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南通旅游资源现状分析与开发研究

南通旅游资源现状分析与开发研究

(3)张謇系列产品 结合中国近代第一城品牌的打造.以南通博物苑为龙头.以 实业文化为核心.复建并开发--ttL相关近代遗迹。加快建设常乐 镇张謇故里项目,做好金沧江故居.海复镇垦牧公司旧址等遗迹 的保护开放工作。 (4)长寿系列产品 加快长寿养身.体育休闲、康体保健产品开发。利用长寿之 乡的市场吸引力.开发康复休闲旅游.加强保健食品.体育健身 设施的开发。重点建设东方大寿星园和国际长寿村等项目。 3.打造配套体系 南通应全力打造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配套 体系.首先应该加强住宿接待设施建设.旅游支持网络建设、旅 游导引系统建设。在旅游淡季可以弥补景区.宾馆接待量的不足. 加快旅游”信息中心“、“咨询中心”.“集散中心“三大中心建设, 根据长三角区域合作要求.在市区出入口和主要道路设置旅游交 通导向标志.在机场、车站.饭店、景点等区域提供比较全面的 旅游指南服务。如杭州市2005年~2006年仅此一项就投入1000 余万元.与其相比,我市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其次还要大力改善 交通环境。随着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南通的交通条件大大改善. 开发商务会议旅游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南通的商务旅游人流要 变流出为流入,还有赖于南通综合性交通的迅速扩容。近年来. 随着体育会展中心、国宾花园大酒店等一批会议旅游设施的相继 建成.南通在商务会议方面的功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最后加强 城市购物.娱乐设施建设.适当增加旅游购物商店.完善城市商 业游憩区.丰富游客的夜生活。 总之.要进一步加强软硬件方面的建设.努力把南通打造成 旅游要素配套齐全的城市。 4.加强宣传力度 加强市场促销力度.突出南通商务旅游城市形象,可以在国 内外旅游市场上以联合推介会等形式.开展捆绑式宣传促销活 动.在长三角城市各自旅游网站的首页上实现相互链接.并设立 城市间协作板块.主动与上海、苏南旅行社、旅游公司合作,抓 住旅行社、旅游公司就等于抓住一方市场。 5.完善整体包装 南通有独特的张謇文化以及其他特有的文化艺术遗产都是极 富有新意的旅游产品.体现了南通的旅游形象。首先要在大力开 发.整合.包装南通独有的张謇文化.民间艺术资源上做足文章。 如充分利用“近代第一城”文化理念.大力打造南通历史文化名 城的新形象;其次大力整合好海安花鼓、通派风筝、通派盆景、 蓝印花布.彩锦绣、扎染、红木雕刻等饮誉国内外的民间艺术文 化精品。将张謇文化.民间艺术的精髓有机地融入旅游业的开发 建设中,尽快拿出一批象征“中国近代第一城“精品特色游线. 只有充分挖掘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化内涵,并使之与自然景光融 合,丰富观赏内容.才能给游客留下长久的、深刻的印象.体现 南通的持久魅力。

关于南通旅游产品开的思考

关于南通旅游产品开的思考

教育旅游 、 代文化旅游等特色旅游 产品 ; 近 以旅 游 产 品 的空 间拓 展 为 目标 , 现 南 通 市 内与 区域 旅 游 线路 的联 动 发 展 , 化 整 合 实 优 南 通 市 旅 游 产 品 的 空 间 布 局 ;以 精 品 旅 游 项 目建 设 形 成 区域 旅
游 亮 点 , 大 知 名 度 , 升 南 通 旅 游 形 象 和 影 响力 ; 强 区 际 旅 扩 提 加
市 相 关 产 品 有 机 串联 组 合 , 升 南 通 观 光旅 游 的市 场 竞 争 力力 四 突 增
作 用 和 涓滴 效 应 的发 挥 , 步 带 动 市 域 旅 游 全 局 。 逐
时序 推 进 原 则 。 持 有 层 次 、 步 骤 、 步 推 进 的原 则 , 方 坚 有 逐 一 面 通过 不 同 阶段 重 点 地 区 和 重 点 项 目的 打 造 ,不 断 地 在 市 场 上 营造 新 的亮 点 和 热点 , 持 南 通 旅 游 的持 续 竞 争 力 ; 一 方 面 出 维 另 于保 护资 源 的考 虑 ,避 免条 件不 成 熟情 况 下对 资 源 的野 蛮 利用 和 盲 目开发 , 造成 破坏 性 开发 , 而损 害 南通 旅游 发展 长远 利 益 。 进
色 , 供 差 异 化 产 品 。度假 产 品 开发 应 突 出特 色 , 能赢 得 市 场 。 提 才 如 皋 度 假 旅 游 与 长 寿 文 化 的 有 机 结 合 将 有 效 促 进 如 皋 旅 游 发
展。
势, 为旅 游 产 品开 发 提 供 了 重要 的基 础 条 件 。 是 旅 游 业 由于起 但 步 较 晚 , 发 力 度 较低 , 而 导 致 了产 业 发 展 滞 后 , 游 产 品 的 开 从 旅 知 名 度 不 高 。 何 利 用 较 为 良好 的 旅 游 资 源条 件 , 发 南 通旅 游 如 激 的后 发 优势 , 高旅 游业 的经 济效 益 与产 业地 位 , 分 挖掘 旅 游 产 提 充 品体系 , 出产 品地方 特 色 , 促进 南通 旅游 发展 的 一项 重要举 措 。 突 是

