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星 中国金融危机的八个引爆点和五大预言

合集下载

八百年金融危机史

八百年金融危机史

浅谈《八百年金融危机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催生了金融一词的诞生,有人把金融比作浩瀚飘渺的宇宙,使人感到飘渺无边,有人把金融比作神幻无比的殿堂,使人感到敬畏迷茫,金融的发展给人类文明带来进步的同时也悄无生息的预谋着一次次可怕的危机,从1637年郁金香狂热到1720年的南海泡沫,从1907年的银行危机到1929年大萧条时代,再到今天2008年笼罩世界的经济危机,我们可以看到金融危机的发生不可避免,又是那么可怕,给世界人们带来的不明的痛苦。

从历史上发生的几次大规模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来看,大部分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都是相伴随的。

也就是说,在发生经济危机之前,往往会先出现一波金融危机。

那么经济危机又是什么呢?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

由于资本主义的特性,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发生也是具有一定规律可言的,这就引来了一大批经济学者和学家对金融危机进行研究,其中我最为青睐的是经济学家卡门·莱因哈特和肯尼斯·罗格夫对金融危机的研究成果------《这次不一样:八百年金融危机史》。

从书名来看,研究长达八个世纪的金融危机历史事件可谓空前绝后,前面已经提到过,金融危机是有一定的规律性,在周而复始的变化中找寻规律,并引入大量恢宏难寻的历史经济数据,可靠性可想而知。

从大体内容发来看,作者先后讨论了主权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汇率危机和通货膨胀危机,最后综合讨论了波及全球的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和21世纪初全球经济危机。

作者认为主权债务危机和银行危机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影响范围更广,是本书研究各类危机的重中之重,且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最后呼吁经济学家和相关人士和学者在面临经济危机时要慎重的说“这次不一样”,因为情况从来都不是那样。

那么接下来就详细解说一下这本书的精华。

2008金融危机名言

2008金融危机名言

2008金融危机名言摘要:1.2008 年金融危机背景2.金融危机中的名言3.名言对危机的反映和启示正文:【2008 年金融危机背景】2008 年金融危机,又称次贷危机,是一场源自美国次贷市场的金融风暴,后来演变成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

这场危机源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以及与之相关的金融衍生品的大量交易。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破灭,许多贷款违约,金融机构遭受重创,信贷紧缩,全球经济陷入困境。

【金融危机中的名言】在金融危机中,许多名人和专家发表了许多引人深思的名言,以下是其中一些:1.“金融市场的本质是信心。

”——美国前财长保尔森2.“一旦你开始剪羊毛,羊就会跑掉。

”——美国投资家巴菲特3.“我们一直在跳舞,直到音乐停止。

”——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4.“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金融创新不能消灭风险,只能转移风险。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5.“金融危机是对贪婪和无序的惩罚。

”——美国前总统布什【名言对危机的反映和启示】这些名言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金融危机的实质和原因,以及应对危机的思路。

保尔森的名言强调了金融市场信心的重要性,一旦信心丧失,金融市场就会崩溃。

这也提醒我们在应对危机时,要尽力维护市场信心。

巴菲特的名言则揭示了金融衍生品的风险,它们可以放大风险,导致危机的扩散。

这提醒我们要谨慎对待金融创新,防止过度杠杆。

克鲁格曼的名言则形象地描绘了金融市场的泡沫,以及泡沫破灭后的惨状。

这警示我们要识别和防范市场泡沫,防止陷入危机。

吴敬琏的名言则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指出了金融创新并不能消除风险,只能转移风险。

