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椿蟓
酒店发现椿象应该怎么办

酒店发现椿象应该怎么办椿象俗称臭屁虫,臭屁虫危害柳、榆,桑、杨、槐、杜仲、泡桐、石榴等多种绿化树木和花卉,它们吸食花蕾、花瓣、叶片、嫩叶、果实的汁液,使绿化美化效果大打折扣。
它们具有臭腺,在幼虫时位于腹部背板间,成虫时则转移到后胸的前侧片上,当臭屁虫受到惊吓时误认为受到攻击,臭腺会喷射出毒液对准人眼睛,让敌人暂时看不到它,好藉机脱身。
毒液喷至眼,当场会出现泪流不止、眼睛睁不开、剧痛、眼睛红肿,严重会导致角膜烧灼缺损及发炎现象。
酒店发现椿象应该怎么办一、出现的原因:(1)雨水偏多。
进入春季以后,特别是四五月份,偏多的雨水造成了空气湿度的加大,这就给越冬卵的孵化提供了有利条件,致使其孵化率大大增加。
(2)虫口基数偏大。
由于九月份盲椿象发生重,大部分棉农防治不利,致使虫卵基数大,给盲椿象的大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防治不及时。
由于盲椿象发生比往年早15~20天左右,而棉农防治并没有提前,防治不及时也是盲椿象危害偏重的一个原因。
(4)用药混乱。
在防治盲椿象药种选择上,多年来棉农习惯用高氯等常规有机磷和菊酯类农药防治棉田害虫,使盲椿象产生了抗药性,有机磷及其复配剂防治效果明显下降。
(5)它属于昆虫类动物,它能散发出很臭的气体。
(6)是害虫的一种,喜欢生活在野外,春天、夏天和秋天都能看到。
酒店发现椿象应该怎么办二、主要处理方法:1、主要处理酒店整体绿化区域,窗户周边,墙体,杀灭目前厂区入侵成虫。
2、主要处理绿化落叶层,草坪等,对成虫越冬及滋生地进行处理,杀灭若虫及减少次年虫害爆发可能性。
最佳处理周期(以虫害世代生活习性、爆发期为依据):全年:每若虫高峰前处理1次,每成虫高峰期处理1-2次。
即全年3个若虫高峰,3个成虫高峰。
至少进行3-6次处理,分别为5-6月、7-8月、10-11月。
四川省凉山烟区烟盲蝽发生规律研究

四川省凉山烟区烟盲蝽发生规律研究四川省凉山烟区是中国重要的烟叶生产基地之一,但烟盲蝽的发生却给烟叶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烟盲蝽是一种以烟草为食物的害虫,它在烟叶生长期间大量繁殖,造成烟叶叶片被咬食,导致烟叶产量减少,品质下降,严重影响了烟叶的生产。
为了有效地防治烟盲蝽,需要了解其发生规律,本文将对四川省凉山烟区烟盲蝽的发生规律进行研究。
一、烟盲蝽的基本特征烟盲蝽,学名为Empoasca pirisuga,属半翅目、卷叶蝉科。
成虫体长3-4mm,身体绿色,翅膀透明。
幼虫呈淡绿色,集群在叶片的背面吸取汁液,造成叶片凹陷,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导致烟叶产量减少、品质下降。
二、烟盲蝽的生活习性1. 气候适应性强:烟盲蝽对气候适应性强,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夏季气温在25-30摄氏度时,发生最为频繁。
2. 繁殖迅速:烟盲蝽的繁殖速度较快,一般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一年内可发生多代,并且数量呈爆发性增长。
3. 寄主选择广:烟盲蝽的寄主植物很多,不仅包括烟草,还包括蔬菜、水果等多种农作物,对农作物的危害性很大。
三、烟盲蝽的发生规律研究针对四川省凉山烟区烟盲蝽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烟盲蝽的季节分布规律:通过对烟盲蝽在不同季节的调查发现,烟盲蝽在凉山烟区主要以夏季为多发季节,尤其是7-8月份,烟盲蝽数量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这与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密切相关。
2. 烟盲蝽的生境选择规律:烟盲蝽的生境选择规律主要表现在对温度、湿度和植物寄主的选择上。
烟盲蝽对温暖潮湿的环境适应性强,同时对烟草等植物寄主有较强的选择性,这为其大量繁殖创造了条件。
3. 烟盲蝽的越冬规律:烟盲蝽一般在10月份左右开始进入越冬期,数量逐渐减少,到了次年5月份左右开始再次活跃,开始繁殖。
越冬成虫主要躲藏在植被下部或杂草丛中,减少受低温的影响。
