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800字)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独特的民族风教案

《独特的民族风》教案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一、【教材分析】本课选用了具有浓郁中国边疆少数民族音乐特点的民歌,让学生初步对我国少数民族中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及音乐特色有所了解。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为以后我们掌握、弘扬、传播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打下基础。
1、蒙古族音乐的风格,是由其人民长期的居住地区特点、经济形态、文化交流,尤其是草原游牧的生活方式等因素决定的。
蒙古族民歌的体裁众多,其中以“长调”、“短调”最具代表性。
长调的旋律舒展悠长,节奏自由,句幅宽大,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本课选取了蒙古族长调歌曲《辽阔的草原》歌中用生动的比喻和含蓄的语气歌颂了草原上的姑娘。
2、藏族音乐可分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三大类。
民间音乐中又分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五类。
在本节课藏族民歌选取的是《宗巴朗松》这是一首流行于西藏的一首传统的歌舞曲,具有典型的囊玛音调。
3、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的特点继承了古代西域音乐的传统,融合了中原音乐、印度音乐、波斯阿拉伯音乐的因素,形成了独特的维吾尔族音乐文化。
音乐旋律明朗、活泼、热情、奔放、舞蹈性极强。
本节课中新疆维吾尔民歌选取的是《牡丹汗》,这首歌曲虽是一首爱情歌曲,但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气势宏大。
旋律明朗、奔放,感情充沛,具有浓郁的维吾尔民族特色。
二、【学情分析】我们学校地处康巴地区——四川省甘孜州九龙县,我县是一个以藏、汉、彝多民族的聚居地,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受交通、经济、观念及教学条件的影响,许多中小学从未开过能达到音乐教学目标的课程。
学生无任何音乐基础,因此在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上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和难度,但学生们从小受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的感染,对音乐课有浓厚的积极性,这将成为我们音乐教学的有利条件。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民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认识、理解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征。
大班主题教案《少数民族》

大班主题教案《少数民族》设计思路:本次活动是在“我是中国人”的主题背景下产生的。
在区角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特别感兴趣。
由此而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少数民族的疑问。
为了让幼儿对少数民族有更深入的了解,本次活动我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把音乐融入到课程中,让幼儿在感受具民族风格的音乐氛围中,进一步认识少数民族的服饰、风俗。
活动目的:1.让幼儿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萌发爱祖国的情感。
2.初步了解傣族的主要生活习惯及居住地。
3、在了解四个民族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音乐风格尝试表演舞蹈。
活动准备:1.课前丰富有关地理知识,幼儿已在区角活动中,对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等歌舞及服饰有一定的了解。
2.自制ppt,录音机。
3.幼儿与老师自制的少数民族服装。
活动过程:一、导入1.播放多媒体课件呈现中国地图,幼儿各自讲述知道的中国地图知识。
2.听各族音乐,辨认他们各自属于哪个民族,并尝试找到他们在“大公鸡”身上的位置。
二、了解各民族的风俗、饮食、服饰1.放映投影片,探讨三个民族的服饰特征并了解其生活习惯。
放映投影片,让幼儿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各自讲述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的服饰特征与主要生活习惯。
2、了解傣族服饰与风俗“今天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知道这只小孔雀是从哪里来的吗?”“小孔雀的衣服漂亮吗?你们来说说小孔雀的衣服和我们的衣服什么地方不一样?”教师与幼儿一起探讨傣族的风俗。
三、听四个民族的音乐创编跳舞。
“小孔雀穿那么好看的衣服来跳舞你们想不想穿上好看的衣服来跳舞?”幼儿穿自己喜欢的民族服饰,找到“大公鸡”身上自己的家乡。
幼儿倾听音乐,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音乐就请穿上这个民族衣服的小朋友跳舞。
总结:我选择的是一节常识课,如何摆脱枯燥、单调的形式,让幼儿心情愉快地得到知识、开阔眼界,我便在活动的设计、教具的选择以及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动脑筋。
具体地说,认识少数民族这样一节常识课,大体可以分为三部分。
开始部分主要是利用幼儿的以往经验,从复习儿歌认识中国地图开始,知道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引入本课的具体内容,认识四个民族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
