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视觉叙事分析框架的多模态叙事语篇意义构建——以几米绘本为例
《2024年基于视觉语法的《天生一对》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范文

《基于视觉语法的《天生一对》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篇一基于视觉语法的《天生一对》电影海报多模态话语分析一、引言电影海报作为电影宣传的重要手段,通过图像、文字、色彩等视觉元素传达出电影的主题、情感和风格。
本文以电影《天生一对》的海报为例,运用视觉语法理论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探讨海报中不同模态的协同作用和表达意义。
二、理论框架视觉语法理论认为,图像、文字、色彩等视觉元素通过符号、语义和表达等方式共同构成视觉话语,传达出特定的意义。
在多模态话语分析中,需要关注不同模态之间的互动和协同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共同构建出完整的意义。
三、《天生一对》电影海报的多模态分析(一)图像模态1. 人物形象:海报中的人物形象是电影中的主角,他们面对面的姿态和相似的外貌特征,传达出电影中的爱情主题和人物关系。
2. 场景:海报中的场景以浪漫的色调和布局为主,营造出浪漫的氛围,与电影的主题相呼应。
(二)文字模态1. 标题:电影名称《天生一对》位于海报的显著位置,通过大号字体和醒目颜色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2. 配文:海报中的配文简短精炼,传达出电影的情感和主题。
(三)色彩模态色彩在海报中起到重要的视觉作用。
海报中的色彩以暖色调为主,营造出浪漫、温馨的氛围,与电影的主题相契合。
同时,色彩的搭配和对比也使得海报更加醒目和吸引人。
四、模态协同与意义构建(一)图像与文字的协同作用图像和文字在海报中共同构建出完整的意义。
人物形象和场景的图像为观众提供了直观的视觉体验,而标题和配文则进一步强调了电影的主题和情感。
图像和文字的相互补充,使得海报更加生动、形象地传达出电影的意义。
(二)不同模态之间的互动除了图像和文字之外,色彩也是海报中重要的模态。
色彩与图像、文字相互配合,共同营造出浪漫、温馨的氛围。
同时,不同模态之间的互动也使得海报更加丰富多样,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
五、结论通过对《天生一对》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不同模态之间的协同作用和互动对于构建完整的意义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绘本中多模态互动意义的建构及其翻译——以《楼上的外婆和楼

第25卷第4期江苏理工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Vo l.25,No.4 Aug.,20192019年8月儿童绘本属于多模态语篇,绘本翻译远不止是文字层面的转换,译者还要充分关注绘本中图像的意义以及图像与文字之间的互动关系,这就需要对绘本展开多模态话语分析。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认为:既然语言只是传达意义的一种社会符号,那么其他社会符号,如图像、声音、手势等也应该有各自表达意义的系统。
在多模态语篇中,不同的模态既各自独立地传递意义,又通过协同互动共同传递意义。
最早研究绘本中图像和文字之间意义互动关系的是Schwarcz,他认为图文关系主要分为“一致(congruency)”和“偏离(deviation)”两大类。
[1]最有代表性的是Nodelman,他将图文关系定义为“斗争(combative)”“因为它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方所不能表达的意思,彼此构成互补关系”。
[2]将图文关系分类最为细致的是Nikolajeva &Scott,他们将图文关系分为五种类型:对称型、互补型、强化型、相互依存型和相互独立型。
[3]然而,上述分类方法的问题在于分类过于绝对,认为在某个特定语篇中,图像和文字只能是上述关系中的某一种。
后来的学者们更强调模态间的互动研究,如Kress&Van Leeuwen尝试建立一套系统的视觉语法,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信息分布结构来研究图文互动意义。
[4]13而Clare Painter等人进一步发展和改进了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从“模态间性(intermodality)”的角度探讨图文互动的意义。
[5]他们提出了两套互补的意义实现系统,分别用以探讨图像和文字模态对绘本语篇整体意义的实现所做出的贡献和模态之间的耦合关系。
儿童绘本中多模态互动意义的建构及其翻译——以《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为例王爱琴(安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安庆246133)摘要:利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言三大纯理功能,分析了英文绘本Nana Upstairs and Nana Downstairs中语言文字模态所传递的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再利用多模态文体分析中的视觉语法框架,分析了该绘本中图像模态所传达的表现意义、互动意义和组篇意义。
视觉语法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及其实例运用