四、防治措施针对烟盲蝽的发生规律,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防治措施:1. 合理管理农田环境:烟盲蝽适应性较强,对农田环境的要求也较低,但适度改善周围环境,增加植被多样性,有助于减少烟盲蝽的繁殖。
四川省凉山烟区烟盲蝽发生规律研究

四川省凉山烟区烟盲蝽发生规律研究四川省凉山烟区是中国独特的烤烟生产基地,随着烟盲蝽的发生规律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烟盲蝽是烟草的重要害虫之一,严重危害了烟叶的生长和产量。
探究烟盲蝽的发生规律对于凉山烟区的烟草生产至关重要。
一、烟盲蝽的生活习性和对烟草的危害烟盲蝽是一种三角翅目昆虫,主要以烟草为食。
成虫约6毫米长,体呈椭圆形,色泽为黄褐色,触角伸展向外,表现出一定的嗅觉和触觉特点。
烟盲蝽幼虫主要以烟草叶片为食,造成叶片受损,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黄、干枯。
成虫则以吸食叶片汁液为生,导致叶片萎缩、失去光泽。
烟盲蝽在繁殖期间对烟草的繁殖结实也造成一定的危害。
二、凉山烟区烟盲蝽的发生规律1.气候因素的影响烟盲蝽的发生与气候因素密切相关。
在凉山烟区,夏季高温多雨,为烟盲蝽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尤其是雨水充沛时,烟盲蝽的幼虫生长迅速,并且数量急剧增加,成为烟草生产的重要威胁。
2.烟草栽培方式的影响烟盲蝽对烟草的危害程度也与烟草栽培方式有关。
一些传统栽培方式下,烟草通风不良,生长不充分,更容易遭受烟盲蝽的侵害。
而采取科学种植管理技术,如间作栽培、合理施肥等,可以减少烟盲蝽的危害。
3.病虫害防治措施的影响在凉山烟区,农民在烟草生产中采取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也会对烟盲蝽的发生规律产生影响。
一些农民在烟草生长期间,使用过多的化学农药,不仅对环境产生污染,也会导致烟盲蝽产生抗药性。
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对于减少烟盲蝽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加强基础数据收集对于烟盲蝽的发生规律研究,需要深入了解凉山烟区的气候特点、土壤条件以及烟草栽培方式等方面的基础信息。
只有掌握准确的基础数据,才能更好地分析烟盲蝽的发生规律。
2.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控研究针对凉山烟区烟盲蝽的发生规律,需要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控研究。
通过对烟草生产全过程的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科学评估和优化,从而减少烟盲蝽的发生。
3.推广科学种植管理技术凉山烟区的农民需要更加重视科学种植管理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樟曼盲蝽的形态特征及在上海的发生情况

区绿 地 中发 生 最 为 严 重 。
关键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樟曼盲蝽 ; 形 态特征 ; 发 生情况 ; 香樟
文献 标 识 码 : A D I 1 . 9 9ji n 0 2 O : 0 3 6 /.s . 59—14 . 0 2 0. 2 s 5 22 1. 5 0 8
中图 分 类 号 : S4 6 8 3 . 5
dn S n j n sZh n s a a , h aVia eadC a gi gF r T ed maewa g icnl i e- e , o gi gWet o gh nRod Ou u l g n h n j n am. h a g s inf a t df r a l a s i y f
sr e r e n ak n S a g a .Th d lswe eln v la d ma o a y;hee g r u e t rn lc n , te tte sa d p r si h n h i e a ut r o g o a n h g n t g swe e lc n ,ta su e t
发生情况 。比较 了居 民区绿地 、 生态防护林、 行道树 、 园绿地 4种不 同绿地 类型 中的 虫情发 生差异 。樟 曼盲蝽成 公
