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遗传变异和进化

合集下载

2014年高考生物复习素材:五 遗传变异和进化

2014年高考生物复习素材:五 遗传变异和进化

五遗传变异和进化一遗传的分子基础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一、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S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有毒性●R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无毒性2、实验过程(看书)3、实验证明: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有毒性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

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推论(格里菲思):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二、1944年艾弗里的实验:1、实验过程:2、实验证明:DNA才是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即: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三、1952年郝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T2噬菌体机构和元素组成:2、实验过程(看书)3、实验结论: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

(即:DNA是遗传物质)四、1956年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在只有R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五、小结: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的结构特点和DNA的复制:一、DNA的结构1、DNA的组成元素:C、H、O、N、P2、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3、DNA的结构: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A =T;G ≡C。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4、DNA的特性:①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

(排列种数:4n(n为碱基对对数..)②特异性:每个特定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是特定的。

5、DNA的功能:携带遗传信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6、与DNA有关的计算:在双链DNA分子中:①A=T、G=C②任意两个非互补的碱基之和相等;且等于全部碱基和的一半例:A+G = A+C = T+G = T+C = 1/2全部碱基二、DNA的复制1、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两条链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2、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Ⅰ前的间期3、场所:主要在细胞核4、过程:(看书)①解旋②合成子链③子、母链盘绕形成子代DNA分子5、特点:半保留复制6、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7、条件:①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②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③能量:ATP④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8、DNA能精确复制的原因:①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课件遗传变异进化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课件遗传变异进化

生物变异的4大问题
一定吗?
变异变
_改_变_基因的质(基因结构改变,成为新基因),
不_改_变_基因的量。
基因重组
不改变 基因的质,一般_不_改_变_基因的量, 但改变基因间的组合方式及改变基因型。 (注:转基因会改变基因的量)
染色体变异 不_改_变_基因的质,__改_变__基因的量或改变基因 的排列顺序。
D.用同位素标记法可以探究乙图所 示的复制方式是否为半保留复制
图乙的复制起点在哪里? 有几个复制叉?
真、原核细胞基因表达过程
真核生物核基因的表达过程: 转录在细胞核中进行,翻译在核糖 体上进行,两者不同时进行。
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过程。 转录和翻译两者同时进行。
辨析:真核细胞中,以上两种过程可以同时发生。(✔ )
5.(2022·河南百校联盟)如图是DNA复制过程的相关示意图,其中甲图是复制时
形成的复制叉,丙图是复制时形成的复制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由丙图可知,DNA复制起点的两 侧都能形成复制叉
B.由丙图可以推知复制环越大,复 制启动的时间越早
C.丙图有一个解旋酶参与催化DNA 分子中氢键的断裂
豌豆的圆粒性状是由R基因控制的,当R基因中插入一段 80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时就成为控制皱粒性状的r基因。豌豆 种子圆粒性状的产生机制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b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 b过程中,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 C. R基因中插入一段80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属于基因重组 D. 该事实说明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
A、均不含有35S,部分含有15N B、均不含有32P,全部含有15N C、部分含有32P,全部含有15N D、部分含有35S,全部含有15N

模块二遗传与变异03 变异、育种和进化-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

模块二遗传与变异03 变异、育种和进化-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

一、生物变异的类型和特点
1.变异类型的辨析
①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 但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②真核生物DNA的非基因区发生碱基改变不 属于基因突变,突变的基因不一定都能遗传 给后代。 ③无论能否遗传给后代,突变和基因重组均 属于可遗传变异。 ④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 间,至少两对等位基因,如AABb自交不能发 生基因重组,受精过程中也不发生基因重组。
一:用该宽叶红花突变体与缺失一 条2号染色体的窄叶白花植株杂交
二:用该宽叶红花突变体与缺失一 条2号染色体的窄叶红花植株杂交
(2)结果预测: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为 图甲所示的基因组成;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为图乙所示的基因组成; ③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为图丙所示的基因组成。
B
D.生物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例12:(2021.福建)物种甲和物种乙为二倍体植物。甲生活在阳光充足的悬崖顶乙
生活在悬崖底的林荫里。在某些山地坡度和缓的地方,甲和乙分别沿着斜坡向下和向
上扩展,在斜坡上相遇并杂交产生丙。若丙不能产生子代,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和乙仍然存在生殖隔离
例1:(2021·1月浙江)野生果蝇的复眼由正常眼变成棒眼和超棒眼,是由于某个 染色体中发生了如下图所示变化,a、b、c表示该染色体中的不同片段。棒眼和超
棒眼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畸变中的(B )
A.缺失 B.重复 C.易位
D.倒位
例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