南通沿海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调查与思考

南通沿海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调查与思考

购买。地方独特性没有很好地在旅游商品中体现 定位和细分 , 开发 出适销对路的产 品, 使旅游产品
出来 , 降低 了游客的购买兴趣。购物花费偏低虽然 很难得到消费者认 同和信任 ,出现 了 “ 以观光为
潜力。
江 苏省和南通 市国内游客花 费构成 调查统计
说明旅游商 品开发不完善 ,但仍具有较大的发展 主 , 休闲度假 不多 ; 以散客为主, 留时间短” 逗 的状
况, 没有形成旅游资源的整体联动效应 , 仍是原始
的门票经济而不是旅游产业经济 , 形成游客“ 走马
观花” 赶鸭子” 和“ 式被动游。产品效益未得到充分
发挥, 带动效益表现不明显。旅游业属于集劳动密
集型与资金 、 知识密集型 于一体的服务业 , 对地方
经济带动效应 比较 明显 。但从南通 目前沿海旅游
21 年第 0 01 8期 ( 总第 15期) 3
沿 海 企 业 与
科 技
NO. 8 2 1 0 ,0 1
COAs AL E I T N ERP S S AND  ̄ENC & EC 砌 E ! E.3 ) C muai l v 1 5
资源利用情况来看 ,缺少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精品

E 垂三圃 三受 Ej
花构 费成
旅游项 目,影响了旅游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效
应。 ( ) 二 沿海旅 游 资源 开发缺 乏鲜 明的海 洋特 色
南通沿海旅游虽然形成了一些具有一定特色 ( ) 内游 客 对 南通 市 旅 游 资源 感 兴趣 程度 的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 , 六 国 但从总体上看 , 还缺乏个 分析 性鲜 明、 组合完美 、 文化 内涵丰富 、 旅游收益高的
营、 全面规划 、 城市功能协调发展的城市。 范围内形成较大影响。但是 国内旅游市场发展仍

水塘旅游规划方案 (2)

水塘旅游规划方案 (2)

水塘旅游规划方案概述水塘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是一个以水上运动为主题的旅游景区。

游客可以在水塘中体验划船、皮划艇、摩托艇等各种水上运动项目,同时还可以感受水乡文化。

本文档将提供水塘旅游规划方案,包括游玩时间、景点推荐、交通方式、住宿建议、美食推荐等内容。

游玩时间建议游客选择5-7月份的旺季来水塘游玩。

这个季节天气适宜,温度适宜,可以尽情享受水上运动带来的乐趣。

同时,水塘的漂亮风景也在这个季节最为美丽,游客可以拍摄到很多美丽的照片。

如果时间不充裕,建议选择2-3天的游玩时间。

这个时间段足够游客尽情享受水上运动的乐趣,同时还可以游览周边的景点。

景点推荐•水塘景区: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各种水上运动项目,如划船、皮划艇、摩托艇等。

