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实验总结
分子生物学实验常用工具酶总结

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手册工具酶基因工程:在人工可以控制条件下,将基因剪切或重新组合,再导入另一生物体内,使这些基因在其中表达并遗传下去的一门技术。
核心:对基因进行人工切割、连接和重新组合,构建重组DNA。
工具酶:在基因工程的重组DNA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酶的统称。
一、限制性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主要功能:对外源性的双链DNA进行切割、水解,不允许外源性DNA存在于细菌自身细胞内。
(这种酶能对在自身细胞内存在的DNA种类给予限制——限制性内切酶)限制-修饰系统:合成限制性内切酶的细胞,其自身的DNA不受酶的切割,这是因为细菌细胞还会合成一种修饰酶,可以对自身DNA进行修饰,即改变DNA 原来具有的可以被限制性内切酶识别的核酸顺序结构,从而不被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及切割、水解。
保护自身遗传物质稳定的机制。
限制性内切酶:从原核生物中发现的,约600种,可识别108种不同的特定DNA顺序。
以内切方式水解核酸链中的磷酸二酯键,产生DNA片段的5’端为P,3’端为- OH。
命名:获得该酶的细菌属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该菌种名的前两个字母(小写)+株系的字母(小写)或数字+罗马数字(同一株菌种不同内切酶的编号)例:细菌属名细菌种名菌株名称限制酶名称Arthrobacter luteus Alu I Escherichia coli RY13Eco R IH Ham H I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Haemophilus influenzae Rd Hin d III(一)三种常用内切酶1. I型限制性内切酶同时兼有切割DNA的功能和修饰酶的修饰功能。
在酶的识别位点上,若DNA两条链菌没有发生甲基化,则行使内切酶的功能,对DNA进行切割,同时转变成ATP酶。
若DNA双链中有一条链已发生甲基化,则此类酶显示修饰酶的作用,对另一条DNA进行甲基化修饰,然后在行切割功能。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总结

Total
50µl
PCR cycling
Initial denaturation Denaturation Annealing Extention Final extention
94℃ 2min
94℃ 55-65℃
30s 30s
25-35cycles
72℃ 30-90s
72℃ 5-10min
➢Select appropriate vector
• Human cytomegalovirus (CMV) immediate-early promoter/enhancer: Permits efficient, high-level expression of your recombinant protein
➢PCR amplification
PCR reaction systems
Taq MasterMix,2×
25µl
Forward primer(10µM) 2µl
Reverse primer(10µM) 2µl
Template
<1µg
RNase-Free water Up to 50µl
Final conc. 1×
➢Get the target DNA sequence
/wiki/Main_Page /
MAVRASFENNCEIGCFAKLTNTYCLVAIGGSENFYSVFEGELSDTIPVV HASIAGCRIIGRMCVGNRHGLLVPNNTTDQELQHIRNSLPDTVQIRRV EERLSALGNVTTCNDYVALVHPDLDRETEEILADVLKVEVFRQTVADQ VLVGSYCVFSNQGGLVHPKTSIEDQDELSSLLQVPLVAGTVNRGSEVI aacggaaaAccAtGtttMtaVggVgNaDgWtccCaAaFgCgtGacLaDgTtcTgScTcEgLcgStVgcVgEgSaVgFctKtgLtNtaEcAtgQgtPtaScTttIgAgTcScMtcRatDgSgcLggtccgagcttcgtt cgagaacaIaDcStgLtTgagatcggctgctttgccaagctcaccaacacctactgtctggtagcgatcggaggctcagagaacttctacagt gtgttcgagggcgagctctccgataccatccccgtggtgcacgcgtctatcgccggctgccgcatcatcgggcgcatgtgtgtgggga acaggcacggtctcctggtacccaacaataccaccgaccaggagctgcaacacattcgcaacagcctcccagacacagtgcagat taggcgggtggaggagcggctctcagccttgggcaatgtcaccacctgcaatgactacgtggccttggtccacccagacttggacag ggagacagaagaaattctggcagatgtgctcaaggtggaagtcttcagacagacagtggccgaccaggtgctagtaggaagctact