高考生物遗传与进化历年真题全解2024年版

高考生物遗传与进化历年真题全解2024年版

高考生物遗传与进化历年真题全解2024年版遗传与进化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也是高考生物科目中的重要内容。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遗传与进化的知识,本文将对2024年高考生物遗传与进化历年真题进行全面解析。

一、选择题1. 遗传物质DNA的主要功能是()A. 储存遗传信息B. 控制细胞代谢C. 维持细胞结构D. 调节细胞分裂解析:选择A。

DNA是遗传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储存了生物的遗传信息。

2. 研究表明,同一个家族中的成员所患的某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与该病的发病概率有关。

根据这一特点,该病有可能是由位于()的基因突变引起的。

A. 染色体座B. 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C. 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D.细胞器DNA解析:选择C。

隐性遗传病通常由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引起。

3. 某个物种的数量由于环境变化而减少,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这是()的一个例子。

A. 适应性辐射B. 同域分化C. 遗传漂变D. 迁移解析:选择C。

数量减少会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属于遗传漂变的范畴。

二、解答题1. 请试述自然选择的原理。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机制之一,其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个体之间存在遗传变异,这种变异会影响个体的适应性。

- 环境资源有限,个体之间会进行竞争。

- 适应环境的个体会更有利于生存和繁殖。

- 适应性强的个体会将其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而适应性较差的个体不容易繁殖后代。

- 随着时间的推移,适应性较高的特征会在种群中逐渐积累,而适应性较差的特征则逐渐减少。

2. 解释DNA复制的过程。

DNA复制是生物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进行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DNA双链解旋:DNA双链分离,并用水解酶打开双链结构,形成复制起始点。

- DNA链合成:DNA聚合酶沿着模板链合成新链,利用单链模板合成新的互补链。

- DNA连续复制:在模板链上进行连续复制,DNA聚合酶能持续合成新链。

- DNA不连续复制:在另一个模板链上进行不连续复制,形成片段,即Okazaki片段。

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遗传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生物基因与性状传递规律以及遗传变异的发生和演化机制。

在高考生物中,遗传和变异是一个较为重要的考点,掌握好这些知识点对于提高成绩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遗传与变异基础概念1. 基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本单位,能够编码生物性状。

2. 染色体:基因的载体,存在于细胞核中,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

3. 基因型:一个个体在某一基因位点上的基因的组合。

4. 表现型:一个个体在性状上的表现。

5. 等位基因:存在于同一位点上,控制着相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6. 显性和隐性:显性基因决定个体的显性性状,隐性基因只在显性基因缺失或没有的情况下表现。

7. 一对杂合:一个个体所含的两个等位基因不相同的状态。

8. 纯合:一个个体所含的两个等位基因相同的状态。

9. 遗传性状:与遗传有关的外显的性状。

二、遗传和变异的规律1. 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孟德尔通过对豌豆的杂交实验,发现一对配对基因对独立地分离和随机组合,形成新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组合。