同时还可以欣赏周边的美景,感受水乡文化。

•听涛亭:位于水塘的南端,是一个观景平台。

从这里能够俯瞰整个水塘,尽情欣赏水上运动带来的视觉冲击。

•楼外楼:位于如皋市区内,是一家传统的餐馆。

在这里可以品尝到正宗的如皋菜和苏式小吃。

交通方式目前水塘的交通还不是很方便,建议选择以下交通方式:•汽车:从南通市区或如皋市区出发,大约需要1-2小时的时间,具体时间取决于交通状况。

•公交车:从如皋市区内出发,可以乘坐公交车前往水塘景区。

具体车次需要提前查询。

住宿建议水塘景区内目前还没有宾馆或酒店,建议选择如皋市区内的住宿,这里有各类酒店、旅馆、民宿等。

其中,位于如皋市区的如家酒店、格林豪泰酒店等可以提供舒适的住宿条件。

美食推荐•如皋菜:是江苏省苏北地区的一种地方特色菜系,以其鲜美爽口而闻名。

建议品尝如皋烤鸭、烤面筋、烤糖葫芦等食品。

•苏式小吃:如清明果、五香花生、叶儿粑等。

这些小吃都是江苏苏北地区的传统食品,风味独特,值得一试。

总结水塘是一个以水上运动为主题的旅游景区,可以带给游客很多乐趣和美好的回忆。

希望本文档的介绍和建议能够帮助游客更好地规划行程,尽情享受水塘的美景和水上运动的乐趣。

南通地名中的盐文化信息及旅游功能分析

南通地名中的盐文化信息及旅游功能分析

南通地名中的盐文化信息及旅游功能分析南通地处江苏省东部,东临黄海,南亚洲大陆,地形平坦,气候温和,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风景秀丽的城市。

其中,盐文化是南通独特的文化现象之一,成为南通地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分析南通地名中的盐文化信息,探讨其旅游功能。

一、南通地名中盐文化的几种体现形式1、海盐镇海盐镇位于南通市海安县西南部,是中国公认的名盐区,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其深厚的盐文化得以延续至今,在海盐镇一带的盐场遗址、盐业博物馆等地方,让游客了解到盐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盐城市盐城市地处地处江苏省东北部,是江苏省的一个淮河上游地区,号称“中国盐都”、是一个盐业文化城市。

盐城市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如东天目湖、滨海度假区、东台奇石等等,都可以进行深度游览。

旅游区内也有很多历史遗迹,可以品尝到当地特产的盐水鸭、盐水鸡以及盐焗海鲜等等,让游客深入了解盐文化的深厚底蕴。

3、盐津镇盐津镇位于江苏省海安县佳山镇,是南通地名中另一个独特的盐文化体现。

相传在南通市东南部的盘山地区曾经有一位吕姓巫师,他用自己的魔法为地方盐神带去好水好盐,从此便开创了当地的盐产业。

盐津镇作为南通地名的代表之一,在当地的盐业发展历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二、南通地名中盐文化的旅游功能分析1、增强当地的文化内涵南通地名中的盐文化可以通过旅游活动得以更好地传承、发扬。

在旅游活动中,游客可以了解到盐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变迁,对当地的盐文化有着更深入的了解。

能够增强当地的文化内涵,激发更多人对南通地名中盐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2、推广本地特色产品盐文化的发展史和文化底蕴是丰富多彩的,在旅游活动中,当地商家可以充分地发掘当地的盐文化资产,推广本地特色产品。

比如海盐镇的盐产业,可以让游客品尝当地特色的盐水鸭、盐水鸡等等;盐城市的盐产业,则有着完善的盐业文化产品供游客选购;而盐津镇则可以推出有盐津特色的文化纪念品等等。

既可以帮助当地商家增加销量,又可以让游客感受到南通地名中盐文化的深厚历史和人文魅力。

南通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南通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南通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南通市位于中国江苏省东部,是长江与淮河的交汇处。

近年来,南通市经济社会发展
迅速。

以下是南通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一些主要方面:
1. 经济发展:南通市的经济总量逐年增长,现有多个国有和民营企业。

南通市是中国
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涵盖纺织、化工、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领域。

2. 外贸与物流: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出口通道,南通市的外贸发展迅猛。

南通
港是长江下游最大的港口之一,物流业发展迅速,对长三角地区的物流网络具有重要
作用。

3. 城市建设:南通市城市规划和建设得到了大力推进,城市面貌不断改善。

南通市中
心区域有许多现代化高楼大厦和商业区,同时也保留了一些历史文化遗迹,如如皋古城、盐仓仓库等。

4. 交通运输:南通市交通便利,拥有良好的高速公路、铁路和水运网络。

南通市还设
有一座大型国际机场,方便出行和物流运输。

5. 教育和科技:南通市拥有多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如南通大学、南通理工学院等。

科技创新得到了重视,南通市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6. 旅游资源:南通市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