Teachingseafaring 教海探航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275视觉语法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及其实例运用文/曹先可摘要:较传统的语篇分析而言,多模态话语分析作为一种新型的话语分析方法,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本文以Kress和Van Leeuven的视觉语法为理论框架,对电视剧《隐秘的角落》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其各元素是如何组成视觉模式,实现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的。
一方面可以拓展多模态话语的研究范围,验证视觉语法的实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人们从新角度理解图像所传达的隐含意义。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觉语法;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1 引言在如今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传递的方式早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文本,而是扩展到以图片、动画、音频 、视频等为主的多模态话语传递形式。
多模态话语是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掌握多模态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从崭新角度解读信息,理解其背后的韵味。
本文以电视剧《隐秘的角落》为例,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视角来探讨其意义。
2 理论基础Kress 和Van Leeuven 从Halliday 的系统功能语法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出发,将单纯的话语分析拓宽到了结合图像、声音、动作等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提出了多模态语篇的三个方面: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
2.1 图像的再现意义再现意义是指图像中的人物等客观事物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可以分为叙事再现和概念再现。
叙事再现指动作的发出者与动作的指向者之间形成斜线,构成矢量,从而再现图像参与者的动作或事件的变化。
概念再现是指图像的参与者无动作过程,因此也就没有矢量。
2.2 图像的互动意义互动意义是指图像中的人或事与图像观看者的互动关系,提示观看者对事物的态度,包含接触、社会距离、视角和情态。
视觉语法视角下图画书的多模态研究

视觉语法视角下图画书的多模态研究作者:张丽娜来源:《文教资料》2017年第05期摘要: Kress和van Leeuwen提出韩礼德的语言三大元功能同样适用于视觉语法的研究,并将其延伸为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
本文在研究其理论基础之上,以图画书The Man Whose Mother Was a Pirate为例分析图画如何传达意义。
视觉语法运用于图画书的分析上,不仅为儿童和成人阅读图画书提供新角度,而且为图画书作家精准传达意义开辟新途径。
关键词:视觉语法多模态图画书功能符号学一、引言进入二十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多媒体的广泛使用丰富和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从以语言、文字为主到如今的文字、图片、声音等并存。
顺从时代的发展,学者不再仅仅专注于传统的单一语言话语分析,越来越多的目光转向图片、文本、动作、声音等多模态分析。
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传递信息和情感的儿童读物,是典型的多模态文本。
然而国内的多模态研究领域对其关注度并不高,图画书是极其重要的儿童文学组成部分,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图画书的意义构建和接受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儿童的思想、道德和审美。
从视觉语法角度分析The Man Whose Mother Was a Pirate的图画如何传达意义,希望引起更多学者对图画书多模态研究的注意。
二、多模态的研究李战子认为多模式是复合的话语,也就是说除了最基础的文本之外,往往还包含图像、图表等模式(李战子,2003)。
多模态的研究角度有多种,常见的有交互社会学角度、语体学角度等。
而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功能符号学出发,对多模态进行探讨和研究。
Micheal O’Tool发表于1994年的The Language of Displayed Art是多模态领域为数不多的一部开创性作品,完全致力于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解释。
这本书探讨了绘画、雕塑和建筑等艺术的视觉语法,提出三种意义:再现意义、情态意义和组合意义。
视觉诗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基于视觉语法及美学意义的解读

视觉诗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基于视觉语法及美学意义的解
读
国防
【期刊名称】《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8(000)006
【摘要】多模态话语分析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从视觉语法及美学理论出发,对视觉诗这种多模态语篇的符际关系及意义建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视觉诗中多模态话语间存在互补和非互补的符际关系,而互补关系又包括突出、主次和扩充关系.多个模态相互合作充分表现出视觉诗的再现、互动、构图和美学意义,使视觉诗的主题表达达到最佳效果.
