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地图+三国地名古今对照表
中国三国时期历史地图地图云集在线地图历史地图

中国三国时期历史地图地图云集在线地图历史地图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
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这三国大致继承东汉的疆域及政区制度,为州、郡、县三级制。
州设刺史或州牧。
郡设太守。
县大者置令,小者置长。
魏国领地曹魏的疆域主要在曹操时即大幅发展,至曹丕称帝建国后定型,约占有整个华北地区。
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东至黄海。
东南与孙吴对峙于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寿春、襄阳为重镇;西至甘肃,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
西南与蜀汉对峙于秦岭、河西一带,以长安为重镇。
在立国后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隶、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兖州、凉州、雍州、荆州(占荆州北部)、扬州(占扬州北部)。
于西域设置管辖海头(今新疆罗布泊西)的西域长史和管辖高昌的戊己校尉。
221年孙权称藩后,曹魏让孙权领有荆州牧,将荆扬等孙权势力则定为荆州,曹魏原直辖的荆州北部改称为郢州。
双方决裂后曹魏复改郢州为荆州。
220年至226年,分陇右置秦州,最后并入雍州。
吴国领地孙吴的疆域在孙策时即拥有大部分的扬州。
孙权在赤壁之战后陆续获得荆州西部、交州,并在击败关羽后获得整个荆州南部。
至孙权称帝后疆域方稳定下来。
孙吴北与曹魏对峙在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建业、江陵为重镇;西与蜀汉相邻于三峡,西陵为重镇;东及南至东海南海,其中最南达现在越南的中部。
孙吴原有32郡及三州:荆州、扬州、交州。
于226年设置广州,后并入交州。
至264年复设,共增加一州。
蜀国领地蜀汉疆域仅有益州。
其创建者刘备直到赤壁之战后才在诸葛亮协助下,由荆州南部开始发展。
其势力一度涵盖荆州(占荆州西部)、益州及汉中。
立国前后与孙吴发生多次战争并损失荆州,于诸葛亮南定南中后获得云南一带疆域,至此渐渐稳定。
疆域范围:北方与曹魏对峙于秦岭,汉中为重镇;东与孙吴相邻于三峡,巴西为重镇;西南至岷江、南中,与羌、氐及南蛮相邻。
三国演义地名

《三国演义》地名
涿县广宗颍州谯郡宛城安喜幽州南阳荥阳攀城平原冀州陈留邓城定州西凉洛阳渑池阳城长安砚山江都范县陈仓兖州东阿华阴襄阳曲阿凉州濮阳汝南泾县豫章秣陵弘农大阳安邑箕关历阳鄄城牛渚吴郡会稽小沛盱眙淮阴徐州淮南查渎梁城萧关寿春江亭白马延津阳武滑州荆州乌巢豫州下邽许昌青州官渡古城酸枣邺郡南皮穰山黎阳仓亭并州易州乌桓新野隆中江陵长沙渭南龚都汉江檀溪南漳柴桑当阳江夏赤壁零陵武陵涪关公安成都巴郡合肥汉津沔阳蕲春黄州南徐巴丘桂阳潼关益州郢州皖城陆口麦城上庸夷陵临沮房陵汉中夔关秭归泸水建宁咸阳安定金城西城武昌散关武都斜谷渭滨陇上南郑绵竹猇亭天水上邽新城街亭卤城北原陇西辽隧襄平济水狄道董亭长城沈岭骆谷洮阳雍州沓中剑阁江油建业夏口巴山黄州辽东雒城琉球解良北海勃海
附:还有这几个地名,这些字我打不出来,还请哪个能人把这几个字打出来。
眉(有右耳旁)坞佳(左边加“各”字旁)城眉(有右耳旁)城需(左边有三撇)须
楼桑村虎牢关汜水关北邙山芒砀山东岭关沂水关卧牛山卧龙岗鹊尾坡长板坡落凤坡阳平亭壶口关白狼山博望坡聚铁山南屏山华容道葫芦口蒲阪津刘郞浦葭萌关涪水关定军山逍遥津白帝城永昌郡锦带山西洱河秃龙洞银坑洞桃花渡锦屏山盘蛇谷列柳城五丈原木门道牛头山东兴郡武城山子午谷孔函谷铁笼山(白马)坡
- 1 -。