2. 分离定律:个体的两对基因分离开来,并独立地进入不同的配子。

3. 自由组合定律: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的基因对独立地分离和自由组合。

4. 互补定律:两对显性纯合子的复合子,其表型与一个配子的表型相同。

5. 独立分配定律:亲代的两对基因以各自的方式分配给子代。

三、单因素遗传1. 显性和隐性遗传:显性遗传是指显性基因决定的性状能够表现在杂合和纯合个体上,隐性遗传是指隐性基因决定的性状只能在纯合个体上表现。

2. 过显性:过显性是指杂合个体的表型超过两种等位基因的效应之和。

3. 倒位:两对等位基因互换位置,导致显性和隐性状相反。

4. 可变等位基因:一个基因座上可以有多个等位基因,这些等位基因在自然界中随时变化。

5. 基因突变:由于基因突变,导致性状改变。

四、多因素遗传1. 重叠性状:多对基因的叠加作用,由于每对基因只对性状的一部分贡献,导致连续性状的存在。

2024高考生物遗传变异题型总结与知识点清单

2024高考生物遗传变异题型总结与知识点清单

2024高考生物遗传变异题型总结与知识点清单生物遗传变异是高考生物考试中的重要题型之一,考察学生对遗传变异原理及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本文将对2024年高考生物遗传变异题型进行总结与知识点清单,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生物遗传变异的概念与分类遗传变异是指物种个体或种群在遗传学上出现的差异,它是进化的基础。

根据遗传变异的性质与来源,可分为突变和重组两大类。

1. 突变:指基因或染色体发生的突然而明显的变异。

根据突变的性质,可分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突变两种。

2. 重组:指在有性繁殖中,染色体交配时的相互组合与重排。

根据重组的方式和结果,可分为染色体重组和基因重组。

二、生物遗传变异题型的常见形式在高考生物试题中,生物遗传变异题型的常见形式主要包括选择题、计算题和解析题。

1. 选择题选择题是生物遗传变异题型中最常见的形式,以多项选择题为主,考查对遗传变异原理与相关概念的理解。

下面是一道例题:【例题】下列生物遗传变异类型,属于基因突变的是:A. 染色体缺失B. 重复序列扩增C. 单核苷酸多态性D. 点突变2. 计算题计算题主要考察学生对遗传变异的计算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掌握。

例如,要求根据某个遗传变异情况进行染色体计数或基因型计算。

下面是一个计算题的例子:【例题】在一种动物的育种中,已知一个显性基因A决定体毛的颜色,该基因有两个等位基因:A1和A2。

已知在某个群体中⅔的个体为黑色(AA),⅓的个体为黄色(Aa),几乎没有白色个体(aa)。

根据这个情况,请计算:A. 黑色个体(AA)的频率B. 黄色个体(Aa)的频率C. 白色个体(aa)的频率3. 解析题解析题通常结合生物遗传变异的实际例子,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推理。

下面是一个解析题的例子:【例题】某地发生了水稻稻瘟病的流行,出现了一种对相关抗病基因产生突变的病毒毒株。

在经过几代的繁殖和传播后,这种突变体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抗病基因,并导致水稻瘟病抗性下降。

2024年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一. 基因和染色体1. 基因的概念和结构: 基因是控制遗传性状的单位,由DNA序列组成。

基因主要由编码区和调控区组成。

2. 染色体的结构: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包括着丝粒、中节和武器,显示为X形。

人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其中一对性染色体决定个体的性别。

3. 基因表达和遗传密码: 基因在细胞内通过转录和翻译进行表达,形成蛋白质。

遗传密码是DNA上碱基序列与蛋白质上氨基酸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

二. 遗传与变异1. 遗传的模式和规律: 单倍体和双倍体的授精结合方式决定了不同的遗传模式,如显性遗传、隐性遗传和中间型遗传等。

遗传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定律、多基因遗传和多因素遗传等。

2. 变异的原因和分类: 变异是指个体间基因型和表型的差异。

变异原因有突变、基因重组和基因互作等。

变异可分为显性变异、隐性变异和连续变异等。

3. 变异的作用和意义: 变异是进化的基础,对物种的适应和生存具有重要作用。

变异也是品种育种和遗传病的研究的重要基础。

三. 遗传与性别决定1. 性染色体: 人类性别决定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男性为XY,女性为XX。