民族音乐教案范文

民族音乐教案范文
一、课程目标
1.掌握民族音乐的基本知识,包括音乐的形式、唱词、音调、和谐等;
2.熟悉民族音乐的历史地位和发展变化;
3.深入了解民族音乐的重要意义;
4.了解民族音乐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5.学习民族音乐的创作技巧,并能够实践演唱民族音乐。
二、教学重点
1.了解民族音乐的发展变化;
2.掌握民族音乐的基本知识;
3.学习创作民族音乐的技巧;
4.实践演唱民族音乐。
三、教学内容
1.介绍民族音乐的概念
民族音乐(Folk Music)是由一个民族的历史、地理环境、信仰以及
宗教等文化因素共同影响所产生的音乐,它不仅可以表现一个民族的历史、地理、文化传统,而且在社会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具有民族文化特色
的音乐。
2.民族音乐的特点
民族音乐的内容是有关节庆、宗教、社会、军旅等的话语。
它以传统音乐形式进行表达,有其次区别于其它流行音乐。
它的音乐构造是民族特色,有自己的音色,结构上有节奏与旋律的结合。
3.民族音乐的分类
民族音乐可以按类别、使用仪式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民族音乐按类别:
民间歌曲:比如唐诗歌、宋词歌、民歌、教唱歌等;。
高中音乐鉴赏第四节少数民族民歌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第四节少数民族民歌教案一、课前导入播放《掀起你的盖头来》营造课堂气氛二、新课讲授1、新课导入播放幻灯片一问:你能说出这些图片上的服饰都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吗?(展示图片)(高山族服饰图片学生比较陌生,可以用歌曲《阿里山的姑娘》来提示)师:音乐服饰一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展示幻灯片二)2、蒙古族师:我们先来听常一段音乐,这段音乐给你展示一幅怎样的画面。
它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展示幻灯片三音画同步)生答:看到一幅大草原辽阔的画面,主奏乐器是马头琴。
师:一段悠扬的马头琴的声音把我们带到了内蒙古的大草原上。
我们刚刚听到的音乐是内蒙古著名的一首民歌《森吉德玛》。
这里的民歌如同这里的牛羊一样多。
我们大致将其分为两类长调和短谓(展示幻灯片四)(1)长调、短调.师:我们先来感受长调,长调是最具草原气息的音调。
大家听一听,它的节奏是自由的?还是规整(播放《赞歌》)师;长调旋律舒展悠扬,气息绵长宽广,节拍自由,唱时有类似马头琴演奏式的润强。
具有史诗般的雄浑气魄。
适于抒情咏唱。
也只有在大草原上这样一望无际,一马平川的环境下长调才能如此地悠长自由辽固。
那么短调具有这样的特征吗?(播放《黑缎子坎肩》)短调结构规整紧凑,节奏整齐,句幅较窄,字多腔少,具有叙述性特征。
(2)呼麦师;在内蒙古有一种很神秘的长调,可以说是内蒙古独有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国际级艺术瑰宝。
拥有上千年的历史。
它是一种罕见的喉音艺术是运用特殊的声音技巧,让气息冲击声带,发出粗壮的气泡音,形成低音声部;同时,巧妙调节口腔共鸣,将气以不同方式由嘴唇呼出,激发出两个八度的泛音旋律,形成高音声部,如此一人同时唱出双重唱、三重唱等多声部。
好了,老师不多说,同学们亲自来感受一下,看看你们能不能听出两个声部来。
(播放音频《四座山》)(因低音的旋律不是很容易听出,所以教师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引导)3、藏族展示幻灯片六师问:大家看这幅图片把我们带到了哪里?生答:西藏师,对。
歌曲《阿西里西》教案

歌曲《阿西里西》教案歌曲《阿西里西》教案榄边小学甘金凤【课型】唱歌课【教学内容】一、学唱《阿西里西》二、做彝族舞蹈的几个基本动作三、拓展:音乐游戏【设计理念】通过学唱歌曲《阿西里西》,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彝族民歌音乐的美,了解彝族风土人情,让学生学会彝族舞蹈的几个动作,并通过和学生一起做音乐游戏,让同学们在参与各种活动的基础上,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学会歌曲,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体验能力,表现和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1、学习歌曲《阿西里西》,并能自信地用快乐的声音表现歌曲情绪。
2、学会彝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根据歌曲内容进行歌表演并要求动作协调一致。
【教学重点】1、感受彝族儿童无忧无虑的欢快心情,并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西里西》。
2、引导学生勇于参加各项音乐活动,继续培养活泼、开朗、乐观的性格和同学们友好相处、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带有彝族音乐特色的歌曲曲调及歌词,是学生学唱歌曲中的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队形律动《开汽车》2、师生问好歌3、音乐常规训练——节奏律动《小朋友爱唱歌》二、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吗?有哪些?(请同学们回答)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走进彝族人民的生活,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音乐风格。
板书写彝字。
大家先闭上眼睛,听一段古筝音乐,猜猜是什么音乐风格?(熟悉的旋律666122166676,像在跳舞的感觉,歌曲名字叫彝族舞曲。
彝族这个少数民族坐落在中国的西南部贵州省,除了彝族外,还有苗、布依、侗、水、回、仡佬、壮、瑶、满、白、蒙古、羌和土家族等17个少数民族。
2、出示课题,介绍乐曲。
(1)读PPT内容(2)彝族人民非常好客,他们居住的地方有美丽的风景和秀丽的山水,每逢节日他们就会穿上漂亮的衣服去参加唱歌跳舞,在歌舞中跳出热情、跳出团结、跳出幸福的生活,那场景可热闹了!三、教唱新歌1、播放《阿西里西》,请学生注意聆听。
现在给同学们第一个任务,听歌曲《阿西里西》这首彝族歌曲,并说说你们听到了哪些标志性的歌词。
