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论语》导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仁”,“仁”即“爱 人”。他把“仁”作为 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 “仁”和“礼”相互为 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 “道之以德,齐之以 礼”,从而再现“礼乐 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 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 向往的“大同”理想。
一.血缘亲情之爱:即‘‘孝悌”,这是“仁”的
内涵的核心
二.仁者爱人:推己及人,要把父母子女之爱推 广到一切人.
2019/4/21
名著导读《论语》
25
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
罔:迷惑、茫然不解;殆:精神疲乏而招致危险。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动脑筋思考, 就会迷惑不解而无所得;只凭空思考而不学习, 就会精神疲乏而招致危险。”
2019/4/21
ຫໍສະໝຸດ Baidu名著导读《论语》
26
孔子论学习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 不如学也。 • 有教无类。
2019/4/21
名著导读《论语》
20
• 2、教育思想
2019/4/21
名著导读《论语》
21
兴办私学
2019/4/21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 艺者七十有二人。 ——《史记·孔子世家》 名著导读《论语》
22
温、良、恭、俭、让
教育 思想
有教无类 教 因材施教 循循善诱 启发式教学 举一反三 学 温故知新 谨言慎行 为人处世 以身作则,推己及人
孔子简介
• 动荡不安的春秋时代,诸侯为了争霸,是 讲究实力,着眼于利的,所以未能采纳孔 子“仁”的政治主张,孔子也没有被重用。 孔子师徒颠沛流离14年周游列国,于公元 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返回鲁国,这时 孔子已是白发苍苍的68岁的老人了。但孔 子用他晚年的精力,集中整理古籍--“六 经”。 •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享年72岁。
论语 地位
《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 后来被尊奉为儒家经典,成为《四书》 (包括《论语》、《孟子》、《大学》、 《中庸》)中的一种,甚至被尊为儒家 之《圣经》。 《论语》从西汉开始就已经成为了读 书人必读的著作,元朝以后,科举考试 都从“四书”中命题,使它在中国古代 显得极其重要。在现代,《论语》对于 研究孔子以及当时的政治、文化等更是 。 一部重要的文献资料 。
学习态度: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耻:意动用法,以…..为耻;下:形容词做名词,不如 自己的人。
孔子说:“聪敏好学,不认为向不 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
2019/4/21
名著导读《论语》
24
学习规律: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 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 师了。”
三.个人品性:时时以“仁”的要求来约束自己 的思想与行为,久而久之,即可以转化为人的内 在的品质和性格四. 理想境界: 孔子最称道的 个人品德莫过于“杀身成仁”,孔子的最高社 会理想则是“天下归仁” .
五.仁和礼 :‘‘克己复礼”为仁,只有具有道 德理性自觉的仁人,其行为才能自觉地守礼 或合乎礼。
思想主张一言以蔽之:克己复礼以为仁。
《论语》的主要内容
第一:儒家的治国理念。 第二: 教育的精辟言论。 第三: 为人的格言警句。
• 1、治国思想
2019/4/21
名著导读《论语》
14
孔子终生热衷于从 事政治,有一腔报国 之热血,也有自己的 政治见解,但最高统 治者对于他始终是采 取一种若即若离、敬 而远之的态度。他真 正参与政治的时间只 有四年多。
子贡问孔子说:“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 奉行?”孔子说:“那就是恕道(宽仁之道)吧! 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2019/4/21
名著导读《论语》
19
孔子强调为政者首先必须端正自己,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 不从。” 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 下命令,被管理者也会跟着行动起来; 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纵然三 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仁”为根 基,内核 孝悌之道 孝亲尊长
以德 服人 (德治) “礼”为
忠恕之道 严己宽人
君臣之义,父子之道, 形式,外化 长幼有序,男女有别。
君子与小人之别: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 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一言:这里指一个字;行:奉行;欲:想做的 事;勿:不要;施:强加。
论 语 导 读
儒家的经典 道德的规范
高一语文
孔子 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 年),名丘,字仲尼。他父 亲孔纥(hé),又名叔梁纥, 曾做过陬邑(今山东曲阜东 南)宰,本身属于贵族阶级 下层的“士”。他的母亲姓 颜,名叫征在。
孔子简介
• 孔子3岁时,父亲就死了,17岁时母亲也 死了。孔子青年时,曾做过管理仓库 (委吏)和管理牛羊(乘田)的小吏。 后来孔子精通“六艺”(礼、乐、射、 御、书、数)。 他生活于春秋大变革 时代,他反对以政、刑来强迫人民服从。 他所说的“礼”,是一种政治秩序,他 所说的“仁”,是最高的道德规范,当 然,这种仁和礼是有上下、尊卑、贵贱、 等级之分的。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全书
书名 由来
《论语》的书名,最初见于《礼 记· 坊记》。汉朝人引用《论语》或 单称《论》,或单称《语》,或者称 《传》或《记》,甚至不是孔子所言 也称“孔子云”,“似乎可以看出, 汉人把《论语》等同于《孟子》、 《荀子》、《墨子》,作为诸子的一 种”。 《论语》书名的含义,《汉书· 艺文 志》的解释较为稳妥,“《论语》者, 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 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 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 之《论语》。”
论语 简介
总共20篇,计492节,合计12700 字。计有《学而》、《为政》、 《八佾[yì ](古代乐舞的行列)》、 《里仁》、《公冶长》、《雍也》、 《述而》、《泰伯》、《子罕》、 《乡党》、《先进》、《颜渊》、 《子路》、《宪问》、《卫灵公》、 《季氏》、《阳货》、《微子》、 《子张》、《尧曰》。《论语》是 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平日的言行 记录收集起来,整理编成的。其中 有孔子的言论,也有弟子们的自相 问答,它是儒家思想所依据的经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