如通州古城、如皋天生桥、良
渚文化产业园等。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南通市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目的地。

这些是南通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一些主要方面,可以看出南通市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
较好的发展,并且在未来还有巨大发展潜力。

牛背山规划方案

牛背山规划方案

牛背山规划方案概述牛背山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境内,是一座海拔376.7米的山峰,周围森林茂密、景色宜人。

为了更好地保护牛背山生态环境,规划部门制定了以下牛背山规划方案。

设计理念本规划旨在保护牛背山原有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同时充分发掘其旅游资源,提升其品质和级别。

设计理念:以生态立山,以文化彰山,以旅游兴山。

规划布局生态游线规划新建生态游线,游线全程长约3公里,分三段:山麓生态公园、山中生态观光道、山顶天险走廊。

生态游线的建设要充分体现山的自然风光,如可建坐稳望远台、求胜楼、瞻胜楼、留胜楼等为游客提供观景、休息场所。

生态游线上禁止商业开展,仅以山林、花卉、草本等自然景观为主体。

文化休闲区规划新建文化休闲区,旨在以牛背山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为主旨,打造文化、旅游综合体。

文化休闲区将建设商业区、超市、娱乐中心、饭店、文化展演中心、旅游服务中心等功能性建筑,为游客提供必须的服务,同时也是当地居民集聚场所。

青年公寓为方便开展各项管理活动、维护保护牛背山生态环境,规划新建青年公寓。

青年公寓共分为三栋楼,每栋楼6层,可容纳500人左右。

由于公寓紧邻自然保护区,容易受到旅游人流、环境污染等外部干扰,因此青年公寓的建设将严格遵循生态环保要求,确保环境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交通策略目前,牛背山的旅游发展受限于道路交通条件,交通策略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道路建设为方便游客前来,规划新建一条长约10公里的道路从牛背山绕道通至如东县城,并将该道路连通县城至宁通高速。

同时,道路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绿化,以保护环境,提高道路和周边的美感。

交通组织旅游旺季,当前车流量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因此,为规范游客车辆进出景区的秩序,对进出景区车辆进行管理,减少车流量和环境污染的同时,还要为游客观赏、游玩提供充足的场地。

生态保护为收集和纪录牛背山野生动植物以及生态系统的数据,监测和评估自然环境的变化,规划将建立生态保护监测站,每年坚持对山的动、植物群落组成、生境特征、环境污染等进行监测。

南通介绍与分析

南通介绍与分析
南通市加强与周边城市的 合作与交流,推动区域经 济协同发展。
绿色发展策略
南通市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03
南通文化
文化特色
江海文化
南通位于长江入海口,拥 有丰富的江海文化资源, 包括江海美食、江海风情 等。
建筑文化
南通拥有许多具有特色的 建筑,如南通博物苑、南 通钟楼等,这些建筑反映 了南通的建筑文化。
南通介绍与分析
目录
• 南通概况 • 南通经济 • 南通文化 • 南通环境 • 南通发展前景
01
南通概况
地理位置
南通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 北翼,东临黄海,与日本、韩国隔海 相望,北接盐城,西连泰州,南临长 江,与上海、南京等城市隔江相望。
南通地理位置优越,处于沿海经济带 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具有得天独 厚的区位优势。
政府支持
南通市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制定更加 优惠的税收政策、资金扶持政策等,降低企业成 本,激发市场活力。
金融支持
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 资渠道和金融服务,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3
创新驱动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支 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 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通拥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南通的民间故事、民间音乐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南通的宝贵精神财富。
04
南通环境
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
南通位于长江三角洲北翼,东临黄海,南濒长江, 与上海市隔江相望。
气候条件
南通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 光照充足。
自然资源
南通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海洋生物、石油、 天然气等,同时还拥有一定的矿产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了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南通市的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和持续发展,尽快把南通建成旅游整体形象鲜明、产业结构优化、服务设施齐全、综合效益较高的旅游强市,依照《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和《旅游规划通则》,编制《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本规划是南通市旅游发展宏观指导性文件,辖区内各区、县(市)和旅游区在编制旅游发展或旅游开发建设规划时,原则上均应符合本规划的要求。

第二条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南通市行政区域所辖范围,包括南通市区(港闸区、崇川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通州市、海门市、启东市、如皋市、如东县、海安县,总面积8001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期限规划期限:2006~2020年,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发展阶段。