gtgtcttcagcaatcagggagggctggtgcatcccaagacttcaattgaagaccaggatgagctgtcctctcttcttcaagtcccccttgt ggcggggactgtgaaccgaggcagtgaggtgattgctgctgggatggtggtgaatgactggtgtgccttctgtggcctggacacaacc agcacagagctgtcagtggtggagagtgtcttcaagctgaatgaagcccagcctagcaccattgccaccagcatgcgggattccctc attgacagcctcacctgagtcaccttccaagttgttccatgggctcctggctctggactgtggccaaccttctccacattccgcccaatctg taccggatgctggcagggaggtggcagagagctcactgggactgaggggctgggcacccaacccttttccacctgtgcttatcgcctg gatctatcattactgcaaaaacctgctctgttgtgctggctggcaggccctgtggctgctggctgagggttctgctgtcctgtgccacccca ttaaagtgcagttccctccgg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
分子生物学实验3篇

分子生物学实验第一篇:PCR技术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分子生物学中一项广泛应用的技术,被用于DNA的扩增和检测。
PCR技术已经成为了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研究的基础技术之一。
PCR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遗传学、人类学、医学研究、植物学和动物学研究等各领域。
PCR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提取DNA,将DNA特异性引物与模板DNA相结合,利用热稳定DNA聚合酶和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反应体系提供能量,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循环扩增目标DNA片段。
通过PCR扩增后的DNA片段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检测。
PCR技术的扩增具有明显的优势,可同时扩增不同长度的DNA片段,扩增时间短,扩增的精度和重复性高,且所需的样本量小。
PCR技术在分子诊断、基因组学和分子系统学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展和深化。
随着PCR技术的不断发展,PCR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第二篇:RNA干扰技术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RNA干扰(RNAi)是分子生物学中一种重要的现象,其中小分子RNA片段通过RNAi途径参与靶基因的沉默和调节。
RNAi技术是人类基因功能研究中最具前途的一种技术之一。
RNA干扰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利用RNAi分子的特异性配对功能,引导RNAi分子与靶基因mRNA相结合,导致mRNA的降解和翻译的抑制,实现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RNA干扰技术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功能基因的筛选、基因表达调节、基因功能验证等。
RNA干扰技术具有多种优点,如高效性、特异性强、节约时间、资源和成本等方面的优势,逐步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
在研究过程中,RNA干扰技术常用于寻找分子病理学中新的治疗靶点,鉴定靶点基因和靶点蛋白,为新药物的开发和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第三篇:基因克隆技术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基因克隆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是指将DNA分子导入到载体中,使其在细胞中进行表达的过程。
实习总结分子生物学专业实习生的基因研究与细胞培养

实习总结分子生物学专业实习生的基因研究与细胞培养实习总结:分子生物学专业实习生的基因研究与细胞培养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有幸作为一名分子生物学专业的实习生,参与了一项关于基因研究与细胞培养的项目。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还提高了实验操作的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接下来,我将总结我的实习经历。
首先,我参与了一项基因研究项目,主要研究目标是探究某种疾病与特定基因之间的关系。
在实习的第一天,导师详细介绍了项目的背景和目标,并向我们解释了实验流程和使用的实验方法。
