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及泡沫分析

合集下载

2005-2008中国股市涨跌的文库

2005-2008中国股市涨跌的文库

05-08年中国股市概况 2007 金牛飞天
2007年中国股市是继06年全年单 边上扬后继续出现大牛的一年, 2000,3000,4000,5000, 6000...上证指数接连创出历史新 高,涨到所有人意想不到的超高 点位,个股股价百元股已习以为 常,一天成交量几千亿也成为平 常事,市场一片狂热。全年总体 为上扬,年底略有回落的走势。 这一年,还诞生了政策干预股市 的又一个代名词:“5.30”
原因分析 5、本源:股权分置税改革
05年开始,07年初结束。详细资料请吧原因分析 Βιβλιοθήκη地球人都相想当巴菲特
终篇
08中国股市之最:熊市18年不遇 人均亏损13万 衰就一个字:最衰板块:有色金属、最衰个股: 云南铜业、最衰基金:中邮基金、最衰私募: 但斌、最衰散户:全体股民 最后,让我们庆幸我们亲历了这个据说百年难得 一遇的牛熊之间。太阳仍旧每日升起!
05-08年中国股市概况 2006 气势如虹
2006年起,沪深股市走出了一轮爆发式的波澜壮阔的大牛市 行情,其力度之大,时间之短,涨幅之大,不仅多年未遇, 更创下了中国股市的种种历史之最。在经济高速发展,股 权分置改革,人民币升值等等利好的烘托下,上证指数持 续上扬,更于当年底一举突破01年创造的2245历史最高 点,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年线拉出了一根近乎光头光脚, 16年来最大的拔地长阳线,从年头涨到年尾,一年收复五 年失地,多方牛气冲天,势如破竹!
05-08年中国股市概况 牛到极点之后……
05-08年中国股市概况 2008 熊途漫漫
伴随着中国股市的膨胀,各种“风险说”、“泡沫论” 的质疑之声也开始蔓延。1月16日国税总局发布的 《清算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通知》(下称“《通 知》”),更一度被市场解读为调控股市过热的信号。 2008年的中国股市。从6100到1600,这过山车似的惊 险,还真让咱股民们过足了刺激瘾。从大赚到暴亏, 从喜悦天堂到冰霜地狱,从笑容满面到目瞪口呆。这 一年的股市让投资者无论是性格暴躁的硬汉,还是激 情满腹的小生,哪怕你是柔情似水、小鸟依人的淑媛 也得隐忍这死去活来的"熊途"。

