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溪县生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资溪县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情况介绍

资溪县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情况介绍

资溪县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情况介绍资溪县地处赣东武夷山脉西麓,位于龙虎山与武夷山两大景区之间。

全面总面积1251平方公里,现辖5镇2乡和5个国有林场,70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总人口12.6万人。

一、基本情况一是生态优势突出,是一方原生态的“人间净土”。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7.2%,居全省前列,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境内有总面积21万亩的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万亩的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第一期规划面积3万亩的华南虎野化放归区。

不仅山好水好,空气更好:据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连续3年测定,每立方厘米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平均达3万个单位,最高达36万个单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列中部500个县区第一位,全国第七位,被誉为“华夏翡翠、人类绿舟”。

二是旅游资源丰富,是一个休闲养生的理想圣地。

经旅游资源调查共有具备较高开发价值的景观景点达100多处,目前已进行详细规划的就有“三线十景”:“三线”是指“生态之旅、大觉之旅、体验之旅”三条精品线路;“十景”是指一山(大觉山)、一水(法水温泉)、一湖(九龙湖)、一林(马头山原始森林)、一园(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一瀑(方家山瀑布群)、一村(新月畲族村)、一古(高阜古文化旅游区)、一竹(石峡竹海游)和一地(华南虎野化放归基地)。

三是区位优势独特,是一块极具潜力的开发宝地。

地处赣闽边界,是由赣入闽的主要通道之一,是“长三角”与“珠三角”两大工业海洋中的一块“绿岛”,也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海西经济区的天生接点,处于龙虎山和武夷山两大著名景区之间,生态旅游的区位优势十分独特:向北可以融入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成为赣北“五彩精华”旅游圈中的靓点,向南可以将三清山、龙虎山、武夷山、大金湖等著名风景名胜连为一体,构成国际著名黄金旅游线路。

四是文化博大兼容,是一处感悟人生的“觉者天堂”。

这里的稻作文明可以上溯到5000年前,也是“百越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既有始建于东晋、集儒、释、道三教于一体的天然岩寺━大觉寺,也有浓郁的少数民族(畲族)独特民俗,北宋思想家李觏被尊为历代乡贤之首。