《第四节少数民族民歌》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19必修音乐鉴赏

《少数民族民歌》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少数民族的基本音乐文化,包括其音乐风格、特点等。
2. 掌握基本的音乐欣赏技巧,能够欣赏少数民族民歌的美。
3. 通过学习少数民族民歌,增强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重点讲解不同少数民族的民歌风格,以及如何欣赏这些民歌。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少数民族民歌的情感和内涵,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少数民族民歌音频和视频素材。
2. 制作PPT教案,包括图片、文字和音乐欣赏示范。
3. 提前布置教室,营造音乐氛围。
4. 安排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少数民族进行深入研究。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少数民族的音乐,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民族的音乐,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介绍少数民族的种类和分布,以及本节课要学习的少数民族——维吾尔族。
(二)新课教学1. 欣赏维吾尔族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其特点。
2. 介绍维吾尔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其音乐风格的形成原因。
3. 播放一些维吾尔族的民歌,让学生听辨,感受其旋律特点。
4. 教授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如音阶、音调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维吾尔族音乐的旋律特点。
5. 引导学生分组,自己创编一些维吾尔族的音乐旋律,并进行展示和评价。
6. 最后,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
(三)课堂互动1. 提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音乐?它们有哪些特点?2. 讨论: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3. 分享:请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学习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
(四)布置作业1. 搜集一些其他少数民族的音乐,进行欣赏和了解。
2. 尝试创编一些自己的音乐旋律,并记录下来。
通过欣赏和了解其他少数民族的音乐,你可以尝试去听一些不同的民族音乐,比如藏族、蒙古族、苗族、彝族等。
这些音乐通常都有自己独特的旋律和节奏,可以让你更好地了解这些民族的文化和历史。
青春舞曲教案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青春舞曲》教案(精选9篇)

青春舞曲教案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青春舞曲》教案(精选9篇)《青春舞曲》是人教版音乐课本中的一首新疆民歌,它旋律优美流畅,节奏鲜明生动,并且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是一首非常富于教育意义的民族歌曲。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下面是作者勤劳的小编给家人们收集的9篇青春舞曲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青春舞曲》教案篇一教材分析:《青春舞曲》这是一首维吾尔族民歌,歌曲中以“太阳”“花儿”“鸟儿”等大自然生态的变化为借喻和依托,抒发了维吾尔族青年赞美青春,珍惜青春年华的欢乐情绪。
歌曲具有维吾尔族舞蹈的音乐风格。
节奏鲜明,旋律优美,结构简洁,富于动感,意在引导学生于欢乐、健康中步入青春期。
教学年级:八年级授课:一课时课型:综合活动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能够对新疆维吾尔族音乐有初步的认识,了解维吾尔族音乐中常见的节奏特点。
过程与方法视图式、听唱式、导入式、表演式、即兴创造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唱歌曲《青春舞曲》体会歌曲情绪,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青春”的含义。
2.根据维吾尔族音乐的特点编配打击乐伴奏,创编舞蹈动作,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青春舞曲》,掌握歌曲情绪及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体会作品“青春”的含义。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钢琴、铃鼓、自制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一。
介绍新疆风土人情师:导入: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拥有各具特色灿烂的民族文化。
下面我们就欣赏一段歌舞,想一想它属于我国哪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你能从录像画面中获得了哪些信息?课件播放:教师播放录像《我们新疆好地方》。
生:竞相回答新疆的特产、建筑、乐器等。
设计意图:用多媒体课件代替了传统的讲授法,新颖独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了参与意识。
师:同学们,就让我们一起到美丽的新疆走走吧!课件播放一组简介新疆风土人情的风光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觉仿佛真的到新疆,于新疆维吾尔族的人们进行零距离接触。
