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PPT课件 玉米螟综合防治方法
玉米螟的综合防治措施

玉米螟的综合防治举措纲要:玉米螟 Pyrausta nubilalis(Hubem),又叫玉米钻心虫。
是玉米的主要虫害。
主要散布于北京、东北、河北、河南、等地。
各地的春、夏、秋播玉米都有不一样程度受害,尤以夏播玉米最重。
玉米螟,可发危害玉米植株地上的各个部位,使受害部分丧失功能,降低籽粒产量。
一、主要症状玉米心叶期钻食心叶,小心叶睁开时形成排孔。
抽穗后蛀入茎秆或穗茎内,在穗期还可咬食玉米花丝、嫩粒或蛀入穗轴中。
被害的茎秆组织遭到损坏,影响养分的输送,使玉米穗部发育不全而减产,茎秆被蛀后易被风折断损失更大。
二、危害特色玉米螟以幼虫危害,可造成玉米花叶、折雄、折秆、雌穗发育不良、籽粒霉烂而致使减产。
初孵幼虫为害玉米嫩叶取食叶片表皮及叶肉后即潜入心叶内蛀食心叶,使被害叶呈半透明薄膜状或成排的小圆孔,称为花叶;玉米打包时幼虫集中在苞叶或雄穗包内咬食雄穗;雄穗抽出后,又蛀入茎杆,风吹易造成折雄;雌穗长出后,幼虫虫龄已大,大批幼虫到雌穗上为害籽粒或蛀入雌穗及其邻近各节,食害髓部损坏组织,影响养分运输使雌穗发育不良,千粒重降低,在虫蛀处易被风吹折断,形成早枯和瘪粒,减产很大。
三、形态特色1、成虫:玉米螟成虫体长13~15 毫米,体黄色(雌)或黄褐色(雄)前翅内横线暗褐色涟漪状,外横线暗褐色锯齿状。
2、卵:玉米螟卵块由 20~60 卵粒呈不规则鱼鳞状摆列,单粒卵椭圆形扁平,出产时乳白色(似蜡滴)渐变淡黄色,虫卵孵化前中央有黑点(俗称黑头卵)。
3、幼虫:玉米螟幼虫初孵时体长1.5 毫米头壳黑色,体乳白色半透明,老熟幼虫体长 20~30 毫米头壳棕黑色,体污白色,体背毛片显然。
4、蛹:玉米螟蛹 15~19 毫米,纺锤形、黄褐色、体背密布渺小波状横皱纹,臀刺黑褐色、端部有5~8 根向上曲折的刺毛。
四、散布与为害我国玉米螟有两种,即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
亚洲玉米螟是优势种,散布最广,从东北到华南各玉米产区都有散布。
尤以北方春玉米和黄淮平原春、夏玉米区发中最重,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和南方丘陵玉米区其次。
玉米病虫害防治.ppt

1
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初期症状
玉米大斑病后期症状
2
玉米大斑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和苞叶。 叶片染病后出现水浸状青灰色斑点,沿 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青灰色大斑。后 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 变黄枯死。
3
玉米大斑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原菌附着在病残组织内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 侵染源,种子也能带少量病菌。由初侵染源侵染 所致病斑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 病害流行与玉米品种的感病程度和环境条件关系 密切。气温适宜,又遇连续阴雨天,病害发展迅 速,易大流行。 氮肥不足发病较重。低洼地、密度过大、连作地 易发病。
31
玉米穗腐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镰刀菌侵染果穗引致穗腐。干旱、温暖的气候 有利于玉米镰刀菌穗腐病的扩展和流行,玉米 穗上有伤口时易发病。 青霉菌一般腐生于各种有机物上,产生分生孢 子,借气流传播,通过伤口侵入危害,也可通 过病健果穗接触传染。
32
玉米穗腐病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或健康无病种子。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合 理轮作。玉米拔节和孕穗期增施钾肥。 药剂防治:控制玉米螟危害。必要时喷洒 70% 甲 基 托 布 津 可 湿 性 粉 剂 1000 倍 液 , 或 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25
玉米粗缩病毒病
粗缩病病株 粗缩病病株 典型病叶
粗缩病病株
26
玉米粗缩病毒病
症状
病株严重矮化,仅为健株的1/2-1/3。 叶色深绿,宽短质硬,呈对生状,叶背 面侧脉上有蜡白色突起物,粗糙明显。 有时叶鞘和苞叶上有蜡白色条斑。 病株分蘖多,根系不发达易拔出。 轻病株雌雄穗发育不良,结实少。重病 株多数提早枯死或绝产。
玉米病虫害防治课件