股市泡沫形成的经济学解析_吕珊娟

股市泡沫形成的经济学解析_吕珊娟

(&,3&)4&
其中 3& 称为股票的理论价格, 它是由股票预 期 红 利 的 贴 现值决定, 反映了股票的投资价值, 反映了 4& 称为股票 泡 沫 , 泡沫成份越 市场的投机成份, 5& 表示股票的市价。 4& 值越大, 多。
(责任编辑 _ 李友平)
&&!
统计与决策 !""# 年 $ 月 (下)
财 经 论 坛
是否有收益稳定解的非蓬齐对策条件。 在不同条件下会出现 性质不同的解,这些解的差别就构成了价格偏离价值的泡 沫, 尤 拉 方 程 %&’(&)*+,-.%./(&).)0)1&).)02 是 增 值 的 预 期 值 %&’(&)0+ 的 线性差分方程。 它表示股票在每一期的增值取决于人们预期 的这个股票在下一期的边际收益和边际红利的增值之和。 如 果估计在下一期这个股票的边际收益和边际红利都会出现 上升趋势, 那么, 本期的边际增值也就会上升。 将这个方法的 解 分 为 两 个 部 分 : 第 一 部 分 3& 表 示 在 某 些 假 设 之 下 的 稳 定 解, 第二部分 4& 是一个随机项, 收的有效性。 即全部公开的信息能被投资者充分、 准确、 及时 地获得。第三是投资者对所获信息作出判断的有效性。第四 是信息的接收者依据其判断实施投资的有效性, 即每一个关 注该股票的投资者能够根据其判断, 作出准确、 及时的行动。 如果股票发行市场具备了这四个条件, 那么无论发行者还是 投资者, 对所发行股票的认识都是一致的, 结果市场形成的 是买卖双方都认可的价格, 那么任何人都不可能从股票差价 上获取收益, 只能从企业盈利上获得收益, 而且不论投资者 投资任何种股票, 投资的回报率将是一样的。 但现实市场中很难达到上述有效市场假说的条件。 一是 由于信息本身是复杂的; 二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导致股市参 与主体的非理性行为。 一般股市参与主体不单纯是求取股息 红利等投资利益的投资者, 他们中大多数热衷于博取股票价 格上升所得到的差价收益。缺乏信息的投资者容易跟风, 这 股票的理论价格等于公司所有预期股利的折现值。 可以 表示为 3&,6%3&)7 8 ’9:&6!%3&60+,式中, %3& 为预 期 股 利 , !%3&60 为 股 利预期增长率, 此式表明, 股票的基要价值 ’ 理论价格 + 与股利 成正比关系,与折现率和股利预期成长率之差呈反比关系。 如果投资者预期每股股本获利越高, 则这个股票的基要价值 则股 就越高, 如 果 股 利 预 期 增 长 率 !%;&60 越 接 近 折 现 值 9:&, 票的理论价格就越高。在对这些问题实际处理时, 必须要作 出如下的假定: 第一, 假定投资者是理性的。 第二, 假定除市场上的经济信息之外没有能够影响投资 者决策的其他要素 第三, 假定投资者具有完整的信息集合, 按照本身的利 润函数来决定自己的最佳决策。 事实上这些假设不能全部成立, 信息的不充分、 不对称, 投资者个体差异导致投资者决策差异,难以达到最优化决 策, 这样就容易导致股市泡沫的形成。 金融市场一般有两种泡沫,理性价格泡沫和非理性价 格泡沫。理性价格泡沫, 是市场参与者在同等利用信息条件 下的理性行为, 即投资者适当使用所有可能得到的信息对未 来价格、 红利和其他变量进行尽可能有效的预测。但在现实 生活中, 由于市场信息阻隔、 投资者偏好差异以及风险厌恶 程度不同, 理性预期的条件很难满足。 非理性价格泡沫, 就是 以投资者非理性预期为前提。 由于非理性价格泡沫非常难以 通过数学模型进行形式化处理, 因此对它研究进展很慢。 金融噪声可以表述为资产价格偏离资产均衡价值的状 态。噪声理论就是研究 “噪声” 产生的原因与表现。噪声理论 立足于金融市场上交易者的现实情况, 通过对价格异常变化 所谓 “有效” 是指价格对信息的反映具有很高的效率, 这 一高效率不仅仅是指价格对信息反映的速度,即及时性, 而 且还包括价格对信息反映的充分性和准确性。 在股票价格的 形成中,信息市场有效性及参与者行为对其有很大的影响。 以法马 ’;1<1+ 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 了 有 #" 年代中期以后, 效市场假说, 后被广泛运用于资产定价研究领域。 其结论是: 在一个有效的股票市场上, 股票价格曲线上的任一点的价格 均最真实、 最准确地反映了该股票发行人在该时点的全部信 息。由此可以推断, 如果股票市场是有效的, 那么, 任何一个 在该市场上交易的股票的实际发行价格, 都应当全面反映该 股票的价值, 而该价值是所有投资者通过对该股票发行者的 所有信息的判断而取得的。 要建立这个有效的市场, 还需要有四个条件。第一是信 息公开的有效性。即有关每一支股票的全部信息都能够充 分、 真实、 及时地在市场上得到公开。 第二是信息从公开到接 在短时期内, 当股票的供给弹性近乎于零时, 股票价格 由需求决定; 而股票价值则取决于长期供给与长期需求的均 衡。 这样, 经济因素的变动会造成价格和价值的较大偏离, 如 此便形成了股价泡沫。下面用一个简单的模型加以阐述。 假设股票的长期供给曲线 => 可线性化表示: 的分析、 研究以及数理模型的推导, 论证了金融市场上的 “噪 声” 。股票价格与基础价值不一致性的噪声使得投资者无法 从价格上掌握正确的信息来引导自身的投资与决策, 加重投 机成份, 会导致理性泡沫向非理性泡沫转化, 从而导致泡沫 股市, 一旦破灭对整个金融市场的摧毁将是致命的。 种 “从众行为” 产生了跟着别的羊走的 “羊群效应” 。 这种股票 市场中的 “羊群效应” 不仅仅限于散户, 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也 容易出现羊群行为。 在非理性参与者居多的股票市场上的股 价是市场参与者的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 它并不依据股票的 内在价值。

