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德调查

合集下载

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

作为大学生代表着社会的未来,我们更应该注重自身的社会公德修养。

但是,现实往往并不如人们所希望的那样。

社会公德一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忽视,大量违规乱纪的事件也层出不穷。

于是,我们专门对大学生的社会公德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制定了以下报告。

一、什么是社会公德?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社会公德。

简单来说,社会公德指的是在社会交往中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社会公德涵盖广泛,从个人素质到社会风气,从公共财产到公共场所使用等方方面面都有所体现。

在调查中,我们将社会公德分为五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和分析:遵守秩序,尊重他人,维护公共安全环境,爱护公共设施和资源,守法守纪。

二、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情况1. 遵守秩序:67.5%在大学生群体中,遵守秩序的行为比较普遍,占据调查结果的首位。

但是,与其他方面相比,在这一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因为在校园中,秩序是我们最容易控制的。

但是,当大学生走出校门去面对社会时,秩序维护的难度将会增大。

2. 尊重他人:57.2%大学生的尊重他人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公交车上占据座位不给老人让座等行为经常发生。

这些行为的出现,无疑是大学生在个人素质上的瑕疵。

对于这种行为,我们应该从自身开始进行调整和修身。

3. 维护公共安全环境:38.4%维护公共安全环境体现了一种社会责任和社会道德。

然而,这一方面大学生的表现不佳,只有38.4%的人坚持这种公德行为。

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好习惯,也对社会安全稳定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所以,大学生更应该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到公共安全维护中来。

4. 爱护公共设施和资源:49.3%公共设施是大家共同维护的。

在大学校园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学生给公共设施造成一定的损害,比如教室墙壁刻字、厕所卫生不洁等等。

这里也存在着一些不良社会风气。

报告总结-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精品

报告总结-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精品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社会公德调查报告一一、吉林市民存在的社会公德问题1、环境与卫生问题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卫生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任凭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在汽车站牌、广告招贴画、建筑物上乱涂乱画、随地吐痰、乱扔杂物、将咀嚼过的口香糖随处粘附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讲究环境卫生的现象;垃圾分类投放、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和不环保的一次性餐具、不乱扔废旧电池、善待花草树木等每个市民都力所能及的环保行为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普及。

由此可知,吉林市民本身是非常日常生活中的环境卫生问题的否则也不会反映这些问题,但从这里我发现了一种矛盾吉林市民有很强的环境卫生意识,吉林市的环境卫生现状却值得我们忧虑。

这是不是反应出了这一现实大家都认识到了环境卫生的重要性、都在痛恨和指责不讲究环境卫生的现象和行为,但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却可能自己也有违背环境卫生公德的行为?2、文明交通问题文明交通问题也是吉林市民认为比较严重的社会公德问题,其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或行人闯红灯、行人斜穿马路或翻越交通护栏等是反应犹为严重的问题。

3、文明礼貌问题调查数据表明,吉林市民在文明礼貌方面仍需继续努力,以减少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

文明礼貌问题主要表现为遇事围观、起哄,夏天在公共场所光膀子、脱鞋、抽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公共场所争吵、说脏话,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等。

二、吉林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排序从总体上看,吉林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占第一位的仍然是随地吐痰。

市民最讨厌的不良行为排在前二至五位的依次是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后,主人不予清理;乱扔杂物;乘坐公共交通时争抢、拥挤;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

三、公德实践与公德认识的比较在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许多群众自发地、积极地向我们反映他们所遇到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但是当被问及看到有人正在做出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时,您会怎样?时,回答结果并不不尽如人意。

有254的市民表示会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出面制止,若要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则仅有5的市民会出面制止;另外,266的人表示会随大流,有人出面时也出面,没人出面就不出头;33的人因为怕打击报复所以敢怒不敢言;10的人认为制止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是有关部门的事,与自己不相干。

社会道德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社会道德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调查报告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

——普卢塔克社会公德调查报告——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调查主题:当代大学生校园公德意识与日常行为规范调研调查背景:遵守社会公德是每个公民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它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水平,而且代表了个人的公众形象,而作为中国政法大学学生的我们,理应该更加自觉的践行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一个有良好个人修养的人,也一定是一个讲文明,遵守社会规范的人。

然而,在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周围,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却时时出现,诸如插队、公交车上抢座、自习室中无原则地占座等现象,这些不良现象在当今高校校园十分普遍,并引起广泛争议。

