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程基本理念的解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

科学课程(7~9年级)是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是学生在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之后所应当达到的科学素养的基本目标。无论学生存在着怎样的地区、民族、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的差异和性别、天资、兴趣等的差别,科学课程均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这是由义务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

面向全体学生,还意味着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展。

1、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尊重那些个性特别、学习成绩较差、家庭条件不利和经常犯错误的学生。因为学生的背景不同、起点也不相同。

2、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以便适应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学生的需要。

3、因材施教就是依照这一原则,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依照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采取不同的方法,探究和掌握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区别对待,通过分层备课、分层要求、分层练习、分层指导、分层达标、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矫正等手段,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各得其所。使每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主动健康地发展。

4、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对待每一个学生的评价必须公正。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教师了解教学过程,调控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教师进行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到他们在现阶段多大程度上达到了《标准》所确定的要求,从而更好地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状况,而不是通过评价将学生分成等级,按某一次或几次考试的成绩将学生排序,会伤害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评价时不能对学生带有任何偏见,不能受先人之见的影响;评价工作应该在不同的情景下进行,必须让具有不同兴趣和精力的学生参与;评价的方式和内容应该多样化,以便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不同方面的学习成果。

(二)立足学生发展科学课程(7~9年级)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入门课程,应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备课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具体方案,是教师课前的必要准备和重要依据。备课思路的更新更是优化课堂教学的突破口。为此,我有三大建议。第一,改变传统备课的撰写方式,经过精心设计,我们推出了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案。其中除了一般项目外,还增设了培养学生身心素质目标,提高上、中、下等学生的计划,学情分析和改进措施。第二,把备课的个人行为变为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集体行为。要求每位教师只备一册书的典型篇章,力求出特色,出精品。同时按单元分工,年组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借鉴,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使用时再结合个人风格和班级实际,适当修改。这种备课方式,既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又发挥了整体优势,达到了脑力资源共享。另外还可以把批书和写典型教案结合起来,给教师留有广阔的钻研教材和自我创造的空间。第三,教案重点放在学案上。教师重点思考学生如何学怎么引导学怎么引导学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教师要知道学生学习当中到底需要什么,知道这一点才能知道怎么引导。具体做法是:教案中必须“开天窗”,“留空白”。在空白处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看学生有哪些有价值的问题,以及教师是怎么处理的,然后进行课后追记,并及时把这块空白补上。

(三)体现科学本质

科学课程要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本质,逐步领悟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科学是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并且通过科学探究而不断发展。还应当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是一项人人都应当关注的社会事业。所有这些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以及对科学的良好情感都有重要的作用。

对科学的本质界定,有不少不同的理解,不过一致认同的有这样三点:一、科学是一种实证的系统。既然科学是实证的,它就可以通过证实的、证伪的方法来得出结果,而且可以重复多次,是可检验的。第二、科学的结论是符合逻辑的,我们可以通过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第三,科学的结论是有局限性的,随着时间的发展,其结论也是可改变的。

科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特质着重反映在科学家的身上,比如说求实的精神;理性的精神,对客观世界的尊重; 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民主意识;探索的精神等等。我们科学课在以下三个方面体现了这些特点:一个是培养孩子的实证意识;这种实证意识可以用多种方式培养;第二个是他们的思考符合逻辑;第三是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实证意识:即科学是讲求证据的,科学的结论可以经得起证实,也经得起证伪。实证意识既是思想文化的一种形式,也是科学方法论的重要内容。

逻辑思维:即科学都是符合逻辑的,科学的结论及经得起实证的检验,也经得起逻辑的检验。

质疑精神:即科学是没有尽头的,在不断的质疑过程中向前发展。

在对科学课的探索过程中,有的老师对科学课程的理解比较到位,教学中能够自觉地体现科学的课要求;有的老师还停留在原来的认识高度上,往往在教学中忽略了科学课的特点,停留在验证课和考试课的基础上。上《指纹》一课的时候。学生在研究了指纹以后,最多的汇报往往是:“老师!我们的研究结果认为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 大多数的老师都这样说:“研究得很好!”没错!指纹确实不一样——指纹可以作为识别系统,指纹可以破案,利用指纹可以做好多好多事,因为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这是已有的结论,这是科学家们研究的结果,可小孩子们直接把它拿过来并作为今天研究的结果,这样的表述是否合适呢有个老师就问:“真的吗是你们刚才的观察到的吗”

这个问题问得好,提醒学生关注真实的观察研究,不能把已有的知识经验混同于真实的观察研究,这是尊重事实的表现,是实事求是精神的体现。

有一次听课时,有个学生这样汇报:“我们研究的结果是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老师问学生:“你们有不同意见吗”有一个学生问:“双胞胎的指纹有没有相同的呢”(他们班刚好有一对双胞胎)这时汇报的小组就回答不出来了!但他们的对话提醒了其他的学生:“你的指纹可能跟你的爸爸妈妈一样、可能跟你的亲戚朋友一样。你有没有比过呀”那个汇报的小组就说不出来了!只好说:我们回去研究之后再去下结论。

这一环节老师处理得很好,他有意给学生思考、质疑的机会,然后紧紧抓住学生证伪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展了学生认识事物的思维。这体现了科学课的特征。

(四)突出科学探究

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离不开科学的学习过程。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科学探究是一种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学习方式,但不是惟一的方式。教学中要求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与策略,让学生把从探究中获得的知识与从其他方式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奠定可广泛迁移的科学知识基础。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也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