中国股市投机泡沫的膨胀与破灭:机制转换模型的应用

中国股市投机泡沫的膨胀与破灭:机制转换模型的应用
技 术—— 机 制 转换 ( ei — w t ig Rg me S i hn )模 型来 描 述 投机 泡 沫膨 胀及 部 分破  ̄(at l c P ra y il
C l pig的演 变过 程 以及 预 测市 场 的大 幅 下跌 ; oas 1 l n 同时 通过 分 析该 模 型 的“ 机 ” 定是 否 能得 到 数据 的 投 设 支持 来检 验 投机 泡 沫 的存在 性 。 机 制转换 模 型 与金 融市 场投 机行 为相 联 系 的研 究 文献 并 不少 见 。 a 把 vn
维普资讯
南方经济
20 0 8年第 2期
中国股 市投 机 泡 沫 的膨 胀 与破 灭 : 机 制转换模型 的应用
李捷 瑜
内容摘 要 本 文 运 用机 制转 换模 型 研 究收 益 率 与换 手 率 的非 线性 关 系,以此 描 述 中国股 票 市场 投 机 泡沫 的膨 胀 及部 分破 灭的 演进 过 程 。结 果证 明 中国股 票 市场 存在 膨 胀 中会 部 分破 灭 的投 机 泡 沫 市场 大幅 下跌 概 率 的样 本 内、 本 外估 计 值 能较 好 预测 历 史数 据 中出现 的 最大 实 际损 失 , 样 说 明机 制 转换 模 型具 有 良好 的 预测 能力 ;投 机 泡 沫的部 分破 灭是 导 致 中 国股 票 市场价 格 大 幅下
自从 S ie(9 1在考 察市 场有 效性 时提 出有 界方差 检 验后 , hl r18 ) l 各种 用于 检验 金融 市场 泡沫 的 实证方 法 不 断涌现 。 些方 法大 概可 以分 为两类 ( 这 张兵 、 许炜 (0 5 ) 一类是 比较 股票 的实 际价 格与 基本 价值 ; 20) : 如方 差法(hl r18 )、 S ie(9 1 回归法( s 18 ) l 1 Wet 9 7) (  ̄协 整 理论检 验法( n l a dG a gr 9 7)这种 方 法 的局 限在 于 E ge n rne( 8 ); 1

股票市场泡沫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影响

股票市场泡沫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影响
彩 色 瑶
( 尔滨商 业 大学 哈 【 摘 德强 商务 学 院 , 黑龙 江 哈尔滨 1oo ) 5oo
要】 市场经济的发 一定会带动资本 市场 的发展 ,资本 市场特别是股 票市场的发展也一 定会对市场经济的发展 展
起 着一定助推作用。但是 , 股票市场的发展往往带有一定的泡沫性 , 当的泡沫对经济的发展会起到推动作用, 适 而过份 的泡沫 对经济会产生破环作用。正确探究股票市场泡沫产生的机理及其影响 , 当前 经济的发展 有一定的现 实意义。 对
要条件之一 。 只有保 持股 票 的高 度流动性 , 才使得 股票具
大多数高于发行价,这就诞生了制度许的第二次泡沫; 最 后。 股票市场的监管制度中有很多禁止机构违规炒作票、
有了起码的交易基础,才有可能吸引大批的投资者入市 购买。有很大一部分投资者购买股票不是为了获取股息
而是为了谋取差价收益 , 获得短期盈利 , 操纵股价的处罚条款 , 然而此类事件却屡禁不止 , 一直在 进行长期投资 , 并可以在这一 演绎着股票市场上的“ 警匪” 游戏 , 这就诞生了制度不允 即预期他所购买的股票价格 明天会更高 , 许但能与制度对抗共生的第三次泡沫。
期 收益对 一般人来说 贴 现率较 高 。 在此基 础上 , 出投 他提
以当泡沫产生后,股票的真实价值不能对股价起到价值
中枢 的吸 引作用 , 导致 股价 能够长 期 高于 价值 运行 。 沫 泡 得 以维持 。 而且从 一定意 义上看 , 票价格高 于其净 资产 股
价值的部分 , 就是股票价格的虚拟部分, 但股票价格虚拟 成份的存在是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的。 从理论上讲 , 股票 价格 = 股息 , 利息率。 股票价格的高低直接与股息以及银 行利息率相关 , 股票价格也不外是一种与利息率相关的 股息收入的资本化。因此, 在股票市场上 , 价格高于真实 价格( 每股净资产价值) , 从而具有了“ 虚拟” 成分 , 这也就 是说 , 这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且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这样 , 股票价格虚拟运动便成为一种独特的经济范畴。 2 . 从现实的制度上来说 , 股票市场的制度本身与泡沫