三国时期地图(优质参照)

3)长江水域好象偏窄了。黄河亦然。
王莽始建国三年(11 年),发生第二次大徙。“河决魏郡(治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 泛清河以东数郡。先是,莽恐河决为元城(今河北大名东)冢墓害,及决东去,元城不忧水, 故遂不堵塞”。洪水在今鲁西、豫东一带泛滥了近六十年,直至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69 年) “王景修渠筑堤,自荥阳东至千乘(今山东高青县东北)海口千余里”,始形成东汉大河,也 就是《水经注》以及唐《元和郡县志》所载的大河。
八、魏设有匈奴中郎将、护鲜卑校尉、护乌丸校尉、东夷校尉,监护北边内附诸族,即 在治所旁加注表示。
九、吴于若干幅员辽阔的郡分设都尉领县而仍隶于郡,以东、西、南、北部为名,即在 其治所旁加注表示。
十、西域长史府治所用州治符号,其所辖各国用表面注记标示其大致方位,戊已校尉治 所高昌城及鄯善、龟兹、于阗、疏勒、焉耆王国首府用郡治符号,其他诸国首府用县治符号。
关于济水的流向,据《水经》的记载,两汉三国时,自成皋县(今河南汜水西)北从黄 河分出,东流经荥阳县(今荥阳县)北,过荥泽,经阳武县(今原阳县)南,封丘县(今封 丘县西南)北,平丘县(今封丘县东)南,济阳县(今兰考县东北)北,冤句(今山东菏泽 县西南)、定陶(今定陶县西北)县南,至乘氏县(今巨野县西南)向东北流注入巨野泽。
四、三国地方行政区划为州、郡、县三级,另有王国相当于郡,又有王国、公国、侯国、 伯国、子国、男国相当于县。图中与郡相当的王国以注记相区别,治所符号相同;与县相当 的王、公、侯、伯、子、男国用县治符号,注记不分。
五、《三国志》无志,魏蜀吴境内的州郡县建置,据清人吴增仅《三国郡县表》,参谢钟 英《三国疆域表》、洪亮吉《补三国疆域志》画出。
十一、已废或后置郡县尽可能画出,用聚邑级符号表示,注出“郡”、“县”字样。 十二、水系泽薮除采用《三国志》记载外,一概以《水经》为据。
三国时期地图——图说古代三国时期中国版图

三国时期地图——图说古代三国时期中国版图三国时期疆域曹魏疆域曹魏的疆域在曹操时即大幅发展,至曹丕称帝建国后定型,约占有整个华北地区。
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60];东至黄海。
东南与孙吴对峙于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寿春、襄阳为重镇;西至甘肃,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
西南与蜀汉对峙于秦岭、河西一带,以长安为重镇。
在立国后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隶、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兖州、凉州、雍州、荆州、扬州。
曹魏于西域设置管辖海头的西域长史和管辖高昌的戊己校尉[60]。
221年孙权称藩后,曹魏让孙权领有荆州牧,将荆扬等孙权势力则定为荆州,曹魏原直辖的荆州北部改称为郢州。
双方决裂后曹魏复改郢州为荆州。
220年至226年,分陇右置秦州,最后并入雍州。
灭蜀汉后分益州置梁州,共增加两州。
蜀汉疆域蜀汉为刘备所建,他直到赤壁之战后才在诸葛亮协助下,由荆州南部开始发展。
其势力一度涵盖荆州、益州及汉中。
立国前后与孙吴发生多次战争并损失荆州,于诸葛亮南定南中后获得云南一带疆域,至此渐渐稳定。
疆域范围:北方与曹魏对峙于秦岭,汉中为重镇;东与孙吴相邻于三峡,巴西为重镇;西南至岷江、南中,与羌、氐及南蛮相邻。
蜀汉共有22郡、仅益州一州。
于益州下设庲降都督,治味县,专辖益州南部。
东吴疆域东吴的疆域拥有大部分的扬州。
孙权在赤壁之战后陆续获得荆州西部、交州,并在击败关羽后获得整个荆州南部。
至孙权称帝后疆域方稳定下来。
