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学院审计学 第1章 总论

合集下载

审计学第1章审计概论(精)

审计学第1章审计概论(精)

化和经济管理与控制的加强是审
计发展的动力
审计——第一章 概述
25
最早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产生于帝王与主管财赋的官 吏之间。帝王为了考察这些主管官吏是否忠于职守、 有无营私舞弊行为,便需要设置专门机构,委派专职 人员去进行审核检查。这种初始的审计思想和审计行 为,便是官厅审计的雏形 。 西方中世纪的庄园主等财产所有者将其资源财产授权 给总管、账房或管家进行管理,这样在他们之间就形 成了授权与受权管理资源财产的经济责任关系。相应 早期的内部审计应运而生。 股份公司出现后,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在 股东与经理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委托与受托经营管理经 济资源的经济责任关系。众多的股东希望审查经理是 否尽职尽责。于是,一种服务于众多股东的民间审计 便应运而生。 26 审计——第一章 概述 返回
审 计 学
(第六版)
谢晓燕 副教授 主讲
审计——第一章 概述
1


《审计学》(第六版)共有17章。 第1-8章主要介绍审计的基本理论、 基本方法。 第9-14章主要介绍注册会计师对定期 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第15-17章主要介绍财务报表审计业 务以外的注册会计师业务的基本技能、基 本方法。
返回
审计——第一章 概述 27
(三)现代科学管理为审计的发 展提供了方法和手段
如审级信息化
审计——第一章 概述
28
李金华审计长说过三句话:
1、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的资 格 2、审计机关的领导干部不掌握信息技术将失去
指挥的资格
3、审计机关的管理人员不运用计算机技术将失
去任职的资格

审计——第一章 概述
8
(一)我国奴隶社会时期的审计制度—— 官厅(政府)审计的萌芽时期

1第一章 审计学概论总结PPT课件

1第一章  审计学概论总结PPT课件
审计学原理与实务
2020/12/2
1
审 计 要 诀
一个灵魂:独立 一个核心:认定,
一条主线:收集审计证据 一个理论:审计目标决定论
两个原则:重要性与职业谨慎性 两个观念: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2020/12/2
2
教学计划
课程简介 教学目标 预修课程 课程结构 教材及参考资料 成绩与考试 基本要求
2020/12/2
3
课程简介
审计学课程立足于注册会计师审计,主要讨论审 计学的基本理论与实务,包括审计与注册会计师 职业、审计程序与技术、交易循环审计、其他类 型的审计与保证服务等内容。
本教材的内容很丰富,适合于各层次教学。本课 件主要针对应用型本科生,因此对书中的有些内 容将做适当的删减,在本科教学中不拟详细讲解 的内容,在本课件中将一带而过。
民大学出版社。 9.阿20尔20文/12./2A.阿伦斯:《审计与保证服务整合法》,三友会计名著译丛。8
三、主要学习参考书
国内期刊: 《会计研究》 《管理世界》 《审计研究》 《审计与经济研究》 《经济科学》 《中国会计评论》 《当代会计评论》
《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
《中国注册会计师》
9
第一章 审计概论
【本章内容和学习要求】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审计的含义与特征 第三节 审计的职能 第四节 审计的分类与组织形式
本章主要阐述审计的起源与发展、审计的概念与分类和审 计的职能等审计的基本理论问题,目的是更好地指导审计 实践活动。
通过学习,要求理解审计的概念,了解审计的产生与发展,熟 悉审计的基本分类与其他分类,掌握审计的职能。
❖ 职业的形成——1853年爱丁堡会计师协 会的成立。
2020/12/2

审计学第一章总论(精)

审计学第一章总论(精)

第一节 审计的基本概念
四、审计的客体 审计的客体也叫审计对象,是指审计活动的作用 对象,即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有关 的其他经济活动。 (一)政府财政收支 政府财政收支是指政府依法取得的各总收入,如 税收、收费、举债等;政府依据批准的预算而发生 的各种开支,如经费、公共工程投资、社会救助支 出、社会保障支出等等;预算外的各种收支等。 对政府财政收支实施的审计叫做财政收支审计, 简称财政审计,它通常只能由政府审计机关来实施。
第一章 总 论
山西财经大学 吴秋生
本章要点提示
审计是一种代理性经济监督,独立性是其本质特征。
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对被审计财务报表的合法性
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 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循环包括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 报告阶段。
第一节 审计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审计的基本概念
(二)单位财务收支 单位财务收支是指行政单位的拨款收入、经费 支出等,事业单位的拨款收入、收费收入、经费支 出等;企业单位的资产、负债、损益等。 对单位财务收支实施的审计叫做财务收支审计, 简称财务收支。最典型的单位财务收支审计是企业 财务报表审计。
第一节 审计的基本概念
(三)有关的其他经济活动 这里有关的其他经济活动是指与财政财务收支 有关的其他经济活动,如环保、公益或爱心捐助等。 对这些经济活动也需要进行审计,如环境审计、社 会责任审计等,其审计主体应视使用资金的性质而 定。
第一节 审计的基本概念
三、审计的主体 审计主体是指审计活动的发动者,即从事审计 活动的组织和人员。
分类
概念
特点
强制性 无偿性
政府审计主体 从事政府审计活动的机关和 人员。