调查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中遵守社会公德的情况,以及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公德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引导,从而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我们为此而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

调查时间:2011年12月5日至2011年12月12日调查人员:肖强、马睿、赵阳、吴常德、郭金金、刘玉岩(学号:2011301289~2011301294)调查对象:中国政法大学学生调查形式:以询问形式为主调查情况概述:发现问题遵守社会公德是每个公民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它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水平,而且代表了个人的公众形象,而作为中国政法大学学生的我们,理应该更加自觉的践行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一个有良好个人修养的人,也一定是一个讲文明,遵守社会规范的人。

然而,在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周围,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却时时出现,诸如插队、公交车上抢座、自习室中无原则地占座等现象,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中遵守社会公德的情况,以及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公德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引导,从而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我们为此而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调查实践、数据统计,我们最终完成了对我校学生社会公德的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绝大多数的同学具有社会公德意识,能够自觉地以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约束自己,少数表现为良好,还有极少数同学公德意识比较淡薄,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自己的不文明行为。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基本现状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基本现状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根本现状调查报告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根本现状调查报告想要理解一些情况或事件时,我们通常要进展细致全面的调查,一般会把调查结果聚集成一份调查报告。

好的调查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WTT为大家整理的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根本现状调查报告,欢送大家分享。

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将来。

加强和改良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事业的建立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施行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推进社会现代化的宏伟目的,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根本现状近年来,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社会公德教育逐步重视并得以大力加强,特别是《公民道德建立施行纲要》公布后,各学校都积极宣传贯彻,获得了明显成效。

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整体程度都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大多数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现代公德观念、公德意识、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并能在行为层面上有所实现。

绝大多数学生在观念上认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节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我国公民的根本道德标准,认同遵守公民根本道德标准的重大意义。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仍有相当一局部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缺点和弱点。

比方:公共卫生习惯差,随地吐痰,乱丢杂物,在课桌椅上乱涂和乱画现象比拟严重;违背学校规章制度,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就餐时任意插队,偷窃等现象时有发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考试作弊屡禁不止;诚信意识淡薄,助学贷款久拖不还;根底文明行为失范,不能尊老爱幼,尤其是男女生谈恋爱时行为有失分寸;集体观念不强,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缺乏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艰辛奋斗精神差,享乐思想有所抬头,不讲节省,互相攀比,时有酗酒、抽烟等不良习惯;不能保护公共财产,图书失窃,教室、实验室、宿舍等公共场所财物损毁严重等。

上述行为虽然不是大学生的主流,但它产生的消极影响令人忧虑,因为它不仅影响了学生的生活学习,而且对学生的安康成长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社会道德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社会道德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调查报告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

——普卢塔克社会公德调查报告——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调查主题:当代大学生校园公德意识与日常行为规范调研调查背景:遵守社会公德是每个公民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它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水平,而且代表了个人的公众形象,而作为中国政法大学学生的我们,理应该更加自觉的践行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一个有良好个人修养的人,也一定是一个讲文明,遵守社会规范的人。

然而,在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周围,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却时时出现,诸如插队、公交车上抢座、自习室中无原则地占座等现象,这些不良现象在当今高校校园十分普遍,并引起广泛争议。

调查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中遵守社会公德的情况,以及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公德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引导,从而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我们为此而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

调查时间:2011年12月5日至2011年12月12日调查人员:肖强、马睿、赵阳、吴常德、郭金金、刘玉岩(学号:2011301289~2011301294)调查对象:中国政法大学学生调查形式:以询问形式为主调查情况概述:发现问题遵守社会公德是每个公民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它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水平,而且代表了个人的公众形象,而作为中国政法大学学生的我们,理应该更加自觉的践行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一个有良好个人修养的人,也一定是一个讲文明,遵守社会规范的人。