孙吴北与曹魏对峙在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建业、江陵为重镇;西与蜀汉相邻于三峡,西陵为重镇;东及南至东海南海,其中南达现在越南的中部。
孙吴原有32郡及三州[63]:荆州、扬州、交州。
于226年设置广州,后并入交州。
至264年复设,共增加一州。
三国地名今译

真定:真定府,即今河北正定县,在石家庄崛起以前,千百年间一直是华北大平原中部最富饶最繁华的大都会。
人们习惯上之所以将‚锦绣太原城‛与‚花花真定府‛联句,系出于正定和太原——这古来驰名天下的井陉口内外两大都会,不独地理上恰恰处在一条东西平行线上,而且互为山西高原与华北大平原往还唯一大道——今天更为石(正)太铁路的起点与终点。
在五代十国时期,镇州(今正定)属赵。
北宋至道年间(995——997年),分辖区为15路,河北路是其中之一,治所大名府(今大名东),熙宁时(1068——1077年)分为东西两路,东路治所在大名府,西路治所在真定府,辖境约以今白洋淀向南,子牙河、滏阳河为东西分界线。
古有‚花花真定府,锦绣太原城‛之说,系出于宋、元时代的北方民谚。
‚花花美定府‛,‚花花‛即‚华华‛,《广韵〃麻韵》‚花,华俗,今通用‛《广雅〃释草》‚花,华也‛,全句犹言繁华的真(正)定府。
常山真定,是三国时期五虎大将赵云的故乡柴桑:故址在今江西九江市西南。
历史关联当长江之水流至庐山山麓,相汇鄱阳湖,即已达古之柴桑,今之江西九江市,此地尽集烟锁江南之美,回廊亭榭,山色空蒙,烟水淼淼,想英雄身影乍隐乍现于雾锁烟笼,披甲横剑,临水伫立,衣带当风,阅师点将,以时来风送之姿,立不世功业……九江市星子县即为古柴桑之所在,柴桑为赤壁大战前东吴之治所,此处有甘棠湖,湖内有浸月岛,岛上有翠照轩、听雨轩、奕亭、浸月亭、船厅、烟水亭、纯阳殿、五贤阔、观音阁。
烟水亭正是周瑜点将台之所在。
建安十三年,曹操挥军南下,周瑜痛陈利害,六神无主的孙权决意联刘抗曹,拜周瑜为联军主帅,将长江以南之境都押注在周瑜身上,《星子县志》载︰「孙权命周瑜向鄱阳湖教习水军。
」周瑜乃仓猝上任,匆忙之间在甘棠湖日夜操练水军,与曹军背水一战,终大败曹氏二十三万大军,奠天下三分之历史奇局。
山拥千嶂,江环九派,‚士高气清、富有佳境‛。
自古以来,柴桑就是舟车辐辏、商贾云集的通都大邑。
《演义》地图地名古今对照表

《演义》地图+地名古今对照表上甘:姦•云中无马a 任丘 Uffil乐I上容平底,亦平羌魏昌卢 沛B 细阳阿江 4"上輛鲂野安丰肢疑定江㈱XI內爲涓屈爼涪陵试陵五宝城越蛊縊I廓oiteS西昌。
泸州証平云南备删兴古社袜tSl xA崙答腮甸溜)[何曰登^r'TTTTiT\ a民睡 新城□翩阳 郦湖評•I 开 丿州 ■3 Hffl世 I 阳曲]fefi EtsW [ftis]三甸71 ”誌日蚪国巨題◎河可IJI7-\<「瞼 ■illk*5111衬卿艇 湘%卢龙 右鑫探辽E御月倉矗■白刑姻壬展al 迅枣厂平 删*芦口虛磴揶日J-* 11)F_S5B° 口石宁庐江■*无拘X^L U\厂描 海月门剽:( 答肥舒” ■躺彳眉琢 活朋州桶A求肛黄上血甬江 nafEfl ° O 巴西O 巴1|尹口* 烦 那E蒯州[磁] t o JpsEB '中LL 国o*■MLU * 期 储) 石邑+瞬呼得融°i 播宴 彎i崗丘■' >:i ■ 蜀竽戦 afl 二威LI 叶衣南, 蘇I 朮江冊乌程° a 孫兴JA^"-—:庐氏唇”白演义地图幣且降a 吟|ISSLt-曾J 乐十輕匕誉4SS[丿劲沁冲 響驴严 鸞亀氟[□水吕 itt痂冷龍,4锻来口地]帥。
陀•讦田+SJ反安ra严F1鉀I【州郡国县】一,XX,司隶,治所XX。
下辖XX : XX 郡,今XXXX 西。
XX,治所XX,今XXXXXX。
XX农郡,治所XX农,今XXXXXX。
河内郡,治所怀,今XXXXXX。
XXXX,治所XX,今XXXX。
二,XX,治所XX,今XXXXXX。
下辖郡国XX 国,治所XX,今XXXXXXXX。
XX,治所XX,今XXXXXX。
XX 国,治所无盐,今XXXXXX。
XX 郡,治所奉高,今XXXXXX。
XX郡,治所XX,今XX金乡XX。
XX,治任城,今XXXXXX。
XX郡,治所定陶,今XX定陶XX。