中国股市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股市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股市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经过近 20 年的发展,我国股票市场已形成了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道路,规模不断扩⼤,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投资者积极性不断提⾼,制度性建设⽇趋完善。

但股票市场在诸多⽅⾯的不完善性仍较为明显。

过度投机问题的存在,加剧和放⼤了市场的波动和风险,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特别是中⼩投资者的利益,严重制约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下⼤⼒⽓加以解决,虽然我国限制内幕交易的⽴法措施和执法⼒度得到了不断完善。

但是仍旧难以满⾜证券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

为防⽌新形式的内幕交易⾏为扰乱市场秩序并影响市场效率。

应借鉴国际经验,从⽴法、执法以及交易制度等⽅⾯⼊⼿,杜绝内幕交易孳⽣的⼟壤。

保证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这些缺陷削弱了股市的功能,阻碍了股市的进⼀步发展,为引发⾦融危机埋下了隐患,这些包括了监管⼒度、⼈才的培养、以及⼀些交易的内幕,本⽂试图通过分析这些现状及其原因、我国股票市场过度投机产⽣的主要原因,找出改善对策。

关键词:股市监管问题对策ABSTRACTAfter nearly 20 years of development, China's stock market has been formed to adapt to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way, scale is continually expanding,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listing Corporation, investors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is perfect. But the stock market is not perfect in many aspects still more obvious. The problem of excessive speculation exists, intensified and expanded market volatility and risk of serious damage to the investor, especially the interests of small investors, seriously restric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tock market in our country, we must make great efforts to solve, although China's restrictions on insider trading made Fatos and law enforcement has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ed. But still difficult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ecurities market. In order to prevent insider trading behavior of new forms of disrupting the market order and affect the market efficiency. We should learn from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starting from the legislation, law enforcement and trading system, to prevent insider trading in soil. To ensur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securities market. These defects weaken the stock market functions, hindere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stock market, the potential for causing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depth, these include supervision, personnel training, as well as some of the main reasons for insider trading,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reasons, China's stock market excessive speculation, find out the 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tock market supervis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引⾔ (1)⼀、我国股市现状 (2)⼆、我国股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股市和宏观经济缺乏联系 (2)2、股市过度投机 (3)3、监管机构不⼒ (4)4、发⾏制度有弊病 (5)三、促进我国股市健康发展的建议 (6)1、改善市场环境提⾼上市公司质量 (6)2、加强法制建设和监管⼒度 (6)3、完善市场⽬标推进市场改⾰,改进股市建设⽬标 (8)结论 (9)参考⽂献 (10)致谢 (11)我国股市⾃建⽴以来,为经济发展做出了不⼩的贡献。

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分析

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分析

28经济论坛1998.3我国股票市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 股票市场的发展机制问题。