虫体 型 狭 长 , 褐 色 ; 光 亮 、 透 明 、 茄 形 ; 虫分 5龄 , 透 明 , 亮 , 绿 色 , 形 。该 虫在 上 海 1 红 卵 半 长 若 半 光 鲜 长 8个 区 县 均 有
棉盲椿象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

棉盲椿象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
樊庆彬
【期刊名称】《农业知识(致富与农资)》
【年(卷),期】2010(000)008
【摘要】棉盲椿象主要以绿盲椿象、苜蓿盲椿象、三点盲椿象、中黑盲椿象等发生危害。
近几年,由于抗虫棉的普及,对棉铃虫的发生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棉田的用药次数和用药量大大减少,其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使棉盲椿象由以前的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
【总页数】2页(P30-31)
【作者】樊庆彬
【作者单位】山东省郓城县农业局能源办,2747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枣树绿盲椿象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2.枣园盲椿象的发生规律及适期防治技术
3.枣树绿盲椿象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4.枣树绿盲椿象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5.枣树绿盲椿象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释放中华微刺盲蝽防治茄子害虫的研究

释放中华微刺盲蝽防治茄子害虫的研究中华微刺盲蝽(即Bactroceradorsalis,简称“微刺盲蝽”)是一种已经对茄子类作物造成严重破坏的害虫,严重的茄子病害已经在中国耕地范围内分布了好几十年。
为了控制这一害虫,2014年,中国科学院和台湾土壤虫类研究中心开始联合开展研究,探索释放中华微刺盲蝽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防治技术,以有效控制茄子害虫。
研究人员先是通过对微刺盲蝽与茄子害虫交互作用的实验来评估其防治效果。
结果表明,释放的微刺盲蝽能够有效地防治茄子害虫,大大减少其在茄子植株上的伤害程度,从而使茄子产量大大提高。
随后,研究人员在农田中进行了一系列释放试验,目的是为了确定微刺盲蝽释放的最佳数量和方式,以及其对茄子类作物的效果。
实践表明,随着释放的微刺盲蝽数量的增加,茄子害虫受到的损害也在减少,茄子植株的产量也随之增加,这表明释放中华微刺盲蝽可以有效减少茄子害虫造成茄子植株受害的土壤中的比例。
此外,研究还表明,释放中华微刺盲蝽可以显著降低农田内害虫对茄子类作物的危害程度,这一结果表明,释放中华微刺盲蝽作为控制茄子害虫的一种有效的手段,确实是有效的。
研究结果表明,释放中华微刺盲蝽可以高效的防治茄子害虫,可以大大提高茄子植株的产量。
此外,释放中华微刺盲蝽可以将害虫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程度,可以减少对农民和农作物的损失。
然而,为了使释放中华微刺盲蝽工程在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效果,还需要考虑到其它因素,如农田土壤质地、微刺盲蝽释放方式和数量等等。
综上,通过释放中华微刺盲蝽的研究表明,这是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技术,可以有效控制茄子害虫,减少其对茄子植株的危害,提高茄子植株的产量,减少农民的经济损失。
因此,未来有必要从增加研究的规模和加大实践应用的力度等方面,来全面提高释放中华微刺盲蝽工程的效果。
中国科学家阐明转基因Bt棉种植对靶标与非靶标昆虫种群的影响机制

to nPo ulto so a g t n n tr e n e t nM uli eCr ps i no p ai n f r e dNo —a g t s c si T a I t o pl