三国地图精确到城池名

三国地图精确到城池名引言: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时期,也是文化和建筑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有许多著名的战役和城池,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
通过精确绘制三国地图,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时期的背景和地理环境。
本文将详细介绍三国地图,并列举出各个城池的名称和相关信息。
一、东汉末年的地理背景东汉末年是三国时期的起始阶段,政权内外不稳定,战乱频繁。
为了更好地理解三国地图,首先需要了解当时的地理背景。
东汉末年的中国地域包括北方的中原、南方的江南和西南的巴蜀等地区。
二、中原地区的城池1. 雒县:位于现今河南省洛阳市,是三国时期的首都之一。
2. 长安:位于现今陕西省西安市,是东汉末年的首都,也是三国时期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3. 许昌:位于现今河南省许昌市,是曹操的政治基地,也是东汉末年的重要城池。
4. 洛阳:位于现今河南省洛阳市,是东汉末年的首都和三国时期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三、江南地区的城池1. 会稽:位于现今浙江省绍兴市,是东吴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2. 武昌:位于现今湖北省武汉市,是东吴在中原地区的据点之一。
3. 建业:位于现今江苏省南京市,是东吴的政治和军事重镇,也是孙权的都城。
4. 吴郡:位于现今江苏省苏州市,是孙策和孙权的家乡。
四、巴蜀地区的城池1. 成都:位于现今四川省成都市,是刘备的政治和军事基地,也是蜀汉的都城。
2. 汉中:位于现今陕西省汉中市,是刘备在巴蜀地区的重要据点。
3. 益州:位于现今四川省广元市,是刘备在巴蜀地区的重要州郡。
五、其他重要城池1. 襄阳:位于现今湖北省襄阳市,是荆州的政治和军事基地。
2. 漳河:位于现今湖北省仙桃市,是曹魏在荆州的重要据点。
六、结语通过了解三国地图,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当时的地理环境和各个城池的地位和重要性。
这对于我们研究三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绘制和研究三国地图,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的战争、政治和军事格局,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三国文化。
三国全套地图(精选21幅)

1.这些地图是历史地图,不是《三国演义》小说里的地图。
2.请将页面放大到合适大小查看。
或者将图片保存成图片。
方法一,office2010版直接【右键】【另存为图片(S)…】;方法二,以下版本可以【另存为】,格式选网页,然后在所存文件夹中获取图片。
3.所有资料全来自网络。
2010年10月25日总结1.三国重要历史地名详图(推荐最优图)
2.三国全图1
3.三国全图2。
公元262年魏(景元三年)蜀(景耀五年)吴(永安五年)的疆域政区及当时我国边区各族的分布地。
魏蜀吴三国境内画出州界、州治、部分郡国治所,和西域长史府的辖境治所以及所辖部分属国的首府。
边区各族因记载简略,只标注其大致方位并钩出若干条部族的活动范围界。
6.幽州
7.冀州、并州
8.兖州、豫州、扬州
9.青州、徐州
10.司州
17.益州北部
18.益州南部(庲降都督)
19.交州
20.西域长史府、乌孙