【总页数】7页(P111-117)
【作者】国防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 1022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4
【相关文献】
1.视觉语法视角下《横冲直撞好莱坞》海报的多模态意义解读 [J], 张燕
2.基于视觉语法的图像意义解读——以“希望工程”公益海报为例 [J], 张合伊;
3.基于视觉语法的中国梦公益广告\"和为贵\"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J], 史琪;董芮君
4.基于视觉语法的安徽旅游资讯网多模态话语分析 [J], 潘学权
5.基于视觉语法的中国梦公益广告“和为贵”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J], 史琪;董芮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视觉语法视角下电影《人生大事》多模态话语分析

视觉语法视角下电影《人生大事》多模态话语分析
杨玉洁;陈林
【期刊名称】《现代语言学》
【年(卷),期】2024(12)4
【摘要】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出现,将话语分析研究范畴扩展到除文字以外的多模态文本。
电影海报、镜头和画面包含文字、图像、色彩等多种形式,具有多模态属性。
Kress和Van Leeuwen将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扩展到了视觉模式,创立了视觉语法体系,认为图像中的视觉符号不仅可以反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发生的事件,而且可以表现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
该研究把语法延伸到了视觉层面,构建了以“再现意义”、“互动意义”、“结图意义”为核心的解析图象的视觉语法体系。
本文以电影《人生大事》为例,选取了《人生大事》电影海报及电影中具有代表性的镜头和画面,从以上三个层面对电影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和阐释。
研究结果表明电影海报及画面是由文字、图像、色彩等不同社会符号互相作用来构建意义的。
本研究证实了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对电影文本的可操作性,研究成果有助于了解多模态语篇中的意义构建。
【总页数】9页(P51-59)
【作者】杨玉洁;陈林
【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视觉语法视角下的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电影海报《八佰》为例
2.
视觉语法视角下《中国医生》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3.视觉语法视角下电影
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保你平安》为例4.视觉语法视角下的《霸王别姬》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模态话语的意义构建——基于孔夫子语篇的多模态媒体话语分析

[ 文 献标 识 码 ] A
[ 文章编号]1 0 0 9 — 2 3 2 3 ( 2 0 1 3 ) 0 1 — 0 0 3 6 — 0 2
据 K r e s s 和 v a n L e e u w e n ( 1 9 9 6 : 1 8 3 ) 的观点 , 多 个 社 会 符 号 实现 了一 个 语 篇 的意 义 , 那 么这 个 由文 字 、 图像 以及 颜 色 组 合 在 一 起 的语 篇 就 可 以 看 作 是 多模 态语 篇 。 以下 是 我 们 对 这个 语 篇 如 何 进 行 意 义 构 建 的 分 析 。在 下 面 的 描 述 中 , 为 了方 便 起 见 , 我们 称该 语 篇 为孔 夫 子 语 篇 。 三、 孔 夫 子 语 篇 的 多 模 态话 语 分 析 在 图像 中 , 使 用 图 中 的元 素形 成 斜 线 , 通 常是 强 烈 的对 角线 , 就 会 形 成 一 个 向量 ( v e c t o r ) 。李 战 子 ( 2 0 0 3 ) 在分析 图 像 的再 现 意 义 时 指 出 , 在叙 事再 现的行 动过 程 中, 动 作 者 ( a c t o r ) 即为 发 出 向 量 ( v e c t o r ) 的 参 与 者 。在 图 像 中 , 他 们 的 位 置 通 常 最 为 突 出 。