的群 体水 平相对 较低 , 需 偶尔 的人 为管 理干 预 即可控 制 。但事 实恰 好 相反 , 只 由于具 有环 境适 应 性强 、 群 种
生长速 率 高和扩 散 能力 极强 等特 点 ,导致 它们 很 容 易爆 发成 灾 、转 换宿 主作 物 或 发生 地域 扩 散 f ue a. L t 1 , 2 0) 0 9 。从 19 9 7年开始 , 究人 员用长 达 1 的 时间 , 研 2年 系统研 究 了 棉花 商业 化种 植 对非 靶标 害虫 盲蝽 蟓
分子植物育种,0 0年 , 8 , 3期 , 4 74 9页 21 第 卷 第 第 1— 1
M olc lrPl n e di ,2 0, e u a a tBr e ng 01 Vo1 N o-, 7 . 8, 3 41 —41 9
本 刊评 述
Ed t ra io il
中 国科 学 家 阐 明转基 因 棉 种 植对 靶 标与 非靶 标 昆虫种 群 的影 响机 制
( ri 1 2 0 ; Mave e a. 0 7 吴孔 明, 0 7。 rt , 2 0)
盲 蝽 蟓是 异翅 目( eeotr)盲 蝽科 ( r a) H t pea、 r Mide的一类 食 草 昆虫 , 泛存 在 于棉 花 、 米 、 菜 和 果树 等 i 广 玉 蔬
斑膜合垫盲蝽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技术

斑膜合垫盲蝽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技术斑膜合垫盲蝽是一种危害作物的害虫,其种群数量多、繁殖能力强,给农作物的生长和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斑膜合垫盲蝽的危害,需要对其进行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从斑膜合垫盲蝽的生物特性、预测预报技术和综合防治技术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为农业生产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斑膜合垫盲蝽的生物特性斑膜合垫盲蝽是一种寄主植物广泛的害虫,主要以豆科植物为食,特别是大豆、绿豆、菜豆等豆类作物。
其寄主范围广泛,危害性强,种群数量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能够迅速增加。
斑膜合垫盲蝽是一种季节性害虫,其种群数量在生长季节达到高峰,对农作物的危害也随之增加。
及时有效地预测预报斑膜合垫盲蝽的发生和趋势,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1.气象要素预测斑膜合垫盲蝽的季节性发生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温度、湿度和降雨量等气象要素对其生长和繁殖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对斑膜合垫盲蝽的生态习性和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可以对其未来发生的趋势进行预测。
利用气象要素预测技术,可以对斑膜合垫盲蝽的发生和蔓延提前做出预警和预报,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2.生物学指标预测斑膜合垫盲蝽的繁殖和迁飞规律与一定的生物学指标密切相关,比如成虫的发育周期、产卵量、越冬地点和越冬数量等。
通过对这些生物学指标进行连续观测和分析,可以对斑膜合垫盲蝽的发生和趋势进行准确预测。
利用生物学指标预测技术,可以及时掌握斑膜合垫盲蝽的繁殖规律和飞行趋势,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1.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和寄生虫来控制斑膜合垫盲蝽的种群数量是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技术。
通过引入天敌和寄生虫,可以有效地压制斑膜合垫盲蝽的种群数量,减少其对农作物的危害。