审计学第1章(精)

审计学第1章(精)





2、特殊目的审计业务,是指注册 会计师接受委托,对下列财务信 息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的业 务: (1)按特殊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 (2)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包括 财务报表特定项目、特定账户或 特定账户的特定内容; (3)合同的遵守情况; (4)简要财务报表。
1.2.3

审计对象


审计的对象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经 济活动。可以概括为以下两方面 的内容: (1)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 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 (2)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 其相关资料。
南海公司事件背景资料




1711年南海公司成立,并发行了最早的一批股票。 1720年1月,南海公司股票128英镑/股。 牛顿:剑桥大学教授,已退休。其时受聘担任英国 皇家造币厂厂长,年薪2000英镑。 1720年4月,投资7000英镑购入南海公司股票,6 月出售,获利7000余英镑。 1720年7月,南海公司股票价格1000英镑。 牛顿再次买入。 1720年12月,南海公司股票价格124英镑。 1721年1月,南海公司破产。
审计的定义包含了以下涵义:



1、审计的本质特征——独立性 2、审计主体 3、审计的第三关系人,即授权人 或委托人 4、审计客体,即审计对象 5、审计目的 6、审计职能
1.1.2 审计的分类
1、按主体不同 (1)政府审计 (2)CPA审计 (3)内部审计 2、按内容、目的不同 (1)会计报表审计 (2)合规性审计 (3)经营审计
第三阶段,20世纪40年代特别是第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特点: ①抽样方法普遍运用 ②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得到推广 ③广泛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④业务范围扩大:会计咨询与服务

审计第一章总论教案.doc

审计第一章总论教案.doc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一、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一)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审计是在财产所有权与管理经营权相分离以及多层次经营管理分权体制所形成的经济责任关系下,基于经济监督的需要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确立是审计产生的前提条件,没有受托经济责任,也就不存在审计这项经济监督活动。

所谓受托责任关系就是指资源占有人与资源经管人之间所形成的资源委托管理与资源受托经管关系,以及资源经管人与其资源经管执行人之间所形成的资源受托经管与执行资源经管关系。

从内涵上看,由于资源占有人占有的资源数量巨大,自身无法有效经管这些资源,因此将资源委托给他人经管,形成受托责任关系。

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确立后,客观上产生了授权委托者对受托管理者或受托经营者实行经济监督的需要。

但应指出,受托经济责任的确立,并不一定产生审计活动,它只是审计产生的前提条件。

如果这种审查评价活动由授权委托者自身完成,就不能称之为审计活动。

只有*这种经济监督活动是由授权委派人委派(或委托人委托)独立的机构和人员代行的,才会产生这种具有独立性的审计活动。

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作为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其涵义包括:1.受托经济责任是不断演进的,它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2.资源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分离以及管理者内部分权制,是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形成的根据,也是审计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条件3.资源财产所有者X寸经营管理者无法实施直接监督,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因(-)审计关系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产生审计的同时,也形成了审计关系。

审计关系是指审计行为所必然涉及的审计人、被审计人和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三方之间形成的监督与证明关系。

审计关系由三方审计关系人所组成。

其中,第一关系人是承担审计工作的一方,称审计人。

审计人受资源财产所有者、主管人员的授权或委托,并代表他们对经营管理者所承担和履行的经济责任情况,实施独立的审计监督与证明。

审计人不经管所有者的资源财产,也不参与被审计人的经济活动,必须处于独立的地位。

审计学——第1章

审计学——第1章
产生于中华民国时期; 第一位注册会计师叫谢霖,他创办了中国第一
家会计师事务所; 1980年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恢复重建; 1991年举行第一届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 1993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2006财政部颁布《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审计学——第1章
第二节 审计的主体对象和依据
一、审计的定义 审计是指由独立的专门机构和人员,接
受委托或根据授权,依法对国家行政、 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及其他组织的会计 报表和其他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政、财 务收支及有关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 效益性进行审查并发表意见的过程。
审计学——第1章
审计关系图
审计者 被审计人 审计委托人
审计学——第1章
一、审计主体 (一)政府审计组织和人员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组织和人员 (三)内部审计组织和人员
审计学——第1章
第二节 审计的主体对象和依据
一、审计主体 1、什么是审计的主体,审计主体的分类?
审计学——第1章
注册会计师审计组织和人员
一、会计师事务——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机构 二、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范围 1、鉴证业务——审计业务、审阅业务、其
审计学——第1章
(四)按审计的执行地点分类 1.就地审计 2.报送审计 (五)按审计是否具有强制性分类 1.强制审计 2.委托审计
审计学——第1章
案例分析
安达信事件的思考?P13 1、从上述资料中找出审计主体、对象? 2、按审计主体分类、安达信开展的审计
工作属于那种类型? 3、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失败说明了什么
一、审计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审计学——第1章
第三节 审计的本质特征职能和 作用
一、审计的本质特征 审计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计主体的独立性 (二)审计对象的广泛性 (三)审计监督的权威性 (四)审计监督的专职性 (五)审计手段的科学性

