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产品
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共同打造阳
阳澄湖清水大闸蟹、阳澄湖湖鲜
与工艺
澄湖美食休闲乡村旅游的品牌。
(3)恢复重建重元寺,以佛教
文化旅游为核心,开展乡村度假
和文化休闲。
(1)突出临湖生态、湿地、森
乡村自然 生态与田 园风光
林、岛屿等资源优势,优先发展 白马涧生态园、镇湖生态旅游区、
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科技农业 大阳山森林公园、大小贡岛等
四、苏州市各区县乡村旅游资源分布与开发方向
表 2-1 苏州市乡村旅游资源分布与主要开发方向
地 区 类型
主要乡村旅游资源
主要开发方向
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菱湖渚风 (1)以苏州太湖国家级旅游度
景区、香雪海、穹窿山风景区、 假区为核心,突出“水、乡村和
天池山风景区、旺山生态农庄、 主题公园”的文化特色,进一步
乡村自然生态 山、水、生物、 自然风光
乡村人文与民 俗活动 乡村传统生活 乡村民风民俗
乡村田园风光 农业生态环境 农业生产活动
乡村 社区
乡村产品与工艺 地方土特产 地方传统工艺
乡村遗产与建筑 乡村遗产 乡村聚落与建筑 现代新农村
乡村景观意境 乡村景观通道 乡村景观意境
图 2-1 乡村旅游资源结构
苏州 乡 村区 域 大致 占 市域 面 积的 75 %, 其 中水 域 面积 占到 42.5%,乡村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苏州乡村自然生态、田园风光、 聚落与建筑文化、乡村人文活动与民俗文化、乡村产品与工艺、乡村 景观意境等融为一体,构成江南水乡独有的“小桥、流水、人家”的乡 村景观意境。其中聚落与建筑文化以及以吴文化为代表的乡村人文与 民俗活动已形成品牌,具有较高知名度;以蒋巷村、长江村等为代表 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苏州乡村旅游的特色资源。
西山明月湾农家乐、三山岛农家 完善文化、游乐、商贸和居住功
乡 村 自 然 乐、沙滩山茶舫、碧螺景区、金 能,大力发展水上运动、商务休
生 态 与 田 庭缥缈景区、牛仔乡村俱乐部、 闲、健身娱乐等高层次乡村旅游
园风光 吴中区
西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太 产品,加强与周边乡村旅游点的 湖新天地、消夏湾垂钓休闲中心、 交通联系和辐射力,使之成为苏
乡村景观 水乡泽国风光等
意境
工业 园区
乡村自然 唯亭浅水湾、阳澄农庄等
生态与田
(1)发挥临近工业园的区位优 势,重点发展乡村度假酒店、高
5
园风光
尔夫等高品位乡村休闲和乡村
乡村遗产 重元寺
与建筑
度假。 (2)做大唯亭浅水湾餐饮一条 街、阳澄农庄、阳澄食街等乡村
美食旅游项目,丰富乡村休闲度
假旅游项目,积极申报园区阳澄
第一章 苏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苏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就与作用
截至到 2007 年底,苏州市已经拥有 22 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初步形成了生态休闲、参与体验、科技教育、民俗体验、文化休闲、 农家乐等乡村旅游类型,培育了以西山明月湾“农家乐”为代表的一 大批乡村旅游点,乡村旅游发展迅速。
苏州市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和抓手、城乡 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旅游市场和产品结构丰富的推动机和国民 经济新的增长点。
农业园、古镇古村落等为主,对客源市场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观光 型乡村旅游产品居多,休闲、专项类乡村旅游产品明显不足,难于满 足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四)乡村旅游品牌效应不够明显 乡村旅游开发点多面广,缺乏统筹安排和相互协调,线路组合难
度较大;乡村旅游与城市旅游和传统景区(点)之间缺乏有机联系,降 低了对游客的吸引力;乡村旅游分布分散,乡村旅游的品牌效益不强。
生 态 与 田 神园农庄、香山、世外桃源生态 与乡村度假。以江心岛优美田园
园风光
农庄、双山岛等
风光、优良生态环境和恬静乡村
乡 村 遗 产 凤凰镇、塘桥镇、长江村、永联 生活为基础,大力发展时尚高档
与建筑
村、东山村遗址、徐家湾遗址等 的乡村度假,积极发展传统乡村
张家港 市
乡村人文 民俗活动
乡村产品 与工艺
二月十九赶场、曲艺、Leabharlann Baidu乐等
长江鲜、鹿苑鸡、沙洲优黄、高 庄豆腐干、凤凰水蜜桃、高峰茶 叶等
观光与生态休闲,努力挖掘长江 文化,形成中国独一无二的集传 统与现代乡村旅游于一体的江 岛乡村旅游区。 (2)以常阴沙农场、江星农副 科技园等为凭借,大力发展生态
农业、科技农业,促进农旅结合