在 孔 夫 子语 篇 中 , 孑 L 夫 子 的 手 臂 形 成 了一 个 向 量 , 形 成 的 是 一个 及 物 的行 动 过 程 , 行 动 者是 孔 夫子 , 表征孑 L 夫 子 正 欣 喜 地 向 人 们 展 示 一 批 计 算 机 平 台上 最 时 髦 的 词 。从 孔 夫 子 的 表 情 可 以 看 出 , 该 图 像 表 达 出孔 夫 子 对 于 新 词 的 出 现 持乐 观开 朗 的态 度 。另 一 个 向 量 是 由 孔夫子言语泡构成的 , 形 成 的 是 一 个 有 主 体 的 投 射 的言 语 和 心 理 过 程 。言 语 泡 的 内 容 “ Th i s i s g e l i v a b l e ! ” 体 现 了 两 层含义 : 一是 g e l i v a b l e新 词 本 身 的 意 思 提 供 的 , 即“ 给力 、 牛” 的 意思 , 表示 新 词 的 创 造 是 可 喜 的 , 体 现 了汉 语 言 无 穷 的生 命 力 和 语 言 表 现 力 ; 另一层是把 g e l i v a b l e与 中 国古 代 圣人孔子联系在一起 , 巧 妙 地 表 明 中 国 现 代 人 强 大 的创 新 能力 , 说 明在 一 定 程 度 上 继 承 了 孑 L 夫 子 伟 大 的 思 想 能 力 和 创造力 。 根据孑 L 夫 子 图像 的 特 点 , 本 文 将 从 社 会 距 离 和 视 点 两 个 方 面 来 分 析 孔 夫 子 语 篇 的互 动 意 义 。在 孔 夫 子语 篇 中 , 孔 夫 子 以社 会 远 距 离 呈 现 出来 , 表 明 孔 夫 子 与 读 者 之 间 存 在 着 很 远 的社 会 距 离 , 这 与 孔 夫 子 这 位 圣 人 的 身 份相 吻合 ,
《2024年基于视觉语法的《天生一对》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范文

《基于视觉语法的《天生一对》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篇一基于视觉语法的《天生一对》电影海报多模态话语分析一、引言电影海报作为电影宣传的重要手段,其视觉效果与传达的信息直接影响着观众对电影的初步印象和兴趣。
本文以《天生一对》电影海报为研究对象,基于视觉语法的理论框架,从符号学、语言学和社会符号学等角度出发,对其多模态话语进行分析。
旨在探讨电影海报中视觉元素如何有效地传递信息,并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二、视觉语法理论框架视觉语法理论认为,图像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具有传达信息、表达意义和引发情感的功能。
在电影海报中,视觉元素包括色彩、字体、图像、布局等,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多模态话语的体系。
本文将基于视觉语法的理论框架,从图像、文本和整体布局三个方面对《天生一对》电影海报进行深入分析。
三、《天生一对》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一)图像分析1. 主角形象:电影海报中的主角形象是传递信息的关键因素。
在《天生一对》的海报中,主角的特写镜头突出了他们的面部表情和情感状态,使观众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变化。
同时,通过光影的处理和色彩的搭配,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
2. 场景描绘:电影海报中的场景描绘了电影的核心情节和氛围。
在《天生一对》的海报中,通过精心的构图和色彩搭配,展示了电影中的关键场景,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电影的主题和情感。
(二)文本分析1. 标题:电影海报的标题是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关键因素。
在《天生一对》的海报中,标题采用了醒目的字体和颜色,突出了电影的主题和情感。
同时,标题的简洁明了也使得观众能够快速了解电影的核心内容。
2. 配文:除了标题外,配文也是电影海报中重要的文本元素。
在《天生一对》的海报中,配文简洁而富有情感,进一步强调了电影的主题和情感。
(三)整体布局分析1. 色彩搭配:在《天生一对》的电影海报中,色彩搭配是整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运用暖色调和冷色调的对比,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l2月 第33卷第l2期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Dec.2016
V0】.33 Nn 12
基于视觉叙事分析框架的多模态 叙事语篇意义构建 ——以几米绘本为例
