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论教案审计学人大版第九版秦荣生word精品

合集下载

推荐-精品文档审计学课程教案 精品

推荐-精品文档审计学课程教案 精品
熟悉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与权限、内部审计机构的规范体系
了解公司治理与审计委员会的基本理论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一、教学内容
一、公司治理和审计委员会
审计委员会的设置、构成和职责
二、内部审计机构及职责权限
隶属关系、形式、职责权限
三、内部审计组织的审计规范
四、内部审计的特征
二、教学重点:
1. 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形式
教学资源(请打√) 多媒体√□ 挂图□ 音像□ 其它□
第5次课
授课时间
课时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
第二章 审计组织与审计规范
第二节 内部审计组织及审计规范
第二章审计组织与审计规范
第三节 民间审计组织与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内部审计的特征
第三节 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1、审计的职能
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
2、审计的作用 制约性作用、促进性作用
第四节 审计的分类(自学)
二、教学重点:审计的概念与属性
三、教学难点:审计的属性
作业:《习题集》总论
参考资料:
1、《审计》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
2、《审计学》秦荣生、卢春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授课类型(请打√)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其它□
每个阶段的特点要熟悉。
3、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二、教学重点: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三、教学难点:西方民间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参考资料:
1、《审计》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
2、《审计学》秦荣生、卢春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授课类型(请打√)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其它□

审计第一章总论教案.doc

审计第一章总论教案.doc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一、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一)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审计是在财产所有权与管理经营权相分离以及多层次经营管理分权体制所形成的经济责任关系下,基于经济监督的需要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确立是审计产生的前提条件,没有受托经济责任,也就不存在审计这项经济监督活动。

所谓受托责任关系就是指资源占有人与资源经管人之间所形成的资源委托管理与资源受托经管关系,以及资源经管人与其资源经管执行人之间所形成的资源受托经管与执行资源经管关系。

从内涵上看,由于资源占有人占有的资源数量巨大,自身无法有效经管这些资源,因此将资源委托给他人经管,形成受托责任关系。

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确立后,客观上产生了授权委托者对受托管理者或受托经营者实行经济监督的需要。

但应指出,受托经济责任的确立,并不一定产生审计活动,它只是审计产生的前提条件。

如果这种审查评价活动由授权委托者自身完成,就不能称之为审计活动。

只有*这种经济监督活动是由授权委派人委派(或委托人委托)独立的机构和人员代行的,才会产生这种具有独立性的审计活动。

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作为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其涵义包括:1.受托经济责任是不断演进的,它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2.资源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分离以及管理者内部分权制,是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形成的根据,也是审计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条件3.资源财产所有者X寸经营管理者无法实施直接监督,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因(-)审计关系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产生审计的同时,也形成了审计关系。

审计关系是指审计行为所必然涉及的审计人、被审计人和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三方之间形成的监督与证明关系。

审计关系由三方审计关系人所组成。

其中,第一关系人是承担审计工作的一方,称审计人。

审计人受资源财产所有者、主管人员的授权或委托,并代表他们对经营管理者所承担和履行的经济责任情况,实施独立的审计监督与证明。

审计人不经管所有者的资源财产,也不参与被审计人的经济活动,必须处于独立的地位。

《审计学》教案

《审计学》教案

《审计学》教案一、课程简介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授课对象:本科层次会计专业(含审计方向)、财务管理专业、学时与学分:54学时使用教材:秦荣生,《审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参考教材:1、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审计》,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2、吕先锫,《审计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二、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本课程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主线,兼顾国家审计;以会计报表审计为重点,兼顾验资等其他鉴证业务;以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为基础,详细介绍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以审计风险和审计目标为导向,全面介绍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审计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审计操作的具体实务。

第 1次课 3学时本次课教学重点:西方注册会计师审计三个典型阶段和特点以及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演进与发展;第二节阐述什么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审计的目的和审计对象;第三节比较注册会计师审计与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的关系。