这提醒我们要理性对待金融创新,做好风险管理。

布什的名言则从道德角度批判了金融危机,认为是贪婪和无序导致了危机。

这提醒我们要建立健全的道德规范,引导市场行为。

张卫星:“股改功臣”浮沉黄金

张卫星:“股改功臣”浮沉黄金

卫星说 , 他为股改付出了很多精力, 很辛苦,
众 多媒 体 将 他 列 为年 度 风 云 人 物 ,看 他现 在要去做 自己的事情了。在他无数次

20 . 0 81 0
维普资讯
、7 地 发 邮 件发 来 文 章 不 遗 余 力地 宣 扬 黄 金 时 单 的道 理 他 是 一 句 话 阐 述 的 ,全 球 通 胀 大 们做 黄金做了很 多年 ,过去 每年 在 6 、
敏 感 地 意 识 到 ,大 行 情 山雨欲 来 ,于 是 四 会 开 始 向社 会 各 界 征 集 国 有 股 减 持 方 案 。
张 卫星有 时候 显得很简单 。“ 我不入
处 投 稿 , 卫星 总 要 发光 , 券市场 周 刊 》 张 卫 星 几乎 是 第 一 个 将 方案 发 到 证 监 会 的 官 场 ,我 只是 提 建 议 ,如 果 有人 支 持 ,我 是 证 编辑 谷一 海发 现了这个见解 独 到的 小散 网站 。 最 终 , 网 络 的 无 限 空 间成 就 了他 。 就 很 高 兴 ,股 改 要 是 给 我 发个 奖 就 很 好 ,
是 他 的 思 想 。 或 许 是 张 卫 星 异 于 常人 的性
他 看 多黄 金 便 坚 持 到 底 一 路 高 歌 做 多 ,即 市是 我 的提 款 树 ’ 。
使 金价下跌 也捂 着不动直 到超 过 风险控
制 之 外 。 不 同 人 的 眼 里 他 有 不 同的 形 象 :

像 所 有 拿 股 市 当提 款 机 的 人一样 ,最 格 妨 碍 了他 ,使 官 方 、经 济 学 家 、媒 体 无 终 被 股市 提 了款 。 入 2 0 年 ,三 线 开 花 ” 法 真 正 了解 他 。是 朋 友 伸 出手 来 ,是 敌 人 进 01 “

金融危机的分类

金融危机的分类

金融危机的分类金融危机就像一群调皮捣蛋的小怪兽,时不时就跑出来在经济世界里搅和一通。

今天呢,咱们就来好好给这些小怪兽分分类。

首先是“次贷小恶魔型”金融危机。

这就好比是一座摇摇欲坠的积木塔,底层的积木(次贷)质量超差,却还一个劲儿地往上堆。

那些次级贷款就像是一个个伪装成优质品的小骗子,对购房者说:“嘿,来呀,轻松贷款,房子马上有。

”结果呢,当这些购房者还不起钱的时候,就像抽掉了积木塔最底下的几块关键积木,“哗啦”一下,整个金融体系的积木塔就倒了,房子贬值,银行坏账一大堆,就像突然发现手里捏着一堆烫手山芋,扔也不是,留也不是。

然后是“货币贬值大恶龙型”金融危机。

这货币啊,就像一条难以捉摸的恶龙。

它要是发起威来,贬值速度快得像坐火箭。

比如说一个国家的货币,昨天还能买一头牛,今天就只能买根棒棒糖了。

那些外贸企业就像可怜的小绵羊,被这条恶龙追得到处跑。

进口商品价格疯涨,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老百姓的生活成本也跟着蹭蹭往上升,感觉钱都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走了。

还有“股市暴跌大黑熊型”金融危机。

股市就像一片大森林,里面的股票就是一棵棵树。

平时大家都在这片森林里开开心心地玩耍,觉得每棵树都能结出金果子。

可是突然来了只大黑熊(股市暴跌),这只熊可凶猛了,一巴掌下去,好多树都被拍倒了。

那些股民们就像森林里的小松鼠,原本以为有足够的坚果过冬(股票盈利),结果一下子坚果都没了,只能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眼巴巴地看着那只大黑熊把自己的财富森林搅得一片狼藉。

