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上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东辽县建安镇中心小学校梁玉红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新课改的大潮之下提出的一个常见的名词,面对小组合作学习,我们不能单纯的把它理解成为:让几个学生集中到一块,让他们进行讨论就行了。那只能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种误解,我们要切实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对小组合作学习重视起来,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下面就是我在课堂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几点建议:

一、科学组织是前提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由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合作学习交流、实践、操作。通过长期教学实践,我体会到这种学习方式不但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而且对每位学习小组合作成员都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因此,学生愿意接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能力较差,所以组织不好,课堂就会出现混乱,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观点,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与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地成分修正自我观点,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的真谛。因此,做好“组织”工作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内的学生按性别、性格和学习情况以及课堂上的表现按每4—6个人分成一组,每组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组长轮流当,每周一换,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合作意识。小组长对小组成员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发言时要有顺序,尽量让不爱讲话的学生先说、多说,当一人发言时,要求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倾听,别人讲完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班的小组合作学习基本上能够顺利进行了。

二、科学指导,促进交流欲望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为了避免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犯自己做自己的,达不到合作要求的弊端,故每次在合作活动之前,我都会授予学生方法。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1、明确具体要求。对于每次合作学习活动,我都会对活动中的每一个步骤该怎么做,目的是什么,都讲的透彻些,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从不同的方位来观察,并分别画出各面的图形)时,都明确的告诉学生应从上面、侧面、正面来观察。

2、进行适当的示范。由于农村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缺乏动手能力的锻炼,而有些合作学习活动需动手操作的,老师应给予示范,让学生更好地进行。

三、精选内容,便于合作学习

一个好的合作学习的课题,或者是能分工合作的课题,可以使学生有的放矢,使合作学习效果达到最优化,也可以避免合作学习只是浏览于形式化。因此,我在数学教学中,坚持以下几种做法:

1、设置的问题难易度把握好。问题过于难,学生通过努力也达不到效果的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问题过于简单,就容易犯缺乏思考的弊端,思维得不到锻炼。所以,问题的设置要遵循科学,需学生进行思考,甚至反复练习,最终能够解决的原则。

2、要有明确的分工和具有趣味性。合作学习的内容尽量具有有一定的趣味性,同时要有明确的分工。例如我在教学“统计”时采取的做法。让学生掷硬币,在一定的次数内看“正面”出现几次,这时,就要分工明确,有的掷硬币,有的画“正”来统计出现的次数。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是每个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一般以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来进行。例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一课中,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是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在动手进行图形的转化后,合作讨论,总结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实践证明:对于学习的难点,直接告诉学生解法,学生可能很快明白,但也只能是机械的掌握,记忆也不会太深刻。而如果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会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四、适时指导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导,如小组成员中有的学生参与的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有的学生胆小不敢发言,还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这时我就给以具体指导,教育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为了培养学生友好合作,在活动中,我有意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题型训练,操作时我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发现有些小组表现得好,完成任务得很好,给予表扬。但是也有个别组的学生在争抢,这些小组活动不仅秩序乱而且任务完成得也慢。这时,我就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让学生进行讨论,并且让表现好的小组说说他们是怎样做的,通过这样的教育,培养学生与他人友好合作的品质。

五、总结评价

小组学习的形式为学生相互评估提供了条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组内或组间相互评估。这一评估的过程,实质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通过评估,能正确地认识别人,也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而不断地调整学生的学习行为,促进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调节能力的提高。如在教学《操场上》时,我为学生提供了教材中的六个词语,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分类的不同标准。在学习活动后,我及时组织学生反馈,说一说自己小组的想法,同时,让其他小组的同学提出疑问和不同看法,评价他说得对不对,若说得好,好在哪里?说得不够完整,你又有什么补充?你还有什么不同的分法?这样一来,把几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成果同全班同学一起交流,说的同学通过评价展示了自己的想法,听的同学则通过评价完善了自己的思路。这时合作学习的成果才是真正可贵的,因为它已经成为了全班同学的集体智慧,而这一成果的取得正是活动后的课堂评价所带来的。合作学习活动后的评价为学生们的合作学习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总之,在新课程的洗礼下,我们应该对开展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并在教学中真正地落实,避免走过场的“合作学习”。相信让合理、有效的合作学习,走进我们农村学生的数学课堂,一定能让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得到良好的沟通和信息交流。真正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快乐地享受学习数学的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