玉米病虫害防治
14
玉米病害
3、玉米粗缩病: ⑶为害症状:
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5至 6片叶即可显症,开始在心叶基部及中脉两侧产生透明的 油浸状褪绿虚线条点,逐渐扩及整个叶片。病苗浓绿,叶 片僵直,宽短而厚,心叶不能正常展开,病株生长迟缓、 矮化叶片背部叶脉上产生蜡白色隆起条纹,用手触摸有明 显的粗糙感植株叶片宽短僵直,叶色浓绿,节间粗短,顶 叶簇生状如君子兰。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 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有明显的粗糙感。
展20-30毫米,体背黄褐色,腹末 较瘦尖,触角 丝状,灰褐色,前翅黄褐色,有两条褐色波状横 纹,两纹之间有两条黄褐色短纹,后翅灰褐色; 雌蛾形态与雄蛾相似,色较浅,前翅鲜黄,线纹 浅褐色,后翅淡黄褐色,腹部较肥胖。
玉米病虫害防治
6
玉米害虫
1、玉米螟:
⑵为害特征:
通常以老熟幼虫在玉米茎秆中越冬,次年4~5月化蛹,蛹经 过10天左右羽化。成虫夜间活动,飞翔力强,有趋光性,寿命 5~10天,喜欢在离地50厘米以上、生长较茂盛的玉米叶背面中 脉两侧产卵,一个雌蛾可产卵350~700粒,卵期3~5天。幼虫孵 出后,先聚集在一起,然后在植株幼嫩部分爬行,开始危害。 初孵幼虫,能吐丝下垂,借风力飘迁邻株,形成转株危害。幼 虫多为五龄,三龄前主要集中在幼嫩心叶、雄穗、苞叶和花丝 上活动取食,被害心叶展开后,即呈现许多横排小孔;四龄以 后,大部分钻入茎秆。玉米螟的危害,主要是因为叶片被幼虫 咬食后,会降低其光合效率;雄穗被蛀,常易折断,影响授粉; 苞叶、花丝被蛀食,会造成缺粒和秕粒;茎秆、穗柄、穗轴被 蛀食后,形成隧道,破坏植株内水分、养分的输送,使茎秆倒 折率增加,籽粒产量下降。玉米螟适合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 育,冬季气温较高,天敌寄生量少,有利于玉米螟的繁殖,危 害较重;卵期干旱,玉米叶片卷曲,卵块易从叶背面脱落而死 亡,危害也较轻。
玉米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利用光、色、气味等物理因素诱杀害虫,例如, 利用害虫对颜色的敏感性,设置黄板诱杀害虫。
农业防治技术
通过合理的轮作、深耕、施肥等农业措施,改善 土壤条件,提高玉米抗病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
科学使用农药
在必要的情况下,合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 的农药,并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进行施用,避 免过量使用和滥用农药。同时,加强农药残留监 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玉米病虫害防治教学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玉米病虫害概述 • 玉米常见病害识别与防治 • 玉米常见虫害识别与防治 • 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 • 玉米病虫害防治实践与建议 • 案例分析
CHAPTER 01
玉米病虫害概述
玉米病虫害的种类与特征
玉米粘虫
以玉米叶片为食, 造成叶片残缺不全 。
失败案例一
某地过度依赖化学农药,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 防治效果不佳。
失败案例二
某农户未及时防治,导致玉米螟虫害大规模爆发 ,严重减产。
失败案例三
某地区缺乏科学合理的轮作制度,导致土壤中病 原菌积累,引发严重的玉米病害。
经验教训与总结
经验教训一
经验教训二
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手段,避免过度依赖单 一方法。
防治
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在发病初期,可以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同时注意排涝、 通风降湿、合理施肥等措施也有助于减轻病害发生。
CHAPTER 03
玉米常见虫害识别与防治
玉米螟
识别
识别
金针虫在玉米根部为害,导致玉米植株 枯死。
VS
怎样防治玉米螟

