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水泥及水泥基材料发展现状
聚丙烯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性能技术应用及研究的现状

t re fre o ceeR ) t cue. o s efc ce c ltbl de cl n o o cadtcncl efr n c, oy rp l e br a yf i oc dcnrt( C s utrsF rtp r t h mia s it a xel tc n mi n hia r ma e P lpo ye e s 0 rn r i e a i n y e e e p o nf h i
料机 理 ” 复合 力学 理 论 是基 于 线 弹 性 、 质顺 向配 置 连 续 纤 . 匀
强度的不断提 高 . 固有的弱点[ 其 L
抗拉 、 弯 、 冲击 、 抗 抗 抗
维 的复 合 材 料 而 提 出 的 。出 发点 是复 合 材 料 构成 的混 合 原理 。
用 纤 维 增强 混凝 土看 作 是纤 维 强 化 体 系 。 同时 针 对 实 际 纤 维 三 维 不 定 向 的特 征 . 要 考 虑 方 向有 效 系 数 、 面 粘 结 系数 、 还 界 纤 维长 度 有 效 系 数 等 因 素 。 纤 维 间 距 理 论 :9 3 ...o a i JBB so 提 出 1 6 年 JPR mu l和 ..atn d “ 维 间 距 理 论 ”] 理 论 的基 本 思路 是水 泥 基 材 料 内部 存 在 纤 1该 5 . 不 同尺 度和 形状 的孔 缝 缺 陷和 微 裂 纹 . 当施 加 外 力时 。 这 些 在 部位产生应力集 中 . 引起 裂 缝 扩 展 。 致 结 构 破 坏 , 纤 维 达 导 而
到 一定 的 间 距 后 . 缝 通 过 纤 维 将 荷 载 传 递 给 上 下 表面 。 此 裂 因
n e tnsv p i t c me tb d c mp st . i p re a o a e ha a t r tc i p r r n eo p y r py e e f e i o c d a x e i ea pl a i n i e n - a e o o i s Th s a e lb r t d t ec r c e si sa dm a e o a c f olp o ln b r enf r e c o n s e p h i n n f m i r c me tb s d ma e a s a d s mma i e t r s n e e r h a d a p i a i n c n ii n i o si d o e s a . e n - a e t r l, i n u r d i p e e t s a c n p lc t o d to d me tca v re z s r o n n s
水泥基材料-绪论概述

吴中伟院士(1994)
复合材料
基材matrix 增强材 界面 interface 举例: 纤维增强树脂(FRP)-玻璃钢 金属基陶瓷 水泥基复合材料:聚合物改性水泥-----------PMC,MDF
纤维增强水泥-----FRC,RPC 混凝土是广义的复合材料
材料科学分类
金属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水泥,玻璃,陶瓷,耐火材料,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P.F
石灰石硅酸盐水泥
快硬水泥 低热水泥 膨胀水泥 油井水泥 耐火水泥 装饰水泥
其他
强度等级:
32.5 42.5 52.5 62.5
中国的通用水泥
品种 混合材种类 PI 无
混合材掺量 0
P II 活性或惰性
<5%
P.O 活性或惰性
6%~15%
P.S 矿渣
20%~70%
P.P 火山灰质材料
--
1997年 法国 48.2 11.3 32.6
--
我国大中型水泥厂熟料矿物组成及性能 国外水泥熟料矿物组成及性能
国内外硅酸盐水泥的性能对比
我国水泥与国外水泥配制的混凝土 的强度对比
特殊胶凝材料产品
膨胀剂——硫铝酸盐熟料、石膏、明矾 石、石灰为主要成分。 干砂浆——砌筑、装饰、粘结、保温 堵漏剂 灌浆剂 不以强度划分等级,而以功能分类。
混合物
波特兰水泥的发明: 1824年英格兰建筑工人J. Aspdin申请
了第一个专利。采用高温煅烧,生产现 代意义的硅酸盐水泥。
罗马万神殿直径43米的穹 顶是古代罗马人使用水硬性胶 凝材料的典范。
19世纪末出现回转窑,开始大规模工业化 生产水泥,并制订标准统一水泥质量。
同时Michaelis和Le Chatelier建立水泥化学, 提出水泥水化模型。
浅谈防水材料国内外研究现状

浅谈防水材料国内外研究现状摘要:防水材料的优劣对于搞好建筑工程的防水施工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简单叙述了国内外防水材料的发展、应用及前景。
关键词:防水材料;刚性防水;柔性防水;结构自防水国内研究现状1.国内防水材料发展概况刚性防水技术是指以水泥、砂、石为原材料,掺入少量外加剂或高分子聚合物,通过调整配合比,改善孔结构,增加各原材料界面的密实性,或通过补偿收缩,提高混凝土的抗裂防渗能力等方法,使混凝土构筑物达到防水的技术。
其特点是根据不同的工程结构采取不同的方法,施工简单、方便,造价较低,易于维修,防水耐久性好。
所以,在土木建筑中,刚性防水占相当大的比例。
刚性防水的主要基材是水泥,如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
这些水硬性胶凝材料的抗渗性和防水耐久性都是较好的,所以,国内外许多防水工程都采用水泥作为胶结材料。
然而,由于水泥的抗拉强度低,变形小,易于收缩开裂,往往会破坏结构的整体防水。
而且,水泥配制成混凝土后,内部形成许多毛细孔缝,成为渗水的通道。
