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经典传说故事-民间精彩故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间经典传说故事-民间精彩故事

民间故事的叙述注重关键性情节的交代,而不做面面俱到的细节描述。故事的趣味性、吸引力也主要在情节的生动性上。小编精选了一些中国民间传说故事,一起来看看吧。中国民间传说故事1郑板桥山水,即使在他穷困落拓时依然兴致勃勃。板桥时常到寺庙投宿。一般情况下,出家人都乐于为人提供方便,板桥为此还交了不少憎、道朋友,但板桥有时也遇到使人气结的和尚。有一次,郑板桥到一寺院投宿。前来接待的和尚看他落落拓拓,是一个穷秀才,十分势利,规定必须抄经若干方可借宿,语言十分傲慢。看看天色已晚,板桥也只好答应。经抄好后,和尚意犹未足,他见板桥的字写得很好,说是加写一副对联,晚上才可供应一床棉被。板桥无奈,提笔挥毫,语带双关地写下:凤在禾下飞去鸟,马到芦边萆不生。寺后有禾,寺前有芦,皆为实景。而凤表示祥瑞,马到表示施主光临,都是喜事。和尚见了,甚为满意,马上备香茶果脯,请板桥到上房安歇。日后,和尚将那幅对联裱悬于佛堂,逢人便夸。客人中也有懂诗的,看出其中的玄机,提醒和尚说:“这上联写的是一秃字,下联写的是个驴字。”经其点破。和尚也一下回味过来,顿时脸红气促,暗自叫苦不迭。(注:上联的玄关在于繁体的“鳯”字)郑板桥对佛学研究颇深,但他十分憎恶那些势利市侩的和尚。晚年的板桥,衣着依然打扮十分随便,且又其貌不扬。有次,他去逛扬州城外的平山堂。平山堂主持老和尚看他仅穿了件粗布直裰,以为他是一俗客,就随便说了声“坐”,对泡茶的小和尚说了声“茶”,就不再作声了。板桥并不介意,站在那里向他讲明自己此行的目的是瞻仰平山堂内欧阳修读书处的石膏像。老和尚听后,不以为然,心想你那个穷样还谈什么欣赏欧阳修?欣赏了一番寺庙内的雕刻和字画,和尚与他搭讪几句,板桥皆娓娓道来,十分内行,和尚发现这位粗布衣裳的人谈吐不俗,很有才学,心想,他一定不是一般的平民老百姓,或许有什么来头,转而招呼道:“请坐。”一面吩咐小和尚:“敬茶!”寺里来了一批达官贵人,和尚笑脸盈盈的合掌相迎,十分热情。这些达官贵人见郑板桥也在座,一个个上前向他问好,喊出板桥的名字。和尚方才知道面前就是大名鼎鼎的郑板桥,不免大吃一惊,马上变了态度。老和尚赶忙满脸堆笑地对板桥打躬合掌说道:“请上坐!请上坐!”此时小和尚将茶端了上来,老和尚喝道:“敬香茶!”小和尚马上又回去换来香茶。这时老和尚拿出纸张笔墨,请求板桥留点墨迹。板桥也不回绝,淡然一笑,挥毫写就下面这幅妙趣横生的对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真真是妙不可言!想必老和尚此时定会面红耳赤,恨不能脚下有条地缝钻进去。这副对联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套在了刘墉与郑板桥头上。他在镇江焦山读书时,给其友徐宗于的信中曾说:山中和尚,泰半是钱奴化身,市侩转世,口念阿弥陀。心贪阿堵物,俗不可耐,触人欲呕。入山游客,不问雅俗,但视衣衫,入寺烧香,只计贫富。有钱布施,声声居士、檀越,合十念佛,状似弥勒;无钱施舍.则白眼相加,冷语对答,阴森之气,逼人发抖。知客堂中,最为可恨,请客一坐,有请坐、请上坐之等次;待客一茶,有泡茶、泡好茶之分别。內外各有度词隐语,彼此相通,亮中说话,暗中关切,冷眼傍观,气破肚皮。悲哉!悲哉!庄严佛地,清静梵宫,变作论斤较两之市井,我佛有灵,定当低眉合眼。效夫子之喟然而叹也。(《焦山别峰庵与徐宗于》)上则故事当根源于此。中国民间传说故事2苍龙岭乃西岳华山上一处著名景观。是从云台峰通往“天外三峰”的一条险径。远远望去,像一条直冲云霄的游龙,游行在两山之间,龙脊突兀,宽不足三尺,两边皆为万丈深渊。云涌华山之时,若隐若现,十分神奇险峻。苍龙岭的顶端有一“逸神崖”,上刻“韩退之投书处”六个大字。这处遗迹其中蕴含了一段唐朝杰出文学家韩愈游览华山的有趣故事。唐朝后期,韩愈被贬,心情十分不好,刚好遇到他的侄子韩湘子和华山修道士吕洞宾,二人劝说韩愈去华山一游,以解心头之闷。韩愈对名川大山一贯比较感兴趣,但因以往政务冗忙,没有闲余时间,苦不得游,今日,经他俩一提,正合其意。便道:“也好,只是道路崎岖,如何去得?”韩湘子道:“这有何难?”于是两个道人夹着韩愈瓢至山顶,然后两人离去。韩愈立于峰头上,放眼环视,只见华山层峦叠嶂,苍松郁郁,小径通幽,奇鸟鸣丛,悦耳动听,好似天外仙境一般。他漫