再说说“债务违约洪水猛兽型”金融危机。

一个国家或者企业要是债务违约了,那就像打开了洪水的闸门。

债务就像汹涌的洪水,把周围的一切都淹没。

银行被冲得七零八落,投资者们就像在洪水中挣扎的蚂蚁,拼命想抓住点什么来挽救自己的财富。

信用体系也像被洪水泡过的纸房子,摇摇欲坠。

“泡沫破裂五彩泡泡型”金融危机也很有趣。

经济泡沫就像一个个五彩泡泡,看起来美极了。

房地产泡沫的时候,房价涨得就像吹气球一样,越吹越大。

08年金融危机的全过程

08年金融危机的全过程

08年金融危机的全过程背景2008年1月至5月,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卷入其中,美国陷入巨大的危机。

2008年1月中旬,美国花旗集团和美林证券,摩根大通,瑞士银行受到严重亏损。

最先的牺牲者,是国内有广泛知名度的贝尔斯登,因流动性不足和资产损失,被摩根大通以2.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曾经的中国伙伴中信证券,急忙撇清关系。

2008年7月起,危机已经恶化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不再仅仅是股票市场大跌,许多非美元货币开始大幅贬值,恐慌四处蔓延。

2008年7月,美国两大联邦住房贷款抵押融资公司房利美(Fannie Mae)与房地美(Freddie Mac)股价双双连续急剧下挫,反映出投资者对于政府隐性担保大型金融机构与房产市场前景的悲观预期。

随后,美国财政部和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救助“两美”.但房利美和房地美股价跌幅达到了50%以上,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全面跌入“熊市"。

2008年9月中旬,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巴克莱银行以2.5亿美元低价收购了雷曼兄弟北美市场的投资银行及资本市场业务;美国保险巨头AIG陷入困境;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以50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这一阶段,次贷危机转变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欧洲受影响最大。

不仅股票市场大幅下跌,欧洲的货币兑美元汇率也大幅下挫,冰岛克朗的贬值尤甚。

股价大跌、货币贬值、银行信贷紧缩是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表现,各国政府今仍无一例外地正在努力拯救经济,同时,国际上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的呼声也日渐高涨。

华尔街金融寡头的高管们为了获得巨额奖金而设计的复杂的衍生品,放大杠杆,一旦出现巨大问题,损失是巨大的。

亚洲开发银行报告显示:全球金融业2008年损失高达50万亿美元。

这个数字相当于全世界一年的经济产出。

原因第一,过度的金融创新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起因于美国次级信用住房抵押贷款债务的证券化,而次贷证券化和次贷证券买卖正是为满足金融家们对尽可能多的高额利润的追求。

“两房”通过资产证券化,将购买到的商业银行及房贷公司流动性差的贷款转换成债券在市场上发售,吸引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购买。

《八次危机》读后感

《八次危机》读后感

《八次危机》读后感温铁军教授是国内著名的“三农”问题专家,他的《八次危机》一书对中国自1949年以来的经济发展历史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书副标题为《中国的真实经验1949-2009》,温铁军教授从独特的视角出发,对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的多次危机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在书中,温铁军教授将中国自1949年以来的经济危机划分为八次,并对每次危机的原因、表现和应对措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他认为,中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临着不同的经济危机,这些危机的根源和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都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温铁军教授分析了1958年至1960年苏联援华投资中断后引发的经济危机。

他指出,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工业化进程遭遇了挫折,农村集体化政策进行了实质性的调整,“三自一包”政策允许农户从集体经济中部分退出,农业生产逐渐恢复,经济得以出现复苏。

这一观点与传统的历史叙述有所不同,强调了外部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其次,温铁军教授探讨了1968年至1970年“三线建设”时期的经济危机。

他认为,这一时期的经济危机是由于战备经济模式导致的,虽然为西部和西北地区奠定了工业基础,但也带来了政府赤字危机和城市就业危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再次采取了向农村转嫁危机的方式,上千万知青下乡,以缓解城市就业压力。

此外,温铁军教授还分析了1974年至1976年、1979年至1981年、1988年至1990年、1993年至1994年、1997年至1998年和2008年等时期的经济危机。

他认为,这些危机的根源主要包括外部冲击、国内经济结构失衡、政策失误等因素。

在应对这些危机时,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推进金融改革、扩大内需等。

在分析危机的原因和应对措施的同时,温铁军教授还强调了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他认为,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地区发展不平衡、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得到解决。