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国内外科技人员研究出许多无机防水剂,如三氯化铁、无机铝盐、三乙醇胺等等。
通过加入这些防水剂,提高水泥砂浆的密实性或改善砂浆的抗裂性,从而达到防水抗渗的目的。
70年代末,我国出现了把抗裂防渗结合起来的新型防水外加剂——混凝土膨胀剂。
目前,我国的膨胀剂品种已有10多个,年销量近30万吨,其中UEA占80%。
UEA、SRS和EA-L均属硫铝酸钙型膨胀剂,它们掺入水泥中水化形成膨胀性结晶体——钙矾石。
这种针状和柱状结晶填充于混凝土的毛细孔缝中,改善了孔结构,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渗性。
由于它的膨胀作用,可在钢筋和邻位的约束下,在结构中建立0.2~0.7MPa预压应力,大致可以抵消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产生的收缩拉应力,从而防止混凝土结构产生干缩开裂,同时,补偿一部分后期产生的温差应力。
所以,混凝土膨胀剂是具有抗裂和防渗双重功能的防水剂,可以说,膨胀剂是我国刚性防水材料的突破性发展。
浅谈国内外深基坑支护技术的现状及进展

浅谈国内外深基坑支护技术的现状及进展摘要:众所周知,房屋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是建设工程当中的重大危险源之一,因此,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往往都被作为一项最为重要的安全控制点来进行重点关注,并在其施工全过程中都被予以重点监控。
本文结合自身实践就国内外深基坑支护的现状实时分析,其中不足之处,希望同行多加指正。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现状;进展分析1深基坑支护的结构种类1.1 土钉墙支护土钉墙就是由天然土体通过利用土钉墙就地加固并且要与喷射砼面板相结合起来,这样就形成一个类似于重力挡墙,以此来进行抵抗墙后的土压力,从而确保开挖面的稳定。
土钉墙就是通过利用钻孔、插筋、注浆来进行设置,通常情况下,我们称其为砂浆锚杆,我们也可以直接打入角钢、粗钢筋,从而形成土钉。
我们在进行土钉墙支护时,往往都是利用自上而下进行开挖的方法进行分段的施工,分层开挖、分层稳定。
我们可以通过利用土钉、土体以及喷射混凝面层的共同工作,利用复合土体,从而起到支护的作用。
在基坑的方案以及土钉墙方案采用之前,我们要充分的熟悉和掌握基坑周边的情况,并结合相应的环境状态采取措施,避免土体变形所造成的危害。
1.2水泥土搅拌桩水泥搅拌桩和钢板桩复合,水泥搅拌桩与钻孔灌注桩复合,都是以水泥搅拌桩阻水,钢板桩或钻孔灌注桩挡土的结构。
水泥土搅拌桩由于快速、有效、经济的原因,而且没有振动和噪音,在软土地基处理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它是利用水泥(或石灰)等材料作为固化剂,利用搅拌机,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搅拌,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性和一定强度的水泥加固土,从而提高地基土强度和增大变形模量。
冬季施工时应注意低温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1.3 钻孔灌注桩灌注桩系就是指工程现场在通过机械钻孔、钢管挤土或者人力挖掘等一系列的手段在地基上中形成桩孔,并且将其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从而形成桩,依照成孔方法不同,我们又可以将灌注桩分为以下几种: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以及挖空灌注桩等这几类。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及其工程应用

1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 料概念 水泥复合材料是现代化社会发展中主要的建 筑原材 料之 一, 是基于可 持续发展思想观念 下形 成的一套施工新技术 ,它的应本身具备 着高强 化、 高性能、 高耐久性 的重大优势, 同时也是整个水泥混凝 土发展 的主导性 方向。在 目前的工程施工建设中, 传统的水泥 基复合材料 也就是水泥混凝 土材料的应用 日趋广泛 , 它 已成为最为典 型的脆 性材料 , 是实现建 筑结构 高耐久性、 改善建筑结构脆性 、 提高建筑结构韧性 必须要重视 的问题 , 而材
科 学 论 坛
科学与财 富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研 究进展及其工程应用
吴 东 真
( 润 建 通 信 股份 有 限公 司 ) 摘 要: 超 高 韧 性 水 泥 基 复 合材 料 因为 其 本 身 具 备 着重 量 轻 、 韧性好、 强度高、 裂 缝 控 制 性 好 的 优 势 得 到 了r 泛的应用, 已经 成 为各 类 工 程 项 } 1 巾 采
因: 两 者的压应变能力均 大于混凝土 ( 约为 0 . 2 %一 0 . 3 %) , 都在 0 . 5 %左 右 ,
P V A— E C C试件在经过峰值荷载后,承载 能力以相 对混凝 土缓慢 得多的速 率持续下降, 而P E— E C C试件在到达峰值荷载后 承载能力首先以很快的速 率下降至峰值 的 5 0 %左右, 而后下降的速度与前者相近。
裂缝 以” 自相似” 模式稳 态开裂模式) 扩展 , 在 裂缝扩展过程中, 裂缝尖端的 应 力场和变形场保持 不变 , 直至裂缝贯通整个截面; 当第 条裂缝 出现后 , 对应试件的承载能力经 历瞬 间下降后马 卜 恢复, 裂缝宽度很快稳定在 ‘ 个 很细 的水平 上( 和 第一条裂缝的宽度大体相 同) , 如此重复 多次 , 试件 最 终 呈现大体均 匀分布 的多条细密裂缝 , 每条裂缝的宽度大体接近 , 此时裂