民族音乐启蒙——幼儿园教案分享

民族音乐启蒙——幼儿园教案分享随着文化多样性的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保护和弘扬本土文化已成为对于儿童教育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这样的背景下,民族音乐作为一种深入骨髓的文化形式,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了幼儿园教育当中。
本文将分享一份针对幼儿园开展民族音乐启蒙的教案,旨在帮助广大幼教工作者更好地开展本土文化的传承。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2.了解中国民族乐器的名称和特点。
3.培养幼儿们对于民族音乐的感受和欣赏能力。
4.提升幼儿们的音乐表现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中国民族音乐形式和特点的介绍通过展示一些中国传统音乐的影视作品和音乐表演,让幼儿对于这些音乐形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同时,可设计一些趣味性的小游戏或活动,让幼儿能够在游戏中感受到这些音乐作品的魅力。
2.民族乐器的介绍通过现场演奏、介绍、图片或视频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们了解中国传统乐器的名称、形状、演奏方法以及特色。
可以在班级中为幼儿们创建一个“小乐队”,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演奏一些简单的民族乐器。
3.民族音乐表演和欣赏可以带着幼儿们去音乐厅或音乐会现场观看传统民族音乐演出,或通过视频的方式让幼儿们欣赏一些著名的民族音乐演出。
通过观听,幼儿们可以感受到这些音乐作品中所传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并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乐器和曲目进行深入学习。
4.创意音乐活动通过引导幼儿们进行创意活动如诗歌创作、乐队表演、曲调演唱等,以此来促进幼儿们对于音乐的感性认识和掌握。
在幼儿园的周年庆典或其他活动中可将这些创意活动的成果表现出来,让整个班级沉浸在简单而多彩的民族音乐世界之中。
三、教学策略1.情境教学:利用现实生活中具有情境性的材料,让幼儿们感受到音乐的生动性,从而理解不同形式的民族音乐。
2.互动教学:引导幼儿间的互动和协同,在不断地交流和合作中,让他们更好地渗透到音乐中所体现的文化价值与特点。
3.多样性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以及不同形式的音乐活动,让幼儿从不同的角度了解音乐、体验音乐,促进幼儿艺术素质的全面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一、情况分析 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以音乐审美范畴中的民族风格与特点为切入点。通过聆听《辽阔的草原》《酒歌》《纺织谣》《牡丹汗》这四首作品做重点欣赏,《一杯酒》和《歌唱美丽的家乡》做浏览性的欣赏。引导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分别研究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与各民族语言文化、地理环境、生活习俗特点。
2. 学生情况分析 课堂着重从学生的心理、心理特点、学习能力、性别特征等出发。 3.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目标: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能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音乐作品中的名族风格是如何通过旋律、节奏、调式等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②能够在课余收集一些民族人文、地理、风俗图片、乐谱等方面的资料,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4. 教学重点 听赏体验的前提下,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通过比较它们的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认识、理解其民族风格。
5. 教学难点 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特点。 6. 教具准备 播放音乐的设备、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室的有关装置等。 二.教法 1) 问题聆听法: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我会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带着问题去聆听音乐。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认真聆听音乐。
2) 视觉图像法:播放一些相关少数民族生活和风俗图片,让学生感受其中。
3) 对比欣赏法:通过欣赏不同少数民族音乐进行民族风格、特点的对比。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生活的了解。
三.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让学生亲自体验,相互交流。进一步加深各个少数民族的音乐认识。
四.教学流程 ㈠新课导入 (1)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那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呢? 学生回答:55个 (有的学生没听清楚问题会回答56个)
这环节设计意义:用简单的问题方式快速进入课堂,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2)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丰富多彩,下面我们来听一下同学们熟悉的少数民族歌曲,听一听是哪个民族?