刘晓华 (安徽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合肥230036) 摘要:多模态语篇的图像意义构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热点。依据Painter等的视觉叙 事分析框架,以几米绘本为语料,从聚焦系统、情感系统、氛围系统、人物表征、事件关系、背景 关系和图文布局关系分析图像在多模态叙事语篇中如何构建人际意义、概念意义和组篇意义, 并总结在多模态叙事语篇中图像意义生成的特点,验证该框架应用于多模态叙事语篇分析的 可行性。同时也发现该框架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修改和补充。 关键词:视觉叙事;多模态叙事语篇;几米;绘本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44X(2016)12-0005-06
一、
引言
随着图像时代的到来,图像作为重要的符号 资源,与文字一起构建意义,并创造出新颖的审美 体验。在由图文组成的多模态语篇中,图像如何 构建意义也成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的热点。目 前的研究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理论框架的建立,即 通过语料分析提出多模态语篇分析的框架,如 Kress和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系统地阐释了 图像对于意义表达的重要作用 儿 ,为视觉语篇 的图像意义构建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工具,并 奠定了多模态语篇分析作为一门学科的独立地 位。但是视觉语法并不是万能的,Painter,Martin 和Unsworth通过对儿童图画书的语料分析提出 新的视觉叙事分析框架 J1的,进一步发展了传统 的视觉语法;二是实证研究,即使用语料库或实验 的方法验证一些观点,例如,Bateman使用多模态 语料库对图文版式做了实证研究【3J23 ,Holsanova 通过实验研究了视觉交流和多模态媒介的融 合 ;三是跨学科研究,例如,孙毅从社会历 史的角度对世博会会徽这一特殊模态进行了解 读 I4 ;张德禄和穆志刚提出了多模态文体学 理论框架 J1~;陈瑜敏从教学的角度研究了多模 态外语教材 7j ;冯德正和邢春燕从认知隐喻 的视角分析了空间隐喻在多模态语篇中的意义构 建【sJ5 。综合国内外多模态语篇研究现状,发 现国内对多模态叙事语篇的关注不够,国外多模 态语篇分析理论的分析对象也需要拓展到更复杂 的多模态叙事语篇。基于此,本文将Painter等提 出的视觉叙事分析框架应用到多模态叙事语篇, 根据语料分析对该分析框架进行验证和补充。 二、理论基础——视觉叙事分析框架 Painter,Martin和Unsworth提出的视觉叙事 框架对视觉语法做了大量的修正和补充,体现在 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把研究对象从单个图像拓展 到多个图像组成的复杂的多模态语篇,二是在原 有的基础上把图像与读者的互动关系纳入到视觉
收稿日期:2016—11—01 基金项目:安徽农业大学质量工程大规模在线课程:科技英语写作(2015—11) 作者简介:刘晓华(1981一),女,安徽合肥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功能文体学、语篇分析。
・5・ 叙事分析框架里,探讨多模态语篇的人际意义、概 念意义和组篇意义的生成。冈此,这个视觉叙事 分析框架可以成为多模态叙事语篇分析的理论T 具。陔框架主要南以下_二个方面构成: (一)人际意义构建 Painter等认为视觉图像与语言的不同在于 视觉图像不能明确地建立提供和求取关系。而人 际意义也不单纯只有提供和求取两种简单的关 系 lI 。因此,他们在研究视觉语篇的人际意义 构建时,提}{J了新的聚焦系统、情感系统和氛同系 统,来动态地考察图像与读者之问的互动关系,图 像叙事的情感介入和颜色作为视觉符号具备多模 态意义构建的功能。 (二)概念意义构建 传统的视觉语法以单个图像为单位研究视觉 过程的构建。Painter等扩展了这个概念意义分 析框架。他们提f“了三个子框架,即人物表征与 人物关系,事件关系和背景关系来进一步结构图 像在多模态语篇的概念意义生成‘ 。,对应了系 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参与者、过程和环境这三个 要素 、 (三)组篇意义构建 传统的视觉语法把信息值、取景和显著性作 为分析图像构成意义的三个维度。Painter等他 们把信息值改为版面布局关系,并提出了叙事语 篇中冈像与文字的布局框架0 11救,区分了融合与 互补的两种图文关系,进一步修正了传统视觉 语法 、 下文以儿米绘本为语料,根据Painter等的视 觉叙事分析框架,分析图像在多模态叙事语篇中 如何构建人际意义、概念意义和组篇意义,归纳图 像构建多模态意义的特点,并指出该框架存在的 不足 三、多模态叙事语篇人际意义的构建 1.