公共管理专业本科研究生硕士毕业论文选题

公共管理专业本科研究生硕士毕业论文选题

公共管理专业论文选题〔本科,研究生,硕士〕第一局部1、公共管理视角下我国城市更新模式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2、我国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危机领导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3、环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4、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个体工商户放松管制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5、我国政府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6、基于公共受托责任的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问题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7、我国区域公共物品的有效供应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8、公共管理视域下的大连城市精神塑造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9、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政府会计改革问题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0、应用PPP模式开展公共租赁房的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1、城市旅游公共效劳体系构建与质量评价---------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2、公共部门与企业组织绩效管理比拟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3、基于公共管理视角的广佛公共交通一体化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4、文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与治理模式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5、平衡计分卡在公共部门绩效评价中的应用---------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6、新公共管理治理理念与政府审计机制创新---------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7、高新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8、论城市管理中公民参与机制的建立---------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9、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20、基于人本管理的公共组织凝聚力增强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第二局部1、经营性公共根底设施TOT工程融资集成管理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2、关于促进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及相关税政管理体制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3、公共组织冲突演进机理与管理策略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4、南京公共旅游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5、基于物联网的政府公共效劳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6、低碳经济背景下湖州地区公共交通管理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7、城市根底设施建立中政府融资模式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8、权责发生制下政府财务报告体系的建立---------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9、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假设干问题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0、效劳型招商: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招商模式转变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1、基于绩效评价导向的政府会计体系改革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2、安徽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3、德国绩效预算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4、基于公共管理理念的湘潭红色旅游开发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5、区域一体化态势下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公共问题治理机制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6、我国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课程设置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7、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鼓励机制比拟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8、浅析我国公共支出预算绩效管理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9、网络监视成效分析与深化开展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20、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市场化运营模式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第三局部1、基于博弈理论的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假设干问题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2、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公共部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3、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4、新公共管理理念下陕西省地方税务局纳税效劳提升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5、节约型政府视野下我国政府行政本钱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6、构建公共财政下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新体系---------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7、公共管理视角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开展状况与改良对策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8、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的我国进口食品口岸监视管理---------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9、基于案例推理的应急管理案例库构建方法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0、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及其在我国预算支出管理中的运作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1、耕地保护的公共管理政策分析及对策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2、县域土地收购储藏制度的公共管理分析---------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3、公共管理视野中的农业机械化管理与效劳---------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4、基于平衡计分卡〔BSC〕的税务机关绩效考评体系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5、新公共管理理论视野中的中国海关绩效预算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6、平衡计分卡在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7、公共治理视野下的食品平安管理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8、基于公共管理角度的城市片区拆迁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9、区域公共物品供应现状及构建有效供应体制设想---------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20、外商直接投资统计的公共管理分析---------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第四局部1、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模式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2、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3、新公共管理视野下完善税收效劳的对策---------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4、乡村旅游开展中政府公共管理机制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5、我国城市公共设施管理对策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6、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市域会展业资源整合途径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7、完善地方税源管理的途径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8、中美公共管理硕士教育的比拟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9、基于公共管理视角的资溪县生态旅游开展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0、关于公共管理合理引导我国奢侈品消费行为的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1、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改良和优化纳税效劳---------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2、英国与日本铁路市场化改革的比拟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3、新公共效劳理论视角下的Y市城市照明管理问题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4、新公共管理视域下中国食品平安监视管理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5、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6、我国PPP模式物有所值评价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7、浦东新区公共交通管理系统优化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8、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海事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9、温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20、山东省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管理问题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第五局部1、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应主体“一体与多元化〞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2、标杆管理对公共工程管理绩效的改善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3、城市突发公共事件网格化管理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4、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公共财政应对机制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5、温州商会参与城市公共管理的个案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6、食物平安公共管理体系构建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7、城市公共住房政策分析及对策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8、湄洲湾LNG船舶海事平安监管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9、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0、地方政府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1、公共租赁住房动态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2、可持续开展视角下公共租赁住房供应与后期管理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3、PPP模式下公共管廊运营管理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4、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广州市公共自行车管理模式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5、基于公共受托责任的政府管理会计框架构建---------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6、企业社会责任危机的公共管理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7、协同治理视域下的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8、基于公私合作制〔PPP〕的上海旅游公共效劳体系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9、从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谈异地商会制度建立---------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20、我国城乡根本公共效劳供应差异及其均等化对策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第六局部1、东莞市公共交通效劳管理质量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2、广西边境旅游业开展的政府职能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3、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税收效劳的转型与优化问题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4、公共危机管理下的航班延误问题与对策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5、军队医学院校公共管理专业硕士课程体系框架的构建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6、上海市枢纽机场陆侧公共交通管理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7、新公共管理视角下地方税务机关纳税效劳的优化探索8、基于新公共管理视角的纳税效劳社会化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9、广东公共支出管理制度改革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0、政府部门预算支出绩效管理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1、论我国政府公共效劳市场化运作机制建构---------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2、论多元治理构造下的社会中介组织---------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3、农村公共产品供应的制度困境与重构---------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4、公共效劳市场化进程中的政府责任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5、城市政府的公共效劳供应创新---------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6、新公共效劳理论视角下的我国纳税效劳问题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7、基于风险评价的公共工程工程融资方案选择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8、新公共管理背景下的温州城市综合公园运营模式分析19、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鼓励---------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20、城市土地储藏制度对北京商品房价影响分---------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析第七局部1、公共政策绩效审计的现状和问题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2、基于新公共管理视角的上海保障性住房制度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3、城镇存量建立用地整治研究与应用---------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4、以政府绩效评价为导向的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5、我国保障性住房根本公共效劳问题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6、长白山生态旅游公共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7、效劳型政府构建视角下的纳税效劳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8、公共管理视角下改良港口国监视管理工作的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9、知识管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决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0、我国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理论框架改革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1、公共财政管理腐败及其综合防治---------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2、粤港澳区域公共管理合作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3、网络虚拟社会公共平安管理与创新---------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4、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探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5、中国干散货航运业开展问题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6、综合治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7、常德市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8、基于三阶段DEA的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绩效评价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9、论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公共性的丧失及其对策---------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20、政府部门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第八局部1、基于公共管理目标的土地储藏制度探讨---------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2、我国公共工程本钱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3、基于公共审计治理理念的国家审计信息披露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4、公共支出绩效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5、公共效劳质量管理绩效指标体系及其应用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6、政府在旅游管理中的作用及制度创新---------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7、公共管理学演进态势的计量学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8、株洲市公共环境卫生管理市场化改革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9、基于新公共管理理念下的政府绩效审计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0、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1、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实施区域公共管理的障碍及对策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2、基于新公共管理的西安地税纳税效劳优化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3、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税收效劳优化问题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4、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城市规划失效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5、新公共管理视角下完善海关稽查职能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6、国有企业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7、上海市公共交通管理的立体机制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8、区域公共管理中的协调合作组织优化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9、我国公共管理与公共效劳用地价格评估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20、公共治理理论视角下的食品平安监管体制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第九局部1、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策略分析---------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2、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市场化改革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3、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上海信用制度建立---------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4、区域公共管理视阈下公共产品的有效供应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5、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我国效劳型税务组织构建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6、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7、论新公共管理理念下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的改良---------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8、我国城市公共危机管理模式选择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9、新公共管理模式下的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0、沈阳市铁西新城公共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1、新公共管理视阈下我国税制改革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2、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阴山岩刻保护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3、政府会计改革、政府审计完善与政府治理绩效---------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4、基于公共管理视角的经济开发区“两型〞园区建立问题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5、文化产业集聚开展中的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6、我国公共就业效劳流程标准化问题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7、城市规划管理视角下的城市形象塑造---------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8、我国食品平安政府监管体系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9、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共停车位管理的案例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20、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纳税效劳优化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第十局部1、企业化鼓励机制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应用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2、长株潭城市群建立的区域公共管理创新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3、南北钦防城市群建立中的区域公共管理创新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4、新公共管理语境下顾客导向理念的二重悖论问题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5、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纳税效劳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6、产业融合视角下浙江海洋旅游管理体制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7、新型城镇化视域中的山东小城镇建立问题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8、朝阳县乡村旅游开展中的政府职能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9、区域公共管理视阈下的山东省区域开展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0、公共治理视角下税务行政危机管理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1、我国个人所得税管理公共化问题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2、公共管理学科及其在我国的开展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3、公共管理的制度研究--关于税收执法责任制的实证分析---------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4、我国农村土地公共管理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5、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6、我国政府公共效劳职能转变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7、构建“效劳型税务管理体系〞的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8、上海市公共文化效劳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9、我国政府绩效预算改革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20、区域经济一体化视域下的地方公共管理创新---------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第十一局部1、基于公共管理视角的纳税遵从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2、新公共管理理论对优化广州地税纳税效劳的启示---------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3、公共管理视阈中我国导游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4、新公共管理下的城市轨道交通特许经营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5、新公共管理视角下重庆市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奉献的实证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6、新公共效劳理论视阈下高新区管理创新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第十二局部1、广西铁路客运产品市场化供应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2、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地方政府预算管理问题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3、民航公共危机管理跨部门合作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4、新公共效劳理论视角下的杭州公共自行车交通效劳体系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5、基于物联网的旅游公共管理优化设计---------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6、新公共管理视野下海事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7、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海南海事局效劳型海事建立探析---------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8、公共管理视角下的食品平安监管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9、商业保险参与政府公共管理的实证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0、税收遵从分析-试论构建新型税收效劳体系---------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1、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研究及实践思考---------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2、罗伯特·B·登哈特的公共组织理论---------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3、我国公共效劳市场化运作的改良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4、我国电视公益广告的市场化运营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5、城市公共产品有效供应的偏好显示机制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6、我国公共部门管理沟通的有效性问题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7、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我国基层税务机构改革问题探析18、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体制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19、吉林省科技中介机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20、权责发生制在我国政府会计的应用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本硕选题。