本次课教学难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一般目标。

本次课教学内容:第一章总论一、内容简述第一章属于审计基础知识,虽然是非重点章节,却是全书的一个基础,而且本章的知识点有的还与审计报告一章内容相关联,需要认真掌握。

在注册会计师考试中本章考题以客观题形式出现,分值在1.5分左右。

其内容共分三节,第一节主要介绍西方注册会计师审计三个典型阶段和特点以及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演进与发展;第二节阐述什么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审计的目的和审计对象;第三节比较注册会计师审计与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的关系。

本章涉及《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考虑内部审计工作》有关条款。

本章重难点之一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一般目的;之二是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概念(重点理解)注册会计师审计又叫独立审计。

根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第二条:“所谓独立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进行独立审查并发表审计意见。

审计学 1.总论

审计学 1.总论
审计方法
审计 目标 审计 目的
基本特征
审计本质
二、审计的基本特征
独立性
权威性
(一)独立性
1、概念
谁独立? 何时独立? 如何独立?
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应当在实质上和 形式上独立于外部组织和他所服务的对象。
2、意义
独立于谁?
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是审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二)权威性
权威的树立:
会计资料及其相关资料。
审计对象的现象
第四节 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一、审计职能
经济监督 经济评价
经济鉴证
二、审计的作用
(一)制约性作用:揭示差错与舞弊;维护财经法纪。 (二)促进性作用: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加 强宏观调控。
Hale Waihona Puke 此外,证明作用审计学
龙文魁
办公室:商学院312号 电邮:lwk1964@ 电话:8293561(办)8238673(宅)
课程简介
1、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2、主要内容及时间 内容:审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程序、审计实务(报表 审计、验资、资产评估) 课时:64学时,4学分 3、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网站 《审计学》 秦荣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04年第4版
• 独立性 • 法律保障 • 质量保证
三、审计的属性
属性——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审计的基本特征 审计的性质
第三节
审计的目标和对象
• 一、审计目标 (一)审计目标
总体目标;具体目标
(二)影响审计目标确立的因素
审计的目的 社会需求
审计能力
审计环境(法律规定及法庭判决、会计职业团
体等)
(三)审计总体目标的发展
①委托;② 受托责任

《审计学教案》

《审计学教案》

《审计学教案》word版第一章:审计学概述1.1 审计的定义与目的解释审计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讨论审计的主要目的和目标1.2 审计的类型与过程介绍不同类型的审计,如财务审计、内部审计和合规审计概述审计的基本流程,包括计划、执行和报告阶段1.3 审计师的角色与责任探讨审计师的职责和专业道德要求分析审计师与客户、监管机构和用户之间的关系第二章:审计证据与审计程序2.1 审计证据的概念与分类解释审计证据的重要性及其在审计过程中的作用区分主要证据和次要证据,并讨论其获取方法2.2 审计程序的设计与实施介绍常用的审计程序,如观察、询问、检查和分析探讨审计程序的实施步骤和技巧2.3 审计抽样的方法与应用讲解审计抽样的概念和目的介绍常用的审计抽样方法,如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第三章:审计报告与审计意见3.1 审计报告的编制与提交讨论审计报告的结构和内容要求解释审计报告的提交方式和时间3.2 审计意见的形成与表达分析审计师在形成审计意见时的考虑因素阐述不同审计意见的含义和使用场景3.3 审计报告的应用与解读指导用户如何正确理解和应用审计报告强调审计报告在决策中的作用和局限性第四章:内部控制与风险评估4.1 内部控制的概念与重要性解释内部控制的定义和目的讨论内部控制在审计过程中的作用4.2 风险评估的方法与步骤介绍风险评估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阐述风险评估的实施步骤和关键要素4.3 内部控制测试与评价讲解内部控制测试的目的和方法探讨内部控制评价的指标和标准第五章:财务报表审计5.1 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与范围解释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目标和要求讨论财务报表审计的范围和限制5.2 资产负债表审计分析资产负债表的审计重点和程序讲解不同资产和负债项目的审计方法5.3 利润表审计探讨利润表的审计重点和程序解释收入、成本和费用项目的审计技巧第六章: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审计6.1 现金流量表审计分析现金流量表的审计重点和程序讲解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现金流的审计方法6.2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审计探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审计重点和程序解释所有者权益变动项目的审计技巧第七章:审计质量控制7.1 审计质量控制的概念与目的解释审计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讨论审计质量控制的目标和原则7.2 审计质量控制框架与程序介绍审计质量控制的框架和基本要素阐述审计质量控制的实施程序和措施7.3 审计质量控制的责任与评价探讨审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责任分析审计质量评价的方法和指标第八章:信息技术审计8.1 信息技术审计的概念与范围解释信息技术审计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讨论信息技术审计的范围和目标8.2 信息技术审计的程序与技巧介绍信息技术审计的程序和方法讲解信息技术审计的常用技巧和工具8.3 信息系统审计与评价探讨信息系统的审计重点和程序解释信息系统评价的指标和标准第九章:合规审计9.1 合规审计的概念与目的解释合规审计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讨论合规审计的目标和原则9.2 合规审计的程序与方法介绍合规审计的程序和方法讲解合规审计的常用技巧和工具9.3 合规审计的风险与挑战分析合规审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挑战探讨应对合规审计风险和挑战的策略和方法第十章:审计前沿与未来发展10.1 可持续发展审计解释可持续发展审计的概念和重要性讨论可持续发展审计的目标和实施方法10.2 数据分析与审计介绍数据分析在审计中的应用和重要性讲解数据分析审计的程序和技巧10.3 未来审计发展趋势探讨审计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分析未来审计师所需技能和素质要求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审计的定义与目的审计的定义和目的是理解审计学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关键概念。

