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林制冷机PPT课件

合集下载

《制冷系统讲座》PPT课件

《制冷系统讲座》PPT课件

5、匹配制冷系统
5)最小制冷工况下。 蒸发器温度不能低于0 ℃ ,到0 ℃ 以下时,蒸发器上附着的除湿水 份会开始冻结,不能制冷,当冰成块掉下来的时候会打坏风轮。
空调器的防冻结功能,当检测到蒸发器的温度T2连续一段时间低于某 温度值时,压缩机停止工作,等到T2上升到某温度时才开始工作。如 美的分体机:T2连续5分钟低于2 ℃则停压缩机,内风机转速不变,T2 上升到8 ℃后再开压缩机。
1)排气温度目标值:85-90℃ 高于目标值,则应该减短毛细管,加大室外机风量或追加冷媒。 低于目标值,则加长毛细管,减少冷媒。 如果是特别匹配的高效制冷系统,排气温度较低,一般在70-80 ℃。
5、匹配制冷系统
2)冷凝器中部温度目标值:45-50℃左右,过冷度目标值在5-10 ℃左右 冷凝器出口最低在37-38 ℃,若过低则与环境35 ℃温差太小,换 热量很少 冷凝器中部温度高于目标值,则应该减短毛细管,加大室外机风量 或加大冷凝器。 冷凝器中部温度低于目标值,则应该加长毛细管,追加冷媒。
4、单级压缩蒸气被冷 却物体的热量。蒸发器是对外输出冷量的设备。
普通家用空调器蒸发器里的制冷剂(R22)的蒸发压力在5.5-6.5bar左右。
二、系统匹配
选压缩机 选冷凝器 选蒸发器 估算制冷剂充注量 匹配制冷系统 不合格项目的整改
5、匹配制冷系统
7)不合格项目微调与整改 室外机有冷媒流动声 毛细管组件用防振胶包住 在两个管径变化大的地方加过渡管 在过渡管处包防振胶 异声或噪音超标 如果是风道的异声,则要改变风轮转速、安装位置或换风轮 如果是制冷系统的异声,则在固频不合格处加配重块或防振胶 改变其固频 在配管振动大的地方贴防振胶 在压缩机排气管上加消声器 压缩机包隔音棉 钣金件上贴隔音棉

制冷技术与空调原理教材-1-PPT课件

制冷技术与空调原理教材-1-PPT课件
总则 制冷技术与空调原理
第一节 基本概念
1、制冷:就是把某一物体或空间(包括空间内的物 体)的温度降低到低于环境介质的温度,并保持这 一低温状态的过程。 2、冷却:冷却是可以自发地进行,但高温物体的温 度不可能降低到低于环境介质的温度。 3、制冷机:为了达到和保持某一物体或空间(包括 空间内的物体)的温度的目的,不断地将该物体或 空间的热量以及由外界传入的热量转移到外界环境 中去,这一非自发的过程,需要消耗外界能量来进 行补偿,实现这一过程所需要的设备称为制冷机。
二、有温差传热的逆卡诺循环
论点要点:面积不能无限大;温度只能接近;
无温差传热的逆卡诺循环
T T
有温差传热的逆卡诺循环
T 3’ 2 2 T’ T T2’ 2’
3
3 4
4’ 5 绝热压缩 6 1 1’
T2
4
1
T2
绝热 膨胀
5 可逆等温 压缩
6
s 可逆等温 膨胀
s
第三节 具有变温热源的理想制冷循环 ——劳伦兹循环
8、天然冷源:如深井水、冬天贮冰,但它受 到季节、地域、贮存条件等限制。 9、人工制冷的方法:相变制冷、气体膨胀制 冷、热电制冷等。 10、相变制冷:利用物质由液态变为气相时 的吸热效应来获取冷量的方法。 此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占绝大多数,具体应 用的有蒸汽压缩式、吸收式、蒸汽喷射式、 吸附式等四种制冷方式。 11、气体膨胀制冷:将高压气体作绝热膨胀, 使其压力、温度下降,利用降温后气体来吸 取被冷却物体的热量,从而达到制冷目的。
12、热电制冷:又称为温差电制冷或半导体 制冷。它是建立在珀尔帖效应的原理上的一 种新型的制冷应用。基本模型是:将两种不 同的材料的一端彼此连接起来,另一端接上 电源。,则在一端将会产生吸热(制冷)效 应,,另一端产生放热效应。