然而,在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周围,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却时时出现,诸如插队、公交车上抢座、自习室中无原则地占座等现象,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中遵守社会公德的情况,以及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公德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引导,从而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我们为此而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调查实践、数据统计,我们最终完成了对我校学生社会公德的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绝大多数的同学具有社会公德意识,能够自觉地以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约束自己,少数表现为良好,还有极少数同学公德意识比较淡薄,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自己的不文明行为。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 让座只是体现自身修养的一种做简单的方式 • 会。 • 因为尊老爱幼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每个人都 会变老 想想如果站着的是年老的自己别人不给你 让座你是什么想法 所以人要换位思考 敬人者 人 恒敬之 • 不会。 • 都是自己付了车费的。
• 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 你会怎么做? • □找到垃圾箱后再丢 □随手丢掉 □找个 角落再丢
社会公德
英语131 楼晓颖 罗滢梦 张凌杰 戴鑫珑
• 社会公德
(social ethics; social morals ) 简 称 “公德”。是指存在于社会群体中间的道德,是 生活与社会中的人们为了我们群体的利益而约定 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 范。在本质上是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 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 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它对维系社 会公共生活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 用。与“私德”相对,这里的“公德”是指与国 家、组织、集体、民族、社会等有关的道德;而 “私德”则指人品德、作风、习惯以及个人私生 活中的道德。
/v_show/id_XMjc4MzgyODUy.html?from=y1.2 -1-100.3.2-1.1-1-1-1
4· 15大陆幼童香港街头小便事件
• 2014年4月15日,一对大陆夫妻与孩子在香港期间,因小 孩要方便无法及时等到进卫生间,夫妻让孩子在街头小便, 并用纸尿裤接着。其间,一香港青年黄某(自称记者)对 女童小便过程进行拍摄,孩子父亲发现后想取回拍摄内容。 黄某不给并声称大陆夫妻偷东西。这时,另一对香港情侣 加入黄某阵列,与大陆夫妻推搡,冲突现场混乱,大人相 互指责,孩子大声哭泣。孩子母亲推车过来隔开两方,夫 妻抱孩子推婴儿车欲走,黄某不顾孩子哭泣将童车拖住不 让,孩子母亲打了一下黄某的手,香港情侣一起加入阻拦 大陆家庭离开。孩子母亲道歉。孩子母亲反复强调“洗手 间排队,孩子着急我怎么办”,现场有人始终高举相机拍 摄。3位香港人也依旧不让他们离开。事件发生后,引发 热议。

校园社会公德调查报告优秀四篇

校园社会公德调查报告优秀四篇

校园社会公德调查报告优秀四篇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篇一通过调查问卷设计,调查实践,数据统计,我顺利完成了“大学生社会公德”的问卷调查。

从调查的结果看: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未来接班人的主干群体,80%左右的被调查的同学有较高的社会公德意识;仅有10%公德意识薄弱。

在文明礼貌方面,接近90%能做到尊老爱幼。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标准,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相关,也是树立中国人不错国际形象的迫切需要。

在助人为乐方面,大学生作得更是出色。

近93%的人能做到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但40%的同学在爱护公物方面仍持不定态度,要不要爱护公物还要看情况而定。

仅有50%会明确如何对待公共财物。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根本上说保护环境是对全人类的生存发展利益的维护。

作为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大学生要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但仅仅有15%的同学才会自觉地保护环境,主动捡起干净教室中的碎纸屑。

20%的同学会视而不见;其余被调查的同学会考虑去捡,但不一定会付诸行动。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更应该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培养社会公德意识。

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加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公共生活是指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的生活空间。

而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准则。

社会公德遵守调查报告范文

社会公德遵守调查报告范文

社会公德遵守调查报告范文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道德是维系一个社会不断发展的基本保障。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调查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与社会生活中应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这种准则是可以加以普遍化的,并且是所有公民都能够做到的,它有更明显的公共性,维护的是社会的共同利益和全体公民的整体利益,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广泛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因此,文明的行为方式、良好的公德意识不仅仅是个人优良素质的一种体现,而且对维护公共利益、公社会公德遵守情况调查报告(一)摘要:本次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30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现状。

社会公德遵守情况调查报告社会公德遵守情况调查报告。

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还存在诸多问题。

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公德意识的若干途径。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道德是维系一个社会不断发展的基本保障。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但是自古以来,一直是私德繁荣,公德匮乏。

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公德在当今社会已然成为人的立身之本、社会和谐发展之基、治国安邦之道。

在日新月异的21世纪,社会公德更要与文化氛围,环境状况结合在一起。

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社会公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我国的面貌和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大纲》: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学科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这样的评价和预估是科学明智的。

那么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究竟如何呢?我们做了相关调查,以期在了解到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的情况下,分析原因研究对策,为大学生公德建设献计献策,最终促进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公德意识进步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