审计学 第一章 总论

审计学 第一章  总论

它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由不公平的产权 制度、不合时情的制度设计、不完善的公 司治理、不对称的会计信息和不适应的会 计技术等多项因素综合作用而造成的。..
1844年以前的注册会计师审计
1) 经济背景
股份公司制的初步发展,对审计产生了需求
2)审计目标定位
审计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所有者的利益,审计结 果也不需要公布于众。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发达国家通过 各种渠道推动本国的企业向海外拓展,跨 国公司得到空前发展。国际资本的流动带 动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跨国界发展,形成 了一批国际会计师事务所。
随着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的扩大,形成了 “八大” 国际会计师事务所,20世纪80年
代末合并为“六大”,之后又合并成为 “五大”。2019年,美国出现了安然公司 会计造假丑闻。
一、为什么需要审计 二、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三、审计的概念和属性 四、审计的目标和对象 五、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为什么需要审计
在两权相对分离的条件下,财产所有者(国 王)受环境、能力或其他因素的制约,将财 产的经营、管理权委托给其管理者(各级官 吏),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责任关系,这种 经济责任就是受托责任。
财产的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是审计赖以生存的客观 基础,没有两权分离不可能有审计,审计随两权分离的产 生而产生,随两权分离的发展而发展。
审计监督能有效地确定或解除财产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之 间的责任,审计体现了财产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双方的意 愿。
科学家牛顿在“南海泡沫”事件中也是受 害者之一,他在第一次进场时买进7,000镑, 小赚7,000镑;第二次买进时已是股价高峰, 此次则是让他大亏2万镑。牛顿叹说: “我能算准天体的运行,却无法预测人类 的疯狂”(I can calculate the motions