资溪县规划设计方案模板

资溪县规划设计方案模板

资溪县xx生产加工项目规划设计方案word模板可编辑承诺书申请人郑重承诺如下:“资溪县xx生产加工项目”已按国家法律和政策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报告内容及附件资料准确、真实、有效,不存在虚假申请、分拆、重复申请获得其他财政资金支持的情况。

如有弄虚作假、隐瞒真实情况的行为,将愿意承担相关法律法规的处罚以及由此导致的所有后果。

公司法人代表签字:xxx公司(盖章)xxx年xx月xx日项目概要资溪县,隶属江西省抚州市,位于江西省中部偏东,抚州市东部,东邻福建省光泽县,南交黎川县,西与南城县交界,西北接金溪县,东北界贵溪市,总面积1251平方千米。

截至2018年末,资溪县辖2乡、5镇和5个生态公益型林场,总人口13万。

资溪建县于明朝万历六年(1578年),时名泸溪县,民国三年(1914年),因避湖南省泸溪县同名,奉命改为资溪县。

资溪是中国面包之乡,资溪面包7000多家面包店遍布全国,还分布在俄罗斯,越南,香港等地。

资溪县拥有江西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九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华南虎野化放归基地等国家级名片。

2018年,资溪县完成生产总值41.2亿元,财政总收入5.37亿元。

2019年9月,资溪县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该xx项目计划总投资12297.7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0402.4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4.59%;流动资金1895.3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5.41%。

达产年营业收入17541.00万元,总成本费用13961.87万元,税金及附加229.11万元,利润总额3579.13万元,利税总额4301.91万元,税后净利润2684.35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617.56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29.10%,投资利税率34.98%,投资回报率21.83%,全部投资回收期6.08年,提供就业职位379个。

报告根据项目产品市场分析并结合项目承办单位资金、技术和经济实力确定项目的生产纲领和建设规模;分析选择项目的技术工艺并配置生产设备,同时,分析原辅材料消耗及供应情况是否合理。

乡旅游发展规划3篇

乡旅游发展规划3篇

乡旅游发展规划乡旅游发展规划精选3篇(一)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是一个全面的战略项目,旨在促进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农民收入、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等。

以下是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的一些关键内容:1. 规划目标:确定乡村旅游发展的长远目标,如提高乡村居民收入水平、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增加就业机会等。

