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伊甸园_解读海明威笔下的女主人形象
《老人与海(节选)》ppt课件

【活动三】解码“冰山”理论
“一座冰山的仪态之所以庄严,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海明威把自 己的作品比作海面上漂浮的冰山,认为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内容应该只是八分之一, 还有八分之七的内容应该省略而隐藏在文本之下,这样才能成就伟大的作品。 《老人与海》就是海明威的一座伟大的“冰山”,在这座宏伟的冰山顶上飘扬的 旗帜是“硬汉精神”。那么,在这座冰山之下,成就它伟大庄严的那八分之七是 什么呢?
以“你”来称呼大马林鱼,说明老人在与鲨鱼的搏斗中早已和大马林鱼融为 一体,他想象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和大马林鱼一起并肩作战共同杀敌, 老人为无法打赢这场大马林鱼的保卫战,而自责自伤。
任务活动
(第74段)他躺在船尾掌着舵,等待天空出现亮光。我还有半条鱼,他想。也许我走运,能把前 半条带回去呢。我总该有点儿运气吧。不会的。他说,你出海太远了,你的好运气都给毁了。 (第92段)“没有什么把我打垮,”他大声说,“都是因为我出海太远了。”
激趣导入
Ernest Miller Hemingway
2024年8月3日晚,巴黎奥运会网球女子单打决赛的赛场上,中国选手郑钦文以一场酣畅淋漓 的胜利,改写了中国网球的历史,为中国军团夺得了首枚奥运会网球女单金牌。但走到这里,郑 钦文每一步都很艰难——7月30日,激战超3小时,两次打入抢七局,挺进8强;7月31日,再次对 抗超3小时,逆转战胜德国选手科贝尔。一天后,她遇上了世界排名第一斯维亚特克。连战三场, 场场焦灼,多次逆风,体力消耗、意志考验前所未有。对上斯维亚特克,郑钦文曾6战全败,人们 对她,有期盼、也有担忧。但这一次,不服输的精神在郑钦文的球拍上无限生长——所有人都不看 好你,偏偏你最争气。郑钦文说:“我可以接受输,但决不接受认输。”体育精神不只是赢得冠 军,而是有时候,明知道结果未定,也仍然竭尽全力,拼至最后一刻,去战胜那个不可能。现在, 让我们走进《老人与海》,感受圣地亚哥不服输的精神。
从原型批评视角分析《永别了,武器》的象征意义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从原型批评视角分析《永别了,武器》的象征意义高慧鑫 哈尔滨师范大学摘 要:原型批评理论是流行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种文学批评形式,旨在发现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各种意象、人物类型背后的基本形式,强调作品中的神话类型。
本文从原型批评理论出发,分析海明威《永别了,武器》中圣经原型和象征意义。
关键词:原型批评理论;《永别了,武器》;象征意义作者简介:高慧鑫(1995-),女,汉族,黑龙江省黑河市人,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研究方向: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8-130-02引言:海明威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美国小说作家之一,他的早期长篇小说代表作《永别了,武器》于1929的问世给他带来了声誉,为其在文坛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海明威以亲身经验为基础,如实再现了一战中意大利战场的情景,这不但是一部反战题材的作品,同时也被誉为海明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记录了属于那个时代的战争英雄主义的幻灭,以及人们精神支柱的崩塌,由爱情和战争两条线索贯穿而成,讲述了二十世纪初期的青年人在动荡的年代寻找人生信仰的悲剧。
一、原型批评理论与文学象征原型批评理论兴起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从文化人类学和心理学发展而来的,其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两位,分别是弗雷泽和荣格,弗来则引入文学批领域,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因其将现代心理学、语言学、哲学、文字学等学科应用到文学批评领域,拓展了文学批评领域的空间,增加了很多新的视角,大大提升了人们对文学作品欣赏能力。
此外,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中积淀着的原始意象是艺术作品创作的源泉所在,并且一个象征性作品,其根源只能在“集体无意识”领域中找到,这种新思想破釜沉舟式的打破了之前老套传统的文学批评范式。
同时也在尝试建立起一种具有整体性的批评观,强调任何一部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各作品中总能找到相关联的东西,最终与人类文化的母体相关联。
凤凰语文之外国文学

1、★教会文学(P34)教会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盛行的正统文学。
教会文学取材与《圣经》,体裁有圣经故事、圣徒传、祈祷文、赞美诗、圣徒言行录、梦幻故事、奇迹故事、宗教剧等,主要作者是教会僧侣,创作目的是宣传传基督教教义,直接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手法上以梦幻、寓意和象征为主。
2、★骑士文学(P35)①骑士文学是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
②骑士文学以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宣扬和美化骑士精神为基本内容。
③以法国的骑士文学成就最高,有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
④骑士抒情诗以破晓歌最为有名,它为文艺复兴时期抒情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破晓歌”最为有名。