步山上,观赏了镇岳宫、玉井楼、二十八宿潭。他纵目西峰,气势磅礴,莲叶覆顶,开石为洞,庙宇依山势而建,道路凿巨石而成,山日天光,光辉相映,翠草绿树,互为衬托,无限奇景佳境引得韩愈诗兴打发,遂吟道:“太华峰顶玉井莲,花开十丈藕如船。冷比霜雪甘比密,一片入口沉疴痊。我欲求之不惮远,青壁无路难寅缘。安得长梯上摘实,下种七泽根株连。吟罢,他又兴致勃勃地登上极顶仰天池,享受一下那“可通帝座”的最高点。他又来到南天门,观看了凌空高撑的长空栈道。他怀着欲罢难舍的心情,走遍了东峰,领略了关中八景之首的“华岳仙掌”。下了金锁关,来到五云峰,心想:上山容易下山难,变迈开脚步往下走,转眼来到“苍龙岭”顶端,往下一看,天际茫茫,苍龙岭形似云雾中的一座独桥,两边深不见底。面对此景,韩愈不由得目瞪口呆,身软腿颤,一步也不敢迈了(唐时的华山,不象现在这样凿石为阶,设栏护路,履险如夷。唐时不过是在“龙”的脊背上粗凿了几个石窝而已,游人到此,只能手脚并用攀爬而上下,象这样的险境,怎能不使善习文弄墨的韩愈胆战心惊呢?)。但不下山不行,当时的华山非今日可比,荒寂无人,虫兽出没,不是久留之地。韩愈鼓足勇气向下走,但走不了几步又退回来,脚下还不时打滑,真是一走退两步,紧张的冷汗直流,浑身颤抖。为减轻行李,他把所带的书籍都丢下岭去,但还是不能前行半步,被困多时的他想到自己的坎坷遭遇,不由得放声大哭。并悲叹道:“难道我韩愈就葬身于此了?!”但韩愈毕竟是位大智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愿望使他急中生智,便拿出随身携带的笔墨砚台,很快写好了一峰求救信仍下山去,不久,华山采药者将此信报告了华阴县令,县令既派人将韩愈救下山去。后来,有山西百岁老人赵文备游到“韩退之投书处”,有感韩愈的逸事,遂大笑不止。后人又于旁题刻“苍龙岭韩退之大哭词家赵文备百岁笑韩处”。以后清代李柏登山至此,面对一哭一笑,又表现出另一种心态,并做诗云:“华之险,岭为要。韩老哭,赵老笑,一苦一笑传二妙。李柏不笑也不哭,独立岭上但长啸。”韩愈在苍龙岭留下的这段逸事,为我们增添了许多情趣和遐想。而苍龙岭之险俊和神奇迷人的魅力将深深地吸引着世人的心中国民间传说故事3乾隆皇帝游江南,其实并不是真心游山玩水。他只怕江南百姓造反,特意借个游山玩水的名义,到江南来探听消息,察看虚实。那时,杭州南屏山净慈寺有个和尚,叫诋毁。这和尚不讲究诵经打坐,专喜欢议论天下大事。要讲便讲,要骂便骂,毫无顾忌。只因他讲得有理,骂得有趣,所以老百姓都喜欢亲近他。乾隆皇帝到了杭州,听说有这么个和尚,他眉头就打起个疙瘩,心想:这老和尚取这么个怪名号,必定是个隐迹山林的明朝遗老,不守本份的人。我倒要去听听他到底毁些什么。于是,他便换上一身蓝衫,拿把描金折扇,扮成秀才模样,一摇一摆地去游净慈寺,指名要会会诋毁和尚。诋毁和尚从寺里出来,乾隆皇帝见了他,便问道:“老-就是诋毁和尚吗?”诋毁和尚回答说:“不错,我就是诋毁和尚,诋毁和尚便是我。”乾隆皇帝又问:“老-是从小出家的呢,还是半路出家的呢?”诋毁和尚说:“我吗,是半路出家的。秀才你问我这些做啥?”乾隆皇帝没得话讲了,眼光一扫,看见和尚身上那件千补百衲的破袈裟,便说:“听说老-是个有德行的高僧,为啥穿这丝瓜筋一般的破衣衫呀?”诋毁和尚笑道:“我年轻的时候,也穿过锦绣的衣衫哩!后来那锦绣衣衫被野狗撕碎了,我就做了和尚,穿起这破麻皮的袈裟来啦!不过我穿的虽然破烂,心术可是正的。不比那些着官服的老爷,看起来富丽堂皇,暗地里男盗女娼。”乾隆皇帝当头挨了一闷棍,又发作不出来,心里恨恨地想:这诋毁和尚,果然名不虚传!总得找个岔子,好狠狠地办他的罪。他肚皮里打着恶算盘,面孔上堆起假笑,叫诋毁和尚领他进寺去耍子。他们进了净慈寺山门,见旁边的人在劈毛竹做香篮。乾隆皇帝眼珠一转,随手拾起一块劈开的毛竹片,把青的一面朝着诋毁和尚,问道:“老-,这个你们叫什么呀?”诋毁和尚说:“这个叫竹皮。”乾隆皇帝把毛竹片掉转个面,将白的一面朝着诋毁和尚,又问:“老-,这个叫什么呢?”诋毁和尚道:“这个吗,我们叫它竹肉。”乾隆皇帝皱起眉头苦笑道:“好个新鲜的名称哪!”诋毁和尚打个哈哈说:“老客人呀,如今这世道变啦,名称也得跟着变哩!”乾隆皇帝吃瘪了,只好闷声不响。原来当时正在大兴,专门找岔子。如果诋毁和尚照着老称呼,把毛竹片青的一面叫篾青,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