2. 区域选择:根据资源优势和乡村文化特色,选择符合要求的乡村地区作为重点发展的对象。

3. 项目规划:根据区域特点和需求,确定相应的旅游项目,如农业观光、乡村民宿、文化体验等,并规划相应的配套设施和服务。

4. 招商引资:吸引各类投资者和企业参与乡村旅游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并提供相应的政策和机制支持。

5. 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网络、供水供电、通信等,以提供便利的交通和基础设施环境。

6. 产业培育: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农民从事乡村旅游相关的产业,如农产品加工、手工艺品制作等,以增加乡村居民的收入来源。

7. 文化传承与保护: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遗产,加强对传统乡村文化的保护和宣传,提供相应的文化体验项目和活动。

8. 宣传和推广:进行乡村旅游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包括制作宣传材料、加强网络宣传、组织推广活动等,提高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9. 资金支持: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激励,鼓励乡村旅游发展中涉及的各方参与和投资。

10. 监测评估:建立健全的监测评估机制,及时了解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研究解决问题和改进策略。

总之,乡村旅游发展规划通过合理规划、有效管理和全方位的支持,促进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

乡旅游发展规划精选3篇(二)本次乡旅游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一、工作内容:1. 乡旅游推广:通过各种渠道推广本乡的旅游资源,包括制作宣传册、推广活动、建立社交媒体账号等。