⑤骑士叙事诗又称骑士传奇,(重要的作品有《特里斯丹和伊瑟》等),是一种长篇叙事诗歌,内容是写骑士对贵妇人德爱情。
对以后欧洲长篇小说的形成和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3、★文艺复兴(P47-48)①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初欧洲一系列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总称。
②文艺复兴以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复苏古典文化为旗帜,但实质上并不是为了恢复古代的旧文化,而是借此反对封建观念,摆脱中世纪宗教教义和封建思想的桎梏,建立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思想新文化。
③文艺复兴开辟了欧洲历史上的新纪元,它是西方近代文化的开端。
④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和对“人”的肯定成了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
4、★大学才子派(P56)①“大学才子”是文艺复兴时期活跃于英国戏剧界的一批青年知识分子的一种统称。
②他们都在大学受过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
③他们的戏剧创作和演出活动为莎士比亚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主要包括洛林、马洛等人。
5、流浪汉小说P、56①16世纪中叶,在中世纪市民文学传统的影响下,西班牙产生了一种新型小说——流浪汉小说。
②流浪汉小说一般采用第一人称,以自传体的形式,描写流浪主人公的所见所闻。
海明威的矛盾自然观_大双心河_生态解读

第31卷第2期2009年2月武 汉 工 程 大 学 学 报J. Wuhan Inst. T ech.Vo l.31 N o.2F eb. 2009收稿日期:2008 09 23作者简介:黄淑琼(1981 ),女,福建漳州人,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文章编号:1674 2869(2009)02 0091 04海明威的矛盾自然观大双心河!生态解读黄淑琼(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泉州362021)摘 要: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海明威的短篇小说 大双心河!。
小说主人公尼克∀亚当斯本欲通过钓鱼之行,在山野中寻求内心平衡,却受内心冲动的驱使,试图控制和征服大自然。
体现了海明威既渴望回归自然又试图挑战自然的矛盾自然观。
关键词:大双心河;生态批评;自然;悲剧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生态灾难等问题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发展。
面对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文学工作者掀起了一股生态批评的热潮,以文学和文学批评的形式呼吁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探讨人类摆脱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的出路。
生态批评不是简单地倡导回归自然的田园思想,而是力图批判和消解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世界观,颠覆征服自然、主宰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
生态批评者将研究视野投向一直被传统批评界忽略的自然生态环境,考察文学文本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是海明威作品中一个重要的主题,海明威笔下的自然界也逐渐进入评论家的视野。
一、回归自然的生态情结海明威一生迷恋大自然。
Terry Tempest William s 在第七次国际海明威研究大会上发表了题为 海明威与自然界!的主题演讲。
她说:#关于原始自然的记忆,对原始自然的知识,对原始自然的需求,一直都伴随着他。
[1]∃海明威的父亲克拉伦斯∀海明威是一位杰出的医生,他热爱自然,喜欢研究自然,热衷打猎和钓鱼。
在父亲的影响下,海明威从小就酷爱露营、钓鱼、打猎等户外活动。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篇一:老人与海教案《老人与海》教案学习目标:1、浏览课文,理清小说的主要情节,概述小说的主要内容;2、分析人物心理,学习老人永不服输的顽强精神,并与同学交流、分享学习心得;3、培养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有这样一位不寻常的作家,他总是站着写作,他说:“我站着写,而且是一只脚站着,我采取这样的姿势,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迫使我尽可能简短地表达我的感情”,这就是“20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海明威:(作者简介)。
走近海明威美国当代文学中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也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富有传奇色彩和独特个性的杰出作家,通常称他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
晚年身患重病,创作才能衰竭,精神抑郁,于1961年7月2日用猎枪自杀。
主要作品:除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外,还有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又名《战地钟声》)等《老人与海》在海明威的创作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是作者创作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总结性作品。
