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音格局、擦音格局2011年语音学研讨班 - 副本
(北京语言大学)-现代汉语语音笔记

现代汉语语音讲义北京语言大学程娟课程要求课程定位:“现代汉语”是对外汉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与“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等一起构成本专业的基础课程。
一、教学目的(一)理论方面:系统掌握现代汉语的理论体系,把握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的特点。
(二)应用方面:把握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重点,用所学理论指导对外汉语的教学实践。
以适应今后继续深造,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需要。
二、学习要求(一)系统观1.把握语言要素之间的关系。
比如语音与词汇,词汇与语法等要素之间的联系。
比如有一些异读词(多音字)有两读,“熟”shu(复音词);shou(单音词)。
又如“天津了,北京了;营长了,团长了,师长了”(名词+了)(名词具有时间、空间推移性)2.把握各要素自身的体系性。
比如语音、词汇、语法等各自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语音部分包括三大系统: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声母、韵母、声调、音节;语音变化系统:变调、轻声、儿化、啊的音变等;普通话的音位系统)(二)敏感性(实践观)文学创作讲究感觉;语言学习要求敏感。
对身边出现的一些语言现象能敏感地捕捉到,而不是熟视无睹。
比如“很”+中国/江南/淑女/琼瑶;真克林顿/东方不败/饼。
以往简单地分析为不规范或活用;现在承认这种语言现象,并进而探讨能够受很修饰的名词的特征。
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分子的缩写)/海龟(归)/北大荒(北京的大龄的还未结婚的女性)。
在词汇学中属于新词语范围,利用谐音产生。
今年桑拿天特别多。
(桑拿的语义变化,从沐浴方式到高温闷热)口与嘴:虎口/门口;烟嘴/壶嘴留学生“前赴后继”:那个商场自打五折起,大家—地去卖东西。
“轻举妄动”:考试的时候,你在没看清题目之前,千万不要—。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讲授处理汉语语言实际问题的技能、方法。
四、参考书目1.吴宗济主编1992《现代汉语语音概要》,华语教学出版社。
次清声母在上古汉语音系里音类地位的思考

汉语上古音国际研讨会2005.12.13—18. 上海〃复旦大学次清声母在上古汉语音系里音类地位的思考南开大学文学院曾晓渝(中国〃天津300071 Zengxy@)提要依据中古《切韵》音系而构拟上古汉语塞音、塞擦音声母全清、次清、全浊为三分格局,其问题是:(1)相隔近千年,上古与中古的格局不一定相同;(2)次清声母声符的上古谐声字少得失衡;(3)上古经典文献中的“声变构词”主要是清、浊声母的变换;(4)成批次清声母字是在中古、近代后起的;(5)当代语言的塞音绝大多数为二分格局。
因此,本文设想:汉语塞音、塞擦音声母的分类格局,经历了上古清、浊二分(平衡)→中古全清、全浊、次清三分(不平衡)→近代官话全清、次清二分(平衡)的演变过程。
关键词上古汉语次清声母塞音分类格局平衡结构一上古汉语拟音系统里的次清声母关于上古汉语声母系统的构拟,就单辅音声母塞音、塞擦音而言,目前学者们一般分为全清、次清、全浊三类(李方桂1971,王力1985,白一平1992,沙加尔1999,潘悟云2000,郑张尚芳2003)。
本文主要讨论上古的次清声母问题①。
1.1 上古汉语塞音声母谐声字系列的统计我们根据郑张尚芳先生《上古音系》(2003)后附“古音字表”中声符今普通话音为b[p] p[ph] d[t] t[th] [k] k[kh] j[t ] q[t h]几组声母的谐声字进行统计,并列出下表。
表一上表说明:a.不计“古音字表”中前加#+符号的后起字;b. 同声母而异韵调的同形字不重复统计;c. 异声母的同形字分别统计;d. 同一声符兼全清/全浊/次清读音的不计,如“扁p-/ ph-/b-”(这类声符字很少,不影响这体比例)。
1.2 上古、中古汉语塞音声母字的统计对比1.2.1 以谐声系列声符的声母类别为基础的统计对比尽管在同一谐声系列中,全清、次清、全浊声母字有相当部分的交叉,但从谐声声符与被谐字的声母关系看,总是同声母的比例要大些。
第四章 语音学