聚焦系统 Painter等提}}I的新的聚焦系统主要研究图 像中的人物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图像为 读者提供了什么样的视角I 2129。而按照视角的标 准,图像可分为有中介和无中介两种。冯德正用 电影术语把无中介解释为客观视角,把有中介解 释为主观视角,而主观视角又分为直视主观视角 和引发主观视角 。 主观视角可以让图像与 读者之间产生互动关系,让读者参与到故事的叙 ・6・ 事之中,引起共鸣、因此,按照这一框架来分析多 模态语篇视觉叙事的视角,能够更加科学地解构 人际意义的产生过程。 在几米的绘本中,作者采川主观视角设计图 像,让图像中的人物与渎者产生互动关系,让图像 配合文字构建更加丰富的人际意义、例如,在 《时光电影院》里,作者 文字以第一人称叙述了 一个小女孩的成长故事,她从/J、失去母亲,想念母 亲时父亲就会带她去电影院寻找与母亲有关的记 忆 在设计视觉图像时,作者主要选取了主观视 角,l ̄/]/J'女孩的视角,再现了许多与电影院有关的 场景,表达“思念”这一情感 如图l,图像以主人 公的主观视角,呈现了一幕电影片段,首先构建了 叙事语篇的空间,用母亲、拥抱、女儿的罔素组合 成图式,构建了更深层的意义,即小女孩思念母 亲,以看母女亲情的电影抚慰“思念”之情。让读 者身临其境,触景生情。如罔2,作者把电影海 报,女孩,洪水组成图像,一是构建了新的空间,推 进了情节的叙事;二是使用主观视角,叙述女孩思 念母亲,涉水去电影院,增加视觉叙事的感染力
图I 图2 2.情感系统 Kress和vail 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的人 际意义只讨论了接触、距离、视角和色彩…舯,忽 略了读者的情感介入,以及作者、作品和读者之间 的互动关系 ,冈此Painter等在这个基础上提 出了情感系统的概念,也就是说,罔像的表征不仅 仅构建情态意义,还构建了读者与图像人物之间 的情感关系 _】。。这种情感介入分为介入和异化 两种。介入是指图像人物与读者之间存在情感关 系,异化是指读者对图像没有情感投入,只是以客 观评价的态度阅读罔像。根据情感介入的程度不 同,介入分为鉴赏、移情和个体三类。鉴赏类指的 是最简单最抽象的图像;移情类指的是类化风格 的图像,能够表达人物情感,但不确定具体人物; 个体类是自然风格的图像,人物有具体的表征。 因此,运用图像增加读者的情感介入程度,是视觉 语篇创作者在视觉设计时常用的语篇策略。 在几米的绘本中,根据表达主题的不同,作者 主要选取了移情和个体这两类网像建立读者和图 像人物的情感关系。例如,在《我不是完美小孩》
一书中,几米以一个三年级女生郝完美在学习、生 活,以及和大人相处中所遇到的网惑与烦恼来类 化在成长中不得不放弃完美的所有人。作者在没 计视觉图像时重在表达人物情感,故意隐藏了人 物的具体表征,以引起读者的情感介入,产生共 鸣。如图3,作者用一个没有具体表征的小孩形 象类比所有的小孩,如图4,作者刻意隐去了图中 人物的具体特征,来类比所有人都是不完美的。 图3 但同时在叙述小女孩郝完美的成长烦恼时, 在视觉图像设汁上义使用了个体类图像。如图 5,作者设计了一个有具体特征的人物形象作为主 人公的身份设定,同时这个人物又具有=三=年级小 女生的普遍特征。图像人物既具有辨识度,叙述 的主题义具有普遍意义。这样,凑者更易于将自 己与叙事语篇的人物联系起来,语篇中的人物所 图4 遭遇的成长烦恼实际上是所有人在成长过程中部 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j 懈忡 豢§童 篙鬻_≮ 神椭 图5 3.氛围系统 传统视觉语法把颜色当做一种符号,并未研 究其人际意义。在这个基础上,Painter等人把颜 色作为人际意义资源,认为颜色在视觉叙事巾可 以构建氛围,即语篇的情感基调,因此颜色被纳入 到新的视觉叙事框架里 。该框架认为黑白色 不能营造情感基调,并把彩色图像按照色度、色调 和自然度三个维度进行划分。高色度,即为明亮 鲜艳的颜色,营造明媚的、充满活力的情感;而低 色度,是指表达阴郁、悲伤的灰暗色彩。色调分为 代表热情的暖色调和代表冷漠的冷色调。自然度 指的是颜色的丰富程度,颜色越丰富越亲切;反 之,颜色越单一越疏远 冈此,颜色可以成为多模 态语篇作者视觉创作时的手段,创作者可以选择 不同的色度、色调和自然度构建语篇的情感氛罔, 感染读者。颜色作为视觉符号,代替语言实现人 际意义,在几米的作品中得到极大的体现。几米 运用颜色符号来设定故事的情感基调,渲染人物 情绪,用冷暖色调对比叙述人物情绪起伏,带动情 节发展,以实现视觉叙事。 例如,图6,在《向左走向右走》巾作者始终 用低色度来表达男女主人公总是一再错过彼此的 惆怅,展现现代都市人在快节奏的生活巾寂寞的
.一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