21.鲜卑等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州郡国县】 一,司州,司隶,治所洛阳。下辖郡县:平阳郡,今山西临汾西。 河东郡,治所安邑,今山西夏县北。 弘农郡,治所弘农,今河南灵宝北。 河内郡,治所怀,今河南武陟西南。 河南尹,治所洛阳,今河南洛阳。
二,兖州,治所郡丘,今山东郓城西北。下辖郡国 陈留国,治所陈留,今河南南开封市东南。 东郡,治所濮阳,今河南濮阳南。 东平国,治所无盐,今山东东平东。 泰山郡,治所奉高,今山东泰安东。 山阳郡,治所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北。 任城郡,治任城,今山东济宁市东南。 济阴郡,治所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 济北国,治卢县,今山东定陶西北。
三,豫州,治汝南安城,今河南汝南东南。下辖郡国: 颖川郡,治所阳翟,今河南禹县。 陈郡,治所陈县,今河南淮阳。 沛国,治所沛县,今江苏沛县。 梁国,治所睢阳,今河南商丘南。 谯郡,治所谯县,今安徽亳州。 汝南郡,治所汝南安城,今河南汝南东南。 弋阳郡,治所弋阳,今河南潢川西。 安丰郡,治所安风,今安徽霍邱南。 鲁郡,治所鲁县,今山东曲阜。
四、扬州(魏国部分),治淮南寿春,今安徽寿县。下辖: 淮南郡,治所合肥,今安徽合肥西北。 庐江郡,治所六安,今安徽六安北。 更正:鲁郡属豫州,并非兖州。
五、青州,治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下辖郡国: 济南国,治所东平陵,今山东章丘西北。 乐安郡,治所高苑,今山东梁邹东。 齐国,治所临淄。 北海国,治所平寿,今山东潍坊南。 东莱郡,治所黄县,今山东黄县东。 城阳郡,治所东武,今山东诸城。
六、徐州(魏国部分),治下邳,今江苏邳县南。下辖郡国: 东莞郡,不详。 琅邪国,治所开阳,今山东临沂北。 东海国,治所郯县,今山东郯城北。 彭城国,治所彭城,今江苏徐州市。 下邳国,治所下邳。 广陵郡,治所淮阴,今江苏淮安西南。
七、冀州,治安平信都,今河北冀县。下辖郡国: 魏郡,治所邺,今河北临漳西南。 广平郡,治所曲梁,今河北鸡泽东南。 阳平郡,治所馆陶,今河北馆陶。 平原郡,治所平原,今山东平原南。 清河郡,治所清河,今山东临清北。 安平郡,治所信都,今河北冀县。 河间郡,治所乐成,今河北献县东南。 勃海郡,治所南皮,今河北南皮北。 乐陵国,治所厌次,今山东惠民东北。 巨鹿郡,治所廮(ying)陶,今河北宁晋西南。 赵国,治所房子,今河北高邑西。 常山郡,治所真定,今河北石家庄北。 中山郡,治所卢奴,今河北定县。
八、并州,治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下辖: 雁门郡,治所不详,今山西代县西南。 新兴郡,治所九原,今山西忻州。 乐平郡,治所沾县,今山西昔阳西南。 太原郡,治所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 西河郡,治所离石,今山西吕梁市。 上党郡,治所壶关,今山西长治北,潞城西。
九、幽州,治燕国蓟县,今北京市西南。下辖郡国: 代郡,治所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 上谷郡,治所居庸,今河北怀来东。 范阳郡,治所涿县,今河北涿州。 燕国,治所蓟县。 渔阳郡,治所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 右北平郡,治所土垠,今河北丰润东。 辽西郡,治所阳乐,今河北卢龙东。 昌黎郡,治所昌黎,今辽宁义县。 辽东郡,治所襄平,今辽宁辽阳。 玄菟郡,治所高句骊,今辽宁宁沈阳东。 乐浪郡,治所朝鲜,今朝鲜平壤南。 带方郡,治所带方,今朝鲜沙里院附近。
十、雍州,治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下辖 陇西郡,治所襄武,今甘肃陇西南。 南安郡,不详。 天水郡,治所冀县,今甘肃天水西北。 广魏郡,治所临渭,今甘肃天水东。 安定郡,治所临泾,今甘肃泾川北。 新平郡,治所漆县,今陕西彬县。 扶风郡,治所槐里,今陕西咸阳西南。 北地郡,治所在今陕西耀县。 冯翊郡,治所临晋,今陕西大荔县。 京兆郡,治所长安,今山西西安西北。