他还鼓励我们积极思考和提出问题,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随后,我开始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准备实验室所需的试剂和培养基,以及培养细胞。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准确地配制各种试剂和培养基,并掌握了细胞培养的基本技巧。
此外,我还学会了使用PCR技术进行基因扩增、凝胶电泳分析和DNA序列分析等实验操作。
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我积极参与了样本收集、DNA提取和PCR扩增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需要我们严格遵循实验流程和安全规范,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实践操作,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基因研究的流程和方法,并了解了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除了基因研究,我还参与了细胞培养的实验。
我学习了细胞培养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包括细胞的传代、冻存和解冻等操作。
通过细胞培养的实验,我不仅了解了细胞在培养过程中的生长规律和需求,还深入了解了细胞培养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实习期间,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的能力。
在与实验室的其他成员合作的过程中,我们相互学习和帮助,共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
我们相互分享经验和知识,提高了实验效率和结果的质量。
通过团队合作,我们共同完成了实验项目,为该研究领域的进展做出了一份微薄的贡献。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分子生物学专业的知识和实验技巧,还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
这次实习为我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增强了我对分子生物学的兴趣。
生物学考研生物学常见实验技巧总结

生物学考研生物学常见实验技巧总结在生物学考研中,实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掌握常见的实验技巧不仅能提高实验效果,还能在解答问题和分析数据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对生物学考研中的常见实验技巧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细胞培养技巧细胞培养是生物学研究中常见的实验方法。
在进行细胞培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步骤和技巧:1. 无菌操作:细胞培养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避免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在进行无菌操作时,需要使用无菌培养皿、试管和培养液,并在无菌工作台下进行操作。
2. 细胞培养基的配制:合理的培养基配制对于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至关重要。
在配制培养基时,需要按照比例将培养基粉末和溶液混合,并通过过滤或高压灭菌的方式确保培养基的无菌性。
3. 细胞的传代和处理:在进行细胞培养时,需要根据细胞的生长情况及时进行传代。
传代过程中,需要将细胞分离、计数,并按照适当的比例用新的培养基进行培养。
二、分子生物学实验技巧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
在进行分子生物学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步骤和技巧:1. DNA/RNA的提取:DNA/RNA的提取是进行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基础步骤。
在提取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提取试剂盒,并根据试剂盒的说明书进行操作。
提取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DNA/RNA的降解和污染。
2. PCR扩增:PCR是分子生物学中常用的技术,用于扩增DNA片段。
在进行PCR实验时,需要准确配制反应液,合理设计引物和控制实验条件。
此外,还需要避免引物交叉污染和反应管的污染。
3. 凝胶电泳:凝胶电泳是用于分离和鉴定DNA片段的方法。
在进行凝胶电泳实验时,需要准备好适当浓度的琼脂糖凝胶,并将样品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凝胶槽中。