1954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瑞典诺贝尔授奖委员会的评价:勇气是海明威的中心主题。
《老人与海》写的是一个老人,展现的却是一个世界。
二.基础知识(在文章中划出来)沮丧(sàng)撬开(qiào)豁出去(huō)臭迹(xiù)鲭鲨(qīng) 舵柄(du) 拽掉(diào) 桅杆(wi) 攮进(nǎng) 上颚 (a) 白浪滔天(tāo)黏液(nián) 面包屑(xia) 榫头(sǔn) 报酬(chu) 蹂躏(lìn) 攥住(zuàn) 刹车(shā) 脊鳍(qí) 残骸(hái) 胳肢窝(gā) 绰号(chu) 模样(mú) 吞噬(shì) 皮开肉绽(zhàn)三.理解课文大意A.给文章分段,说出每段大意及五次与鲨鱼搏斗的详略情况课文节选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是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也是小说情节的高潮,约占全书的六分之一.根据老人与鲨鱼的搏斗情节,可把全文划成八个部分。
《老人与海(节选)》ppt课件

思考3:找出五次搏斗前后的老人的内心独白,并分析这些独白在文中作用。
思考3:找出五次搏斗前后的老人的内心独白,并分析这些独白在文中作用。
这些内心独白反映了老渔夫桑地亚 哥丰富的内心世界,展示了人性的光辉。因此成为海明威小说中刻画最为成功的人物形 象之一。
思考4:找到文中描写圣地亚哥的语句,分析其手法,并概括所描绘的形象特征。
老人内心独白的主要内容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①搏斗前:他有坚强的决心,但不抱什么希望。“这简直像是做梦一样,他想。我没法阻止它 攻击我,但我也许能制服它。 ②搏斗后:“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别想啦,老家 伙……顺着这条航线走吧,事到临头再对付吧。
①搏斗前:高度紧张"呀!’他大声叫起来” ②搏斗后:对杀死的鲨鱼道歉,“真希望这是一场梦
搏斗后 :感到疲倦,“老家伙,你累了……你从骨子里累了”。
搏斗后:“跟它们斗……我要跟它们一直斗到死。”
①搏斗前:“……我总该有点儿运气吧。不会的。他说,你出海太远了,你的好运气都给毁 了”“别犯傻了……兴许你还能交上好大的运气呢。” ②搏斗后:“是什么把你给打垮了呢”“没有什么把我打垮......因为我出海太远了。”
前情回顾
一个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连续84天没捕着一条鱼。后来,他独自一人出门远航,在海上经过三 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了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
课文节选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是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也是小说情节的高潮,约占全书的六 分之一。重点描写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五个回合。
“作家在一篇渔猎故事的框架中,生动展示出人的命运,它是对一种即使一无所获, 仍旧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的讴歌,是对不畏艰险不惧失败的那种道义胜利的讴歌。”——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高考语文 必考名著《老人与海》解读

《老人与海》一、作者简介:厄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
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
从小酷爱体育、捕鱼和狩猎。
中学毕业后曾去法国等地旅行,回国后当过见习记者。
第一次大战爆发后,他志愿赴意大利当战地救护车司机。
1918年夏在前线被炮弹炸成重伤,回国休养。
后来去加拿大多伦多市星报任记者。
1921年重返巴黎。
1923年发表处女作《三个短篇小说和十首诗》,随后游历欧洲各国。
1926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初获成功。
30年代初,海明威到非洲旅行和狩猎。
1935年写成《非洲的青山》和一些短篇小说。
1937年发表了描写美国与古巴之间海上走私活动的小说《有的和无的》。
西班牙内战期间,他3次以记者身份亲临前线,在炮火中写了剧本《第五纵队》,并创作了以美国人参加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
1952年,《老人与海》问世,深受好评,翌年获普利策奖。
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因身上多处旧伤,百病缠身,精神忧郁, 1961年7月2日用猎枪自杀。
海明威去世后发表的遗作,主要有:《海流中的岛屿》(1970)和《伊甸园》(1986)。
他那独特的风格和塑造的硬汉子形象对现代欧美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内容辑要:内容辑要(故事梗概)提示生地亚哥是古巴的一个老渔夫,他年轻时非常出色,强健有力,他曾经和一个黑人比赛掰腕子,比了一天一夜,最后终于战胜了对手。
到了晚年,他的经历和反应都不如从前,老婆死后,他一个人孤独地住在海边简陋的小茅棚里。
有一段时间,老渔夫独自乘小船打鱼,他接连打了84天,但一条鱼也没有捕到。
本来一个叫马诺林的男孩子总是跟他在一起,可是日子一久马诺林的父母认为老头悖运,吩咐孩子搭另一条船出海,果然第一个星期就捕到三条好鱼。
从那个时候起,桑提亚哥只是一个人干活。
每天早晨他划着小船到有大鱼出没的墨西请注意文中的两处老人外貌描写,他孤独、贫穷、运气又差,毫无成就。
《老人与海》修改

1、老人为什么说:“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
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 败他”?