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机制被行政机制严重扭曲。

这主要表现在股票发行规模控制、股市扩容和股市管理等方面。

第一,股票发行规模控制和市场扩容是一种行政体制。

在我国,由国务院证券委和国家计委代表政府确定一定时期新股发行额度,由国家证监会负责新股额度分割,这是一种制度性缺陷。

股票发行采用规模控制,派生出四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股票发行规模平均分配。

这种 撒胡椒面 式的分配机制,导致有的部门或地区有额度却无合适企业,出现额度寻找企业的现象;而有的地方则认为较好企业迟早要上市,则先上次企业,从而使得上市企业并非最佳企业。

其次,导致股票发行规模资金化。

由于争取到股票发行额度就等于争取到一笔无偿资金,从而使股票发行成为争夺资金的游戏,并派生出不正之风、腐败行为和发行价格过高等问题。

再次,地方政府可利用其掌握的额度,迫使优势企业捆绑劣势企业,不仅死的救不活,活的也会被拖死,从而违背了股份制改造的初衷。

还有一点,会对投资者产生扩容信息误导,会对二级市场股价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第二,股票市场的管理是行政管理。

我国股票市场的管理主要是由14个部委组成的国务院证券委、中国证监会和各级地方证管办形成的三级行政管理体系。

这种三位一体的行政管理机制,表面上形成了控制股票发行和上市的完整体系,但是,由于我国目前股票公开发行和上市的基准过低,这就给行政部门行使行政权力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使证券监管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行政特征。

同时,由于政府对股市采取行政管理,使得股市可能出现的本该由投资者承担的系统风险无意中由政府承担了。

另外,股市政出多门的管理,使得这些相关部门之间无法找到利益均衡的切入点,从而也影响股票市场的发展。

2 上市公司的问题。

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和股权基础问题,是股票市场的根本问题,也是上市公司最大的隐患和难题。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按投资主体划分为国家股、法人股和个人股。

股市泡沫的动态分析

股市泡沫的动态分析

维普资讯
20 0 2年 8 月 第 l 5卷 第 4期
广 西财政 高 等专 科 学校 学 报
J un l f a giFn n ilC l g o r a  ̄ x ia ca ol e o Gu e
Au 2 0 g. 0 2
V0 . 5 No. 1 1 4
股 票价格指数 涨幅 、市盈 率 、股票市值 占 G P的 比重 和换手率 等 四个 方面来对股市 泡沫进行具体 的数量 D
化 度 量 。 中 国 股 市 泡 沫 主 要 集 中 在 微 利 亏损 股 和 次 新 股 两 类 特 殊 板 块 上 。
[ 关键 词 】 市泡沫 ; 股 价格指数 ; 市值 ; 市盈率 ; 手率 换
开 盘指数
19 ..8 9 122
收盘指数
20 . 2 0o1 9 2.
市盈率 是衡 量股市泡沫 的依 据之一 ,它是一
个静 态指标 。从 国际上 的一般情况看 , 股票市场 的 平均 市盈率 也在不 断变动之 中。经济过度 繁荣期 时, 市盈 率较低 ; 而当经济处于 回升期时 , 市盈率 较高 。正常情况 下 , 平均 市盈率在 十几倍到 二 、 三
十倍之 间浮动 , 个别时期还会更高 。根据全球 的统 计数据 , 在最 近的 10年历史 中 , 0 股市平均市盈率
2 6
维普资讯
第 1 5卷
表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杨世 信 , 曾
鹏 : 市 泡沫 的 动态 分析 股
20 02焦
19- 20 世 界 主 要 证 券市 场 股 价 指 数 涨 幅 比 较 9 1 00年
指数名称 道 ・ 琼斯指数
恒生指数 德 国D X 数 A 指 新 加 坡 海 峡 时 报 指 数 日本 日经 指 数 英 国金 融 时 报 指 数 法 国C C 0 数 A 4 ̄ 加 拿 大 T E 0. S 30  ̄数 上证综合指数 深 圳 综 合 指 数

