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任务书(可编辑修改word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评分表:

指导教师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西南大学本科学生课程设计任务书

1前言 (5)

1.1设计目的 (5)

1.2设计题目 (5)

1.4 设计要求 (5)

2主要设计原始资料 (6)

2.1垃圾组成成分及基本性质 (6)

2.2地形图 (6)

2.3地形地貌 (6)

2.4地质构造 (7)

2.5水文地质条件 (7)

2.6地基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评价 (7)

2.7交通、给排水、供电条件 (7)

2.8气候条件 (7)

2.9封场覆盖 (8)

3垃圾处理工艺方案的比较 (9)

3.1三种基本垃圾处理技术概况 (9)

3.2焚烧处理工艺 (10)

3.3堆肥处理工艺 (11)

3.4卫生填埋工艺 (13)

3.5综合处理技术 (14)

3.6方案比较及最终技术的确定 (14)

4场址选择和所选场址自然条件的评价 (15)

4.1场址选择 (15)

4.2所选场址自然条件评价 (16)

5填埋工艺设计 (18)

5.1.1 设计原则 (18)

5.2工程设计计算 (19)

5.2.1填埋场库容和面积计算 (19)

5.2.2填埋场范围确定 (20)

5.2.3场区防洪与排水设计计算 (21)

5.2.4排渗导气设计 (24)

5.2.5地下排水设计计算 (25)

5.2.6浸出液及截污坝设计计算 (25)

5.2.7选择防渗衬里及厚度设计 (27)

5.2.8浸出液处理厂设计 (29)

5.3填埋操作操作与封场 (29)

5.3.1确定填埋方法 (29)

5.3.2填埋场主要的机械设备 (30)

5.3.3填埋作业区划分 (30)

5.3.4填埋操作 (31)

5.3.5封场覆盖材料及做法 (31)

5.4辅助工程设计 (32)

5.4.1道路工程 (32)

5.4.2生产管理区 (32)

5.4.3动力、水、电供应系统及通讯系统 (32)

5.5垃圾填埋场监测 (33)

5.5.1监测目的 (33)

5.5.2监测项目 (33)

5.5.3采样点布设 (34)

5.5.4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 (34)

5.5.5采样方法 (34)

5.5.6监测方法 (35)

5.5.7监测过程中的质量保证 (35)

6工作总结体会 (36)

参考文献: (37)

附录:设计图纸清单 (37)

1 主要设计原始资料

1.1垃圾组成成分及基本性质

垃圾组成成分及基本性质见表1、表2。

表1. 某市垃圾组成成分

表2. 某市垃圾的基本性质

1.2地形图

拟选垃圾卫生填埋场地形图(1:1000)一张。所选场址位于石船镇东南方,距石船镇约1公里,距北侧渝长公里约1公里,场址附近无较大河流,场址以南约0.8 公里处是御临河。

1.3地形地貌

工程区属河谷浅丘山区。最高高程约272m,最低处约170m,相对高差约100m。

场区为宽缓“U”型,坝址处右岸较较陡,平均坡角23°,左岸较缓,坡角18°。

1.4地质构造

拟建场地位于石船向斜,地层属侏罗系地层,岩层属沉积岩类。工程的主要

物理地质现象为岩石的风化及裂缝破裂。谷底第四系冲洪积土,面积约占填埋区

面积的45%,渗透系数K=1.5×10-6cm/s,基岩裸露部分约占填埋面积的55%,其

中泥岩渗透系数K=3.0×10-7cm/s,砂岩渗透系数K=8.0×10-4cm/s。

1.5水文地质条件

场址地下水主要分布基岩(红层)裂隙水,含水层为下沙溪庙组。地下水储

量较差,赋存于不稳定的砂岩发育较差的裂隙中,旱藏深度一般较浅。场区内地下

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和强风化岩中的孔隙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孔隙潜水,水位一般低于地面0.2~0.3m;基岩裂隙水,埋藏了不同深度的节理裂隙中,强风化层平均为2.0m,弱风化层平均为8.0米;地下水稳定水位平均位于地层下2.95m,地下水的水力梯度为0.007。填埋区地下水受大气降雨补给,有明显的补给径流,排泄区域和途径。填埋场山谷为一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场区汇水范围内的地表水,地下均由谷口向外排泄(总体趋势由东向西径流)。

1.6地基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评价

填埋区呈宽缓“U”型槽沟,两岸及谷底无大的堆积体存在,岸坡自然稳定,

无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填埋区场地稳定,两岸山体雄厚,岩体较完整。填埋垃圾后不会诱发滑坡等灾害地质现象。工程区具有较好的构造稳定性。建筑

物抗震设计按Ⅵ度考虑,场地适宜建设。

1.7交通、给排水、供电条件

拟建场地北侧约1000m处有渝长公路通过,交通条件较为便利。场区给水、供电可以引自石船镇引入,场区雨水可通过附近的冲沟,就近排入御临河。

1.8气候条件

场区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冬冷夏热,雨量充沛,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风力小等特点,常年平均气温17-18℃,年平均降水量986- 1282mm,30年一遇最大小时降雨量为10.5mm/h,连续降暴雨日数年最高达5-8日,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多年统计降雨资料见表3。平均湿度在80%左右,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

表3. 某市多年平均降雨量

1.9封场覆盖

为了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要求填埋封场后表面覆盖粉壤土,坡度为2%,表面种植野草,不同地形及地表状况的径流系数见表4。

表4. 不同地形及地表状况的径流系数经验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