这些推广活动使得更多的游客了解到本乡的独特魅力。

2. 旅游资源开发:发掘本乡的自然风光、人文资源等,设计开发旅游线路,并与相关景点、餐馆、酒店等商家进行合作,提供完整的旅游服务。

浅谈土地开发整理目标与方向——以资溪县鹤城镇为例

浅谈土地开发整理目标与方向——以资溪县鹤城镇为例
理的 目标进行 了阐述 . 明确 了本镇的重点建设项 目为今后土地开发整理的方 向。
【 关键词 】 鹤城镇 ; 土地整理 ; 重点项 目
土地整理是人类 利用 自然和改造 自然的措施 , 是社会经济发展到 定 阶段解 决土地利用 问题的必然选择 土地整理 的基本 内涵是 : 在 定 区域 内 . 按 照土地利用规划或 城市规划确定 的 目 标 和用途 . 采取 行政 、 经济、 法律和工程手段 , 对 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整 改造 、 综 台整 治. 提高 土地 利用率 和产 出率 . 改善生产 、 生活条件 和生态环 境的过
42社会经济发展与战略目标依托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充分利用鹤城的金字招牌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以景点观光游乐活体验游运动休闲游乡村休闲游等大众游产业为支撑建立以旅游度假观光休闲居住为一体的旅游城镇并落实生态鹤城旅游名镇的发展构想健全市政设施发展旅游配套产业建设特色餐饮和休闲商业街积极完善作为旅游集镇的各项功能
一 一
依托丰富 的生态 旅游资源和 区位优势 ,充 分利用鹤城 的金字 招 牌. 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 , 以景点观光游 、 乐活体 验游 、 运动休闲游 、 乡 村休 闲游等大众游产业 为支撑 , 建立以旅游度假 、 观光休闲 、 居住为一 体 的旅游城镇 . 并落实“ 生态鹤城 、 旅游名镇” 的发展构想 , 健全市政设 施. 发展旅游配套产业 , 建设特 色餐饮和休 闲商业街 . 积极完善作为旅 程。 游集镇 的各项功能 2 0 0 5年 . 全镇 总人 1 3为 3 7 0 7 9人 , 城镇人 口为 2 5 0 4 3人 , 城镇化 1 . 区域 概 况 7 . 5 4 % 预计 到 2 0 2 0 年. 总人 1 3控制在 4 5 4 2 0 人, 城镇人 口 控 鹤城镇地处资溪县城 关 . 位于江西省 东部边 缘地带 . 居 闽赣交 界 水平为 6 5 8 9 0人 . 城镇化水平为 8 2 . 5 7 %。 的武夷山脉西麓 ,东与福建光泽县接壤 .东西长 1 6 . 5 公里 . 南 北长 制在 3 2 0 0 5 年. 全镇地 区生产总值为亿 2 . 4 4 元. 根据测 算全镇 地区生产 1 0 . 8 公里。 鹤城镇境内四山环绕 , 平均海拔 4 0 0 米, 是 县内较大的宽谷 0 — 1 2 %.到 2 0 2 0 年全镇地 区生产 总值 达到 6 . 6 6 盆地之一 . 城内泸溪河 自东 向西贯流鹤城 . 年平均气温 1 7 . 6  ̄ 6 . 年降水 总值平均增 长率为 1 量1 6 3 7 . 7毫米 , 无 霜期 2 7 1 天。 2 0 0 1 年 由原鹤城镇 、 泸阳乡合并而成 , 亿元 。 现辖 1 O个行政村 、 4个居委会 和 2个农场 . 8 8个 自然村 。全镇总人 1 3 4 . 3 城乡建设 用地 “ 增减挂钩” 目标 2 0 0 5 年. 鹤城镇农 村居 民点面积 为 1 3 3 . 7 2 公 顷. 采矿用地和独立 3 7 0 7 9 人, 其 中非农业人 口 2 5 0 4 3 人。 人1 5 1 构成特点为本地人 、 浙 江移 建设 用地面积为 6 5 . O 2 公顷, 在全镇 范围内开展“ 增减挂钩” 工作 以有 民、 外地入户居 民各 占 1 , 3 。 效补充城镇工矿建设用地不足 “ 增减挂 钩” 拆 旧农村建设用地主要安 2 . 土 地 利 用 现 状 鹤城镇土地总面积为 1 5 3 1 8 . 7 2 公顷 其 中. 农用地面积为 1 3 9 2 9 . 0 7 排在鹤城村等 2 0 0 6 — 2 0 2 0 年. 鹤城镇 “ 增减挂钩” 拆旧农村建设用地 5 1 . 0 2 公顷 . 公顷 , 占全镇 土地总面积 的 9 0 . 9 3 %。农用地 中. 耕地面积为 6 1 3 . 1 7 公 1 . 2 0 公顷。 用于城镇工矿的建新 区 4 6 . 4 8 公顷 . 顷, 园地 面积为 3 0 0 . 1 0公顷 。 林地 面积为 1 2 8 4 9 . 9 5 公顷. 其他农 用地 可整理复垦出农用地 5 建新 区中安置拆 迁户用地 1 0 . 2 4公顷 面积为 1 6 5 . 8 5 公顷 , 各二级地类 占农用地 比例依次为 : 4 . 4 0 %、 2 . 1 5 %、 建新 区主要安排在鹤城村 . 4 . 4 生态环境保护 目 标 9 2 . 2 5 %和 1 . 1 9 %。 贯彻落实国家规划和省委“ 一大 四小” 战略 . 在保护 自然和人文景 3 . 土地利用特点及存在 的问题 合理开 发利用资源 , 改善 生态环境 , 不断调 整林 种结构 . ( 1 )  ̄ l J 用以农业用 地为主, 农业用地占 全镇t也总 面积的9 0 9 3 % 建 观 的前提下 , 提高活立 木蓄积量 , 扩大村庄四旁树林及风景林 。 规划 设用地面积比重 小, 仅占土地总面积的4 . 7 1 %; ( 2 ) 农用地中, 林 地面积 比重 改造低产林地 , 全镇林业 用地面积达 1 2 7 2 6 . 4 0公 顷 , 人均林 地 0 - 3 3公 顷 有 较大, 占农用地 的 9 2 . 2 5 %, 生态环境 良好 , 土地 整体功能较好 : ( 3 ) 农 期末 . 不引入有污染 的企业 , 控制污染 . 改善和提高全镇环 业生产用地生产率不断提高 , 但增长速度较慢 . 生产力水平较低 . 生态 效保护生态环境 . 基本实现城乡环境清洁、 优美 、 安静 、 生态 良胜循环 , 空气质量 农业 发展 不足 ; ( 4 ) 全镇地处丘 陵山区 , 垅 田面积较 大 . 水利基础设施 境质量 , 始终达到优 良的水平。 薄弱, 稳产高产 . 旱涝保收 的面积不大 . 抗灾能力较差 . 特别是旱灾对

(推荐)资溪县生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推荐)资溪县生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第一章生态旅游产业基础和条件分析一、地理环境地理位置资溪县地处江西省东部,东邻福建省光泽县,南交黎川县,西毗南城县,西北接金溪县,东北界贵溪市,有“江西东大门”之称。

地理坐标为东经116O46’—117 O17’,北纬27 O28’—27 O55’。

南北最长处48千米,东西最宽处51千米,全县总面积1,251.0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资溪地处闽赣交界的武夷山脉西麓,县境东北部至西南部横亘着武夷山脉,形成东南高、西北低的走势。

境内多山,群峰耸峙,地形复杂,按海拔高度可分为山地、丘陵两大类型。

海拔700米以上的山地占全县总面积的69%,海拔200米以上的丘陵占26%,海拔200米以下的低丘岗占5%,境内最高峰鹤东峰海拔1364米。

主要水系资溪境内无大江大河,县中部有一条隆起的地带把全县分成东、西两部分,故河流亦分成两部分。

东部河流均流入信江,属信江水系,以泸溪为主,控制流域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60%;西部河流均流入抚河,属抚河水系,以欧溪为主,控制流域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40%。

由于多山,小溪山涧遍布全县,其中以纵贯东部的泸溪和横穿西部的欧溪较大。

山区溪流虽无舟楫之利,但落差大,水量丰富,全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61,149千瓦,可开发的蕴藏量34,618千瓦。