中国显现金融危机前兆 穷人将为富人买单

中国显现金融危机前兆 穷人将为富人买单

中国显现金融危机前兆穷人将为富人买单上周末,国际知名投行野村证券发布报告称,中国正显现出金融危机前的特征。

野村经济学家张智威和陈家瑶称,杠杆化快速升高、潜在增速下滑、房价上升,这是中国经济正在显现的三个警示信号,也是西欧、日本和美国在爆发金融危机前所展现的特征。

风险主要集中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开发商、信托公司和担保公司等机构,野村分析称,由于上述机构之间的依存度很高,而且以房地产市场为中心环节,一旦房地产降温,上述风险将随即爆发。

野村认为,上述风险的累计,是道德风险逐渐加剧的过程;而市场风险的恶化,则会导致财富由穷人向富人的转移,并造成贫富差距的扩大。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累计悬于土地中央政府财政良好,2011年,公共债务占GDP比重为15.2%,且对外债务占GDP比重仅为0.9%。

尽管中央政府最近几年推行赤字财政,但赤字占GDP比例一直低于3%,而且截止2011年底,中国有3.3万亿的外资储备,国企资产达到了85.37万亿。

与中央不同的是,地方政府债务则遭遇严峻考验。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于2010年发布的关于中国主权债务的研究报告显示,截止2010年,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达到了14.8万亿,其中包括5.8万亿的直接债务和9万亿的融资平台债务。

野村证券认为,截止目前,地方政府债务形式可能已经进一步恶化。

野村估计,由于新增了1540亿的信托债务和2.1万亿的债券,目前地方债务可能已经超过了24.9万亿,约占GDP的47.7%。

比债务快速攀升更严重的是,地方政府可能没有足够的现金流去偿还不断到期的债务。

因为地方政府借来的资金多投资于基础设施,如地铁公路等,这些项目通常既在短期内需要大量的投资,又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产生收益。

根据地方融资平台公布的财务报告,很多项目产生的都是负的现金流。

如天津城建集团(tianjin urban construction company),其现金流从2010年的负70亿减少到2011年的负310亿元。

金融危机案例分析

金融危机案例分析

(5) 巴林银行不够重视自身的内部控制结果,没能及时对内 部审计报告的结果进行自我督察。
“有一群人本来可以揭穿并阻止我的把戏,但他们没有这么做。 我不知道他们的疏忽与罪犯级的疏忽之间界限何在,也不清楚 他们是否对我负有什么责任。但如果是在任何其他一家银行, 我是不会有机会开始这项犯罪的。”
巴林银行破产的原因(2)
巴林银行事件对银行业的启示
1 需要加强银行的操作风险控制能力
(1)岗位必须要互相制约,前台与后台的职责要加以分离, 清晰的职责划分是内部控制的根本原则,是避免舞弊性和未经 授权而发生的风险的第一道防线。
(2)对财务进行需要进行全面的核查,避免类似“88888”账 号的财务监管漏洞。 (3)应当清楚地规定每一项经营业务的责任并进行沟通。 (4)对每一项业务进行内部的风险管理机制。
4 海发行兼并信用社后,其中一件事就是宣布,只保证给付原信用社 储户本金及合法的利息。因此,许多在原信用社可以收取20%以上利 息的储户在兼并后只能收取7%的利息。
5 兼并后的利息率减少,造成储户的不满,海发行各营业网点 前开始排队取钱,发生了大规模的挤兑。最终导致海发行资不 抵债而破产
海南发展银行事件的启示
(5)加强银行的内部审计管理机制。
2 衍生工具的风险控制 (1)企业的最高管理层应当增强风险意识,并熟悉衍生工具 的交易业务。 (2) 应建立起包括衍生工具在内的内部控制制度。
巴林银行破产的翻版
中航油事件 :2004年12月1日,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 司发布消息:公司因石油衍生产品交易,总计亏损5.5亿美元。 净资产不过1.45亿美元的中航油(新加坡)因之严重资不抵债, 已向新加坡最高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法国法兴银行:2008年1月20日 ,巴黎法国兴业银行交易员杰 洛米· 科维尔,擅自投资欧洲股指期货,造成该行税前损失49亿 欧元。这次的欺诈事件是银行史上造成损失数额最大的一次。 受此影响,美联储紧急降息75个基点,创下23年以来最大的单 次降息幅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卫星 中国金融危机的八个引爆点和五大预言 随着2006年的迫近,中国金融系统的封闭“防火墙”将面临被逐步拆除的命运。中国的经济体系必须直面被金融风暴袭击的危险。