2024年防水砂浆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防水砂浆市场发展现状引言防水砂浆是一种用于建筑物防水的重要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建筑质量要求的提高,防水砂浆市场也在逐渐扩大。
本文将对防水砂浆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展望未来的趋势。
市场规模与结构目前,防水砂浆市场的规模日益扩大。
根据行业研究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防水砂浆市场总规模达到了XX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稳定增长。
市场结构方面,防水砂浆可分为水泥基防水砂浆和聚合物改性防水砂浆两大类,其中水泥基防水砂浆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发展趋势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防水砂浆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目前,聚合物改性防水砂浆在市场中的份额逐渐增加,其具有优异的防水性能和施工方便性,受到消费者的好评。
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型防水砂浆将会不断涌现,进一步提高防水砂浆的性能和质量。
市场需求增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提高,防水砂浆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
尤其是在高湿度地区和海滨城市,防水砂浆的需求更加旺盛。
未来,随着人们对建筑质量要求的提高,防水砂浆市场将会继续保持增长。
环保意识提升在当前环保意识日益提高的背景下,市场对环保防水砂浆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传统的水泥基防水砂浆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较多的污染物,而聚合物改性防水砂浆可以对环境造成较小的损害。
未来,环保防水砂浆将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防水砂浆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存在以下特点:1. 企业数量庞大,竞争加剧。
2. 著名品牌反垄断力度增强,市场份额稳定。
3. 新进入者和中小企业面临竞争压力。
4. 价格竞争十分激烈。
持续发展策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防水砂浆企业应采取以下策略来保持持续发展: 1. 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
2. 加强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需求,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
3. 提高品牌影响力,提升产品知名度。
4. 加强公司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ECC材料的研究及应用情况

ECC材料的研究及应用情况作者:杨昕砀来源:《卷宗》2017年第15期摘要:ECC是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的简称,是一种乱向分布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在安全性、耐久性、适用性等方面有着优异的性能,可以很好的解决传统混凝土由于易脆性、弱拉伸性而导致的各种缺陷,在桥梁道路施工、结构加固补强等方面有着优良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ECC;抗拉性能;应变硬化;工程应用混凝土是工程建设中用量较大的建筑材料之一,然而,混凝土抗拉强度低、韧性差等缺点限制了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为了确保人造设施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需要混凝土材料满足高延展性、高耐久性和可持续性的要求。
因此,对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成为工程中迫切的需要。
提高混凝土性能的关键是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韧性及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裂缝控制能力,目前国内外就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重点是在水泥基混凝土中添加适当的外加填料,以改善混凝土的变形能力[1]1 ECC材料的发展现状1.1 ECC材料的提出美国密歇根大学高等混凝土材料实验室在上世纪90年代早期率先提出了ECC这种具有超高韧性的水泥基复合材料。