审计学第01章总论

审计学第01章总论

1.1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 我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2 审计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
审计发展的三条道路
1.1.1我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国家审计 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民间审计 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内部审计 的产生与发展
(一)我国国家审计的发展历程
公元前11世纪 至1840年
1840年至1949年
1949年至今
皇帝



内史省
门下省
尚书省


吏部
礼部
兵部
都官/刑部
度支/民部
工部


比部
宋朝:刑部下属机构比部执掌审计之权,专门设置审计 司,隶属太府寺,成为我国“审计”一词的最早来源。 北宋时期,改审计司为审计院。
古代审计阶段:元明清—国家审计停滞不前
元代:取消了比部,户部兼管会计报告审核,独立的审计 机构消亡。
风险导向审计
1.4 审计组织形式及人员
审计组织组成部分:
❖ 国家审计机关 ❖ 内部审计机构 ❖ 民间审计组织
1.4.1 国家审计机关
三种国家审计机关隶属模式
立法模式
• 英国 • 美国 • 埃及
行政模式
• 中国 • 俄罗斯 • 瑞典
司法模式
• 法国 • 意大利 • 巴西
1.4.1 国家审计机关
❖ (一)中央审计机关 ➢审计署: • 行政职能机构 • 事业机构 • 审计派出机构:驻地方特派员办事处和派出 审计局
社会审计
独立性方面
审计监督的 强制性方面

审计服务

的收费方面
审计成果的形式及 作用方面
相对独立性 (单向独立) 审计无需委托, 发现问题有处理权限

【最新】一章节总论

【最新】一章节总论
摊 记入恰当的期间,所发生的业务以正 准确性 确的数字予以记录。
(5)存货已适当地加以分类、说明 表达与披
2021/2/2
验证账户余额和披露是否恰当
披15露
七、审计职能
1、监督职能——最基本的职能 2、监察职能 突出体现在国家审计中 3、鉴证职能 鉴定与证明,突出体现在民间审计中 4、评价职能 突出体现在内部审计中
标列金额的真实性
真实性
(2)所有应当记录的存货均已记录 完整性 验证金额是否均已记录
完整性
(3)记录的存货都由被审计单位拥 权利和义 验证所列金额是否确属被审计单位所

务有
所有权
(4)存货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 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和分摊已 恰当记录
验证所列金额是否均经正确估计和计 估计或分 量,接近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是否已 估价、截止、
的财政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察、鉴
证和评价,以保护其财产安全,提高其经济效益的一种经
济监督形式。
2021/2/2
2
补充:民间审计方法的发展
1、账项基础审计(也叫详细审计)
重心在资产负债表,注册会计师将大部分精力 投向会计凭证和账簿的详细检查。
2、制度基础审计
将内部控制与抽样审计结合起来,以内部控制 为基础,进行抽样审计。
2、我国国家审计机关的设置
3、我国国家审计机关的职责与权限
(三)内部审计机构
1、组织形式:监事审计机构、部门或单位审计机 构
2、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
2021/2/2
10
(四)民间审计组织
1、民间审计组织的性质
契约关系,具体表现形式是会计师事务所。
2、民间审计的组织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学
主讲:罗锋
第1章


总论
1.1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2审计的含义与特征 1.3审计的目标与对象 1.4审计的职能与作用
1.1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1.1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983年 20世纪后: 后:政府 审计,民 社会审计 间审计与 民国期间: 内部审计 独立审计 全面发展 封建社 会:皇 家审计
1.1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1.2西方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现代资本主 义国家:审 计部门独立 行使职责
政府审计早 于民间审计 和内部审计
奴隶制度: 不完善的审 计
资本主义时 期:普遍建 立政府审计
1.1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1.2西方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民间审计的发展 内部审计的发展
1.2审计的含义与特征
审计的含义 审计的特征
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
监督、评价和鉴证活动。
1972年AAA的定义
审计的含义
1972年美国审计局的定义
1976年《审计理论》的定义
独立性

机构独立 经济独立
审计的特征

精神独立
权威性
1.3审计的目标与对益 性
审计的目标
审计的目标
审计的对象可以概括为被审计
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
管理活动,以及反映这些活动的
财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
审计的对象
此外,审计对象还应包括被审
计单位的审计目标、预测和决策
方案、经济活动分析资料以及技
术资料等。
1.3审计的职能与作用
审计的职能 审计的作用
经济 鉴证 经济 评价
经济监督
审计的职能
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侧重于 经济监督和经济评价,而社会 审计更侧重于经济鉴证。
制约性作用

揭示错误和舞弊,维护财经法纪
审计的作用
促进性作用

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思考题
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