第四章语音学一、语音学:音素区别特征辅音发音部位、发音方法,概括的类元音音素的成音节能力二、音系学:音位最小区别对儿超音段音节结构音系规则概说•语音学研究符号的声音方面。
一种语言中有些什么音,这些音又是如何“串”在一起的。
包括语音学和音系学两个分支。
•语音学phonetics,研究语音发音特点,提出语音描写、分类和转写方法。
是对语音发音、声学或知觉的一般研究,是“实质”/ “物理”的研究。
基本单位是“音素”(“音段”)。
三个分支:(a)发音语音学,(b)声学语音学,(c)听觉语音学。
音系学phonology,基本单位是“音位”•一个语言的具体音形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音系的单位只能在一定的规则制约下活动。
每种语言的语音都是一个有限集,具有系统性,其语音单位总是在一定的语音格局中活动。
所谓音系的格局,包括:1一套音系的基本单位;2音位的活动模式,后者可表示为一套规则,包括:语音单位的组合规则;语素音形的交替规则。
•音系单位在一定的框架中的活动总是成组行动的。
单位组合相交替的模式限制,模式中单位活动的成组性,就形成了语言音系的格局。
音系结构和语音现象之间存在差别•“语音假象”,人们往往“听”不出自己语言的语音之间的差异,把具有不同声学特点的音“听”成是相同的,或把几乎相同的音“听”成是不同。
萨丕尔(1933)调查萨其语(sarcee,加拿大印第安语言)时发现,发音人强调[bìní ]“这个”不同于[bìní ] “出声”,但萨丕尔却听不出二者之间的分别。
原来,“出声”在别的语言环境下作[bìnít ] ,而“这一个”词无论在什么环境都作[bìní ] ;单说时,[bìnít ] 的[t]尾脱落,听起来就和“这一个”一样。
萨其人之所以“听”得出两词之间的差别,是因为他们掌握了萨其语的知识。
不懂萨其语的人,只能在单纯的语音这个层次考察词与词之间的关联,而无法在抽象的层次上作出判断。
音韵学上古音到中古音

• 二、研究中古声母系统的主要依据 1.《广韵》等韵书的反切 2.宋人韵图 3.六朝至唐代所存的直音和反切材料 4.外语对音材料。日语、朝语、越语 • 5.现代汉语方言
• 相关介绍: • 陸法言《切韻序》詳細敘述了《切韻》的成書過程: • 隋文帝开皇初年(即公元581—585年),一些有影 响的文人,聚在一起讨论南北朝以来各家韵书的得 失和新编一部韵书的问题,他们是:萧该、颜之推、 刘臻、魏颜渊、卢思道、薛道衡、辛德源、李若, 都是当时著名的文人、学者、達官貴人。 • 《切韵》的作者陆法言当时只有二十多岁,他把萧、 颜等人讨论的内容记录下来,又参考了一些别的字 书、韵书,记下一个大纲。过了二十年以后,陆法 言就编撰成《切韵》一书,收字12150个。《切韵》 成书的年代是仁寿元年,即公元601年。
• 三、《切韵》声母和宋人三十六字母 • 传统三十六字母,见下一张ppt: • 经过众多学者的潜心研究,《切韵》(《广 韵》)的声母系统,即中古的声母有38个, 与三十六字母有所不同。中古三十八声母 见下二张ppt:
• 《广韵》声母拟音,见下:
• 以三十六字母为基础来比较是这样的: • ①唇音“非敷奉微”4母分别并入“帮滂 並明”4母之中,这样就减少4个; • ②从齿音“照穿床审禅”中分出“庄初祟 生俟”5母,这就多出5个; • ③喉音“喻”母分成“喻三”(也称“云” 母或“于”母)和“喻四”(也称“以”母或 “余”母)两母。 • 这样中古声母的数量就比“三十六字母” 多了两个,总数为38个。
• 2.《广韵》的韵母 • 《广韵》的290个韵类是按声调计算的,即 韵类的声调不同即算不同的韵类;如果不 计声调,将平上去三声相承的韵类算一类, 入声因韵尾不同单算,则290类只有90类之 多。王力在《汉语史稿》中于戈韵和昔韵 中分别增添了[ ](戈开三)、 [ ](昔合三 )两音。按照《史稿》 的这种分类,《广韵》的韵类总数便成了 292类,不计声调为92类。这92类所含的不 同韵母共有142个,其中阴声韵40个,阳声 韵51个,入声韵51个。见下《广韵》韵类 和反切下字表:
汉藏语系四音格词语音模式及韵律和谐研究