藏族———《北京的金山上》 维吾尔族———《掀起你的盖头来》 蒙古族———《吉祥三宝》 苗族———《飞歌》 请学生举手回答。 这环节设计意图:本环节特意选择四首我们都熟悉的少数民族歌曲,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营造音乐气氛,熟悉的歌曲更让学生积极投身于课堂中。
师小结:民歌就是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口头、集体性的创作。他创作于民间、流传于民间而又作用于民间的一种歌唱艺术形式。作为少数民族民歌,它更具有各民族浓郁的地方色彩和鲜明的代表性。由于各民族所居住的地理、环境、语言风俗、劳动、生活方式不同,从而形成了各民族的不同风格与特色。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各个民族,了解他们的生活与民歌!
㈡鉴赏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 ⑴聆听歌曲,辨别是哪个少数民族风格的音乐。 这首是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长调”歌曲。蒙古族,是一个英勇善战的民族,豪爽大气是这个民族的性格,它属于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蒙古民歌分为长调和短调,长调歌曲是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牧歌式体裁,有较长大的篇幅,节奏自由,气息宽广,情感深沉,并有独特而细腻的颤音装饰。
⑵接下来我们辨别一下《嘎达梅林》与《牧歌》这两首哪一首是长调哪一首是短调,为什么?
根据长调歌曲的特点,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短调歌曲的特点:短调民歌篇幅较短小,曲调紧凑,节奏整齐、鲜明,音域相对窄一些。
在藏族民歌中 有枕固这种演唱技巧,蒙古民歌中也有一种独特的演唱技巧,那就是“呼麦”。 ⑶介绍蒙古族特色的乐器——马头琴 蒙古族的乐器品种繁多,其中马头琴最具有代表性,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马头琴的旋律,表现了蒙古民族的勤劳、勇敢,也再现了深沉、粗犷、激昂,犹有万马奔腾。
欣赏《八骏赞》片段,感受马头琴特有的草原韵味。 ㈢鉴赏藏族民歌《酒歌》 导入:(以录象中的画面和音乐作背景,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导入) 这里是崇山峻岭,这里是世界之巅;这里有苍苍森林,茫茫草原,这里是动植物的乐园;这里有皑皑雪峰,蔚蓝的湖泊星星点点,这里是江河之源;凄厉的法号带来千古的呼唤,不绝于耳的六字真言渴望着千年的期盼;永远都转不够的庙,一生都还不完的愿,追随着朝圣的脚步,雪域之外的人们,这就是青藏高原??欣赏《走进西藏》,首先将同学们的情感带入到那千里之外的雪山高原。 ⑴聆听歌曲之后分析民族音乐特点
藏族传统音乐特色鲜明,品种多样,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3大类。民间音乐可分为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等。藏族山歌称“鲁”。
高亢悠长,节拍自由,音区宽广,起伏跌宕,优美而爽朗,最富高原乡土特色。 藏族民歌的演唱中会使用到一种很特殊的演唱技巧,有没有同学发现过?很有特色的一种颤音。西藏民歌的主要特点是活跃热烈、朴实和抒情优美。声音要求首先要自然流畅,在风格较强的歌曲中,偶尔出现用喉头控制声音的情况。这种唱法在民间称“枕固”,其意是说嗓子的拐弯处,是特殊的声乐装饰技巧。 ⑵藏族的传统乐器丰富多彩、品种繁多,有拉弦乐器、吹管乐器、打击乐器等。常见的乐器有筒钦、根卡、雄林、热巴鼓等。
欣赏藏族鼓舞《草原上的热巴》 总结藏族音乐的特点: 藏族音乐的旋律线主要为高升递降型,突出对骨干音进行环绕的特点。藏族的音乐受语言、习俗和宗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藏族音乐主要有三大方言区,康巴地区、安多地区和卫藏地区,藏族音乐丰富多彩。
设计意义:用富于情感的配乐朗诵,将学生首先带入到千里之外的雪域高原。通过欣赏《酒歌》与藏族特色乐器热巴鼓,启发学生感受、分析、讨论藏族音乐的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㈣鉴赏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 ⑴下面我们来感性欣赏学习维吾尔族民歌,在听赏维吾尔族民歌之前,让我们先看一段录像了解一下新疆的地理环境与生活概况等。录像:葡萄、哈密瓜、古老的风格建筑,小伙子弹着冬不啦,载歌载舞的维吾尔族姑娘、美丽的天山?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维吾尔族民歌的速度是什么?