泸溪由发源于福建省光泽境内的凤形山南麓的铁关河与发源于凤形山北麓的增坊河在鹤城镇三江汇合而成,往北经高阜镇、马头山镇流入贵溪,称白塔河,再注入信江,全长61千米,平均宽度77米,控制流域面积835平方千米,在县境流域面积654平方千米,河道弯曲,谷深滩险,暗礁多,不宜通航。

欧溪(亦称许坊河),发源于嵩市镇的出云峰,汇入抚河,全长32.5千米,控制流域面积362平方千米,资溪境内流域面积314平方千米。

气候特征资溪县境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6.9℃,无霜期270天左右。

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929.9毫米。

光热资源较充足,年平均日照1,595.7小时。

资溪:发挥生态优势做好产业扶贫文章

资溪:发挥生态优势做好产业扶贫文章

资溪:发挥生态优势做好产业扶贫文章作者:赵华伟于龙广魏烈刚来源:《老区建设》2018年第17期良好生态是江西最为宝贵的财富、最具竞争力的品牌,也是江西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潜力和希望所在。

那么如何在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同时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并助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呢?本刊记者一行在资溪县找到了答案。

“山清水秀生态美,人杰地灵气象新。

”位于赣闽交界处的资溪县,地处赣东武夷山脉西麓,国土总面积1251平方公里。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7.3%,居全省前列,“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是资溪的真实写照。

在拥有国家级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单位、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华南虎野化繁育基地等一系列国字号荣誉的基础上,2017年资溪县再获3个重量级荣誉——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荣誉“长安杯”、大觉山国家级5A景区。

空气是甜的,水是甜的,青菜也是甜的,13万资溪人民对当地优良的生态环境颇为自豪。

多年来,资溪县始终立足生态优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强县、绿色发展”战略,敢为人先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将生态文明、产业振兴与贫困群众脱贫紧密结合,发展以有机农业、生态旅游业、低碳工业为重点的绿色产业,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

如今随着脱贫攻坚战的进一步深入,资溪人民的生活也更甜了!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是关键,是治本之策。

近年来,资溪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这条主线,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典型带动,整村推进”的总体思路,以特色种植、规模养殖、劳务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脱贫产业,把“输血”逐步转化为“造血”,为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奠定坚实基础,逐步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全县贫困户969户全部参与产业,11个贫困村全部通过发展产业夯实了村集体经济。

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秋收时节,伴着微微细雨,记者走进资溪县的田间地头。

基于公共管理视角的资溪县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基于公共管理视角的资溪县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社区参与与合作
社区参与的重要性:社区居民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他们的参与能 够提高旅游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合作模式:政府、企业、社区居民等利益相关者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合作 关系,共同推动生态旅游的发展
合作内容:制定生态旅游规划、开展环保宣传、提供就业机会等
合作成果:提高生态旅游的品质和效益,促进社区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意识的提高
反馈意见收集: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游客、专家、当地居民等各方面的反馈意 见
改进措施制定: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意见,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包括政策调整、服务提 升、设施完善等方面
持续监测与评估:对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估,确保资溪县生态旅游发展 的公共管理效果不断提升
PART 7
评估指标:公共管 理视角下的生态旅 游发展评估指标体 系
评估方法:采用问 卷调查、专家访谈、 实地考察等方法
评估结果:根据评 估指标和方法,得 出资溪县生态旅游 发展的公共管理效 果评估结果
评估结论:根据评 估结果,分析资溪 县生态旅游发展的 公共管理效果,并 提出改进建议
评估结果反馈与改进
评估结果:对资溪县生态旅游发展的公共管理效果进行综合评估
旅游管理体制不健全:资溪县的旅游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存在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等问题,影 响了生态旅游的发展。
P公A共R管T理4视角下的资溪县生态
旅游发展
公共管理理论概述
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公共管理在资溪县生态旅游发展中的作用 公共管理理论在资溪县生态旅游发展中的具体应用 公共管理理论对资溪县生态旅游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资源整合:政府通过资源整合, 将资溪县的生态资源与旅游产业 有机结合,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
添加标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生态旅游产业基础和条件分析一、地理环境地理位置资溪县地处江西省东部,东邻福建省光泽县,南交黎川县,西毗南城县,西北接金溪县,东北界贵溪市,有“江西东大门”之称。

地理坐标为东经116O46’—117 O17’,北纬27 O28’—27 O55’。

南北最长处48千米,东西最宽处51千米,全县总面积1,251.0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资溪地处闽赣交界的武夷山脉西麓,县境东北部至西南部横亘着武夷山脉,形成东南高、西北低的走势。

境内多山,群峰耸峙,地形复杂,按海拔高度可分为山地、丘陵两大类型。

海拔700米以上的山地占全县总面积的69%,海拔200米以上的丘陵占26%,海拔200米以下的低丘岗占5%,境内最高峰鹤东峰海拔1364米。

主要水系资溪境内无大江大河,县中部有一条隆起的地带把全县分成东、西两部分,故河流亦分成两部分。

东部河流均流入信江,属信江水系,以泸溪为主,控制流域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60%;西部河流均流入抚河,属抚河水系,以欧溪为主,控制流域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40%。