2023-11-06•玉米螟的危害与影响•玉米螟的识别与诊断•玉米螟的防治方法•防治效果与评估•结论与展望目录01玉米螟的危害与影响玉米螟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美洲的许多国家,包括中国、日本、韩国等。
在中国,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虫害之一,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玉米螟的分布与影响范围玉米螟可以导致玉米减产20%以上。
幼虫在玉米茎秆内部蛀食,破坏了茎秆的结构和输导组织,使得养分和水分传输受阻,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
玉米螟蛀食作用会导致玉米果穗出现空心、秃尖等问题,影响品质。
受害的玉米籽粒不饱满,影响口感和营养价值。
02玉米螟的识别与诊断椭圆形,初产时白色,孵化前为黄白色。
卵初孵时白色,老熟时黄褐色,体表密布刚毛。
幼虫黄褐色,有臀刺。
蛹黄褐色或淡黄色,有黑点。
成虫玉米螟的形态特征苗期造成枯心苗,心叶被蛀穿后,展开的玉米叶出现一排排整齐的小孔。
抽穗后茎秆、穗柄、穗轴被蛀,影响养分运输和籽粒形成,造成籽粒不饱满、青枯、早衰、倒折、穗腐。
玉米螟的为害症状一年发生多代,以老熟幼虫在玉米秸秆、穗轴内或杂草根际处越冬。
玉米螟的发生规律生活习性高温高湿有利于玉米螟发生,干旱时发生较轻。
发生条件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在6月中下旬,第一代成虫羽化高峰在7月上中旬,第二代成虫羽化高峰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
发生规律03玉米螟的防治方法选择对玉米螟有抗性的品种,提高植株本身的抗虫能力。
种植抗螟品种轮作和间作清除田间杂草采取轮作和间作的方式,避免玉米连作,减少玉米螟的繁殖场所。
定期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玉米螟的藏身和繁殖场所。
03农业防治0201生物防治天敌控制利用玉米螟的天敌,如赤眼蜂、茧蜂等,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生物农药使用生物农药,如Bt乳剂等,对玉米螟进行防治。
药剂拌种使用药剂将玉米种子进行拌种,如呋喃丹等,预防玉米螟的危害。
要点一要点二喷雾防治在玉米螟发生期,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如氯虫苯甲酰胺等。
化学防治04防治效果与评估为了准确评估防治效果,需要采用科学的调查方法,如抽样调查、定点观察等,对玉米螟的数量进行统计和分析。
防治玉米螟的综合技术措施

病害防治Bin g h a ifa n g z h i 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属于鳞翅目,螟蛾科,玉米螟是田间玉米生产期危害较重的主要虫害。
各地的春、夏、秋播玉米都有不同程度受害,尤以夏播玉米最重。
可发危害玉米植株上的各个部位,使受害部分丧失功能,降低籽粒品质和产量。
1玉米螟形态1.1玉米螟卵。
扁平椭圆形,数粒至数十粒组成卵块,呈鱼鳞状排列,初为乳白色,渐变为黄白色,孵化前卵的一部分为黑褐色(为幼虫头部,称黑头期)。
1.2玉米螟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25mm 左右,圆筒形,头黑褐色,背部颜色有浅褐、深褐、灰黄等多种,中、后胸背面各有毛瘤4个,腹部1~8节背面有两排毛瘤前后各两个。
均为圆形,前大后小。
蛹长15~18mm ,黄褐色,长纺锤形,尾端有刺毛5~8根。
1.3玉米螟成虫。
黄褐色,雄蛾体长10~13mm ,翅展20~30mm ,体背黄褐色,腹末较瘦尖,触角丝状,灰褐色,前翅黄褐色,有两条褐色波状横纹,两纹之间有两条黄褐色短纹,后翅灰褐色;雌蛾形态与雄蛾相似,色较浅,前翅鲜黄,线纹浅褐色,后翅淡黄褐色,腹部较肥胖。
2玉米螟防治方法2.1玉米螟越冬期。
处理越冬寄主秸杆,在春季越冬幼虫化蛹。
羽化前处理完毕。
2.2玉米抽雄前。
掌握玉米心叶初见排孔、幼龄幼虫群集心叶而未蛀入茎秆之前,采用1.5%的锌硫磷颗粒剂,或呋喃丹颗粒剂,直接丢放于喇叭口内均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2.3玉米穗期防治。
花丝蔫须后,剪掉花丝,用90%的敌百虫0.5kg 、水150kg 、粘土250kg 配制成泥浆涂于剪口,效果良好;也可用50%或80%的敌敌畏乳剂600~800倍液,或用90%的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75%的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滴于雌穗顶部,效果亦佳。
3玉米螟生物防治玉米螟的天敌种类很多,主要有寄生卵赤眼蜂、黑卵蜂,寄生幼虫的寄生蝇、白僵菌、细菌、病毒等。
捕食性天敌有瓢虫、步行虫、草蜻蛉等,都对虫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玉米螟的防治