近期:2006~2010年,为重点突破期;中期:2011~2015年,为全面提升期;远期:2016~2020年,为持续(成熟)发展期。

—1 —第四条规划依据1.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5;2.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2003;3.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4.《江苏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2;5.《江苏省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到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2005;6.《江苏省沿江旅游发展规划》2005;7.《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修订)2005;8.《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4;9.《南通市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2002;10.《南通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5。

第五条规划原则注重效益,重点推进原则;市场导向,持续发展原则;强化特色,打造品牌原则;系统整合,创新经营原则;因地制宜,协调发展原则;适度超前,运作可行原则。

—2 —第二章发展条件第六条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区位良好,交通便利。

南通位于中国“黄金海岸”和长江“黄金水道”结合部的长江入海口北岸,地处长江三角洲北翼,临近上海,紧靠苏南,区位优势明显;区内交通发达,宁通高速公路、新长铁路、南通机场、南通港、通沙汽渡等构成了发达的立体交通网络,而苏通大桥、崇启大桥、崇海大桥、宁启铁路、通沪铁路等交通设施的建设将使南通的交通环境大大改善,南通与上海、苏南的联系将更加紧密,从而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资源丰富,品位较高。

南通市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共涉及8个主类、28个亚类和96个基本类型,分别占国标所列全国旅游资源类别的100%、90.3%和61.9%。

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质量,多属于优良级旅游资源。

其中狼山和濠河达到国家五级旅游资源标准;如皋古城、如东海上迪斯科、圆陀角和蛎蚜山达到国家四级旅游资源标准;吕四渔家风情、长青沙与开沙岛、东方大寿星园、江海风情园、海安紫石街达到了国家三级旅游资源标准。

文化型旅游资源是南通的主体旅游资源,第一性、首创性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狼山胜境、濠河风光、江海生态、近代城市文化、名人文化与长寿文化资源是南通旅游发展的优势资源;旅游资源结构组合良好,尤其是休闲性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较大,旅游后发优势明显。

—3 —市场广阔,机遇良好。

南通处于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T”型结构交汇点,是中国首批开放的沿海14个城市之一,发达的江浙沪旅游区为南通提供了重要的客源市场。

由于得到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客源市场辐射,南通成为来这些城市的旅游者的二级旅游目的地,客源市场腹地广阔。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内需的崛起,对外开放度的提高与南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化上海都市圈的构建与江苏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2007年园艺博览会在南通举行,世界大城市带论坛项目的启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将使南通旅游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不断优化的交通环境,必将极大地改善南通旅游的可进入性;全省建设旅游强省的宏观环境和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取向给旅游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发展空间。

环境渐优,支撑有力。

南通市逐步增强的经济实力、不断强化的经济基础、稳步改进的经济体制,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旅游发展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以及南通旅游支柱产业地位的确立和旅游发展优惠政策的不断出台,均为南通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条件和发展环境。

第七条存在问题旅游资源观光吸引功能不够强大,文化资源特别是长寿与名人文化载体不足,旅游产品化程度较低;项目开发力度较小,旅游开发创新不够,拳头旅游产品较少;重工业轻旅游现象客观存在,旅游公共投入明显不足,旅游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宣传促销投入较小,旅游市场竞争力不强,市场占有率较低;城市旅游主—4 —导功能不够突出,旅游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旅游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政府主导的旅游发展机制尚未健全,旅游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旅游产业政策仍需完善;县、市旅游管理队伍薄弱,旅游人才相对匮乏,旅游科技水平有待提高。

第三章目标与战略第八条目标定位总体目标。

在规划期内,将南通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和华东地区重要的观光、商务、休闲、度假胜地之一,旅游业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动力产业。

区域定位。

融入上海旅游圈,成为扬子江口具有浓厚江海风情的休闲港湾,长江三角洲北翼著名的旅游中心城市,长江黄金旅游轴线和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旅游节点。

性质定位。

以休闲度假、观光游览、商务会展为主导,以江海旅游、长寿文化和近代城市风貌为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地。

第九条调控指标入境旅游。

规划期内,入境旅游接待人次在2010年前、2010~2015年、2015~2020年分别保持27%、9.9%和6.6%的年平均增长率水平,到2010年、2015年和2020年分别达到50、80、110万人次左右;旅游外汇收入增长速度高于接待人次增长水平,到2010、2015和2020年分别达到4、10.4和16.5亿美元左右。