这两句话是桑地亚哥的内心独白,也是小说 的核心精神,它生动地揭示了桑地亚哥的内心 世界和人生追求,也是作者海明威的思想观与 价值观的反映。这句话意味着,人生的使命是 奋斗,是与命运做不懈的抗争。小说中的老渔 夫桑地亚哥虽然最终没能保住大马林鱼,但在 与鲨鱼搏斗的过程中,他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力 量和勇气,不失人的尊严,是精神上的胜利者
老人与海
海明威
欧内斯特· 米勒尔· 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1899—1961),美国小 说家。他于1899年生于芝加哥附近 的一个乡村医生家庭,排行老二。
作者简介
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担任 驻欧洲记者,并以记者身份参加 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 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晚年患 多种疾病,精神抑郁,1961年 自杀。
结局
根据老人与鲨鱼的几次搏斗填写下表:
第一次 攻击者 鲭鲨 数量 一条 老人作 鱼叉 战工具 杀 鲨 结局 鱼 掉 磅 死 , 被 四 鲭 大 吃 十 第二次 铲鼻鲨 两条 第三次 犁头鲨 一条 第四次 星鲨 两条 第五次 鲨鱼 成群结队 短棍、舵 把
绑着刀 绑着刀子 短棍 子的桨 的桨 杀死 条铲 鲨, 鱼被 掉四 之一
作海 品明 威 主 要 :
海 明 威 故 居
关于《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的情节并不复杂:一个名叫桑地亚 哥的老渔夫,连续84天没捕着一条鱼。后来,他独自 一人出门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 到了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然而,在归 航途中,一条条鲨鱼陆续围了上来,尽管老人奋力拼 搏,但还是没能抵挡住凶猛鲨鱼的进攻,等他回到海 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副巨大的骨架。 课文节选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是小说临 近结尾的部分,也是小说情节的高潮,约占全书的六 分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作者简介 ] 拓俊杰 , 男 , 内蒙古包头市人 ,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少数民族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 ; 内蒙古师范大学人事处人事科科长。
28
文学赏析
拓俊杰 / 永远的伊甸园
解读海明威笔下的女主人形象
凯瑟琳的媾和后一种强烈的对抗情绪深深地盘踞在 了他的心头。闻惯了新鲜空气的亨利已不在适应战 场的硝烟, 于是一次看 似无奈被动的 逃亡上演了。 这时候的凯瑟琳对于亨利来说不仅仅是情人 , 而且 还是他精神的家园。他再一次来到 了凯瑟琳的身 边 , 他们过着一种远离喧嚣的原始式的生活。但战 争像一个幽灵 , 它不断的 变化形态, 不放过每一个 人 , 难产夺去了凯瑟琳的生命, 亨利最后两手空空。 如果说 , 亨利逃离部队是向战争作了永别 , 凯瑟琳的 死则标志着他向整个世界作了永别。是战争把他们 一步步推向死亡 , 凯瑟琳的悲剧结局是早已注定了 的 , 海明威正是要通过凯瑟琳的死来进一步深化小 说的主题: 世界不断将灾 难降临给人类 , 让他们屈 服 , 任何的逃避都是徒劳的 , 无论善良的温柔的还是 勇敢的都在劫难逃。