ECC是基于细观力学设计具有超强韧性的乱向分布短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主要以水泥、矿物掺合料以及平均粒径不大于0.15mm的石英砂作为基体,用PE纤维(聚乙烯纤维)或PVA纤维(聚乙烯醇纤维)做增强材料,在纤维体积掺量为2%左右的情况下,其极限拉应变能达到3%以上,具有明显的应变-硬化特性及多缝开裂现象[2]。
1.2 ECC材料的性能1.2.1 ECC抗拉性能ECC与普通混凝土相比最大的优点是它的抗拉性能,图1展示的是一个典型的ECC单轴受拉应力应变曲线。
在初始裂缝生成之后,ECC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其间的应变-硬化过程伴随着微裂缝的不断生成及发展,最终的极限拉应变超过了5%,几乎是普通混凝土的500倍。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研究应用进展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研究应用进展黄洪胜;胡浩;张明强;李铁军【摘要】介绍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性能、防水机理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影响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防水性能的因素以及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对基体性能的改善,提出需要进一步解决的主要问题.【期刊名称】《公路交通技术》【年(卷),期】2011(000)004【总页数】4页(P18-21)【关键词】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抗渗性能:防水机理【作者】黄洪胜;胡浩;张明强;李铁军【作者单位】重庆市交委基本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站,重庆400060;重庆市交委基本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站,重庆400060;重庆市交委基本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站,重庆400060;重庆市交委基本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站,重庆4000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16.21混凝土是一种重要的土木工程材料,在现代建设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然而,由于混凝土自身防水性差造成的建筑物使用功能降低与使用寿命缩短,给建筑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与资源浪费,而建筑防水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目前,国内外经常使用的建筑防水材料有柔性防水材料、刚性防水材料和刚柔结合的防水材料3大类[1]。
其中,柔性防水材料的发展历史最为悠久,如氯丁胶乳改性沥青涂料、水乳型SBS改性沥青涂料与防水卷材等,其防水成本高,整体性差,耐久性不好;而刚性防水是依靠结构自身的密实性或采用刚性材料作防水层达到建筑物防水目的,具有耐冲击、耐磨性,防水抗渗性好,易于修复,成本低,在土木工程防水中占相当大的比例[2]。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CCCM)是近年来发展较快、应用较广的一种新型刚性防水材料。
本文介绍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研究与应用现状,以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 国内外CCCM发展现状CCCM是以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与石英砂等为基材,掺入活性化学物质组成的防水材料。
该材料是1942年德国化学家劳伦斯·杰逊在解决水泥船渗水实践中发明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国内外水泥及水泥基材料发展现状
[关键词]:水泥; 基材料; 发展; 现状
[摘要]:当今世界水泥工业的发展是以节能、降耗、环保为中心,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与此相适应,水泥及水泥基材料的研究也非
常活跃,研究重点集中在生态水泥、先进水泥基材料、低能耗水泥
和水泥的高性能化、工业及城市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以及水泥制备
及应用等方面,这些研究所取得的成就有力地推动了水泥材料科学
与技术的发展。
[ key words]: cement; base materials;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 abstract] : in today’s world, the development of cement
industry is energy-saving, consumption reduc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 the center, take the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uit with this photograph, cement