《制冷技术》PPT课件

《制冷技术》PPT课件

(5)等焓线—过热区内及两相区内,均为向右下方倾斜的线,但 两相区内的等焓线的斜率大,过冷区的焓值可近似用同温度下 饱和液体的焓值代替(粗白线)
(6)等干度线—只存在于湿蒸气区,其方向大致与饱和线相近
T
K
h
4
S
第一章 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
第一节 逆向可逆循环
1、工质的正向循环
它使高温热源的工质通过动力装置对外作功,然后再流向低温 热源,亦称动力循环
h
12
2、理论循环热力过程:
图中点1表示蒸发器中蒸气的状态,且取为蒸发压力下的饱和蒸气。 1—2表示制冷剂蒸气在压缩机中的等熵压缩过程。点2表示压缩机的排气状态,已是冷 凝压力pk下的过热蒸气。 2—3—4表示等压冷却及冷凝过程,其中点3表示pk压力下的饱和蒸气状态,点4表示冷 凝后的饱和液体状态。 4—5表示绝热节流流过程,这一过程在两相区内进行,节流前后制冷剂的焓值相等。 5—1表示蒸发器中的等压蒸发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制冷剂液体全部转化为蒸气,并对外 提供冷量。
2)当吸气过热度增加,排气温度T2上升,过高的排气温度不但使润滑油粘度变稀,影响 压缩机的正常运行,但适当增加过热度能使润滑油较顺利返回压缩机;
3)当压缩机吸入的蒸气具有一定的过热度能防止在气缸中产生液击现象。
h
19
三、回热循环
1、回热循环: 参照液体过冷和吸气过热在单级压缩制冷循环中所起的作用,可在制冷流程中加设一 个回热器,令节流前的液体同吸入压缩机前的蒸气进行热交换,同时达到实现液体过 冷和吸气过热的目的。这样便组成回热循环
q0 h1' h1
但单位理论功也增大:
w 0 (h 2 ' h 1 ') (h 2 h 1 )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2-2)《制冷机》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2-2)《制冷机》ppt课件
可利用热水、蒸汽、燃油、燃气
2、运转稳定
运动部件少、无振动、噪音低
3、安全可靠
真空容器无爆炸危险;制冷剂对环境无污染
4、调节范围广
部分负荷性能优良,对外界环境适应性强
吸收式制冷技术的发展
● 1945 年,美国开利公司制造出 ● 1959 年,日本汽车制造株式会社(现川崎重 工)生产出第一台大型吸收式冷水机组。 世界上第一 台溴化锂吸收式制 冷机组:单效型, 45万大卡。 ● 1961 年,美国斯太哈姆公司制造出第一台双效 吸收式制冷机。
4Fe (OH)2 + 2H2O + O2 = 4Fe (OH)3 4Cu + O2 = 2 Cu2O
+ 热交换器
+
活塞式冷水机组 螺杆式冷水机组
离心式冷水机组
● 燃油、燃气型吸收式冷温水机 ● 水源、地源热泵机组
空调系统的一般组成
空调器
●吊顶式、落地式风机盘管
●新风机组 ●组合式空调器
空调系统的一般组成 辅机
●冷水、冷却水泵
●冷却塔
●软化水装置 ●自动补水装置
吸收式制冷机的特点 1、能源利用范围广
制冷传热学基础— 典型换热器
板式热交换器
吸收式制冷热源
● 燃油
◆ 轻油:0号柴油、-10号柴油 ◆ 重油:A类重油
● 燃气
◆ 天然气:发热量大,杂质含量少 ◆ 城市煤气:发热量小,杂质含量多 ● 高压蒸汽,低压蒸汽,高温热水 ◆ 4~8kgf/cm2高压蒸汽,4kgf/cm2以下 低压蒸汽。 ◆ 80~130℃的高温热水
RAW系列蒸汽吸收式制冷机
冷量范围:
800~3000冷吨 (240~900万Kcal/h)
适用蒸汽压力:

制冷基本原理PPT课件

制冷基本原理PPT课件

5.热力学第一定律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不可能 被创造,也不可能被消灭;但能量可以从一种 形态转变为另种形态,且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 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6.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不能自发地、不付代价地从低温物体传 到高温物体;或者说:如果不消耗外功, 就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例如,制冷装置就是根据此定律,用消耗 一定的机械能、电能或热能作为补偿条件, 把热量由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而达到制 冷目的的。
1.什么是温度 温度是表明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什么是压力 单位面积所受到的垂直作用力就为压力.
3.什么是制冷
制冷就是使某一空间内物体温度低于周围 环境介质的温度,并维持这个低温的过程. 换一句话说,制冷技术就是制取,保持温度 的专有技术.
4.什么是热泵
逆向循环具有从低温热源吸热向高温热源放热的 特点,当使用目的是从低温热源吸收热量时,该装 置就是制冷机;当使用的目的是向高温热源释放热 量时,它就是热泵.
7.什么是制冷系数
就是制冷量与压缩机输入功率之比.
8.什么是导热
导热是物体各部分直接接触时所发生的热 量传递方式. 9.什么是对流换热
对流换热是指流体各部分或流体与固体壁面间 发生相对位移时引起的热量传递.在制冷换热 器中,制冷剂流过管内时的热量传递就是典型 的对流换热.
第二章 蒸气压缩式制冷装置 的基本原理
制冷基本原理
课程内容
第一章 制冷原理的名词解释 第二章 蒸气压缩式制冷装置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 制冷剂 第四章 制冷压缩机 第五章 制冷换热器 第六章 节流机构 第七章 制冷设备和管道的保温
第一章 制冷原理的名词解释
温度 压力 制冷 热泵 热力学第一、二定律 制冷系数 导热 对流换热

