可还好,一千年前的那个问题,你可有什么更深的认识吗?”蜘蛛说:“我觉得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

”佛主说:“你再好好想想,我会再来找你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教对婚姻的看法
佛教对婚姻的看法如何?
如本法师:佛陀的弟子有两大类:一则出家弟子。二则在家弟子。 出家弟子修持梵行,坚守如来圣戒,
以自度度人为根本意趣,是故,出家弟子不得行男婚女嫁之途;在家弟子是处于在家修持,为了适应家累
故,可行男婚女嫁,无妨也。佛陀大慈大悲特为在家弟子立了五戒法,此五戒(梵语panca silani)是人道
的护照,顾及人与人之间相互保障,使人伦道德更具有次第,让家庭、社会、国家安和乐利,敦亲睦邻。
佛教对婚姻的看法:婚姻是人道的境界,是人类立场所需,是欲界众生所免不了的。若以色界众生而
言,色界众生则无男女之欲,无饮食之欲,以禅为食,清净自得,无此男女之欲所累赘,依此循次渐入,
色界无色界,乃至出三界,便无婚姻之欲。
有婚姻之欲是处于欲界众生之所须要,毕竟,众生(梵语bahu-jana)是以欲为依为命,乃六道中的一
环;若已证果或出三界的圣者,对婚姻已解脱,不须受婚姻所束缚,因而牵缠不得自在,乃至不受尘欲所
染。
总而言之,圣者已证得圣位,不受婚姻所累,婚姻与不婚姻已无法束缚圣者的境界,犹如莲花处于污
泥而不染,清净自得故;六道众生于种种之欲未得解脱,故须以婚姻来衬托,以达人伦次第,带来人道美
好和乐为通途。
婚姻不顺该怎么办?如何成功的经营婚姻?
宗萨钦哲仁波切:两千年前跟现在的婚姻的定义很不同的。我们现在有许多挑战。以前没有电视,所
以先生、太太和小孩晚上都一起弹钢琴,而现在的婚姻,先生太太必须以工作为生,因此他们有不一样的
工作,他们还有两个电视,各看各的节目,这些状况自然就产生一些力量来重新定义婚姻。这是半开玩笑
的:婚姻应该以这样来了解,把它想成像一个公司一样,为了经济与人力节约的原因而有一些规条;而作
为一个佛教徒,我要说婚姻最主要的目的,应该是夫妻之间相互给予对方自由,而不是互相限制、管束。
仁炟法师:念《普门品》,求观世音菩萨加持。心态要正常,无论家庭,还是工作上、生活上遇到什
么不顺,都要保持好心态,所谓的平常心。有事情还要多求观世音菩萨,向菩萨求助,观世音菩萨会加持
的。
了幻法师:有。只要你相信三世因果报应,种善因必得善果,持之以恒,终必见效。
幸福的婚姻,来自我们前世及今生的行为方式;幸福的婚姻,不是天赐,也不是命运安排,完全是我
们的所为感得的果报。婚姻不幸福,用不着怨天尤人,更不要自暴自弃,而要从现在开始,就要学习改变
自己的婚姻和命运。
(1)、相信种因感果,相信凡事皆是自作自受。佛经云:“纵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
报还自受。”如果明白我们的现在的一切,不过是业感果报,我们心中的积怨,相信便会大大减少;
(2)、对已不幸福的婚姻,不可雪上加霜,破罐破摔,而是要善加维护;“真认自己错,莫论他人非,
他非即我非,同体为大悲。”
要学会找对方的好处,找自己的不是。要学会换位思考,要有慈悲心,要有“以德报怨”的胸襟,慢
慢修复家庭关系。即使不达理想,也不可意气用事,动辄便提离婚,这是最不好的。
(3)、要多做好事,积善积德,并将此功德回向,以释结解怨。中国的《易经》上讲:“积善之家,必
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一个人如能常做好事,则命运一定好;如常做坏事,则终将遭受恶报。
一个家庭能够常做好事,后代子孙一定好。
明代袁了凡先生的故事,便是改造命运的最好例子:
袁了凡是明代江南吴江人。隆庆四年(1570)举于乡,万历十四年(1586)中举为进士,授宝坻知县(县长);
后擢兵部职方司主事。了凡先生早年曾在云南慈云寺。遇到一位道貌岸然的孔先生,孔先生为他算命,断
定他一生的吉凶祸福。并预言他命中无子。袁了凡记下预言,“试数皆验”,袁从此认为一切皆为命定。
后来在南京遇到虚谷禅师后,受其教诲努力行善,在当县长期间,努力为百姓谋福,命运也发生巨变,不