生:较快。 师:那旋律有是怎么样的呢? 生:动听优美的。 师:新疆的确是个好地方,那里物产丰富,我国西北大开发正在开阔建设它,美丽的风景,美丽的姑娘,美丽的风土人情,各种美的交织,孕育了美的旋律。下面让我们欣赏一组维吾尔族民歌,看是否和你们回答的一样。 ⑵聆听:《青春的舞曲》 《牡丹汗》 《一杯酒》 ⑶会跳新疆舞蹈的同学上来一起跟着音乐一起舞蹈,欢跃起来? 设计意图:这一地区最富于特色的是新疆歌舞,因此采用载歌载舞的录像作为导入。通过欣赏歌曲,启发学生分析、感受新疆地区的音乐特点,并用演唱、演奏、舞蹈来表现;通过观看、欣赏新疆地区各具特色的乐器。
㈤鉴赏朝鲜族民族音乐 ⑴朝鲜族有一部分定居在我国延边,他们的音乐有民歌、歌舞、器乐、说唱、戏曲五大类。朝鲜民族能歌善舞,无论年节喜庆,还是家庭聚会,男女老幼伴随着沉稳的鼓点与伽倻琴,翩翩起舞习以为常。
⑵分辨、讲解朝鲜族代表乐器长鼓与伽倻琴(先播放乐器图,请说出是什么乐器?)
⑶聆听伽倻琴《纺织谣》 总结朝鲜族音乐作品特点: 朝鲜族称民歌为“民谣”。多用三拍子,音乐稳重,一唱三叹。有数首鲜族民歌在我国家喻户晓。“桔梗谣”、“阿里郎”等是鲜族民歌的代表作。鲜族民歌少用大跳,因此显得端庄,多用环绕性旋法,具有较强的装饰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伽耶琴独特的音色中感受到朝鲜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真情实感。 通过学跳朝鲜舞,启发学生用身体语言来感受朝鲜音乐的民族特点。
㈥如此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的歌种、乐种、剧种,构成了我国少数民族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在中华民族音乐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我们深信,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少数民族音乐还会不断创造发展,源源流长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艺术必将在未来的岁月中更加发扬光大。
㈦教学反思:第一节课就跟同学们交流过,音乐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食粮,人们之所以需要它,是因为它能够给人愉悦,能使人在精神上产生美感。因此一节优秀欣赏课让学生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情,使其充分感觉到音乐的愉悦,这既是音乐教学能否获取成功的前提,也是音乐教学的目的之一。那么如何让学生体验到音乐中的美呢?
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做学习的主人。在实践教学中,当学生处于愉悦状态的时候,最有利于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使学习有一种艰苦劳动披上一层乐于主动接受的色彩,音乐教学方法的趣味化和游戏化,不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乐趣,而且会使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是音乐教学的目的和归属。在上《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这一课中深有体会。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博大精深,一节课根本无法讲完,欣赏完,但是教者能抓住几个代表性强的几个民族如藏族、蒙古族、新疆等四个民族,分别从他们的音乐中的旋律、节奏、节拍、调性等因素让学生体验,实践,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因此整个课堂,学生讨论热烈,见解独到,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特别是一段简单的新疆舞,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新疆音乐的特点,新疆民族舞蹈所特有的韵味,把整个课堂气氛推到了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