由于多山,小溪山涧遍布全县,其中以纵贯东部的泸溪和横穿西部的欧溪较大。

山区溪流虽无舟楫之利,但落差大,水量丰富,全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61,149千瓦,可开发的蕴藏量34,618千瓦。

泸溪由发源于福建省光泽境内的凤形山南麓的铁关河与发源于凤形山北麓的增坊河在鹤城镇三江汇合而成,往北经高阜镇、马头山镇流入贵溪,称白塔河,再注入信江,全长61千米,平均宽度77米,控制流域面积835平方千米,在县境流域面积654平方千米,河道弯曲,谷深滩险,暗礁多,不宜通航。

欧溪(亦称许坊河),发源于嵩市镇的出云峰,汇入抚河,全长32.5千米,控制流域面积362平方千米,资溪境内流域面积314平方千米。

气候特征资溪县境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6.9℃,无霜期270天左右。

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929.9毫米。

光热资源较充足,年平均日照1,595.7小时。

为大力发展农业、林业、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平均气温低于周边各县,每逢盛夏,凉爽宜人,俗云“五岭皆炎热,惟独资溪宜”,乃避暑胜地。

植被物产资溪县森林生长茂密,有林地165万亩,占总面积的87%,森林覆盖率87.1%,是江西重点林业县、全国生态示范区。

盛产毛竹、杉、松、栲、楮等多种优质木材,并有南方红豆杉、银杏、江南油杉等珍稀树种57科,150种。

油茶、茶叶等经济林也有大片分布,还盛产闽笋、香菇、松脂等林副产品以及桂皮、大活血、草珊瑚、灵芝等野生药材。

森林中有华南虎、金钱豹、梅花鹿、穿山甲等数十种珍稀野生动物。

矿产资源有钨、钼、花岗石等,其中已探明的花岗石总蕴藏量约5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类型多种,可分为红壤、黄壤、石灰土、水稻土、潮土5个土类,10个亚类,122个土种。

二、历史沿革资溪建县于明朝万历六年(1578年),时名泸溪县,民国3年(1914年),因避湖南省泸溪县同名,奉命改为资溪县,至今已有427年的历史。

资溪县春秋属吴。

周平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灭吴,改属越。

周显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楚威王伐越,尽取吴故地,故又属楚。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属九江郡。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析豫章郡南境立南城县,资溪属南城县管辖。

三国时属吴境。

隋朝属抚州郡。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分天下为十道,抚州属江南道。

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分天下为十五道,抚州属江南西道。

五代南唐以南城置建武军,隶属抚州。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改建武军为建昌军。

元丰四年(1018年)建昌军于南城之东北境泸溪设抚建都巡检使。

元朝因之。

明朝洪武三年(1371年)改泸溪都巡检使为泸溪都巡检司,设巡检一人。

后因山川险阻,治理不便,建昌府知府王知屏和南城县县令范涞议改巡检司为县治,析南城之56都至72都置泸溪县。

民国元年(1912年)江西省分为四道,泸溪属豫章道。

三年(1914年),改名资溪。

1949年5月8日,资溪解放,始属赣东北行政公署贵溪区督察专署,同年8月改属抚州专员公署。

三、社会经济概况1、面积与人口资溪县下辖5个镇(鹤城、高阜、乌石、嵩市、马头山)、2乡(石峡、高田)、5个采育林场(高阜、石峡、马头山、陈坊、株溪)。

全县共有7个居民委员会、21个居民小组、70个村民委员会,692个村民小组,689个自然村。

2002年,全县总人口为10.67万,其中非农业人口2.72万,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5.1%,有畲、蒙、苗、侗、壮等少数民族52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8.03‰。

全县土地面积为1,251平方千米,山地面积达160多万亩,耕地面积10万亩。

2、经济现状2002年,资溪县国内生产总值为4.262亿元。

第一产业1.333亿元,第二产业1.638亿元,第三产业1.291亿元,三类产业结构为30:39:31。

2002年全县财政总收入为4,078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388.69元,比上年增长2.7%;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8,088元,比上年增长13.1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62,593万元,比上年增长18.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4,526万元,比上年增长13.6%。