此外,为了获取更好的电泳图像,还可以添加DNA染料,如溴化乙锭。
三、蛋白质分离与检测技巧蛋白质的分离与检测是生物学研究中常见的实验方法。
在进行蛋白质分离与检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步骤和技巧:1. 蛋白质的提取:蛋白质的提取是进行蛋白质实验的基础步骤。
冷沉淀法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的常用技巧总结

03
报告撰写
按照规范的格式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讨论等部
分,并附上相应的图表和数据支持。同时,注意报告的语言要准确、简
洁、清晰,避免使用模糊或不确定的表述。
05
常见问题解答与误区提示
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问题1
解决方案
问题2
解决方案
冷沉淀法实验中出现沉淀不完 全或沉淀物不纯净。
误区1
将非特异性沉淀误认为是目标蛋白质。
提示
在结果解读时,要注意区分特异性沉淀和 非特异性沉淀,可以通过对照实验、改变 实验条件等方法进行验证。
误区2
忽视沉淀物中可能存在的杂质成分。
提示
在对沉淀物进行分析时,要注意检查其中是 否含有其他杂质成分,如核酸、多糖等,这 些成分可能会影响后续实验的结果。
经验分享:如何提高实验效率和准确性
采用低温保存方法。
03
冷沉淀法操作步骤详解
样品加入和混合均匀技巧
样品加入
将待处理的样品缓慢加入到冷沉淀剂 中,避免产生大量气泡和局部浓度过 高。
混合均匀
使用适当的搅拌器或振荡器将样品与 冷沉淀剂充分混合均匀,确保反应体 系温度均匀且沉淀效果一致。
温度控制和时间把握策略
温度控制
冷沉淀法需要在低温下进行,通常控制在4°C左右。可使用冰水浴或低温恒温 器来维持反应体系温度稳定。
蛋白质纯化
利用不同蛋白质在低温下的溶解度差 异,通过冷沉淀法可实现目标蛋白质 的分离和纯化。
原理简述与操作流程
原理
冷沉淀法基于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原 理。在低温条件下,某些溶质的溶解度降低,从而以沉淀形 式析出。
操作流程
分子生物学实验报告全解(有图有真相)
分子生物学实验报告慕蓝有志班梦想学院目录实验一细菌的培养 (2)实验二质粒DNA的提取 (4)实验三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DNA (7)实验四质粒DNA酶切及琼脂糖电泳分析鉴定 (9)实验五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体外扩增DNA (11)实验六植物基因组DNA提取、酶切及电泳分析 (14)实验七RNA分离与纯化 (17)实验八RT-PCR扩增目的基因cDNA (19)实验九质粒载体和外源DNA的连接反应 (21)实验十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23)实验十一克隆的筛选和快速鉴定 (25)实验十二地高辛标记的Southern杂交 (27)实验十三阿拉伯糖诱导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 (31)思考题 (32)分子实验心得总结 (33)实验一细菌的培养一、目的学习细菌的培养方法及培养基的配置。
二、原理在基因工程实验和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细菌是不可缺少的实验材料。
质粒的保存、增殖和转化;基因文库的建立等都离不开细菌。
特别是常用的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是含有长约3000kb的环状染色体的棒状细胞。
它能在仅含碳水化合物和提供氮、磷和微量元素的无机盐的培养基上快速生长。
当大肠杆菌在培养基中培养时,其开始裂殖前,先进入一个滞后期。
然后进入对数生长期,以20~30min复制一代的速度增殖。
最后,当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和氧耗尽或当培养基中废物的含量达到抑制细菌的快速生长的浓度时,菌体密度就达到一个比较恒定的值,这一时期叫做细菌生长的饱和期。
此时菌体密度可达到1×109~2×109/mL。
培养基可以是固体的培养基,也可以是液体培养基。
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是LB培养基。
三、实验材料、试剂与主要仪器(一)实验材料大肠杆菌(二)试剂1. 胰蛋白胨2. 酵母提取物3. 氯化钠4. 1mol/L NaOH5. 琼脂粉6. 抗生素(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等)(三)仪器1. 培养皿2. 带帽试管3. 涂布器4. 灭菌锅5. 无菌操作台(含酒精灯、接种环、灭菌牙签等)6. 恒温摇床四、操作步骤(一)LB培养基的配制配制每升培养基,应在950m1去离子水中加入:细菌培养用胰蛋白胨10g细菌培养用酵母提取物5gNaCl 10g摇动容器直至溶质完全溶解,用1mol/L NaOH调节pH位至7.0。
分子生物学实验报告
根据测得的O.D值,从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对应的RNA含量,按下式计算出制品中RNA的百分含量:
×100%
(4)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分离测定RNA的四种碱基