乡 村 景 观 长江风情、田园风光、新农村风 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
二、苏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存在问题
(一)乡村旅游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乡村旅游管理与经营体制尚不健全,缺乏相应的标准、政策和法 规。旅游部门与农林、交通、水利、文化、卫生、环保等相关部门协
1
调不够,对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宏观调控、管理和服务能力有待加强。
(二)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有待进一步深入 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重物质景观资源开发,对非物质文化资源
(五)乡村旅游开发的“城市化”和“景区化”现象较为明显 乡村旅游的“乡土性、文化性、生态型”逐渐削弱,乡村旅游景
点“城市化”和“景区化”现象日益严重,环境污染伴随着乡村旅游 规模的扩大开始显现,古镇古村“小桥、流水、人家”的乡村意境正 面临着商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公园化的冲击。
(六)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些乡村旅游地基础设施如道路、停车场、旅游厕所等不能满足
本规划依据国家旅游局《关于加快农村旅游发展的意见》、《苏州 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苏州市十一五旅游规划》编制,规划期限 为 2008-2020 年,具体分近、中、远三期。
规划在分析苏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资源与市场的基础上,明 确苏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定位、目标、发展战略与发展思路;确定乡 村旅游发展的形象定位和空间布局;制定乡村旅游发展的市场营销和 具体措施,是苏州市乡村旅游开发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
与工艺
“翠冠”梨等
游,成为苏州乡村旅游的亮点。
乡村景观
(3)积极申报大阳山国家级森
太湖水乡风光、山林生态风光等
意境
林公园。
乡村自然 生态与田 园风光
宝岩生态观光园、沙家浜风景区 等
(1)重点提升沙家浜景区旅游 内涵,以红色旅游为亮点,大力 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和商务
常熟市
乡村遗产 与建筑
蒋巷村、康博村、汪桥村、红豆 旅游,打造以芦苇荡为特色的红
上等古村古镇吴文化内涵,发展
乡村景观
文化休闲乡村游。
太湖水乡风光、古村田园风光等
意境
(6)大力开发太湖渔港村等太
湖渔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做好
太湖水上文章,发展民俗体验乡 村游。
乡村自然 生态与田 园风光
美人腿湿地、葫芦岛、阿庆嫂生 态美食园、庄基村乡情苑等
(1)发挥湿地资源优势,大力 发展湿地公园和湿地生态,重点 发展湿地生态旅游,形成乡村旅
乡村遗产 莲花岛蟹村、御窑村等
与建筑
游特色品牌。 (2)利用现有基础,大力发展
相城区
乡村人文 民俗活动
乡村产品 与乡村工 艺
阳澄湖地区蟹文化、渔文化,渭 塘珍珠文化等 渭塘珍珠、黄桥青鱼、阳澄湖清 水大闸蟹、御窑金砖制作技艺、 砖雕、袁氏堂蟋蟀盆、太平船雕 等
美食品尝、珍珠采购、工艺品欣 赏等专项乡村旅游。 (3)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 重点打造生态休闲旅游。
乐、碧螺春、太湖大闸蟹、“太湖 普教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科普
乡 村 产 品 三宝”、“太湖三白”、 银杏、枇 教育乡村旅游区。
与工艺
杷、杨梅、橘子、澄泥砚、核雕、 (4)提升现有农家乐和采摘游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甪 直 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充实休
萝卜干等
闲娱乐与参与体验内容,打造苏
州特色的参与体验式农家乐。 (5)深入挖掘甪直、木渎、窑
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古尚锦茶 州环太湖乡村旅游的组织枢纽
坊、金龙生态园、桃花岛、西山 和服务中心。
水月坞、涵村坞、天王荡等
(2)充分发挥 “山”“湖”等
乡村遗产 与建筑
甪直古镇、木渎古镇、窑上村、 乡村自然生态资源优势,突出发 三山村、太湖渔港村、东村古村、 展乡村观光、生态休闲和乡村度 陆巷村、明月湾古村、杨湾古村、 假,扩大规模,提高品位,形成
冰葫芦、莲子血糯饭、八宝南枣、 游形象,提高旅游服务,成为苏
荸荠饼、石梅盘香饼等
州乡村旅游特色产品。
(3)开发长江文化、历史文化
乡村景观 意境