十一,凉州,治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下辖: 武威郡,治所姑臧,今甘肃武威。 金城郡,治所榆中,今甘肃兰州东。 西平郡,治所西都,今青海西宁市。 张掖郡,治所角乐得,今甘肃张掖西北。 酒泉郡,治所禄福,今甘肃酒泉。 敦煌郡,治所敦煌,今甘肃敦煌西。 西海郡,治所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
十二,西域长史府,属魏国,治所海头,今新疆罗布泊西北楼兰遗址。 置戊己校尉于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东),屯田驻防。 主要国家有:鄯善,于阗,疏勒,龟兹,焉耆,车师后部六国。 乌孙不属于西域长史,定都于赤谷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国伊什提克。
十三,益州(北部),蜀国,治所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市。下辖: 汉中郡,治所南郑,今陕西汉中市。 武都郡,治所下辨,今甘肃成县西北。 阴平郡,治所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 汶山郡,治所绵虎,今四川汶川西南。 梓潼郡,治所梓潼,今四川梓潼。 东广汉郡,治所不详。 广汉郡,治所雒县,今四川广汉北。 蜀郡,治所成都。 犍为郡,治所武阳,今四川彭山东。 汉嘉郡,治所汉嘉,今四川雅安东北。 巴西郡,治所阆中,今四川阆中。 巴东郡,治所永安,今四川奉节。 巴郡,治所江州,今重庆市江北。 江阳郡,治所江阳,今四川泸州。 涪陵郡,治所涪陵,今重庆彭水。
十四,益州(南部)庲降都督,蜀国,下辖: 永昌郡,治所不韦,今云南保山东北。 云南郡,治所在今云南姚安北。 越隽郡,治所邛都,今四川西昌东。 朱提郡,治所朱提,今云南昭通。 建宁郡,治所味县,今云南曲靖。 徉柯郡,治所且兰,今贵州都匀北。 兴古郡,治所宛温,今云南砚山北。
十五,扬州(吴国部分),治所建业,今江苏南京市。下辖: 庐江郡,治所皖县,今安徽潜山。 蕲春郡,治所蕲春,今湖北蕲春。 丹阳郡,治所建业,今江苏南京。 毗陵典农校尉,治所毗陵,今江苏常州。 吴郡,治所吴县,今江苏苏州市。 新都郡,治所始新,今浙江淳安西北。 会稽郡,治所山阴,今浙江绍兴。 临海郡,治所章安,今浙江台州北。 鄱阳郡,治所鄱阳,今江西波阳。 豫章郡,治所南昌,今江西南昌市。 临川郡,治所南城,今江西南城东南。 庐陵郡,治所高昌,今江西吉安西南。 建安郡,治所建安,今福建建瓯南。
十六,荆州(吴国部分),治所南郡江陵,今湖北荆州。下辖: 建平郡,治所巫县,今湖北巫山县北。 宜都郡,治所夷道,今湖北宜都。 南郡,治所江陵,今湖北荆州。 江夏郡,治所武昌,今湖北鄂州。 长沙郡,治所临湘,今湖南长沙。 衡阳郡,治所湘南,今湖南湘潭西南。 武陵郡,治所临沅,今湖南常德。 零陵郡,治所泉陵,今湖南永州。 湘东郡,治所在今湖南衡阳市东。 桂阳郡,治所郴县,今湖南郴州。 临贺郡,治所临贺,今广西贺州东南。
十七,交州,吴国,治所南海番禺,今广东广州市。下辖: 南海郡,治所番禺,今广州。 苍梧郡,治所广信,今广西梧州。 郁林郡,治所布山,今广西桂平西南。 合浦郡,治所合浦,今广西合浦东北。 高凉郡,治所恩平,今广东恩平北。 朱崖郡,治所徐闻,今广东徐闻南。 交趾郡,治所龙编,今越南河内东。 九真郡,治所胥浦,今越南清化西北。 日南郡,治所朱吾,今越南西卷西北。
