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首例甲型H1N1(2009)流感病毒分离及其血凝素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合集下载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全基因组序列重组分析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全基因组序列重组分析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9年6月第30卷第6期 http ://ww w.aj Academic Journ al of S econd M ilitary M edical University,Ju n.2009,Vol.30,No.6637DOI:10.3724/SP.J.1008.2009.00637专题报道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全基因组序列重组分析殷建华,谢佳新,韩 磊,鹿文英,韩一芳,张宏伟,曹广文*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流行病学教研室,上海200433[摘要]目的:分析2009年流行的新型甲型流感病毒(A /H 1N1)全序列的基因重组现象。

方法:从N CBI 基因数据库下载2009年新型甲型流感病毒(A /H1N1)全基因组序列,采用M olecular Evo lutio nar y G enetics Analy sis ver sion 4.0(M EG A 4.0)软件对8条基因序列进行拼接和比对,分析2009年爆发株与历史流行株序列间的同源性;同时采用Simplot 3.5.1软件分析新型流感病毒A /H 1N 1基因重组现象。

结果:2009年3月以来爆发的新型A /H1N1病毒株聚合酶B1(po ly mer ase B1,P B1)基因来自于人H3N 2,其同源性为93.7%;聚合酶B2(polymerase B2,P B2)和聚合酶A (polymerase A,PA )与禽H5N1同源性较高,同源性分别为89.0%、89.9%;血凝素(hemag g lutinin,H A )、核蛋白(nucleopro tein,N P)和非结构蛋白(non st ructur al pr otein,NS)与北美地区猪H 1N 1同源性较高,同源性分别为91.7%、93.1%和93.1%;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 )和基质蛋白(matr ix pr otein,M P)与欧洲地区猪H1N 1同源性较高,同源性分别为90.5%、95.5%。

甲型流感的病遗传与变异演化

甲型流感的病遗传与变异演化

甲型流感的病遗传与变异演化甲型流感的病原遗传与变异演化甲型流感,又称豬流感或H1N1流感,是一种由H1N1亞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甲型流感病毒自2009年首次爆发以来,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担忧。

了解甲型流感的病原遗传和变异演化对于预防与控制这一流行病至关重要。

一、甲型流感病毒的遗传特征甲型流感病毒属于正粘液病毒科,是一种单股RNA病毒。

其基因组由8段RNA负链编码的蛋白质序列组成,包括衣壳蛋白(HA)、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核蛋白(NP)、聚合酶复合物(PA、PB1、PB2)等。

病毒的HA和NA蛋白质是其表面抗原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病毒感染与免疫抗原应答的关键因素。

二、甲型流感病毒的遗传变异甲型流感病毒具有高变异性,主要表现为抗原漂变和抗原变异。

抗原漂变是指由于点突变和框架偏移等因素导致病毒表面抗原发生突变,导致鉴定该抗原的中和抗体无效。

抗原变异则是指由于基因重配和基因重组等因素导致病毒表面抗原的基因重组或变异,导致新的毒株的出现。

甲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漂变和抗原变异是其在广泛传播和免疫选择下的必然结果。

这种变异使得疫苗的研发和流行病的控制变得更加困难。

据观察,甲型流感病毒的表面抗原HA和NA会定期发生变异,使得免疫系统对这些新型毒株失去免疫力,进而导致流感的再次爆发。

三、甲型流感病毒的变异演化甲型流感病毒的变异演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这一过程中,病毒会与宿主细胞的基因材料发生相互作用,导致病毒基因组的改变。

这些改变可能包括点突变、框架偏移、基因重配和基因重组等。

病毒的变异演化使得新的流行毒株不断涌现,引起了新的疫情和流感大流行。

近年来,通过对甲型流感病毒基因组的测序分析和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了许多有关病毒变异和演化的重要信息。

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预测流感病毒的变异趋势,为疫苗的研发和流感疫情的控制提供重要参考。