第一章 总论 教案 审计学 人大版 第九版 秦荣生

第一章 总论 教案 审计学 人大版 第九版 秦荣生
难点
教学重点安排:
1.我国现代审计发展萌芽阶段的标志性人物和事件、审计产生的经济基础
2.审计对象的演变、审计目的的内容
3.审计的职能、特点与概念
教学难点提示:
1.我国现代审计复兴阶段的各项法律法规
2.审计目的的内容、审计目的之间的关系
3.在理解审计概念的基础上明确审计与会计的关系
本章是审计学课程的第一章,重点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对审计进行界定、区分审计与会计、区分审计的三种主要类型外,主要是要学生对课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并具体清楚审计学课程在本科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明白学好审计需要掌握系统掌握审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审计方法、审计程序;掌握审计的基本技能;能进行实务审计;能编写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和建议书外,建立远期的能力目标:成为一名CPA、ACCA等。让学生明白学好本课程的知识背景:管理类、经济类基础知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知识
本章属于审计学课程的入门课,除了对整体课程做一个导论外,还要求掌握审计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关键是通过结合实实在在的经济生活中的事项和事件,来引起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本次课对审计课程的整体框架介绍不够到位,没有高屋建瓴地让同学理解审计的内涵和本质。
利用教材上的内容,对内容作适度发散。为学生理解后面内容打基础。把整个教学看做一个整体,起承转合都要花心思,这样教学具有连贯性,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而且印象因为具有了逻辑性会更加深刻的。
上述表达都是审计的专业词汇,对财务管理专业来讲,都是新的名词,和其他专业衔接不是很紧密,有些隔离,所以,让学生掌握接受新的理论体系和新的表达陈述,是审计学第一节课的难点所在。
讲授法、讲解与多媒体演示结合
案例教学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收集材料相结合
教学内容的衡接及学时分配

人大审计--总述及第一章

人大审计--总述及第一章

学习目的
一,理论上 (一)专业必修 (二)资格考试 二,实务上 (一)政府审计 (二)民间审计 (三)内部审计
预修课程
审计学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 基础会计, 通常应在学习了基础会计 财务会计, 课,通常应在学习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等课程之后学习 等课程之后学习. 成本会计等课程之后学习.
(二)中国民间(CPA,社会)审计的发展 中国民间( ,社会)
1.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 随着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民间审计应运而生. 随着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民间审计应运而生.1918年9月,北洋政 年 月 府农商部颁布了《会计师章程》 标志着我国民间审计的诞生. 年代以后, 府农商部颁布了《会计师章程》,标志着我国民间审计的诞生.自20年代以后, 年代以后 在一些大城市中相继成立了"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谢霖创办的正则会计 在一些大城市中相继成立了"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如:谢霖创办的正则会计 师事务所( ),潘序伦创办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 师事务所(1921年,北京),潘序伦创办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1927年,上 年 北京),潘序伦创办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 年 奚玉书创办的公信会计师事务所 ),奚玉书创办的公信会计师事务所( 海),奚玉书创办的公信会计师事务所(1927年,北京)和徐永柞创办的徐 年 北京) 徐永柞创办的徐 永柞会计师事务所( ).1925年3 月,我国最早的民间审计职 永柞会计师事务所(1927年,上海). 年 上海). 年 业组织------上海会计师公会成立 上海会计师公会成立. 业组织------上海会计师公会成立. 2.新中国 新中国 (1)恢复发展阶段 ) 年财政部发布《 以1980年财政部发布《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为标志. 年财政部发布 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为标志. (2)规范发展阶段 ) 以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的颁布和实施为标志,于1995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的颁布和实施为标志, 日实施. 年1月1日实施.1996年10月4日,中注协加入亚太会计师联合会,并于次年 月 日实施 年 月 日 中注协加入亚太会计师联合会,并于次年4 月当选为理事. 月当选为理事.1997年5月8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全票通过,接纳 年 月 日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 )全票通过, 中注协为正式会员,标志着我国民间审计开始步入国际化的轨道. 中注协为正式会员,标志着我国民间审计开始步入国际化的轨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节教案
早节名称
第一章总论
授课类型
3
理论课(理论课)、实践课()、实习() 教学时数
教学目的 要求
1.通过课程讲授,使学生了解审计对象的概念和审计目的的基本内涵,掌握
传统审计对象和现代审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演变过程以及审计的根本目的。
2.通过课程讲授,使学生了解审计的任务和职能,熟悉审计的作用,掌握审 计的概念以及审计和会计的关系。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讲解与多媒体演示结合
案例教学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收集材料相结合
教学内容 的衡接及 学时分配
本章学时数为3学时
教学后记
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作为审计学课程的入门章节,本章理论知识不必过 深阐述,反而有关审计职业规划、资格证书考试、有关名人名事等相关领域知 识比较有趣味,能够吸引学生。以后讲课程入门 课时,一定要注意授课内容引 人入胜。以案例教学的形式说明各项职能的具体内容,把抽象内容具体化,不 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接触量,而且让学生觉得审计不是枯燥无味的,复 杂的理论蕴含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案例。审计的职能、任务和作用三者的关系详 细阐述,不然学生很难搞清楚三者之间的关系。
11.审计的概念
教学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安排
1.我国现代审计发展萌芽阶段的标志性人物和事件、审计产生的经济基础
2.审计对象的演变、审计目的的内容
3.审计的职能、特点与概念 教学难点提示
1.我国现代审计复兴阶段的各项法律法规
2.审计目的的内容、审计目的之间的关系
3.在理解审计概念的基础上明确审计与会计的关系
的知识背景:管理类、经济类基础知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知识
、税收、财经法规知识。
课堂讨 论、思 考题、 作业
思考题:美国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分别是哪几家?在福建地区(福州、厦门)地 区是否有分支机构?
蓝田事件思考题:
1•审计的重要性
2•审计师在舞弊侦察中的作用。
启发学生思考审计的本质和概念的感性认识
教 学 后 记
穿插我国现行注册会计师考试规则介绍、穿插介绍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考试、 详细介绍为什么会出现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虽然这些是教材之外 的知识,但是引起了学生很大的注意力,冋时对学生理解本节知识具有很好的 启迪作用。
利用教材上的内容,对内容作适度发散。为学生理解后面内容打基础。把整个 教学看做一个整体,起承转合都要花心思,这样教学具有连贯性,学生理解起 来比较容易,而且印象因为具有了逻辑性会更加深刻的。
上述表达都是审计的专业词汇,对财务管理专业来讲,都是新的名词,和其他 专业衔接不是很紧密,有些隔离,所以,让学生掌握接受新的理论体系和新的 表达陈述,是审计学第一节课的难点所在。
本章属于审计学课程的入门课,除了对整体课程做一个导论外,还要求掌握审 计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关键是通过结合实实在在的经济生活中的事项 和事件,来引起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本次课对审计课程的整体框架介绍不够 到位,没有高屋建瓴地让冋学理解审计的内涵和本质。
主要知识

