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普法考试判断题题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五”普法+公务员学法用法读本考试试题汇总【1】

判断题

(共597道)

1 平等对待主要包括反对特权、禁止歧视、同情弱者、打击强者。(×)

2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法治领域的基本指导思想,其内容博大精深。(√)

3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4 法治可以脱离一定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所提供的社会条件。(×)

5 把法治作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的基本手段在现代社会不具有普遍性。(×)

6 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7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为根本指导思想。(√)

8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理论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实践经验的总结。(√)

9 执法为民理念,是具有鲜明社会主义特色的法治理念,其核心是政法工作必须坚持做到维护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10 作为法治理念的公平正义,是指社会成员能够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公平实现权利和义务,并受到法律的保护。(√)

11 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2 严格依法办事是法治区别于人治的重要标志。(√)

13 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全体人民的意志,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

14 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利益是执法为民的核心。(√)

15 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16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17 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是我国在1998年确立依法治国方略之后,党中央和国务院陆续提出的两个重要概念,两者的内涵具有高度一致性。(×)

18 1999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行政执法,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不断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

19 2004年发布的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更加明确地提出了“法治政府”的新概念,将“建成法治政府”作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最终目标,并提出了5年的建设期。(×)

20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纳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并提出了更加明确、具体的要求。(√)

21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两个重点:一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二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里的一个“全面”、一个“加快”,为建设法治政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

22 法治政府的有限性,体现在行政机关本身职权的有限性,即行政机关只能在法律赋予的职权范围内行使权力,不能超越法律授权,这就是“职权法定”原则的要求。(√)

23 法治政府的有为性,或者说有效性,则体现在行政机关必须依照法律的要求忠实地履行职责,通过积极作为努力实现依法确定的绩效目标,避免不作为或消极作为。(√)

24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公民有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其中,监督权是实现其他权利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和民主建设的一项重要权利。(×)

25 2008年5月1日施行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确立了“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理念。(√)

26 合法行政是对行政机关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它意味着行政机关行使任何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利的行政权力时,都必须取得法律的授权,符合法律的规定。(√)

27 由于行政机关自由裁量的权力越来越大,仅仅要求行政活动合法是不够的,还必须从合理性和正当性的角度提出更为具体的要求。(√)

28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提高程序意识,严格按照行政活动必须遵守的步骤、方式、方法、顺序、时限等规则进行。特别要保障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

29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活动,应当遵守法定时限,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30 诚实守信既是政府机关的道德准则,也是最基本的法律义务,如果政府在行政管理中不能做到信守承诺,而是反复无常、出尔反尔,那么不仅会使政府失去信誉,而且会损害老百姓的信赖利益。(√)

31 政府的权力与责任应当保持一致,这是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重要标志,而把国家法律赋予的公共权力当做是部门权力和个人权力,或者只行使权力,不承担责任的做法都违背了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32 法治的本质是良法之治,但有法律不等于有法治,只有制定良好的法律得到全社会一体遵行,法律能够自动运转,才可以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法治。目前,我国的法治可谓真正意义上的法治。(×)

33 经济和社会有序运行的关键,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则主要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有效调控经济、监管市场。(√)

34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界定不同机关、不同层级的职能和权责,以提高政府绩效为出发点,以加强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落脚点,确定中央与各级地方政府的合理规模,建立一个规模适度的政府,这也意味着应当强调政府规模的收缩。(×)

35 改革行政管理方式,要求我们更多地运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进行管理,逐步习惯于依据法律既定的规则,通过财税、金融和其他经济手段履行职能,通过立法、执法和司法解决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36 我国自1988年机构改革以来一直采用“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的方式保障机构改革成果,从长远看,“三定方案”虽不具有法律权威但尚能有效保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成果。(×)

37 目前,我国已完全建立起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

38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能否有效实施,违法行政行为能否得到有效监督和纠正,群众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司法是否公正,司法监督是否奏效。为此,应当支持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并以“三权分立”的方式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司法机关在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作用。(×)

39 公共行政决策是指国家行政组织为了实现公共行政目标,依据既定政策和法律,对面临要解决的问题,拟定并选择活动方案、作出决定的过程。(√)

40 行政决策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行为过程,贯穿行政管理的全过程,是政府影响社会管理社会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也是行政管理的基本问题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