Y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决定了个体的性别。

2. 性染色体遗传: 男性性别决定基因为隐性,女性性别决定基因为显性,男性将Y染色体传给儿子,女性将X染色体传给儿子和女儿。

3. 性别比的控制: 性别比由性别比偏离比和性别比变化比。

性别比的偏离由性染色体和非性染色体控制。

四. 遗传与遗传病1. 遗传病的概念和分类: 遗传病是由异常基因引起的疾病,可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遗传病。

2. 常见的遗传病: 单基因遗传病如先天愚型、血红蛋白病等;多基因遗传病如近视、高血压等;染色体遗传病如唐氏综合征、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3. 遗传病的防治: 遗传病的防治可以通过遗传咨询、基因筛查和基因治疗等手段进行。

五. 遗传与进化1. 进化的概念和证据: 进化是生物种群遗传结构和表型特征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过程。

2024年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遗传和变异是生物学中重要的概念和研究方向,也是高考生物中的重要内容。

以下是2024年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的总结:
1. 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是指生物体获得的特性和性状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位于染色体上。

2. 物质基础:DNA是遗传信息的物质基础,它由四种核苷酸组成: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

3. 遗传物质复制:DNA的复制是生物体繁殖和生长的基础。

DNA 复制是一种半保留复制过程,即新合成的DNA分子保留了原DNA链的一个链。

4. 基因型与表现型:个体的表现型由基因型决定,基因型是指个体所携带的基因的类型和数量。

5. 遗传的模式:遗传的模式包括显性遗传、隐性遗传和性连锁遗传。

显性遗传是指形状和性状通过显性基因表现出来,隐性遗传是指形状和性状只有在两个隐性基因都带有则能显示出来,性连锁遗传指某些特征与性别有关。

6. 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指基因型和表现型在整个种群中存在差异的现象。

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基础。

7. 突变:突变是指基因在遗传过程中发生的突然而稀有的改变。

突变可以分为点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8. 变异的影响:变异的影响包括生物的形态、生理功能、生态适应和进化等方面。

9. 遗传工程:遗传工程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基因的改造和调控,通过导入外源基因改变目标生物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这些是2024年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的主要内容。

学生们可以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提高对遗传和变异的理解能力,为高考生物考试做好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高考生物二轮专题辅导遗传变异和进化【命题趋向】一、直击考点[知识点][能力点]Ⅰ.理解能力要求:能阐述本专题所学知识的要点,掌握遗传规律的本质并适用范围。

能运用相关知识对遗传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如,能正确阐述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内容和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基因位置。

能理解基因与环境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Ⅱ.实验与探究能力要求:能独立完成本专题中的“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并能对设计实验,探究控制某性状的基因的显隐关系、遗传规律,能对遗传的试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能对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Ⅲ.获取信息的能力: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能运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与遗传和进化有关的知识,能运用提供的新信息补充完善本专题中的问题。

能用文字、图表、曲线等形式准确描述相关能力,例如,用遗传图解分析解释说明相应的遗传现象。

[高考热点]在本专题的考点中,验证DNA是遗传物质的思路与方法、DNA的提取和鉴定原理、遗传基本规律的实质及实践运用。

常见遗传图解的书写、计算及实验设计与分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概念,以及各种育种方式的方法、原理及流程设计等知识是高考中的热点而且所占分值很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二、本专题命题方向和应试策略Ⅰ.关于性状遗传的探究实验仍被看好高考试题的创新设计正朝着开发性、能力型目标迈进,就本专题的知识特点看,直接考查来源于课本的纯验证性实验考查的越来越少,而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具有材料背景的新情境探究性实验题已逐渐演变为主流题型,如关于牛有角无角的显隐关系的判断、果蝇体色遗传德判断等。

但是,情境新,理不新,考查点,还是课本上介绍的原理和规律。

所以,考生在学习本部分知识时,绝对不能陷入仅仅对遗传机率的计算中,而应掌握遗传实验的理念:怎样判断某基因是核遗传还是质遗传、怎样判断某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性染色体上、怎样确定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关系等。