1)RNA的碱水解:
称取0.20gRNA,溶于5ml 0.3mol/L KOH溶液中,使RNA的浓度达到20~30mg/ml。沸水浴加热30min。将水解液转入到锥形瓶中。冰浴,在冰浴过程中用高锰酸溶液滴定到水解液的PH值为3.5.在2500rpm离心10min。出去沉淀,上层液即是样品。
2)RNA基团鉴定和地衣酚法测定RNA含量的基本原理:
RNA含有核糖、嘌呤碱、嘧啶碱和磷酸组分,加硫酸煮沸可使其水解,用硝酸银、地衣酚和定磷试剂可分别鉴定嘌呤碱、核糖和磷酸组分。
A:嘌呤鉴定:
嘌呤碱与硝酸银反应可生成白色的嘌呤银化物沉淀。
H2SO4AgNo3
RNA嘌呤嘌呤银化物(白色或红棕色)
100℃
酵母含RNA 达2.67—10.0%,DNA 则少于0.03—0.516%。为此,提取RNA多以酵母为原料。
由于RNA得来源很多,因而提取制备方法也各异,一般有苯酚法、稀碱法和浓盐法、去污剂法和盐酸胍法。其中苯酚法又是实验室最常用的方法,次方法能够较好地除去DNA和蛋白质,提取的RNA具有生物活性,两种常见的方法原理为:
核糖定量反应:
RNA
HCl
93℃
4)使用电泳技术进行RNA鉴定的基本原理:
任何物质质点,由于其本身在溶液中的解离或是由于其表面对其他带电质点的吸附,会在电场中向一定的电极移动。一般来说,在碱性溶液中,分子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而在酸性溶液中,分子带正电荷,在电场中向负极移动。不同质点在电场中的移动速度不同,常用泳动度(迁移率)来表示。即带电质点在单位电场强度下的泳动速度。电泳快慢与电场强度、溶液的PH值、溶液的离子强度、电渗现象有关。
《分子生物学》质粒DNA的提取与鉴定实验报告
《分⼦⽣物学》质粒DNA的提取与鉴定实验报告质粒DNA的提取与鉴定实验⽇期2020年5⽉14⽇室温25°C 成绩⼀、实验报告摘要【实验题⽬】质粒DNA的提取与琼脂凝胶电泳鉴定【实验⽬的】1、掌握质粒提取原理和各种试剂的作⽤。
2、掌握琼脂糖凝胶电泳原理和操作。
⼆、实验原理1、质粒:质粒是独⽴存在于染⾊体外,能⾃主复制并能稳定遗传的⼀种环装双链DNA,分布于细菌、放线菌、真菌以及⼀些动植物细胞中。
细菌质粒是应⽤最多的质粒类群,在细菌细胞内利⽤宿主细胞的复制机构复制质粒⾃⾝的DNA2、琼脂糖凝胶电泳:琼脂糖凝胶电泳是分离、鉴定和纯化DNA⽚段的标准⽅法之⼀,该技术操作简便,快速。
⽤各种浓度的琼脂糖凝胶可以分离长度为200bp⾄近50kb的DNA。
此外,直接⽤低浓度的核酸染料进⾏染⾊,可确定DNA在凝胶中的位置。
琼脂糖凝胶通常采⽤⽔平装置在强度和⽅向恒定的电场下电泳。
三、操作要点:(1)质粒DNA的提取1、收取细菌:将4mL细菌培养液分为2次加⼊2mL的塑料离⼼管(⼦弹头)内,每次以12000r/min离⼼1min(注意平衡)弃去上清液。
2、加⼊100uL⽤冰预冷的溶液I,⽤移液枪将细菌沉淀打散成为悬浮液。
(溶液I放置冰中)3、加⼊200uL溶液II,盖紧盖⼝,翻转离⼼管5次,充分混合内容物,避免振荡,将离⼼管置于冰上。
4、加⼊150uL⽤冰预冷的溶液III,盖紧盖⼝,翻转离⼼管,温和摇匀直⾄粘稠状的细菌裂解物出现,置于冰上5分钟。
(溶液放置冰中)5、⽤微量离⼼机12000r/min离⼼5分钟。
取上清液移到另⼀离⼼管。
6、加⼊等量的酚:氯仿(1:1)混合液,轻轻混匀,12000r/min离⼼7分钟,将上清液收集到新的离⼼管中。
7、加⼊2倍体积100%⼄醇沉淀DNA,轻轻混匀,1200 0r/min离⼼5分钟,弃去上清液,倒置在滤纸上⼲燥,漓尽液体。
8、⽤1m170%⼄醇洗涤DNA沉淀,按照步骤7去除上清液,空⽓⼲燥10min。
分子生物学学习心得
分子生物学学习心得作为一门探索生命本质的学科,分子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分子生物学的魅力和重要性。
在这篇心得中,我将分享我的分子生物学学习心得,包括我对分子生物学的理解、学习方法和应用等方面。
首先,我想谈谈我对分子生物学的理解。
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是生物体中分子水平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
它深入研究了DNA、RNA和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控机制。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已经对人类对生命的认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我们深入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命之间的相似性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在学习分子生物学的过程中,我发现采用多种学习方法是很有帮助的。
首先,我注意到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理论知识是分子生物学的基础,掌握了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和技术。
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我会阅读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注重理解概念和原理的内涵,同时还会进行思维导图和总结归纳,帮助我理清知识的框架。