四、区位条件资溪县地处江西省东部,东邻福建省光泽县,南交黎川县,西毗南城县,西北接金溪县,东北界贵溪市,有“江西东大门”之称。

县城距省城南昌铁路里程215千米,公路里程224千米,交通比较便利。

鹰厦铁路纵贯南北,316国道横穿东西。

沪瑞高速公路通车后,赴上海仅6小时车程。

全县境内主要公路全部硬质化,南下武夷山机场140千米,北上昌北机场220千米。

资溪县处于旅游胜地武夷山和道教发祥地龙虎山之间,与周边旅游中心距离分别为,距武夷山约140千米,距龙虎山50千米。

周边较成熟的景区还有南城麻姑山、乐安流坑村、弋阳龟峰,距离均在100千米左右,便于联线互动。

资溪县区位条件好,交通便利,内外政策协调,有条件抓住机遇,率先在抚州市把旅游业做大做强。

五、旅游业概况资溪县旅游资源较丰富,旅游活动从古至今都有,文人骚客往来不断,对法水温泉、高云塔、大觉岩等名胜多有诗词歌赋等题咏。

由于观念等因素制约,旅游资源开发起步较晚。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资源开发,取得了较为喜人的成绩。

目前已初步开发出生态观光、温泉沐浴、健康养生、竹海漂流、奇景观赏、宗教朝圣、民俗探秘、幽谷探险、原始人祭祀物猜想等诸多生态旅游项目。

狮子山的年游客接待量已达到2万人次左右。

2002年,资溪县成功引进大觉山、狮子山两个旅游开发项目,现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建设。

法水温泉度假休闲项目开发建设较早,现已初具规模,建有浴池、宾馆等接待设施,冬季游客接待量较大,但服务项目还较为单一,不能充分满足现代游客的多样化旅游需求。

资溪还与武夷山、龙虎山、三清山、庐山、井冈山连成一条金色旅游带,对接江、浙、沪、闽、港、台等南来北往的游客,在全国各地旅游景区建设中,资溪的“生态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开发条件日渐成熟。

六、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一)有利条件1、区位优势资溪境内有316国道和鹰厦铁路交叉经过,形成大“十”字型对外交通体系,进出十分便利。

资溪距省会南昌约200千米,距华东地区铁路枢纽城市鹰潭70千米,距福州380千米,沪瑞高速公路通车后,赴上海仅需6个小时。

由于靠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溪有条件在江西“建设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休闲后花园”的过程中占得先机。

资溪周边有武夷山、龙虎山、龟峰、流坑村、麻姑山等旅游发展成熟和旅游开发成功的景区,且距离均在100千米左右,便于联线互动。

资溪周边区域旅游经济发达,经济繁荣,人口众多,拥有巨大的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客源市场。

2、资源优势资溪地理位置优越,自然风光秀丽,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高,旅游特色较明显,主要表现为森林山水生态和田园乡村生态,且资源实体综合度较高,具有发展特色旅游产品和生态休闲旅游业良好的条件。

3、决策优势资溪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以良好生态环境为依托的旅游业发展,制定了“生态立县”战略。

2002年12月28日中国共产党资溪县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资溪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加快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的决定》〔资发[2002]33号〕,决议中提出“要以生态旅游为突破口,举全县之力,用全县之能,集全县之智,聚全县之财,尽快把资溪建成特色鲜明、有较强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生态旅游胜地,旅游直接收入达3亿元,……使旅游业成为资溪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的目标。

”2003年3月3日资溪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关于全面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加快小康建设步伐的决定》,明确提出要保护生态环境,重点发展生态旅游。

这不仅为资溪发展旅游指明了方向,也为资溪县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公众意识支持和良好的政治环境支持。

2003年3月5日资溪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又通过《资溪县旅游资源保护办法》〔资常发[2003]10号〕,进一步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法律保障。

4.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二)制约因素1.县域经济总量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受到制约;2.现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旅游发展的支持体系不够完善;3.人文景观数量不多,品质不突出;资溪县是个缺乏文化积淀的地方,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太少,有一定知名度的历史名人只有北宋李觏。

古建筑存量不多,而且损毁较为严重,如高云塔塔顶已完全倒塌,港口的古建筑群也被人为拆除一部分。

宗教建筑,如大觉岩寺、狮山古寺、圆通寺等,不仅其建筑体量小,而且也不符合佛教建筑规范,观赏性较差,对旅游者产生不了吸引力。

百越(主要是闽越)文化,在资溪境内有一些相关物证及一些异化的痕迹,但大多分散、模糊,作为学术考察研究,有一定价值,但作为大众旅游产品开发,不具有可操作性。

因而,从总体上看,资溪县人文旅游资源赋存状况不够理想。

但是旅游景区不能没有人文景观,纯粹的自然美是无法满足当代旅游者日益多样化的旅游需求的。

这决定了当地在旅游开发中对人文景观只能走重建、修复和新建的道路。

4.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人们对生态旅游的认识不到位;生态旅游发展是未来主要趋势,但目前周边客源市场不够成熟。

第二章旅游资源分析一、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旅游资源调查是科学编制旅游规划的基础性工作,旅游项目开发和旅游市场运作等都要求对旅游资源有全面的了解与客观的评价,这是实现旅游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可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气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等8个主类,包括31个亚类和155个基本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