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 , 社会不 断对个人进行挤压, 个体的生命逐渐萎缩了, 于是人 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二、受爱型女性主人公形象 玛利亚是 永别了 , 武器 中的女主人公, 在以 前的评论中对她颇有 微词, 把她看做是 无知而驯 服的小媳妇 、 海明威男性神话中完美的性工具 、 类似原生物似的小宠物 。随着对作品研究的深 入 , 人们发现这样的论断是有失公允的。 我们不应 该忽视她的遭遇及她当时的心理需 求 , 她目睹父母的惨死 , 自己又遭受被法西斯分子凌 辱的噩梦, 她受到生理和心理的双重伤害。比拉尔 告诉她如果她爱一个人, 爱就会使痛苦消除。罗勃 特出现后, 他们一见钟情, 坠入爱河。玛利亚渴求用 爱来弥补精神创伤, 罗勃特则希望用爱情来湮没战 争 , 玛利亚的爱对罗勃特有着无法估量的意义 , 与玛 利亚结合之前罗勃特在痛苦的等待末日的来临 , 他 们相爱后他感到时间停滞了, 感到一种精神的永恒。 玛利亚和罗勃特的关系并非一般评论所说的主 仆关系 , 而是绝境中两个各体生命的相互吸引 , 因为 他们需要对方的抚慰和关怀。正是热恋的爱情使玛 利亚摆脱了噩梦般的过去也使乔丹保持了 重压 下的幽雅风度, 勇敢地面对灾难和死亡。罗勃特是 在与他志同道合的姑娘热恋相爱之中领悟到生与死 的真谛的。他们将全部的生命都压缩在三天三夜之 中 , 画了一个优美的圆。 如果说战争是黑暗的地狱, 那么对于罗勃特来 说玛利亚就是来自天国的天使。
[关键词 ]
海明威 ;ຫໍສະໝຸດ 女性形象 ;战争 ;
爱情
中图分类号: I106 .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672- 8610( 2007) S1 - 0028- 02
自己寻找一个精神的避难所, 将自己的灵魂与战争 永远的隔绝。女主人公凯瑟琳自然成为这个情感家 园的建造者, 她用爱滋润了亨利干涸的心灵 , 用爱赋 予了他活下去的意义 , 给了他一种超出情感本身的 真实的存在感 , 使亨利动荡的心灵和缥缈的情绪有 了一个可以舒缓的平台 。海明威试图借凯瑟琳来 说明爱情是医治虚无的一剂良药 , 有女人的地方就 可以有家 , 就可以有精神的伊甸园。 永别了, 武器 开始时凯瑟琳沉浸在深切的丧 亲之痛中 , 她因为未能给 未婚夫 他应该得到的东 西 而陷入 深深的负罪与自责中 , 刻骨铭心的悲痛 几乎使她精神崩溃 , 这时与亨利的邂逅给她带来了 精神上的寄托。他们并不是因为爱而走到一起的, 就像她所说的 我们是在玩一个肮脏的游戏 。但 战争这个大背景给了他们结合的可能 , 爱情逐渐成 为这对战争中的男女唯一可以享用的东西。当她和 亨利在医院再一次重逢时, 原本模糊的感情一下子 变得清晰了, 在这样一个远离战场的地方他们沉浸 在短暂的幸福当中 , 他们将寂寞与哀愁、 将对生之向 往倾注到对方的体内。她使亨利从流血与死亡纠缠 的恐惧中解脱出来 , 亨利也最 终深深地爱上了 她。 但幸福似乎是每一部悲剧的开头 , 现实再一次把亨 利拉回了战争之中 , 如果说没有经历过爱与死亡洗 礼的亨利还可以被动的迎合战争 , 那么在完成他与
29
在世界文学的长廊中 , 海明威以其独特的经历、 简洁含蓄的笔墨 , 极富张性的散文风格着力描写了 两次世界大战带给人们精神上的变化。尤其是他笔 下的硬汉形象, 已然成为一种人类情绪和精神的符 号 , 以至于一谈到海明威, 人们就习惯地联想到他的 硬汉形象, 而忽略他作品中蕴涵的更广阔的情感世 界。尤其是对他笔下的女性形象的认识一直有失偏 颇。值得庆幸的是, 随着对其作品的不断挖掘与解 读 , 人们开始关注到在他所创造的有限的世界中, 包 含着更为丰富的精神内涵。人们不再单纯的把女性 主人公看做是男性主人公的陪衬或对立面 , 也不再 用怀疑和否定的眼光来看待她们, 而是将她们置于 社会的大背景中来解读。 