其次,我发现实验技术的学习也是重要的。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掌握了实验技术,才能更好地进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在实验课程中,我会认真学习并掌握PCR、凝胶电泳、基因克隆等常用的实验技术。
通过反复实践,我不仅学会了操作技巧,还培养了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实验技术的学习往往需要耐心和细心,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其中的原理和方法。
此外,我还发现参与科研项目和科学讨论是很有益的。
在科研项目中,我有机会深入了解和应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和技术,与其他科研人员一起合作,共同攻克科学难题。
在科学讨论中,我能够与其他同学和教授们一起交流和探讨分子生物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和问题。
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和科学讨论,我不仅能够拓宽自己的科学视野,还能够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除了学习方法,我还想谈谈分子生物学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化荧光蛋白大肠杆菌》
本实验通过重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到载体质粒中,再将质粒转导入
BL21大肠杆菌中,从而实现荧光蛋白的原核表达
目录
分子生物学实验总结
目录
实验概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实验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实验完成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实验板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实验流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结果与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所掌握的实验技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试剂盒从细菌中小提质粒技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DNA琼脂糖凝胶检测技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质粒的特异性酶切技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质粒的胶回收技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质粒的体外酶连接技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质粒的感受态细胞导入转化技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学习到的实验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其他收获与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小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第1页
分子生物学实验总结
实验概况
实验目的
1. 学习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基本方法。
2. 掌握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基本技能。
3. 学习如何收集资料并设计一个完整的实验流程,并具体实施。
4. 学习如何协调好一个长期实验的分工与衔接。
实验完成情况
本实验持续时间为14个周(5个实验周)。在小组三人通力合作下,成功完成了整个分
子生物学实验,每阶段的实验结果与预期较为符合,没有出现严重的实验事故,最终的
试验结果也较为符合预期。
实验板块
主要实验部分:
1. 质粒的提取及检测
2. 质粒酶切与胶回收
3. 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转化及工程菌导入表达并PCR验证
4. 荧光蛋白基因的原核表达
附加实验:植物基因组的提取与检测
本实验持续时间
为14个周(5个
实验周)。
在小组三人通力
合作下,成功完
成了整个分子生
物学实验
第2页
分子生物学实验总结
实验流程
为了充分让我们能更自主的去学习试验相关内容,老师在仅给出实验材料与实验目的的情
况下,让我们自行设计实验,所以在实验开始之前,还包括了一次各小组的实验流程展
示,老师对每个小组的实验设计都给出了打分评价,随后开始正式的实验。
具体实验为隔周一次共进行了五周,完成了以下实验部分:
主要实验部分:
5. 质粒的提取及检测
6. 质粒酶切与胶回收
7. 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转化及工程菌导入表达并PCR验证
8. 荧光蛋白基因的原核表达
附加实验:植物基因组的提取与检测
第3页
分子生物学实验总结
实验结果与结论
实验结果
在小组三人通力合作下,成功完成了整个分子生物学实验,在紫外线照射下可明显看
到大肠杆菌中红色荧光蛋白和绿色荧光杆菌的较高表达。
实验结论
GFP与RFP荧光蛋白基因通过转化pET28-A导入到DH5a和BL21大肠杆菌中,
DH5a表达菌体经PCR验证确定为阳性表达;BL21在IPTG诱导下,能实现荧光蛋白
的高活性表达。
注:
• DH5a和BL21都可以作为表达宿主。
•
BL21 是蛋白酶缺陷株,表达出来的蛋白不会被降解,做蛋白表达是比较适合用的,。
BL21生长要比DH5a快,这是他们的又一区别,在高密度发酵BL21表达蛋白时,需
要控制它的表达条件,使得高密度且高表达。
第4页
分子生物学实验总结
所掌握的实验技能
用试剂盒从细菌中小提质粒技术
通过碱裂解方法,使细菌破裂,并通过将蛋白质与其他物质沉淀的方法,去除除核酸以外
的杂质,经过吸附柱吸附DNA,并多次洗涤,最终获得提取的质粒DNA
DNA琼脂糖凝胶检测技术
利用不同分子量的DNA在通电的琼脂中移动的速度不一样的特性,
鉴别或分离DNA片段
质粒的特异性酶切技术
人工构建的质粒都包含许多限制性酶切位点,利用特异的核酸外切酶能够实现DNA的定
向剪切
质粒的胶回收技术
利用琼脂糖电泳技术能够将不同分子量的DNA分离开,所以也是一种纯化DNA的方
法,胶回收技术可以将纯化的DNA 分子回收,主要包含取出琼脂胶和清洗两个步骤。
质粒的体外酶连接技术
具有相同粘性末端的两段DNA分子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可以连接在一起。
质粒的感受态细胞导入转化技术
在冰上融化感受态细胞,经过42度短暂热激后,由于细胞膜处于液晶态产生裂缝,外源
DNA黏附于细胞表面,而后立即冰浴,促使细胞膜愈合。然后将菌体放入适宜的培养基
中培养,以促进细胞的愈合恢复
BL21
已成功导入携带绿
色荧光蛋白基因的
载体质粒并通过
IPTG诱导实现大量
表达
第5页
分子生物学实验总结
学习到的实验思想
1. 在遇到问题时,要善于查找资料,寻找前人的资料,比起自己完全孤立的去思考,会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当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时,我们学会了自己思考实验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并根据
结果反向的去推理,从而解决问题。
3. 实验永远都不会是照搬实验指南上的内容,我们需要完全弄清楚“我们要做什么”以及
“我们要怎么做”,这样才能灵活的根据实验的变化而变化,到达实验效果的最大化,
而不是死磕操作的规范和准确性。
4. 在实验中我们会接触很多的 有毒试剂,这在之前的实验中是很少出现的,我们不能按
照以前的随意的态度去应对实验中接触的各种试剂,注意安全,学会保护自己。
5. 独立思考对科学研究十分重要,不能一味的去问去查,要学会自己独立的思考,这样
才能更迅速的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第6页
分子生物学实验总结
其他收获与感悟
在实验开始之前,需要小组自己去设计实验流程,当时可以说是什么都不知道,两眼一抹
黑,完全独立的开展实验设计对已经习惯了照搬书上实验步骤的我们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分子生物学是大学碰到的第一个真正培养独立实验能力的实验课,它不同于我们在大一开
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实验课。在这些课上,主要以老师主导讲解,我们重复为主.这
是由于我们当时专业知识还远不够。
随着理论课学习的深入,我们开始了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学习,这无疑对于深刻巩固我们理
论课上学到的知识是有帮助的,也进一步加深了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如启动子的概念.类
型,PCR的原理等。此外,在实验课中,我们掌握并学会如何运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
一些基本实验技术.如质粒的提取。质粒DNA的制备、PCR技术等。
我们的实验动手能力通过亲身接触实验过程并亲自设计一些实验得到了大大提高,使我们
不象刚开始做实验的吋候照搬实验指导上的实验步骤,而是通过我们自己的思考.根据现
有的实验条件,对原有的步骤作必要的改进。
此外,通过这门实验课的学习,我们形成了严谨的态度,如有时做出的实验结果与理论不
符.我们渐渐养成了仔细分析实验结果的习惯,查找在实验设计或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
题,同 时对理论知识认识得更清楚。
总之,我认为,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是一门有价值,有创新的实验课程。
小组信息
合作者 黄剑宇 黄少凯
第7页
分子生物学实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