—5 —国内旅游。

规划期内,国内旅游接待人次在2010年前、2010~2015年、2015~2020年分别保持19%、3%和4%的年平均增长率水平,到2010年、2015年和2020年分别达到2000、2400和3000万人次左右;旅游收入增长速度高于接待人次增长水平,到2010、2015和2020年分别达到205、490和1070亿元左右。

旅游总收入与增加值。

规划期内,旅游总收入在2010年前、2010~2015年、2015~2020年分别保持18.8%、19%和16%的年平均增长率水平,到2010年、2015年和2020年分别达到240、570和1200亿元左右;旅游总收入占当年GDP的比例分别达到8%、9.5%和10%左右,旅游增加值占当年GDP的比重分别达到4%、5%和5.5%左右。

第十条社会文化目标社会目标。

改善南通的城市形象,扩大对外交流,提高南通的知名度,增强南通人民的凝聚力和荣誉感,提高居民的素质,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到2010年南通旅游业提供直接就业岗位9.6~10.4万个,提供间接就业机会45~50万个;2015年提供直接就业岗位11.1~13.2万个,提供间接就业机会55~60万个;2020年为13.7~14万人,提供间接就业机会65~70万个。

文化目标。

保护南通的历史文化遗产,进一步挖掘南通的文化旅游资源,形成和强化南通的特色文化,开发富有南通特色和强吸引力的文化旅游产品,建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环境目标。

南通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区面积不断增加,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

到2008年实—6 —现城市地面水的水质达标率为100%,空气质量指数二级以上天数占90%,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和综合利用率和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市区噪声平均值控制在56分贝以下,主要景区白天噪声平均值控制在50分贝以下,晚上在30分贝以下,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达6.5平方米。

城市旅游总体环境达到舒适、康益和安全。

第十一条指导思想按照建设和谐社会和江苏建设旅游强省的发展战略,围绕争当全省江北“两个率先”排头兵和建设旅游强市的大目标,充分利用大交通和上海世博会带来的发展机遇,立足长三角,接轨上海都市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政府主导的大旅游战略,着眼大旅游,营造大环境,开发大产品,实施大营销,发展大产业,推进项目建设和体制创新两大重点,大力发展城市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加快南通旅游国际化、精致化步伐,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和竞争力,实现旅游产业升级,形成以城市风貌和自然风光为依托,以江海旅游为特色,旅游与城市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格局,将南通建成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和华东地区重要的休闲度假胜地之一,逐步使旅游业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动力产业。

第十二条旅游发展总体战略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战略。

政府在前期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强化政府的旅游管理职能,科学制定旅游发展规划,扩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旅游市场促销力度,加强部门与区域合作,—7 —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努力营造良好的旅游大坏境。

同时要完善旅游政策法规体系,积极培育灵活、富有竞争力的市场运作机制和旅游产业主体,鼓励多种经济形式的企业参与旅游业的发展,大力培育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逐步通过政策导向、投资导向以及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实现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市场化的运作方向的转变。

接轨上海,联动发展战略。

紧邻上海是南通旅游最大的市场优势,接轨上海是南通旅游的生命力和推动力。

南通对外要充分利用上海及长三角的平台优势,错位发展,尤其要重视与上海崇明休闲绿岛定位的自然对接,寻求上海都市圈内的一体化联动发展;对内通过市县联动,系统整合市域内的旅游资源与产品,达到增强南通旅游竞争力的目的。

紧随上海的发展,主动服务上海,找准自身的定位,突出“休闲城市”的旅游功能,扮演好上海的“副中心城市”角色。

资源整合,区域升级战略。

以精品旅游项目建设为核心,对旅游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和创意开发,重点开发“江海河山人寿城桥港”九个精品旅游系列。

发挥南通濒江临海、人文资源丰富、江海风情独特的比较优势,在传统的观光旅游基础上,注重产品创新和升级换代,建设观光旅游精品、文化旅游名品和休闲度假新品;进一步构建“大南通”的旅游空间格局,提升区域旅游形象;培育规模旅游企业,建立起南通的龙头旅游企业、大型企业集团和关联度良好的企业群;以旅游业为支柱,向生态农业、绿色食品、商贸服务和景观房地产等多方面扩张,以项目盘活资产—8 —和吸纳资金,不断提高南通旅游开发水平和旅游整体吸引力与竞争力。

城市兴旅,创新发展战略。

城市旅游是南通旅游的核心产品,必须将城市旅游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加以认识,积极实施“城市即旅游”战略,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旅游产品推向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