玉米螟的防治
玉米螟俗称钻心虫,其幼虫在玉米抽雄前主要聚集在心叶内为害幼苗,叶片抽出后呈现横排小孔,或在即将抽出的雄穗为害。
抽穗后蛀入果穗或茎干,造成缺粒、空秕,茎干往往在蛀孔处被折断。
老熟幼虫多在玉米茎秆、穗轴等处越冬。
防治方法:用辛硫磷或敌百虫1公斤与砂土250-300公斤拌土12.5公斤制成颗粒剂撒于心叶,用量每亩15公斤。
同时要掌握好防治时期,第一次在玉米拔节后,抽出心叶上出现排孔时用药。
第二次在抽雄前大喇叭口时期用0.3%辛硫磷颗粒剂每亩3-4公斤(每株1.5-2克),撒于玉米心叶中。
在结穗初期可用50%敌敌畏0.5公斤兑水10公斤用刷子沾药液轻轻涂抹于苞叶上部及花丝上,也可在花丝开始萎蔫时用敌百虫或50%敌敌畏乳剂1公斤兑水600-800公斤滴于果穗花丝基部(劈去枯萎花丝后再滴),每斤药液滴300个果穗,可有效防治果穗受害。
此外,收获后玉米秆和穗轴可用作大牲畜饲料,或铡碎堆捂肥料,消灭其越冬场所,可抑制虫情发展。
- 1 -。
玉米病虫草害防治.ppt

2、防治玉米蚜都有哪些方法? 答:1、70%吡虫啉WDG 3000倍喷雾防治;2、5%功夫ME1500倍喷雾防治。
3、地下害虫的危害越来月重,玉米同样受到严重危害,那么有哪些防治方法可以有效的 防治地下害虫的危害? 答:防治方法有:1、5.7%百树菊酯EW 1000倍地表喷雾;2、48%毒死蜱EC或60%辛 硫磷1000倍 淋根、拌毒土。
盐酸吗啉 胍·乙酸铜 500倍+70% 啶虫眯 WP3000倍喷 雾防治。 推荐产品: 康卷Z1+刺龙
1、配合防 治蓟马飞虱 等刺吸性害 虫的药剂; 2、定时铲 除田间地头 的杂草。
防治 时期
防治 对象
图片 示例
褐斑病
苗期
地下害虫 (沟金针 虫、蛴螬、 蝼蛄)
症状 描述
防治方法
注意 事项
1、主要发生在叶片、 叶鞘及茎秆上; 2、始于顶部叶尖,初 为黄褐色或红褐色小 斑点,病斑呈圆形或 椭圆形; 3、严重时叶片布满病 斑,叶鞘上和叶脉上 出现较大褐色斑点; 4、后期叶片病斑呈干 枯状。
Z1
前期喷 施保护 性杀菌 剂,可 有效减 少中后 期病发
防治 防治 时期 对象
玉米螟
大喇 叭口 期
瑞典蝇
图片 示例
症状 描述
防治方法
注意 事项
1、大喇叭口期开始 危害; 2、三龄前主要集中 在幼嫩心叶、雄穗、 苞叶和花丝上活动 取食; 3、四龄以后,大部 分钻入茎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