田园风光、芦苇荡风情、新农村 风貌等
以及山水名胜旅游资源,依托苏 通“长江第一桥”,优化江岸风 光、保护生态湿地、增强旅游内
涵,发展沿江观光休闲游。
乡 村 自 然 常阴沙农场、江星农副科技园、 (1)突出发展双山岛生态休闲
4
堂里古村、东西蔡村等
绿色度假的核心吸引力,成为苏
州乡村旅游精华区。
乡村人文 民俗活动
甪直水乡妇女服饰、东山民俗风 情、木渎姑苏十二娘、光福开捕 节渔文化等
(3)大力延伸西山国家现代农 业示范园区、苏州未来农林大世 界等高科技农业园的旅游功能,
藏书羊肉一条街、光福船餐渔家 打造融农业科技、生态观光、科
挖掘不足,多为古镇古村及古建筑景观观光,而江南水乡的乡村生产、 乡村生活、乡土民俗以及以吴文化为底蕴的太湖渔家生活、丝绸文化、 民间音乐、传统艺术、传统工技、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资源为对象 开发的乡村旅游产品较少。
(三)乡村旅游产品的差异化和个性化相对不足 乡村旅游产品类型特色不鲜明,同质化现象严重,多以农家乐、
3
二、苏州市乡村旅游资源品位突出,强度效应显著
苏州乡村地区一批高品位的乡村旅游资源已经形成品牌。拥有全 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22 处、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区 2 处、中国历史文化 名镇 5 处、国家 AAAAA 景区 1 处、国家 AAAA 景区 7 处、国家级旅游 度假区 1 处、国家森林公园 3 处。苏州吴文化乡村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是苏州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元素。包括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 个、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6 个。
三、苏州市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大分散、小集中
苏州市乡村旅游资源广泛分布于苏州乡村地区,但又相对集中, 在空间上形成三大乡村旅游资源聚集带:环太湖乡村旅游资源集聚 带,主要以自然生态、田园风光、人文与民俗、产品与工艺为主;中 部水乡湖荡乡村旅游资源集聚带,主要以田园风光、古村古镇、人文 与民俗以及乡村景观意境为主;沿江乡村旅游资源集聚带,主要以自 然生态、田园风光以及现代乡村聚落为主。
前言
乡村旅游是以各种类型的乡村为背景、以乡村田园风光、乡村生 活和乡村文化为旅游吸引物,以农业和农村特色资源为基础开发旅游 产品,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考察学习、参与体验的旅 游活动。
乡村旅游具有乡村性、文化性、生态性和体验性的特点,“乡村 观光+生态休闲+文化体验”是乡村旅游的精髓。
本规划的范围限在苏州乡村地区。指苏州城市市区和所辖吴江、 昆山、常熟、太仓、张家港五个县(市)城区以外的广大区域。
山庄、铁琴铜剑楼、李市古街坊、 (色)绿(生态)相融,文(化)
李袁村、梅东村等
体(育)娱(乐)结合的休闲度
乡 村 人 文 白茆山歌、徐市镇灯谜猜射、王 假天堂。
民俗活动 庄镇戏曲等
(2)大力发展以蒋巷、康博、
乡 村 产 品 虞山绿茶、宝岩杨梅、常熟盆景、 汪桥等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新农
6
与工艺
常熟花边、桂花栗子、叫化鸡、 村旅游。充实旅游内容,树立旅
游客需要,公共设施简陋、设备不足;部分农家乐客房、餐厅、茶楼 等卫生状况和设施条件较差,难以留住游客。乡村旅游的服务员大多 就近上岗,服务态度、礼仪、技能等参差不齐,总体服务质量不高。
2
第二章 苏州市乡村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苏州市乡村旅游资源总量丰富,类型多样
乡村旅游资源分为乡村自然生态景观、乡村田园风光、乡村遗产 与建筑景观、乡村产品与工艺、乡村人文活动与民俗文化、乡村景观 意境六大主类。图 2-1 反映了乡村旅游资源的构成。
以及生态休闲旅游和康体健身
旅游。
高新区
乡村遗产 与建筑
乡村人文 民俗活动
树山生态村、镇湖三洋村等 刺绣文化、渔文化等
(2)依托中国刺绣之乡品牌, 围绕镇湖刺绣文化资源,开发融 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观赏 性和参与性的刺绣文化主题旅 游产品,形成“光大苏绣品牌,
乡 村 产 品 镇湖刺绣、树山杨梅、树山茶叶、 弘扬刺绣文化”的文化体验乡村
意境
貌等
(3)以沿江生态田园和新村新
貌为依托,大力发展乡村观光和
乡村休闲,形成沿江观光带。
波力牧场、昆山市生态农业旅游 (1)重点提升现有古村镇旅游
乡 村 自 然 区(昆山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 内涵,从文化观光转向文化体
生 态 与 田 代化示范区、昆山丹桂园主题公 验。在对现有物质文化资源进行
园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