对于语词的构成,学者们往往从语义和语法的角度进行分析,以声音为载体的语言,语词在生成过程中除了受到语法语义的制约外,还要受到语音的制约并遵循一定的韵律和谐规律。
在汉藏语系诸语言中普遍存在由四个音节构成的语言单位,我们称之为四音格词,其突出特点是音节间具有语音重叠的关系。
汉语中的四字结构多是由语法和语义构成,但也有一部分四字结构是在一定语音制约模式下形成的。
四音格词已经成为汉藏语系语言区别于其它语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学界一般认为四音格词不是原始汉藏语保留下来的,而是在分化之后语言各自产生的,但它们却表现出共同的语音特征。
一方面,四音格词可以看作单音节为共性特征下的汉藏语系语言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它们遵循了语音构成中相同的和谐规律。
本文通过具体的语料归纳汉藏语系语言四音格词的语音模式,并分析探究每种语音模式遵循的语音和谐规律。
一、四音格词的界定及本文研究的对象四音格词与之相关的术语还有四字格、四字词、四音格的提法。
这些术语都是指由四个音节组成的语言单位,并作为一个整体高频地出现在语句中,但不同学者对这些术语内涵的认定存在差异。
首先对四字结构这一语言现象进行关注的是陆志韦先生,他在《汉语的并列四字格》[1]以及专著《汉语的构词法》[2]66中都讨论了四字格的问题,认为汉语的四字格既是构词格,又是造句格,即四字格可以是词也可以是语。
刘叔新在《汉语描写词汇学》中也提到四字格,认为四字格主要指固定语:“四音节的音流,是汉语固定语最多见的语音形式。
传统上称为四字格。
”[3]171-172刘叔新的四字格主要指成语。
之后,有学者将新的语言学理论引入四字结构的研究中,如冯胜利在《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中运用韵律理论解释汉语的四字格,指出汉语的四字格是汉语韵律构词系统的产物。
他从汉藏语系四音格词语音模式及韵律和谐研究李春艳(天津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天津300354)摘要:以声音为载体的语言,语词在生成过程中除了受到语法语义的制约外,还要遵循韵律的要求。
韩国华裔学生汉语塞音习得的实验研究

图 3 汉语塞音格局 图
( 一 ) 汉 语 塞 音 格 局
图 4 韩语塞音格局图
在 汉 语 塞 音 格 局 中 ,6个 塞 音 分 为 两 个 明 显 的 聚 合 :不 送 气 塞 音 居 于 格 局 的 左 侧 ,GAP值 大 概分 布于 4 0—7 0 ms之 间 ,VO T值 分 布 于 1 0—2 0 ms之 间 ;送 气 塞 音 位 于 格 局 的 右 侧 ,GA P值 分 布于 4 0—6 0 ms之 间 ,VOT值 分 布 于 7 0—8 0 ms之 间 。 不 送 气 塞 音 分 布 在 不 送 气 音 区 ,送 气 塞 音
分 布 在 送 气 音 区 ,二 者 明 显 分 开 , 中 间存 在 一 个 较 大 的 断 裂 带 。 其 中 ,双 唇 塞 音 的 GAP值 总 是 最 大 ,舌 根 塞 音 的 VOT值 总 是 最 大 ,说 明 双 唇 塞 音 发 音 较 紧 , 而 舌 根 塞 音 送 气 较 强 。
收稿 日期 :2 0 1 2— 0 1一l 0 作者简介 :张锦玉 ( 1 9 8 3一) ,女 ,河北张家 口人 ,语 言学博 士,讲师 ,主要从事实验 语音学、华文教育研 究。
9 2 华侨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 0 1 3年第 1期 表1 汉语、韩语塞 音的 G A P 、V O T数据 单位 :毫秒
些 送 气 ,送 气 音 大 量 送 气 , 紧 音 则 基 本 不 送 气 ; 由 于 塞 音 对 后 接 元 音 基 频 有 影 响 , 因 此 通 过 VO T和 后 接 元 音 基 频 的 差 异 可 以 有 效 区 分 朝 鲜 语 中 的 三 套 塞 音 。 『 5 ] 7 L e e& G r e g o r y则 研 究 了 不 同
语言学概论1