中国股市投机性泡沫生成机理探析

中国股市投机性泡沫生成机理探析

的观点 ,即使 知道 其 他 人是 在 “ 风 ” 跟 ,完 全 理 性 的
人也会 参 与其 中 ,由此而 产生 非 理性 的 “ 众行 为 ” 从 。 这种 非理性 行 为在 预 期 反馈环 的作用 下 就会 导致 股 票
上市公 司 净 利 润 总 额 的 3 7 %,按 投 资 回 报 计 算 的 .6
中国 股市 投 机性 泡 沫的 表象 及成 因分 析
由经济 学原 理可 知 ,在 其 他 条 件 不 变 的 前 提 下 , 商 品价 格上 升 ,会 使需 求 量减 少 ,供 给量 增加 。现 今 的股票 市场 却并 不 完全 遵循 这一 规 律 ,价 格上 升 反 而 增 强 购买者 的紧 张心 理 ,价格 下跌 则 会 降低 购买 者 的 紧张心 理 ,即 “ 涨 卖 跌 ” 由于 信息 的层 叠 ,和直 买 。 觉 的判断 ,人 们往 往 乐 于信任 多 数人 或 者是 权威 所 持
价 ,助 长泡 沫 的产 生 和扩 大 。 2. 配股 成 为 二 级 市 场 的炒 作 题 材 。上 市 公 司 送
只股票 平均 每年 要 转 手 5次 以上 ,停 留在 每位 持 股
人手 中 的平均 时 间不 超过 2个半 月 ,而 美 国股 市在 格 林 斯 潘 所 谓 的 “ 理 性 狂 躁 ” 的 19 非 9 9年 也 只 不 过
红虚 拟化 ,用 配股 方 式进 一 步 向持股 人 大肆 “ 钱 ” 圈 。
在高 比例 的 国家股 、法人 股 不能 流通 的情况下 ,给全
体股东 送 配 股 是 形 式 上 的平 等掩 盖 着 事 实 上 的 不 平 等 ,原 因在 于 同样 比例 的送 配股 ,国家 股和法 人 股得 到只 是不 值 钱 的非 流通 股 ,而社 会公 众 股得 到 的是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及泡沫分析一、金融证券化1.1 什么是金融证券化金融证券化的含义是指金融形态由间接金融的贷放转向直接金融的证券发行,以增加资产的流动化为目的,将债权与债务证券化,将贷放与证券发行相融合。

金融证券化的趋势出现在金融市场发展的一定阶段,通常是成熟阶段。

世界金融一般已经发展了近6个世纪,但是真正迅速发展阶段要从20世纪60年代算起。

特别70年代以后全球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金融体制的巨大变革和改进,金融向证券转变的趋势势不可挡。

1.2 我国金融证券化现状及问题改革开放,特别是沪深两市建立以来,我国金融证券化发展迅速,上市公司数量已经由1990年的10家增至目前的1500余家。

流通市值和市价总值也急剧上升。

股票投资的地位得到提高,居民的投资意识增强。

证券市场引导资金流向的功能进一步发挥。

与此同时,债券市场尤其是国债市场稳步发展。

但是,高速的发展并不能掩盖我国证券市场的种种问题。

首先,与国际化相比中国的金融证券化水平还远远不够,证券信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其次,证券市场内部结构不合理。

表现在:在债券中,国债占绝大部分,而企业债券发行数量极少。

第三,片面强调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

企业上市或发行债券的首要目标就是通过证券市场等筹集廉价资金,而忽略进入证券市场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企业看重的只是相对稀缺的“壳资源”或“股本资源”,而忽略对资金的有效利用,股东和投资者的权益无法保障,市场情绪遭到打击。

第四,证券市场投机严重。

机构投资者并未成为证券市场的“稳定器”,相反,违规操作不断,加剧了证券市场的震荡和投机行为。

二、股权分置改革2.1 什么是股改“股改”全称是股权分置改革。

要准确理解股权分置改革,首先要弄清楚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

中国资本市场建立之初,上市主要对象是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的控股股东是国家或代表国家的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这样就出现了中国证券市场所特有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并且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像普通股一样上市流通。