and cement based materials research is very active;
researchers have focused on the ecological cement, advanced
cement based materials, low energy consumption of cement and
cement high performance, industry and city waste utilization
as well as cement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s, these
research achievements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cement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tq1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新世纪国际水泥工业的发展趋势是以节能、降耗、环保、改善
水泥质量和提高劳力生产率为中心,实现清洁生产和高效率节约化
生产,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研究的重点主要是围绕水泥工业节能
降耗、减少厂有害气体(c02、s02和nox等)排放以及低品位原燃料、
工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际
水泥工业技术与装备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向着大型化、节能化
以及自动化方向发展,如高效预热分解系统、第三代“控制流蓖板”
和第四代“无漏料横杆推动”蓖式冷却机、新型辊式磨及混压机粉
磨系统、自动化控制及网络技术、新的熟料烧成方法如流态化床和
喷腾炉烧成技术、高效除尘技术、炯气脱硫除氮技术等的开发和应
用,使水泥工业进入现代化发展期。二是水泥及水泥基材料的研究
是以水泥的生态化制备、先进水泥基材料、水泥的节能和高性能化、
废弃物出资源化利用以及水泥制备和应用中的环境行为评价和改
进等方面为研究开发重点,两者相辅相成,推动了水泥工业的可持
续发展。
一、水泥的生态化制备和生态水泥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水泥工业的可持
续发展越来越得到重视,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法国、德
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就已研究和推进废弃物替代天然资源的工
作,并在二次能源的资源化利用方面取得良好进展。
生态水泥的研究也是目前水泥研究的热点之一。生态水泥是一
种新型的波特兰水泥,其中含有20%左右的c11a7.cacl2(代替
c3a),它适用于建造房屋、道路、桥梁和混凝土制品等。这种水泥
的研制不仅解决了城市及工业垃圾处理问题,而且还通过垃圾的循
环利用系统保护了环境。
二、先进水泥基材料的研究
随着建筑业、海洋业和交通业等的飞速发展,超高、超长、超
强和在各种严酷条件下使用建筑物的出现,对水泥与混凝土材料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强度、长寿命、低环境负荷是当代水泥材料发
展的主要方向。先进水泥基材料以现代材料科学理论为指导,以未
来胶凝材料为主要研究目标,其目的是把传统的水泥与混凝土材料
推向高新技术领域进行研究和开发。
三、以节能为中心低钙水泥熟料体系的研究和开发
从水泥矿物着手开发节能型矿物体系,即低烧成温度及易磨性
好的矿物和矿物体系,是实现水泥工业节能、环保的有效技术途径。
因此,降低熟料组成中cao的含量,即相应增加低钙贝利特矿物的
含量,或引入新的水泥熟料矿物,可有效降低熟料烧成温度,减少
生料石灰石的用量,从而降低熟料烧成热耗。
目前,国内外已先后开发出了硅酸盐体系等节能矿物体系。其
中在承担国家“九五”和“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工作中,由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研制、开发并应用于国家重点工程的高贝
利特水泥(即低热硅酸盐水泥)是近年来国内外在水泥基材料研究
的又一重大突破。该水泥与通用硅酸盐水泥同属硅酸盐水泥体系,
即熟料ⅱ矿物也是由c3s、c2s、c3a和c4af组成,两者不同之处
主要是:高贝利特水泥是以贝利特矿物(c2s)为主,其含量在50%
左右。低热硅酸盐水泥的研制成功,在制备工艺技术上解决了c2s
矿物的活化的高活性晶型的常温稳定这两个国际难点,并首次实现
了在水泥回转窑系统直接制备高活性的高性能低热硅酸盐水泥熟
料。以硅酸二钙为主导矿物的低热硅酸盐水泥在制备工艺上具有低
资源能源消耗、低环境负荷和低综合生产成本等特点,其烧成温度
为1350-c左右,比通用硅酸盐水泥低100qc,烧成过程中c02、s02、
no等废气排放量降低10%以上;在水泥性能上,低热硅酸盐水泥
28d抗压强度与通用硅酸盐水泥相当,后期强度高出通用硅酸盐水
泥510mpa,而水泥的水化热低于通用硅酸盐水泥20%以上,实现
了水泥的低热、高强和高性能、此外,由于其熟料中的c3s和c3a
含量低,因而低热硅酸盐水泥还具有优异的抗硫酸盐性能、抗折强
度高,干缩低,耐磨性能好等特性,能很好地满足高性能混凝土的
高工作性、高强度和高耐久性三大技术要求,尤其适用于高性能混
凝土、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水工大体积混凝土的制备。
四、高胶凝性高钙水泥熟料体系的研究.