Ⅱ.从分子水平考查遗传现象的命题将受重视值得对于分子水平解释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将会在高考中有所体现,例如: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过程以及真、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从减数分裂的角度解释生物的变异和遗传等。

Ⅲ.相关材料分析题会在高考中出现本专题所涉及的生物学领域近些年发展很快,例如关于生物进化的证据、关于实验室生物进化的速度,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工程等等。

高考中,这些新发现、新成果无疑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的好材料。

但是,考查的知识仍会是课本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过程和方法,同时,也不能忽视材料中所给出新结论,这些新内容也许是对课本知识的补充或者完善。

考生在复习时,应该明确,科学知识是可以变化的;并尽量广泛联系课本内的其他章节,尝试用遗传的角度去解决其他的生命现象。

【考点透视】一、网络构建[相对性状概念图]二、复习重点[细胞核遗传与细胞质遗传的比较][DNA 复制、转录和翻译]磷酸脱氧核糖 含氮碱基 核糖 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内含子外显子 编码区非编码区mRNA蛋白质细胞核遗传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显性基因 隐性基因 等位基因细胞质遗传包括 被控制组成属于包括包括 被控制组成基本单位基本单位包括水解产物 水解产物水解产物基本单位转录翻译组成参与参与调控[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人类遗传病的种类][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的比较][育种问题][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三、可能出现的考点本专题在高中生物中所占的内容比例很大,涉及的生物学知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在高考生物刚刚恢复的两三年内,本专题的考查量较少,但近几年,命题率明显增加,而且试题难度也较大,下面是应注意的考点。

1.验证DNA是遗传物质的思路、方法及在实验设计题目中的开拓作用。

2.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过程以及结合真、原核生物基因结构,弄清DNA、mRNA、氨基酸之间的关系与计算。

3.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与细胞分化及个体发育的关系。

4.基因多样性、蛋白质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5.科学探究方法在遗传规律发现中的应用。

6.从减数分裂角度分析遗传规律和变异的类型。

7.单基因遗传病图谱分析及遗传方式的判断、常见人类遗传病的遗传图解的书写、分析及概率计算。

8.各种育种方式的原理、方法及流程设计。

9.细胞核遗传与细胞质遗传的区别与联系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0.遗传实验的设计与探究: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育种实验,DNA半保留复制特点的探究。

11.基因工程操作工具、流程及在社会生产、生活、科技中的应用。

12.基因诊断、基因治疗与优生优育。

13.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例题解析】[例1]将基因型为AA的红果甲植株的枝条嫁接到基因型为aa的黄果乙植株上,在自交情况下,该枝条所结果实的颜色、果皮的基因型、受精极核的基因型分别为()A.红果、AA、AAA B.黄果、Aa、Aaa C.红果、AA、Aaa D.黄果、aa、aa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果皮遗传和受精极核形成的知识的理解能力。

题干中嫁接过程为无效信息,却增加了试题的难度,自交的父本和母本都是基因型为AA的红果植株。

果皮是由母本的子房壁发育而来,果实的颜色由母本基因型(AA)决定,为红果。

受精极核由1个精子(A)和2个极核(A+A)构成。

[答案] A[例2] 萝卜的根形是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的。

现用两个纯合的圆形块根萝卜作亲本进行杂交。

F1全为扁形块根。

F1自交后代F2中扁形块根、圆形块根、长形块根的比例为9:6:1,则F2扁形块根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A.9/16 B.1/2 C.8/9 D.1/4[解析]考查孟德尔比率9:3:3:1的灵活运用能力。

若AaBb X AaBb ,则子代表现型比例为9显显:3显隐:3隐显:1隐隐。

F1(AaBb)自交后代F2中扁形块根、圆形块根、长形块根的比例为9:6:1,则F2中很可能是9显显:(3显隐+3隐显):1隐隐。

所以,F2扁形块根(A_B_)中纯合子(AABB)占1/9,杂合子占8/9。

[答案] C[例3] 阅读四段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真核生物(如人)的基因是一个嵌合体,其编码区包含着能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外显子)和不能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内含子)。