一、 被爱又施爱型女主人公形象 其中 永别了 , 武器 是海明威早期的代表作 , 这一时期的作者带着强烈的反战情绪, 战争的残酷 和荒诞性对他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在他的肉体和心 灵上留下不可治愈的伤痕 , 从而把他推到憎恨与绝 望的边缘, 他将这种切肤的感受带到小说中。作品 的男主人公亨利是一个在战场上找不到自我存在价 值的人 , 战争在摧毁有形物质的同时也摧毁了人们 的精神防线 , 本来坚定的信念变的飘忽不定, 于是他 选择了逃避 , 想在爱情中重新找回失去的自我 , 想为
语文学刊
2007年第 12 期
永
远
的
伊
拓俊杰
甸
100081)
园
解读海明威笔下的女主人形象
(中央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 , 北京 [摘 要]
作为 迷惘一代 的代 言人 , 海 明威对 世界 文学的 发展 作出了 卓越 的贡 献 , 尤其是 他所 创造的
硬汉形象 , 更 是成为文坛独特的一景 。 但对于他作品中的女 性主人公 , 却一直 众说纷 纭 , 本 文针对 这一现 象 , 从 文本入手 , 客观的分析海明威作品中众多的女性形象 , 并对她们进行分类比较 , 以 希挖掘出那 个时代女 性生存的真 实状态及海明威本人对 于女性的独特关注 。
三、 施爱型女性主人公形象 伊甸园 是海明威的遗稿 , 由他的妻子整理出 版, 是一部未完成但可以独立成篇的作品。玛丽塔 出现在小说的后半部 , 凯瑟琳和戴维在结识了她之 后, 凯瑟琳怂恿丈夫去爱她, 三人投入了危险的性游 戏之中, 凯瑟琳任性刁蛮, 阻止戴维的写作, 凯瑟琳 和他的婚姻逐渐成为一种带有刺激性的游戏, 他们 的 爱情 发展到最后, 变成了单纯的肉体 上的刺。 但玛丽塔用最大的包容心关怀爱护戴维 , 她支持他 写有关他父亲非洲狩猎的小说, 陪他去海边裸泳 , 在 最自然的环境中以最自然的方式来与他进行情感的 交流 , 帮他消除人生的虚幻感 , 恢复男性的尊严和远 有生活的秩序感。在她的关怀下 , 戴维终于恢复了 写作的信心, 凭着记忆将最心爱的一篇小说重新写 了出来, 并在写作过程中加深了对父亲对生活的里 理解。海明威选择了多视角的呈现法 , 让这两个女 主人公频繁交替的出现, 通过强烈的对比以凯瑟琳 的魔性来衬托玛丽塔的善良宽容 , 海明威希望通过凯瑟琳和玛丽塔的比较来说明 爱情是一种宽泛的概念 , 包含着理解、 交流, 而并不 仅仅局限在性欲上 , 人们应该对男女间的感情抱着 一种严肃的态度。尤其是女人, 要细心的呵护男人, 为他们建造爱的 伊甸园 , 不要妄图凌驾于男人之 上。 尽管海明威是一个有着强烈男性气质的作家, 但他仍然给予了女性世界以特殊的关照 , 他从未否 定在两性世界中女人的重要地位 , 在女权运动开始 蓬勃兴起的那个年代中, 男人和女人自我价值的实 现机会越来越趋于平等。海明威立足于现代文明的 角度来审视女性的独特地位, 真实地记录下她们的 爱与恨, 痛苦与欢乐, 迷惘与困惑 , 创造了一个与他 人迥异的女性世界, 就像 他自己在 短篇小说的艺 术 一书中说的 : 女人是最难处理的 , 但当别人批 评没有你所写的这种女人时 , 你千万不要担心, 那只 表明你的女性人物不同于他们的女性人物。
参考 文 献
[ 1] 董衡 . 海明威研究 [M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1980. [ 2] 海明威 . 伊甸园 [M ]. 吴劳 , 译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1999. [ 3] 海明 威 . 海 明 威 短 篇 小 说 集 [ C ] / /上 海 译 文 出 版 社 , 1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