第五节制冷机组及制冷机房精选精品PPT

第五节制冷机组及制冷机房精选精品PPT
第五节制冷机组及制冷机房
制冷系统的组成
一)制冷机组 将具有较低温度的被冷却物体的热量转移给环境介质从而获取冷量的机器
压缩式、吸收式和蒸汽喷射式 (1)压缩式
曲轴转动,带动曲轴连杆动, 连杆顶部的活塞就在气缸内进 行往复活动。 活塞到达下端时,吸气阀开, 制冷剂气体通过阀门而进入, 制冷剂气体充满汽缸时,吸气 阀关闭,活塞到达上端时被压 缩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 通过打开后的排气阀而排出。
分贮为液空 器气应源设热置泵在(冷通凝过器吸附收近外,界须空保气证的冷热凝量器供内暖的)液和体水能源自热流泵流(入即器可内供。热又可储供暖存)热量,以备冬用。冬季通过热 分为空气源热泵(通过吸收外界空气的热量供暖)和水源热泵(即可供热又可泵供暖将)土壤中的热量转移到房间,对
房间进行供暖,同时储存冷量,以
能转换为气体的压力能。
齿间容积。
分为空气源热泵(通过吸收外界空气的热量供暖)和水源热泵(即可供热又可供暖) 优点:热效率高、装置简单、占地小等
压缩过程:转子旋转时,
将低温热源的热能转移到高温热源的装置。
阴阳转子齿间容积连通
分为空气源热泵(通过吸收外界空气的热量供暖)和水源热泵(即可供热又可供暖) 其机组是冷热水机组,其上有切换阀门,用来改变机组的工作状态,实现提供冷热水的目的。
缺点:运动惯性大,速度受限制振动大、单机容量不宜过大等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是高压发生器是单独设置,内部装有燃烧器,直接用火焰加热稀溶液。 吸气过程:气体经吸气
压简缩而式 言、之吸,收离式心和式蒸压汽缩喷机射的式工作原理是通过叶轮对气体作功,在叶轮和扩压器的流道内,利用离口心分升压别作进用和入降阴速扩阳压转作用子,的将机械
以热能为动力,水 为介质蒸汽高速喷 出,在蒸发器中形 成真空,水汽化吸 热

制冷原理与设备 课件 PPT演示共138页文档

制冷原理与设备 课件 PPT演示共138页文档
制冷原理与设备 课件 PPT演示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制冷原理与设备 课件 PPT演示共138页

制冷原理与设备 课件 PPT演示共138页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热器,冷量交换器和冷腔等部分来回 变动,气体总量不变,闭式循环。
.
8
发展
最早1946年荷兰Philip公司实现空气液 化
普冷-深冷,3K
冷量从微型到大型(毫瓦级-46.8kw)
多缸制冷机
单级-多级
整体式-分置式
形式多样化:双活塞,推移活塞,平行排 列,角形排列等
多种驱动:曲柄连杆,摇盘,斜盘,菱形, 液压,电磁,启动驱动
◦ 如果换热器效率<100%,意味着气体制冷 机在冷源的制冷量有一部分消耗在将制冷 机气体冷却到冷源温度的过程中
.
6
回热原理
回热制冷机特点
◦ 闭式循环 ◦ 周期性不稳定过程
产冷条件
◦ 系统压力周期性变化 ◦ 容积周期性变化 ◦ 压力和容积有一相位差
.
7
实现机构
理想-间断运行 实际-曲柄连杆机构,往复运动 斯特林循环工质是在室温腔,冷却器,
低温制冷技术
斯特林循环制冷机 吉福特-麦克马洪循环制冷机 脉管制冷机 节流制冷机 吸附式制冷机 热声制冷机 磁制冷机
.
1
斯特林循环
两个等温过程 两个等容过程 回热 工质:氢气,氦气

.
2
原理
.
3
P-V,T-S
.
4
过程
等温压缩 定容放热 等温膨胀 定容吸热
.
5
效率
Cop-理想循环 换热器效率
.
9
应用
.
10
.
11
.
12
扰性支撑
.
13
.
14
.
15
.
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