“高性能水泥制备和应用的基础研究”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
展规划项目,以实现水泥的高性能化为研究目标,主要围绕以下三
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提高水泥熟料的胶凝性,提高性能;通过对
了业废弃物进行合理的活化处理,开辟出能够调节水泥性能的新的
辅助胶凝组分,尽可能大量地取代水泥料;通过大幅度提高水泥应
用过程中的水泥基材料耐久性,延长建筑物安全使用寿命,大幅度
降低水泥的长期需求量,建立由高胶凝性水泥熟料与低钙的性能调
节型材料共同构成的强度与耐久性兼优的高性能水泥材料新体系,
实现水泥和水泥基材料的高性能化和生态化。高胶凝性水泥熟料体
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cao-si02-a1203-fez03体系硅酸盐熟料矿物
体系,主要技术路线在于提高熟料中c2s在含量至70%左右、通过
掺杂技术实现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烟烧工艺条件下的烧成,以水泥熟
料形成理论为依据,有效指导高胶凝性水泥熟料的制备过程。
通过前期大量的研究,高胶凝性高c3s含量硅酸盐水泥熟料矿
物体系的研究已取得以下方面的技术突破:建立了
cao-si02-a1-03-fez03体系高c2s熟料体系矿相匹配优化理论和适
用于实际水泥生产的熟料率值控制方法;建立了高胶凝性、高c3s
不含过硅酸盐水泥熟料矿物体系的掺杂理论和掺杂技术,发现了针
对硅酸盐熟料体系的高温掺杂效应和低温矿化效果的差异,在此基
础上提出了实现高c3s含量硅酸盐水泥熟料高胶凝化的多元复合掺
杂理论;建立了c3s晶格畸变形成c3s在固溶体晶体高对称性、实
现矿物高度介稳化和高活性的高胶凝化理论。目前已实现在工业化
生产中,在熟料中c3s含量70%左右的情况下,熟料28d抗压强度
达到70mpa以上。
五、工业废弃物的资源化、无害化利用的研究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加快,每年都有大量的废渣
排放,主要有粉煤灰、炉渣、高炉矿渣、钢渣、钢渣、煤矸石、特
种冶金渣、电石渣、锂渣、碱渣等。为了保护环境、变废为主和保
持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水泥学者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将取
得大量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水泥混凝土生产中,我国早在20世纪50
年代就开始了对工业废渣的利用研究,目前对量大面广的一些工业
废渣如粉煤灰、矿渣等的综合利用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相当成熟的综
合利用技术,并已广泛应用于水泥生产、混凝土掺合料和混凝土制
品中。 我国是水泥工为大国,水泥业作为我国基础性原材料工业
的支柱之一,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虽每
年水泥产量已达到8亿吨以上。但目我国水泥工业仍然存在一系列
问题;如企业平均规模小、结构不合理、总体产品质量较低、生产
能源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等等。在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共
识的今天,我国水泥及水泥基材料研究重点为:利用水泥工业可有
效消化和降解废弃物的独特优势,加大对各种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
利用;大力发展替代能源、资源或低品位原燃料在水泥产业的综合
利用技术;研究开发低能源资源消耗、低环境负荷及具性能特色的
水泥。以实现水泥工业低污染、低排放,推进水泥工业成为资源、
环境与人类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