只有比例极小的社会普通股被允许挂牌流通,中国的上市公司也就成了“非完全上市公司”。

这种“中国特色”的二元股权结构,在制度设计上,直接导致了三个结果:其一,人为设定“一股独大”,它从根本上扭曲了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内在的合理性,结果导致国企改制在产权结构上的“换汤不换药”,股市因此而成为国企的纯融资场所;其二,大比例的国有股与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转让,不利于国有资产存量的活化、保值、增值,同时不利于国有资本的自由进退,更为严重的是,它阻碍了股市资源配置功能的深化;其三,仅有占总股本三分之一多一点的社会公众股可供流通,它不仅会扭曲市场供求的真实性,而且还会纵容投机,使股价失真,进而让股市失去经济晴雨表的功能。

所以“股改”,也就是股权分置改革,就是让国有股和法人股全部像普通股一样,参与市场流通,通过全流通实现同股同权,同股同利。

2.2股改的历史回顾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市场化、规范化和国际化被提上议事日程,层也逐渐意识到我国所特有的二元股权结构对股票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的性。

为了改变这一股权结构,消除阻碍我国市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管就解决“股权分置”做出了多次尝试:2.1.1 转配股转配股就是将国有股股东的配股权有偿转让给其他法人或社会公众,这些法人或社会公众行使相应的配股权时所认购的新股。

由于我国股票市场目前国有股和法人股暂不上市流通,因此,这部分应由国有股或法人股股东认购,而转由社会公众股东认购的股份也暂不上市流通。

转配股实施开始于1994年5月,转配股发行主要集中于1995~1997年间,1998年停止转配股。

为解决公众手持转配股尚不能流通的问题,中国证监会决定,自2000年4月开始,用24个月左右时间逐步安排转配股上市。

结果这一进程推进十分顺利,仅用一年的时间就提前完成了全部转配股的最终全部上市。

这一次的转配股行动,起因是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防止国有股股东控股比例下降,实施的结果,在客观上却反而起到了稀释国有股比例的意外作用。

这一结果正是我们后来想得到的,并指望进一步深化推进到国有股减持。

2.1.2 国有股配售1999年9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提出“在不影响国家控股的前提下,适当减持部分国有股”,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实践与试点也从了序幕。

国有股配售是国有股东减持国有股并将国有股变现的方式之一。

国有股配售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为了彻底改变国有企业产权不清的现状;二是将变现的国有资本用于增加我国的财政资金不足。

国有股配售试点的具体方案为:试点上市公司将一定比例的国有股优先配售给该公司原有流通股股东,如有余额再配售给证券投资基金,配售价格在净资产值之上、市盈率10倍以下的范围内确定。

向原有流通股股东配售的国有股可立即上市流通,向基金配售的国有股须在两年内逐步上市。

1999年12月2日,国有股配售试点启动。

在随后的试点中,中国嘉陵和黔轮胎首次通过配售方式进行国有股减持,因为配售价格过高,反响不佳,随后试点被叫停。

2.1.3 国有股减持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办法的核心是第五条,即新发、增发股票时,应按融资额的10%出售国有股。

最受争议的是第六条,即“减持国有股原则上采取市场定价方式”,把高价减持和首发、增发捆绑起来。

2001年7月23日,烽火通信、北生药业、江汽股份、华纺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按10%的融资额市价(发行价)减持国有股。

随后,中国股票市场结束了为期两年的牛市行情,调头向下,从此踏上漫漫熊途。

2001年10月22日,证监会紧急叫停《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暂行办法》的第五条规定。

实际上,该方案因引起市场恐慌性的反应而最终没有实质性的推行。

2.1.4 股权分置改革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下发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正式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

《通知》虽没有明确规定在改革方案中一定要向流通股股东进行补偿,但为有效保护投资者特别是社会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通知》中设立了五项措施:告知、催告、征集、表决和监管。

同时,为保证非流通股股份取得上市流通权后,不会出现控股股东大量抛售的情况,《通知》还对交易、转让和通过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出售股及数量做出了三项明确规定。

要求试点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股东,通过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出售获得流通权的股份,应当做出分步上市流通承诺并履行相关信息披露义务。

为了保持市场稳定、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合法权益,中国证监会根据上市公司股东的改革意向和保荐机构的推荐,协商确定试点公司。

试点上市公司股东自主决定股权分置问题解决方案。

2005年5月9日,股权分置试点上市公司名单正式亮相,金牛能源、三一重工、紫江企业和清华同方四家公司成为第一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公司。