第四节 音位
三、音位、音位变体及相互关系
音位变体:属于同一音位的各个音叫作这个 音位的变体。音位变体分为自由变体和条件 变体两种。
1.条件变体:一个音位因受语音环境的制约而表 现为若干个不同的音素。
例:北京话:/i/音位有[i]、[ɿ]、[ʅ]三个变体
2.自由变体: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自由替换而 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几个音素。
第四节 音位
二、归纳音位应该遵循的原则
1.对立原则:
音素间的对立关系是指不同的音素可以出现在相同的 语音环境里,它们的差别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 意义。
[__ai 55] [p][p’] [t][t’]在汉语里是对立的 __ard [__a:d] [k][x] 在英语中是对立的
第四节 音位
二、归纳音位应该遵循的原则
第三节 从发音生理看语音
四、辅音
按发音部位辅音可分为:
喉音:英语:h[h],have 舌根音:北京话:g,k,ng,h [ k, k’, ŋ, x ] 舌面中音:英语:y[j], yes 舌面前音:北京话:j,q,x [ tɕ, tɕ’, ɕ ] 舌叶音:英语:China [ `tʃainə ], bridge [ bridʒ ], shirt[ ʃə:t
语言学概论
2011-2012
第三章 语音和音系
第三节 从发音生理看语音
一、发音器官
动力器:肺和气管 发音器:喉头和声带 共鸣器:口腔和鼻腔
发音方法:
清与浊、塞与擦、送气与不送气; 塞擦音、边音、颤音、闪音
第三节 从发音生理看语音
二、两类音素:元音和辅音 二者的区别:
1. 是否受到阻碍 2. 是否均衡紧张 3. 气流的强弱
第五节 音位的聚合
现代语言舌位图及口腔图

词汇:以北方近代……
语法:以北方方言为标准语法规范,以典范的白话文著作为标准。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又叫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汉民族共同语的历史沿革:汉语历来有方言分歧,但早在先秦就已经存在共同语了。春秋时称为雅言,汉称通语,明清称为官话,辛亥革命时叫国语,新中国叫普通话。(标准语意识由来已久。)
6、闽方言:闽方言按其语言特点大致分为5个次方言
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东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
闽北方言:以建瓯话为代表;闽中方言:以永安话为代表;
莆仙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
此外有学者还主张将皖南徽州方言独立出来称为徽方言;将山西保留入声的地区从北方方言中独立出来,称为晋语,与上述七大方言合称九大方言。
5
2
1
3
5
4
3
4
2
1
1.第六节声调
2.
声调:音节的高低升降变化,其物理学基础是音高变化。
调值:声调的实际读法。普通话有四种调值。
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
调类:声调的种类,是根据调值确定的。有几种调值就有几种调类。
调型:汉语有高平、中升、降升、全降四种调型。
赵元任“五度标调法”:
音节:最自然的语音单位,从发音来说,是肌肉紧张一次所发的音。一个汉字即一个音节。
1.第三节声母
2.
(一)声母:处于音节开头的辅音称为声母。普通话中共有21个有声声母,1个零声母(零声母的设置,是为了便于系统描写简化)(结构定义功能定义)
(二)发音部位:形成摩擦的部位,发音时气流受阻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