引爆危机的导火索可能不止一个,上期我们讨论的不良资产高峰期便是各种风险因 素其中之一。本期我们选登中国青年经济学家张卫星撰写的关于未来中国金融危机的研究报告,希望能得

到相关部门重视。尽管我们希望这个判断不是一个真命题,但正视永远胜于回避。 其实危机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存在的危机一无所知,更可怕的是对即将到来的危机没有任何准备。

诊断中国经济“高危区” 中国是世界上一个经济大尺度国家,但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这种国情与特征,基本上可以排除在初始阶段爆发全国性全面危机的可能,这一点与东南亚和拉美国家的金融危机是完全不同的特征。 中国在许多经济领域中都累积了大量的危机因素,而这些经济领域中都存在有一个或几个首先成为危机爆发引爆点的可能。

1、国企产权改革及衍生问题 国企改革看似与金融危机相距较远,但实际上政府颁布的每项政策都会在金融系统内传递政策效应。由于国企产权改革产生诸多问题和系列衍生问题(国企改革造成的大量失业问题、各种企业债务的逃废、社会分配不公现象蔓延,老职工的社保欠账问题、国有企业产权被贱卖,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等等)已经到了积重难返而又不得不改革的地步。有迹象表明,在未来一段时间国企管理部门颁布的政策将出现数量增多力度加大的趋势,这种情况有可能出现错误的政策,再通过系统内的链条传导,引发金融系统的债务危机,这是金融危机诱发的一个高风险领域。

2、国商行呆坏账问题 国有商业银行呆坏账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呆坏账问题在呼喊了这么多年后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坏账的产生机制与源头并没有找到,反而出现了一系列本末倒置的处理方法,诸如银行系统与证券市场的关系直到今天我们国家都没有理顺,所以出现了当前的银行坏账明降实增的现象,而政府宏观调控的一些措施反而带来了大量新坏账问题。 实际上我们国家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压缩银行坏账了,在坏账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来搞银行业的对外开放,一旦外资银行分流我国银行的储蓄存款,这些国有银行不再拥有稀释其不良资产的手段,坏账危机将全面爆发,就会出现金融危机。

虽然国有商业银行呆坏账问题非常严重,可能引发的问题也非常严重,但我们认为由于此问题关注度高,政府重视程度也高,所以不会是初期危机问题的爆发点,社会性银行挤兑等问题不会在初期出现,极可能会是后移的危机所在点。但由于银行问题实在是非常严重,必须及早列出来,可以讲银行坏账危机不化解,中国就摆脱不了遭受大规模金融危机袭击的阴影。

3、股市、券商坏账问题 中国股市的主要问题是“股权分置”结构性缺陷问题,是由此引发的“非流通股与流通股产权关系不清”、“流通股极度缺乏投资价值”和“大股东利用股权分置结构性圈钱”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早得到妥善解决,将能够为真正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国银行系统的产权改革营造一个好的基础市场平台,这样中国的金融改革、产权改革都可能出现另一个公平与顺捷的新发展通道。但中国股市现在自身难保,投资者财富损失殆尽,中国券商陷入违规坏账的泥潭,何能顾及其他领域?