八、、
1.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历史以及标志性人物和事件
2.西方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历史以及标志性人物和事件
3.审计产生的经济基础(重点)
4.审计对象的内容
5.审计对象的演变
6.审计目的的概念(根本目的、具体目的)
7.审计职能的内涵
8.审计任务的内涵
9.审计作用的含义及具体内容
10.审计的特点
教学重点安排:
1•我国现代审计发展萌芽阶段的标志性人物和事件、审计产生的经济基础2•审计对象的演变、审计目的的内容
3•审计的职能、特点与概念
教学难点提示:
1•我国现代审计复兴阶段的各项法律法规
2•审计目的的内容、审计目的之间的关系
3.在理解审计概念的基础上明确审计与会计的关系
本章是审计学课程的第一章,重点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对审计进行界定、区分审 计与会计、区分审计的三种主要类型外,主要是要学生对课程有一个整体的了 解,并具体清楚审计学课程在本科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明白学好 审计需要掌握系统掌握审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审计方法、审计程序;掌 握审计的基本技能;能进行实务审计;能编写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和建议 书外,建立远期的能力目标:成为一名CPA ACCA等。让学生明白学好本课程
课时教案
周次
第1周第1次课
课题
第一章总论
授课类型
理论课(理论课)、实践课(
)、实习()
时间设计
授课内容与教学设计
第1章总论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民间审计的产生时重点介绍南海公司案例)
1.2审计的概念与独立性
1.3审计的目标和对象
(采用案例法教学)
1.4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本章学时数为3学时
授课 重点、 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