外显子被内含子一一隔开。

材料二:由基因指导合成的信使RNA开始也带有内含子转录部分,称为前体信使RNA,其内含子转录部分被切下来后,再重新将外显子转录部分拼接起来,才能成为成熟的信使RNA,释放到细胞质中指导蛋白质合成。

材料三:内含子转录部分被切除和外显子转录部分被拼接都需要能量和酶。

材料四:科学家用嗜热四膜虫作为实验对象进行拼接实验,他们惊奇的发现,在不含任何蛋白质成分的四膜虫前体信使RNA提取物中加入ATP,结果前体信使RNA成功地完成了拼接。

(1)外显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前体信使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2)若某人的基因编码区中有n个碱基,其内含子中有m个磷酸基,则由它转录合成的成熟信使RNA中有个核糖,该基因指导合成的蛋白质最多有个氨基酸分子。

(3)已知某人的细胞DNA分子上的一个碱基对(G—C)发生置换,但细胞表现一切正常,请对此作出三种合理解释。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可以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考查真核基因的结构,“6∶3∶1”的运用,基因突变的概念和酶的概念的综合运用能力。

(1)真核基因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编码区包括内含子和外显子,它们均是由脱氧核苷酸构成的。

而信使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2)信使RNA是以DNA分子(编码区)的一条链转录后形成的,则它的碱基的总数应该是n/2个,但是这个RNA只是初使的RNA,成熟的RNA还要把内含子部分剪切掉,因此,成熟的RNA中核糖数(或碱基数)是:(n-m)/2。

氨基酸分子的总数是成熟RNA中碱基数的1/3。

(3)发生基因突变但细胞表现一切正常,即基因表达的产物蛋白质没有改变,则基因突变可能发生在基因之间没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也可能发生在转录产物被剪掉的内含子中,还可能是置换发生后所形成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对应的是同一种氨基酸。

(4)材料三:RNA拼接需要酶和能量;材料四:在不含任何蛋白质成分的四膜虫前体信使RNA提取物中加入ATP,结果前体信使RNA成功地完成了拼接。

通过对比分析得到,有些酶的成分是RNA。

[答案](1)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2)(n-m)/2 ,(n-m)/6 ;(3)①置换发生在内含子中,不影响蛋白质合成;②置换发生后所形成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对应的是同一种氨基酸;③置换发生在连接DNA上基因片段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中;(4)有些酶的成分是RNA(有的酶可能并不是蛋白质)。

[例4]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分子生物,与人类关系特别密切。

今年世界上发现了能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简称禽流感),我国参与了抗击禽流感的国际性合作,并已经研制出禽流感的疫苗。

要与禽流感作斗争,必须了解它、研究它,需要大量的供实验用的病毒结晶。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I.在病禽中分离出禽流感样本后,实验室中如何获得大量禽流感病毒?为什么?(1);(2)。

II.要研制禽流感疫苗,必须知道其大分子组成,请设计实验探究禽流感的物质组成:(1)实验原理:RNA液在浓盐酸中与苔黑酚试剂共热显绿色还需补充的两个实验原理是:○1○2(2)去掉病毒中大分子成分的简便方法是(3)设计一个表格记录实验结果,用于实验结论的分析:[解析]考查病毒的培养及病毒的物质组成的实验分析和实验设计能力。

病毒不能独立繁殖,必须采用活体培养基培养。

病毒的物质组成为蛋白质和核酸,只含DNA或RNA。

实验原理就是根据颜色反应来鉴定禽流感病毒中到底含有哪些成分,RNA的鉴定属于课外内容,题干中已经给出;蛋白质和DNA鉴定来源于课本实验。

实验结果就是病毒化学成分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二苯胺反应和苔黑酚反应产生的颜色变化,根据颜色反应可以得到相应的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