十八,鲜卑等部。含鲜卑,匈奴,丁令等部,主要居大漠以北。 鲜卑部主要有河西鲜卑,拓跋鲜卑和东部鲜卑。另有羌,胡,羯,匈奴等部居黄河以内地区。 总地域南至黄河河套一带,东至辽东,北至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西至西域长史以北。 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 另蜀国益州庲降都督治所位于建宁郡味县,今云南曲靖。 ---------------------------------------------------- 【主要城市一览】 长沙(今湖南省临湘市) 197年,孙坚平定区星的叛乱后,便成为本地的太守,后来改由韩玄担任。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高祖-刘邦在此地建立了西汉的首都。211年的渭水之战中,马超与曹操在此交锋。 陈留(今河南省陈留镇) 此处为交通发达、人材物资集中的要地。189年,曹操从这里起兵,发布董卓的檄文。 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市) 水运及交通相当发达,深具商业、战略价值之地。194年,曹操和吕布在这里展开激烈的殊死战。 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自光武帝-刘秀由长安迁都至此后,此处便成东汉之首都,繁盛一时。220年曹丕即位,又成了魏国的首都。 蓟(今河北省蓟县) 幽州牧-刘虞的据点。刘虞采用怀柔政策,致力于此地与乌丸族间的和睦。 桂阳(今湖南省桂阳县) 赵范曾任当地太守。赵范曾企图游说赵云娶其嫂,但反而招惹赵云大怒。 建宁(今云南省曲靖市) 蜀国的李恢出身地。225年,李恢平定雍闿叛乱,229年就任太守,广施善政。 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 212年,孙权听从张纮遗言,建都于此以抗魏军。 南皮(今河北省南皮县) 渤海郡的中心都市,袁绍的据点。204年袁谭逃到此地,与曹操间发生争战。 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 214年,刘备降服刘璋后,即以次为根据地。221年刘备即位,这里便成为蜀汉的首都。 天水(今甘肃省天水市) 蜀汉名将-姜维的出身地。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时,使妙计让姜维归降。 庐江(今安徽省庐江县) 曹操在徐州屠城时,许多百姓逃难至此。赤壁之战后,百姓们大举迁往江南。 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 东吴的水军基地,周瑜便是在这里训练水军。赤壁之战时孙权屯驻于此,并接获曹操“会猎江东”的书简。 云南(今云南省昆明市) 叛乱不断,诸葛亮南征后才归降蜀国,后来吕凯就任此地太守,实施统治。 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 扬州南部的大都市。王朗曾任太守,后来被孙策镇压。 下邳(今江苏省睢宁县) 被泗水与沂水环绕的徐州要冲。198年,曹操利用水攻在此最终歼灭吕布。 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 道教五斗米道的中心地。215年,曹操自张鲁手中取得,但在219年,又遭刘备夺去。 零陵(今湖南省零陵市) 刘度曾任当地太守。208年,被刘备所破。 北海(今山东省潍坊市) 孔融曾任此地的太守,抵挡黄巾军。而在官渡之战前,则由袁谭统治。 北平(今辽宁省凌源市) 公孙瓒以此地为治所,并利用渔阳的盐铁之利,发展成一座商业都市。 永安(今四川省奉节县) 222年,在夷陵之战大败的刘备逃入白帝城,将之改名为永安。223年,刘备亡故于此。 宛 (今河南省南阳市) 曾为张肃的据点。197年,张肃奇袭曹操,使典韦、曹昂、曹安民皆战死。 汝南(今河南省上蔡县) 200年官渡作战期间,刘备脱离袁绍,与刘辟等在此活动,袭扰曹操后方。201年,遭曹操攻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