结语甲型流感的病原遗传与变异演化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研究领域。

了解病毒的遗传特征,抗原漂变和抗原变异的机制,以及病毒的变异演化过程,有助于预防和控制流感病毒的传播。

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自2009年4月被证实以来

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自2009年4月被证实以来

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自2009年4月被证实以来,目前继续在人群当中传播,且普遍认为其流行特征和致病性与季节性流感越来越类似。

2009年5月22日美国《科学》杂志科学快递网站发表了Rebecca J. Garten 等人撰写的文章:Antigenic and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Swine-Origin 2009 A(H1N1) Influenza Viruses Circulating in Humans.该文详细分析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猪流感病毒起源的遗传学和免疫学特性,并证明了其与季节性流感的不同之处。

本刊邀请了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叶荣和杨金华老师编译了这篇文章,供专业人员及有关部门参考。

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免疫学和遗传学特征含有北美猪系流感病毒和欧亚猪系流感病毒基因的独特组合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自2009年4月被证实以来,目前继续在人群当中传播。

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和它最具亲缘性的流感病毒在遗传上并不一致,这提示其基因片段此前已经流通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并未被发现。

另外,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也没有明显的感染人类的适应性分子标记,说明有可能是以前未被认识到的分子决定簇造成人际传播。

免疫学上这些病毒与北美猪甲型H1N1流感病毒类似,但却与季节性人甲型H1N1流感不同。

1.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相关背景流感大流行往往发生于人类对流感病毒血凝素(Hem agglutinin, HA)有很低或无免疫力时,流感病毒可以出现在人群当中并高效地传播。

过去三次大流行的流感病毒(1918 H1N1;1957 H2N2;1968 H3N2)均全部或部分起源于非人类的流感病毒的贮存宿主,并且其HA基因全部来源于禽流感病毒。

甲型H1N1流感病毒,首先于1930年自猪身上分离到,并与1918甲型H1N1流感病毒有极高的免疫学相似性,因此它们有可能拥有同一祖先。

甲型H1N1流感病因及病理变化(专业文档)

甲型H1N1流感病因及病理变化(专业文档)

甲型H1N1流感病因及病理变化(专业文档)甲型H1N1流感是甲型(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猪或人的一种急性、人畜共患呼吸道传染性疾病。

这种病在猪中经常发生,很少导致猪的死亡(猪的病死率为1-4%)。

人类很少感染猪流感病毒,但也发现一些人类感染猪流感的病例,大多数是与病猪有过直接接触的人。

2009年3月,墨西哥和美国等先后发生人感染猪流感病毒,为A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该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是一种新型猪流感病毒,可以人传染人。

一、甲型H1N1流感病因猪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

典型病毒颗粒呈球状,直径为80nm~120nm,有囊膜。

囊膜上有许多放射状排列的突起糖蛋白,分别是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和M2蛋白。

病毒颗粒内为核衣壳,呈螺旋状对称,直径为10nm。

猪流感病毒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基因组约为13。

6kb,由大小不等的8个独立片段组成。

尽管不同亚型之间可以组成很多种流感病毒血清型,但是可造成人感染猪流感病毒的血清型主要有H1N1、H1N2和H3N2。

猪流感病毒为有囊膜病毒,故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200mL/L乙醚4℃过夜,病毒感染力被破坏;对氧化剂、卤素化合物、重金属、乙醇和甲醛也均敏感,10g/L高锰酸钾、1mL/L升汞处理3min,750mL/L乙醇5min,1mL/L碘酊5min,1mL/L盐酸3min和1mL/L甲醛30min,均可灭活猪流感病毒。

猪流感病毒对热敏感,56℃条件下,30min可灭活;对紫外线敏感,但用紫外线灭活猪流感病毒能引起病毒的多重复活。

在1976年美国发生所谓的“新泽西事件中,大约500人感染了猪流感H1N1亚型病毒,该病毒与当时从猪体内分离的病毒相同,首次证实了在自然条件下,猪流感病毒可从猪传播给人。