我们已经失去最宝贵的时间。在股市投资者的利益被榨取到已经完结的时候,股市很可能进一步被抛弃,即使不被抛弃股市修养生息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所以在外部环境变数加大的情况下,股市中的金融坏账将可能进一步扩大,则可能由股市系统传导出金融危机来。

4、保险业系统风险问题 没有得到市场的考验,完全是靠垄断地位获得的资本扩张现实,但资产质量、运作机制都潜存众多的问题,现在保险行业与2001年前的股票市场非常相似。处于低层次跑马圈地高速扩张中的保险行业,虽然还不会是中国金融危机的触发点,但保险行业自身存在的风险问题,可能会在金融危机中因为如上的缺陷而导致出现更坏的危机链条传导作用。

业界学者认为,分红险等产品中投资功能和保障功能的比重失调、趸缴与期缴保费比重失调以及产品期限超短期化倾向等现象,值得警示。更为严重的是,这种业务结构主导的增长模式在未来若干年保险给付大幅增加,但其难以持续的增长却使未来的现金流量减少,甚至断流,最后有可能酿成现金流严重不足的流动性危机,甚至会严重危及公司的财务稳定性。

5、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中国现行的《预算法》等有关法律中,严格禁止地方财政出现赤字和地方政府举债,但事实上,中国各地区、各层级的地方政府大都在不同程度上举债度日或负债经营,而且所负债务的种类之多,负担之重,已超出一般人之想像。

在我们国家的体制中,地方政府一般向上一级政府负责(人、权、事、利、责),所以潜意识也会认为欠债也是为了国家(上级政府)欠债,反正最后上级会来解决问题的,但中央政府实际上并没有这样的财政预算。目前中央、地方政府的这种矛盾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矛盾目前仍然在积累中,而且积累的矛盾正处于逐级向上汇集的状态。一旦中央政府在政治体制改革中做出一定的行政改革,则肯定会触及这个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很可能会演变出一场债务危机。

6、房地产波动增大银行坏账 从近期的市场表现看,房地产市场已经处于了高波动市场阶段,而高波动必然意味着高风险。房地产市场价格与政府政策的激烈碰撞已经处于白热化状态,无论当前的这场结局如何,房地产风险问题都会向银行蔓延,向上游产业蔓延,如果未来的政策出现失误,那么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将很可能是引发金融危机的一个主要风险策源地。

7、投资、出口型经济危机 中国经济增长中很大一部分构成主要由投资促成,连带推动世界范围内各种原材料需求大幅增长。当世界原材料价格节节攀升的时候,中国产品仍然以超低价格作为竞争手段,形成“高价买入、低价售出”的反常模式,这等于是在大幅补贴其他国家的经济。显然,这一“劫贫济富”严重损害中国利益的模式,也不可能长久。

另外,中国经济很大一部分由外贸出口在支撑。每年引进500多亿美元,支撑中国投资领域的半壁河山;高度依赖外贸,外贸依存度高达60%同一时期,美国、日本、印度、德国等国的外贸依存度为14%至20%;高度依赖外债,今年,中国外债猛增;如今,又高度依赖能源资源进口,举凡石油、铁、铜、铝矿石等原材料,均依赖进口的程度逐年提高。这一切,使中国经济日益严重地受制于人,危及中国的独立自主。

一旦国际形势出现变数,发生经济波动或政治、经济、金融危机,中国必首当其冲受到极大影响。最近发生的世界石油价格暴涨风潮,就极大地冲击了中国。如果石油价格高位维持,中国产品的成本剧增可想而知。而现在美国的美元与经济等都已经出现了问题征兆。所以世界经济存在的变数也正影响我们脆弱的经济结构。这种世界经济未来的变数,也将是触发我国金融风险的一个主要导火点。

8、人民币汇率问题 我们认为人民币汇率如果进行幅度较大的调整,则极可能造成国内经济领域诸多危机因素的平衡被打破,许多经济领域的缺陷环节要做出必要性调整,从而极可能触发一系列的危机爆发,造成整个系统内的金融动荡,所以人民币汇率变动是一个很大的危机诱导因素。我们不是说人民币汇率变动本身是错误的,真正的错误是我们国家已经在各个经济、金融领域中都积累了太多的潜伏危机因素,而目前诸多潜伏危机因素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一旦外力因素打破这种平衡,则极可能诱发金融危机的爆发。而人民币汇率变动很可能就是那个破坏平衡的外力,而且我们认为如果采用人民币升值的汇率调整方法,恐怕要造成更坏的影响。