这标志着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从此拉开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序幕。

2.3 股改的意义首先,股权分置改革将改变我国股票市场扭曲的定价机制。

流通性是金融工具的基本特性之一,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我国的股票市场存在着明显的“二元股权结构”,在上市公司的股份构成之中有近百分之七十的股票是属于不能在市场流通的非流通股,剩下的百分之三十才是公开发行并能上市流通的股票。

两者之间流通权价值的差别决定了非流通股和流通股各自定价的巨大差异。

而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我国的股票市场已基本可以看作是一个全流通的市场,那么曾经存在的流通权价值差异也将随之消失,我国股票市场曾经扭曲的定价机制也将得以改变。

其次,股权分置改革有助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使大小股东在公司治理上具备相同的利益基础。

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由于手中的股票不能上市流通,转让定价也与流通股股价无关,所以其对公司二级市场的股价漠不关心,而更关心上市公司能否为其带来更多的利益,这导致了股改前诸多大股东损害上市公司利益或是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等行为的发生。

而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手中的股票价值与小股东一样伴随着二级市场的价格波动,大小股东的利益基础一致。

这必然促使大股东关心公司二级市场的表现,进而做出促进上市公司二级市场股价的决策,如完善公司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增加经营业绩、注入优质资产等行为。

第三,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股权分置改革后,国有资产股权的保值和增值更为直接有力,并且通过在二级市场上对国有股权的增持或减持可以做到国有资产在不同行业的进退,达到国有资产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

第四,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上市公司的购并重组。

股改之后,上市公司之间通过二级市场进行并购重组的基本市场条件得以形成。

较之于股改前只能通过法人股转让的方式来进行的并购重组,二级市场上的并购重组更加市场化,规范化,运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制度寻租等问题更少。

总之,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恢复资本市场的固有功能,即价格发现功能和对上市公司行为的市场约束功能。

同时,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也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

时至今日,沪深两市原有的1300多家上市公司已基本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困扰我国股票市场十多年的二元股权结构问题基本得以解决。

三、中国股市的泡沫3.1 泡沫论的产生最近,沪市综合指数创下了6000点的新高,以2006年上市公司业绩为准,沪深两市A 股静态市盈率为71.5倍(高于2001年6月14日的66.99倍),以2007年上半年业绩动态市盈率为48.5倍。

衡量股市估值是否合理,风险大小,有否投资价值,一个通用指标就是这个市盈率。

与A股市场历史纵向比较,还是与周边股市横向比较,当前A股市盈率的确明显偏高,即资产价格偏离资产价值,而引起海内外高度关注,股市“泡沫”各种议论随之而来。

虽然股市泡沫在膨胀已没有异议,但是我国股市泡沫出现并非是独特现象。

全球流动性过剩,发达国家和地区过剩资本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流动,石油国家和金砖四国流量最大。

近两年中国股市上涨4倍,印度上涨5倍,巴西上涨7倍,俄罗斯上涨11倍,可见新兴市场的资产和资本品股市形成泡沫化趋势有着共性。

3.2 中国股市的现状从规模上看,A股市场今年年初8.8万亿人民币起步,沪市综合指数6000点,两市A 股总市值约为27.5万亿人民币(流通市值9万亿),估计刚超过2007年10月当期的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证券化率也刚超100%。

若以国际有影响的证券市场比较,我们A股市场规模仍然过小。

截止2007年6月底,美国股市总市值超过20万亿美元,日本股市总市值也是A股总市值的约4倍;从家数上看,美国上市公司超过6000家,日本、英国、加拿大上市公司都在3000家以上,而我国刚超过1500家;从上市公司平均市值看,美国上市公司平均市值为32.59亿美元,日本上市公司平均市值为22.17亿美元,而我国上市公司平均市值为8.16亿美元;从平均价格看,在纽约证交易所挂牌2800余家公司,目前平均股价约为26美元,沪深两市A股平均股价18.78人民币,相当于每股2.5美元,与其相差10倍多,可见我国股票市场规模、上市公司实力和平均股价,与发达国家股市相比差距甚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