仅所求逐愿,且于中年后生得两个儿子。为教育后代,他专门写下《了凡四训》一书,以自己亲身经历,
教导如何做人处事、如何消除灾难、如何修善积福,以作家训传子。
《了凡四训》一书对后世影响极大,许多人效仿袁了凡先生,积极行善,其效果明显,不少事例收于
诸善书之感应篇,流传至令,可说影响非常之大。
如果向袁了凡先生那样,努力改过迁善,婚姻及命运自会改变。
了幻法师:首先,夫妻要有共识,爱与慈悲是幸福的能源。
耕云先生:“什么是幸福的能源?就是爱与慈悲。„„爱也是道德的源泉。”《中庸》上说:“君子
之道,造端乎夫妇。”什么叫做君子?就是有自尊、有尊严的人,他的道德是从夫妇开始。而人类的进化,
由草昧进入文明,由浑浑噩噩进入大清明的人类社会,也是从夫妻开始。因为没有夫妻以前,只知有母不
知有父,这样的社会谈不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有了夫妻之爱以后,才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父子
有亲、夫妇有义,所以爱也是道德的根源。”
其次,生活中要始终相敬如宾。
要认识男女的地位是平等的:妻子不是丈夫的寄生虫;丈夫也不是妻子的牛马。家庭的组织,是双方
分工合作的。
一对夫妇,由恋爱而结婚,在恋爱时期,倘使互相不用真诚坦白的态度,专以隐己之恶,扬己之善的
技巧来博取对方的欢心,这样的恋爱假使成熟,就要结成不良的后果。往往到了结婚以后,以为双方的名
分已经确定了,夫妇的关系已有保障了;于是彼此过去抑制自己,博取对方欢心的观念就改变了。一切行
为就处处随便,以为夫妇间不需要客气,反以为客气是虚伪的假面具。而不知夫妇间最需要的是客气。倘
不体谅对方的关心,反怪他为麻烦,不赞美对方的谦逊,而说她卑下;再不客气的还企图屈抑对方,以迁
就自己。逐渐的,彼此把所有的劣点毫无顾忌的暴露出来了,结果日久生厌,只觉得对方的讨厌可憎了,
恋爱时的可爱也变得荡然无存。
诚如佛在《无量寿经》里说:“自妻厌憎”,和《玉耶女经》里说:“见夫不欢’。彼此厌憎不欢,
于是双方感情转趋破裂,甚至造成不幸的悲剧。
婚姻、家庭会给我们带来烦恼,是不是就不要结婚了呢?
达真堪布:不是说不让你结婚生孩子,而是不让你执着这些。一切随缘,你可以结婚。如果你执着了,
不结婚,不生孩子也是一种苦恼;若是你真正看破、放下,有智慧了,结婚生孩子也是一种快乐,也是一
种解脱。佛示现成佛以后,为什么七七四十九天没有讲经说法?就怕众生不相信,怕众生不明白。一讲空,
就认为什么也没有了;一说有,一下子又执着实有、真有了。这里也是,一说结婚、生孩子是自寻烦恼、
自找痛苦,就不能结婚了?这也是一种偏见,其实不是这样的。
婚姻的意义是什么?
了幻法师:婚姻本身是责任和义务的肯定与承担。
通常一般人在结婚之前,不但没有想到如何让父母颐养晚年,反而一直受到父母的呵护照顾;可是,
结婚之后因为有了家室,同时因为孩子的诞生,才真正体会到父母的辛劳,而产生家庭的责任感。所以结
婚和没结婚是完全不一样的人,婚姻本身是家庭责任的肯定与开始。
婚姻是一个严肃的课题,是绝佳人生的历程。
佛教规定在家居士要守五戒,其中的不邪淫戒更是非守不可,同时强调,夫妇彼此之间要互守信诺、
互守贞操等,由此可见佛教对婚姻的重视。
站在佛教徒的立场,五戒中的不邪淫戒,是夫妻共守。因为邪淫不仅是家庭问题,同时也破坏了社会
的和谐,这种罪业是很重的。大家千万不要认为逢场作戏没有关系,假戏真演,终会导致婚姻破裂;而且
以生理健康而言,男人在外面宿娼嫖妓,可能感染花柳病、梅毒、爱滋病的病毒,而带回家传染给妻子,
贻祸给后代。就心理层面而言,不论男女,一个人有了外遇,便会造成另一半的不平衡,因而第四者也可
能接着出现,问题不断衍生,造成社会的不安,这个责任实在太大了。所以婚姻的社会责任是不容忽视的!
结婚是两个家族的结合,人际关系因之扩大而改变。面对人生的新境界,更应秉持慈悲的精神,来对
待、照顾另一半的亲人,公公婆婆及岳父岳母。同时也应以智慧来处理家务事,以理性来迎接儿女的出生,
给予适当的教育。这是在婚姻过程中,应该学习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