1999年10月,香港1名10月龄女婴感染了猪流感病毒H3N2,现已完全康复。

这些年来,世界各地都有人感染猪流感病毒不同病毒株的报道,但并没有大规模流行。

关于甲型h1n1的相关知识点和2009年大事件

关于甲型h1n1的相关知识点和2009年大事件

关于甲型h1n1的相关知识点和2009年大事件
甲型H1N1病毒是一种双价核酸病毒,最初发现于2009年的美国,它是一种新发的病毒,属于甲型流感病毒株,又称为“新型H1N1”。

甲型H1N1流感病毒主要是通过接触或飞沫传播,包括空气传播,且这种病毒可以抵抗一些药物,传播快速。

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源自于北美地区,从4月底开始多国出现报告病例,最终发展成为一次全球性疫情。

2009年4月,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确定了H1N1流感大流行的存在。

2009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H1N1流行是一次全球性流行疾病,并且中国也宣布H1N1的第一例病例。

2009年6月,H1N1的感染,出现在中国湖北、安徽及江西等省份。

2009年11月,H1N1出现在香港,各国开始推出H1N1疫苗。

2009年12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H1N1流行开始降落,病毒传播速度被明显放缓,一季度感染报告数量也从2009年第四季度开始降低50%。

2009年12月,H1N1在国内逐步减少,但是属于一种变异病毒,专家提醒,预防病毒依然要坚持。

甲型H1N1不仅是对我们的健康构成威胁,还给全球的经济带来了重大影响,包括国际旅游行业、经济活动放缓等。

这一影响令许多政府采取措施缓解此灾,此外,许多社会服务领域,也因此受到重创,包括公共消费、教育服务等。

2009年,H1N1疫情是全球各国政府应对的一个主要挑战,但也让全球人民意识到流感预防的重要性。

在全球范围内,政府和专业机构都努力提升流感预防控制水平,宣传了流感的危害和预防方法,国家也出台了大量措施,使社会整体提升了流感防治能力。

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单抗杂交瘤细胞株的制备与初步鉴定

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单抗杂交瘤细胞株的制备与初步鉴定

L T ER N 1 EC E T S I B 0T HN0L GY Vo.1 No1 a . 01 0 1 . 2 J n,2 0





51
d : 0 9 4in 0900. 1. .2 o 1.6 . . 0—02 00 1 1 i 39 s 1 s 2 00
pr n o i l ,N t nlV ci n eu ntue e i 0 0 4 C ia at t fVr o me og y a oa ac e ad S rm Istt,B in 10 2 ; hn i n i jg
[ b t c] O jcie o pe ae hb dma cl sce n o ol a at oyMc b gis h m glt i(A A s a t bet :T rp r y f o e ert g m n c n l ni d ( A )a a t e ag i nH ) r v i l i o b n un
B in 0 0 2 .Sa e a oa r o lc l i lg n e e c E gn e n ,B in 0 0 2 .D — e ig 10 5 ;2 tt K y L b rt y f Moeua V r oy a d G n t n i r g e ig 10 5 ;3 e j e o r r o i ei j
交 瘤 细胞 株 特 异 性 强 , 价 高 , 泌抗 体 性 能稳 定 , 分 析 甲型 H N1流 感 病 毒 抗 原 性 位 点 、 立 诊 断试 剂奠 定 了基 效 分 为 1 建
础。
[ 键 词 ] 新 型 甲型 H1 1流 感 病 毒 ; 关 N HA抗 原 ; 克 隆抗 体 单

中国流行的2009甲型H1N1猪源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的分子和遗传特征

中国流行的2009甲型H1N1猪源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的分子和遗传特征

M oLECULAR AND ENETI CHARACTERI TI G C S CS oF H EM AGG LUTI N NI AND NEURAM I DAS G ENES o F CHI NI E NA 0 9 2 0
P AND MI W I - I N NF EN A ( )VI US S E C S NE oR GI I LU Z A H1 N1 R E
中国 动 物传 染病 学 报
2 1 1 ( :1 0 0,8 4) 3—1 9
C ieeJun l f n a IfcosDsae hn s o ra o i l net u i ss Am i e

