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归纳大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归纳大全

一、概念: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察文言文的传

统方式。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

开,叫“读”(dòu)。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

考题,主要有选择题和主观题两种题型。选择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选择正确的,一类是选择错误(或不正确)的。主观题类型主要是用“/”直接划分节奏。

二、断句的基本方法:

首先: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

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学生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口诀:

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

主谓谓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遇上关联想一想,总领词后漫步走。

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状语须打住。

省略成分断没错,提示停顿理当然。

专有名词分清楚,节奏划分顾全貌。

这是一首文言句子划分朗读节奏的口诀。下面祥细解说这一口诀,以便于大家灵活运用。

(一)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

“划一划二不划三”意思是说在一句文言句子中,停顿一二次是常事,停顿三次或三次以上就很少了,即使是要停顿三次或三次以上,做题时,也可以省去可划可不划的地方。

(二)主谓动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

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

彼、此、其、之(表示“他”)。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

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1余/闻之也久

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及和前后词语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准确率。比如“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两题,找到动词“亡”“入”“吊”“将”“归”“贺”,

根据语法知识,仔细分析,便不会将“入”之后的处所“胡”断为“胡人”,将“将,,而归”误断为“归人”。

通常情况下,文言句子的结构与现代汉语的句子结构相似,都是由主语、谓语、宾语、补语

等成分构成,朗读时主谓之间、动宾之间、中心词与补语之间要停顿。

例2: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

“后生”主语,“不复有”谓语,“言欧公者”宾语,停顿两次。

例3:苟全∕性命∕于乱世

“于乱世”是介宾结构,作句子的补语。

(三)遇上关联想一想,总领词后漫步走。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文言文中“之乎者也”

之类的虚词特别多,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通篇用了二十七个“也”字,几乎每句句末都用

了“也”字,传为美谈。

【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

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

等,前后都可断句;

例4如“夫/战,勇气也”,“乃/悟前狼假寐”,“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等。

例5:盖/ 竹柏影也“盖”句首发语词,表示引出议论。

【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例6:然则/何时而乐耶?

例7:故∕为之说

“故”表示总结性词语,翻译成所以、因此等。

【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末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

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其它的词】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

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

例8:禁愈严∕而传愈多

“而”表示转折,翻译成可是、但是等。前后语意发生转折的地方一定要在转折连词前有所

停顿。

(四)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状语须打住。

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要分开读;名词活用作状语的这个“活用词”之前要停顿。

例9:可/以一战

“可以”,古代是表示两个单音节词:“可”+“以”,意思是“可以凭借(这一点)”,

而现代汉语表示一个词,“允许”的意思。

例10:其一/犬坐于前

“犬”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狗一样”。

(五)省略成分断没错,提示停顿理当然。

古代汉语常有省略句式,在省略之处停顿准保没错,有些语气词用在句子中,表示提示或舒缓语气,在这个词的后面停顿合情合理。

例11:一日/与棐论文/及坡

“一日”后面省略了“欧阳公”字。

因此要留心文言句式特点,如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固定结构句等,划分停顿时须维护其古代语言特点和意义的完整。

例1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谓语“鼓”)

例1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庙堂之高”是定语后置)

例1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为”是介词,后省略宾语“之”,代桃源村人)

例15、孔子云:“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句,应调整为“有何陋?”)

例1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于其上”是状语后置)

例17、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在句中是“,,的原因”之意,是固定结构;“也”表判断语气,“此,,也”是判断句)

例18、帝/感/其诚(“感”具有被动意义,“被,,所感动”)

例19:余闻之也/久矣

语气词“也”表示提示,让读者换一口气来读。

例20:悍吏之/来吾乡

“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结构助词,表示舒缓语气。

(六)专有名词分清楚,节奏划分顾全貌。

古代汉语有很多表示人名、地名、年号名、官职名等的词语,我们要加以分辨,在这些专有

名词的中间是决不能停顿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