小心引爆历史遗留“炸弹” 虽然早些年就有中国要爆发金融危机的大量预言,但中国金融系统却迟迟没有爆发危机,中国经济仍然在高速发展中,这又使得许多中国人对危机的预言产生了“狼来了”的麻痹。尤其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肆虐蔓延的过程中,中国政治、经济、金融的巍然屹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但是,如果我们幻想中国可以走市场经济道路,而又不发生金融危机,那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幻觉。“狼来了”喊的再多,也并不意味着“狼不会来了”,其实,中国金融危机的阴影一天天的逼近,各种发生经济危机的内部外部条件在逐步成熟。

静心思考分析后,就会发现整个中国经济体系内部存在着许许多多诱发金融危机的因素。这些危机因素当前一直处于堆积与累计状态,新增的危机因素远大于被化解的危机因素。这些大量堆积的危机因素,在中国当前的金融“封闭状态”下可能安然无恙,一旦与国际金融体系接轨,其潜在“危机因素”就会被连锁性引爆而爆发出来。我国在渐进改革中累积的深层次矛盾已经成为诱发金融危机的潜在因素。

2004年6月间笔者曾在天则经济研究所的资本市场交锋会上讲过这样一段话:“我们国家过去在改革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当时不知道怎么解决它。就像走路遇见了一块大石头,直接过不去但又必须要过去,于是就采用了绕过去的办法,把这个石头(问题)包裹起来放在一边。过一段时间发现遗留的那个东西是‘炸弹’。” 其实发现历史遗留问题是“炸弹”也并不可怕,走过去正视它,拆除它就行了。但现实中国改革的最大问题是,当时制造了遗留“炸弹”的人不会拆炸弹,现实中也没有很好的机制来选择高水平的“拆弹专家”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结果大量经济改革的事实是,诸多历史遗留问题堆积演变成了不知道什么时间爆炸的“定时炸弹”。比如中国股票市场中的股权分置、券商坏账问题导致的破产危机等等,这些现象其实是中国社会方方面面遗留问题的深刻映射。

中国金融危机五大预言 预言一:中国的金融危机将是以复合型危机的形式登场。 也就是说在金融危机的爆发过程中,我们会看到债务危机的特征,也会看到货币危机的表现,而银行危机也极可能出现。

预言二:债务危机有可能成为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债务危机集中体现在如下几个领域,如证券市场和证券公司的债务风险问题、地方政府的金融债务问题、以及国企改革的衍生债务问题。当然房地产行业的债务问题也可能来添乱。这些债务问题已经都出现了向中央政府集中的现象。

预言三:金融危机高发期为2005年~2007上半年。 因为这两年是中国金融体系与国际接轨前预演型金融危机爆发的高风险时期,也是政府各项改革政策出台的高频区。2005年至2007年上半年,政府管理层将会在诸多领域集中出台关于政治、经济、金融的各种改革政策,许多历史积累问题将被集中引爆。

预言四:金融危机初始模式可能是中规模的爆发。 因归类于“接轨前的预演型危机”,这次爆发大规模、激烈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大。这是由于中国经济规模庞大、国家幅员辽阔、经济结构层次多,政府政策干预作用强等诸多因素影响。如果危机爆发,更可能的特征是类似慢性病症的多次爆发相对温和性危机的特征。但同时也会发现,在危机的过程中社会痛苦程度和时间都将相对延长。

预言五:未来20年内中国至少将要发生3次较大规模的金融危机。 这主要是指到2006,中国金融体系与国际金融体系接轨时将顺序经历接轨前的预接危机、接轨后的磨合危机以及接轨后的传导危机。——摘编于张卫星所著《金融危机避险与金融资本保增值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