研 究论文 ・
中 国 流 行 的 2 0 甲型 H1 l 源 流 感 病 毒 09 猪 N H A和 N A基 因 的 分 子 和 遗 传 特 征
闫 丽 萍 , 艳 君 , 国新 , 周 李 于 海 , 光 志 童
( 中国农业 科学 院上 海兽 医研 究所 , 上海 2 0 4 ) 0 2 1
摘 要: 目前流行 的甲型 H1 1流感病毒是一个复杂的基 因重配病毒 。对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N 尤其是病毒
囊 膜 蛋 白血 凝 素 ( am glt iH 基 因 和 神 经 氨 酸 酶 ( erm nds , A) 因 的研 究 , 控 制 和 预 防 H1 l he ag i , A) un nua iiae N 基 为 N
别 在 9 . % ~ 9 7 和 9 . % ~ 96 之 间 ; 解 位 点 处 为 IV SQ R G, 具 备 高 致 病 性 流 感 病 毒 的 特 88 9.% 86 9 .% 裂 / PIS 不
征; l N 有 株 A抗性病毒 。尽 管与 疫苗株相 比, 中国流行株 2 0 0 9甲型 H1 1猪源流 感病毒的 H N A和 N A基 因有 部分突变 , 但这些 突变并不是重要 的。本研 究首次详 细分析 了中国流行 的 20 0 9甲型 H1 1猪源流感病毒株 与 N 疫苗株 的 H A和 N A基 因的分子特征 , 实时监测流感病毒 H 对 A和 N A基 因的变化 具有重要 意义。

两种国产甲型流感病毒抗原试剂检测2009H1N1流感病毒敏感性实验研究

两种国产甲型流感病毒抗原试剂检测2009H1N1流感病毒敏感性实验研究
ZHENG Hai—chao ,M A Chao feng ,AN Jian—bo ,M I Bao , IA Yi—hang ,M A Shi—wei ,MA Yong—sheng ,CHEN Zhi—jun
(1.Virus Disease Laboratory,Xi’an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Xi’an 710054,China; 2.M edical Schoo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6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nalytical sensitivity of two rapid flu—A antigen test kit made in China in detecting 2009 Pandemic Influenza A(H1N1)Virus.M ethods To test the quantified 2009 Pandemic Influenza A(H1N1)Virus and real—time RT PCR confirmed clinical samples with these two kits.Results The assay limitation of dot ELISA was 2.58 X 10 copies/m l,TCIDs0 10。’ /ml,and the Colloidal gold immunization was 2.58× 10 copies/ml and TCIDs0 10 ”/m1.For 59 2009 H 1N 1 nucleotide positive sam ples.dot ELISA detected 34 positive and Colloidal gold im m unization 21,and two m eth— ods show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一 5.76,P< O.05).Conclusion The dot ELISA was more sensitive on testing of 2009 Pandem ic Influenza A (H 1N 1) V iru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图 分类 号 :8 2 6 9 5 ¥ 5 . 5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5 9 4 2 1 )1 0 4 一 4 10 — 4 X(0 1O — 0 4 o
Io ain o n u n a A N1 2 0 ) Vi s fo te F rtHu n s lt f I f
cs n Najg ct u i o aei n i s g b t MDc el ad e b nc eg ,a d wa eintd a / aj g1 0 9 n odrt rc n y n h K cl n m wo i gs n sd s ae A N ni // 0 .I re o t k s g s n 2 a
Wu Bn, n e , u J n u n3Qi u na g, n h ni i Deg F i F i g ag, n Y af 3Wa g S ej o a n a
(. . 5 optl fP A,J n s nig 2 0 0 ;.C maA i lH a h &E ie ilg 1 No 4 4 H si L ao i gu Naj 10 22 h nma el a n t pd m ooy C ne, ig a 6 0 2 J n s et o sae C n o a d Pe et n e t Q n do 2 6 3 ;i gu C ne frDi s og l n rv ni ,Naj g 2 0 0 ) r a r e o ni , 10 9 n
C s n Naj g Ct n nt hrceia o fI amag ii. ae i ni i ad Geei C aatr t n 0 sH e g ht n n y c zi t n
La g Lmi S a e ig,a iig, i C iL n i i i n, ho W i n ̄F n We n2QiX a , u u ba , n x x n o
(. 1解放军第四五 四医院, 江苏南京 2 00; . 1 02 2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山东青 岛 26 3;. 6 02 3江苏省疾病预 防控制中心, 江苏南京 20 0 ) 1 09
摘 要 : 南京 市首例 甲型 H1 (0 9 病毒 进行 细胞 分 离, 对 N12 0 ) 获得一株 具有较 高血 凝活性 的病毒 , 名 为 A/ nig1 0 9 命 Naj // 0 。 n 2 在全基 因组 测序 的基 础上 , 对分 离株 的血 凝素基 因(amaguii, A) h e g lt n H 的遗传特征 进行 了详细研 究。分 离株 H n A蛋 白不具有 多 碱基 H 裂解位点, A 具有 低致 病性流感 病毒特点 。与参考株 A/ai mi 0/09相 比 , 离株 A Naj g1 0 9 H C lo a 42 0 f / 分 / ni // 0 A蛋 白的有 5 n 2 个氨基酸发生 了突变, 中一 个位 于 C 抗原 位点 2 8位氨基 酸( —K) 这一突变 虽然还 不会 影响抗原性 的改变 , 其 a 0 R , 但预 示 了新 甲 型 H1 (0 9 抗原 漂移的启动 。 离株有 5 N12 0 ) 分 个潜在糖基 化位 点, 这与近年来古典猪 HI 和 北美三源重配猪 Hl N1 病毒 完全一致 , 保 留了古典猪 H1 病毒 的特 点。与禽 H1病毒相 比, 离株 H 蛋 白受体结合位点上 的 10 E - 和 2 5 G 分 A 9 ( - D) 2 ( —D) 点发 生突变 , } 位 这可能成为新 甲型 H1 ( 0 9 在人际间传播的一个重要分子基础 。 外, N12 0 ) 此 其它受体结合位点上相 关氨基 酸同时具有人 和猪 流感 病毒 的特 点。本研 究对 南京市早 期流行的 甲型 H1 (0 9 流感病毒 的 H N1 2 0 ) A蛋 白的分子遗传特征进行 了详细研究 , 对进 一步监测 病原 变异具有 重要 指导意义。 关键 词: 甲型流感病毒 , N1病毒分 离, H1 , 血凝素 , 分子特征 , 致病性 低
Ab出 : vr s sr i t e g l t a in a t i s io a e r m e c i ia s mp e f te i s n u n a A N1 j A i tan wi h ma gu i t c v t wa s ltd fo t l c l a l s o f t i f e z u h n o i y h n h r l H1
中国动物检 疫 2 1 年第2 卷 第 1 01 8 期
一4 4一
南京 市 首 例 甲型 H 1 2 0 ) 感 (0 9 流 1 N 病 毒 分 离 及其 血 凝 素 基 因遗 传 变异 分 析
梁立 敏 邵 卫星 范 伟 兴 。祁 贤 a崔 仑标 。吴 斌 。邓 斐 。付建 光 。秦 圆方 。王慎骄 。 , , , , , , , , ,
h v ra o o v r , t e a it n f t e i s we are o t i h u c r d u wh l — e o s q e c n o h v r s a d t d e g n t c a a t r t o t i o eg n me e u n ig f t e i , n su id e e c h r c e si u i i c fi s h ma gu i i n d ti.Ba e o t e e u e i o a i e u n e t e io ae i o o ti e h e g l t n i ea l s d n h d d c d a n c d s q e c , h s lt d d n t c n n d t e mu t a i mi o cd n m a l b c a n a i i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