生物防治技术对环境友好,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具有较高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
采用物理手段来控制斑膜合垫盲蝽的危害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技术。
比如利用特殊的灯光和气味来吸引、引诱和捕捉斑膜合垫盲蝽,以减少其种群数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近几年抗虫棉的普及,棉田用药量的减少,棉田害虫种群结构发生变化,以往没形成过灾害的次要害虫棉花盲蝽蟓上升成了主要害虫,在以后的棉花生产中应把它列为重点防
治对象之一。
一、发生规律棉盲蝽象主要有绿盲蝽、中黑盲蝽、三点盲蝽和苜蓿盲蝽。
各种盲蝽象年发生3-5代不等,主要以卵在棉田内的棉厂棉柴、枯铃壳内、杂草茎秆中,以及苜蓿、石榴、苹果、杨、柳等越冬寄主的皮下、枝内越冬,一般4月份开始孵化,5月份侵入棉田,6-7月份是棉田危害高峰,8月中下旬陆续迁出棉田。
不同地块盲蝽象种类组成不同,危害高峰有区别,如苜蓿盲蝽5-6月是危害高峰;中黑盲蝽7-8月虫量最大。
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盲蝽象喜温暖湿润,成虫怕光,早晚活动为主,气温在25—30℃,相对湿度80%,最适宜发生、繁殖与危害。
特别是降雨多、湿度高的年份更为明显;6—7月份降雨量的年份盲蝽象危害重,干旱年份则发生量低,危害轻。
二、发生危害棉盲蝽蟓以成虫和若虫吸食棉花的嫩头、生长点、花蕾、幼嫩棉铃等汁液,造成棉花蕾铃受害脱落,一代棕黑盲蝽蟓主要在棉花苗床危害棉苗。
棉苗子叶期生长点被害后干枯脱落,只留下肥厚的子叶,形成无头苗。
二代主要危害棉苗心叶及幼蕾,嫩叶受害出现黑色斑点,长大后形成空洞成“破头风”状,生长点受害阻碍正常发育。
三代主要危害幼蕾和幼铃,幼蕾被害后由黄褐色变成黑色,2—3天后即干枯脱落;花被害初期,花萼基部形成水渍状斑块,受害花不脱落,仍能正常受精;幼铃被害后出现小黑点,不久也僵化脱落;使棉花营养失调,生育受到影响,严重影响棉花产量。
三、防治办法(一)棉田要选择远离苜蓿、果木树等越冬植物的地块,卵孵化前清除棉田附近杂草,孵化后可在寄主上喷洒农药,减少越冬虫源。
(二)合理密植,平衡施肥,做好化控,以免后期棉田过于茂密、湿度过大。
(三)化学防治①用药类型:凡防治棉铃
虫的药均可防治棉盲椿蟓。
选择正确的农药品种,并进行交替使用。
以触杀和内吸性较强的
药剂混合喷施效果最好。
苗期结合治蚜兼治。
盲蝽蟓生活习性与防治办法
一、盲蝽蟓生活习性
棉盲蝽蟓一年发生5代,主要种类有绿盲蝽蟓、三点盲蝽蟓、苜蓿盲蝽蟓等,以绿盲蝽蟓危害最严重。
5月份就迁入棉田为害,6-8月危害剧烈,9月中下旬飞回越冬场所产卵越冬。
盲蝽蟓喜阴湿,怕光照,昼伏夜出。
6-8月间降雨多、湿度大的年份危害重,干旱年份为害轻。
早播、肥水充足、生长茂盛旺长的棉田则偏重发生。
二、危害棉花特征
盲蝽蟓对棉花的危害时间长,从幼苗一直到吐絮期,为害期长达4个月以上,尤其是棉花幼龄期的2-3代盲蝽蟓为害最为严重。
盲蝽蟓成虫以针刺吸附棉株汁液为害,主要为害棉花的嫩叶、幼芽、幼嫩花蕾,造成蕾铃大量脱落与破碎花叶和丛生枝叶。
盲蝽蟓在棉花生长期的不同为害症状:在棉花子叶期被害,生长的芽尖发黑、干枯,不再生长。
在棉花生长期被害,顶芽受害枯死,枝芽丛生,变成“多头棉”,俗称“破头疯”。
为害嫩叶时呈小黑点状,叶片展开后大面破碎,俗称“破叶疯”。
主心和边心被害,形成枝叶丛生的“扫帚苗”。
花蕾受害后往往是蕾苞叶张开,先呈现黄褐色,继而干枯脱落。
蕾铃被害后,轻的伤口出现水渍斑点,重的棉铃僵化脱落。
三、防治盲蝽蟓关键时期
每年5月份,当温度达15℃以上、湿度高于60%时,虫卵开始孵化,也是棉花芽虫危害防治时期。
一是决定了棉花能否正常生长,二是决定着盲蝽蟓日后繁衍的数量,三是决定着以后防治难度。
5月中下旬是棉花枝叶伸展期,也是盲蝽蟓防治的第一个关键时期。
第2代盲蝽蟓在6月上中旬出现,是危害棉花的暴发期,也是防治盲蝽蟓的第二个关键时期,直到7
月上旬气温渐高,盲蝽蟓危害才渐减轻。
四、防治盲蝽蟓方法:
1、药液一定要喷到棉花叶正反两面,特别是被害棉株叶面、茎杆上下及地面周围裂缝都要喷施药液。
2、防治时间以下午5-7时最佳,防治药品要轮换使用,喷药时应先打外围,转着圈地往里打,集中歼灭,防止迁飞;
3、苗期保顶(生长点),蕾龄期保蕾保铃。
4、防治药剂选择内吸性、熏蒸性、触杀性,或者复配剂型。
如马拉·辛硫磷、氟虫氰、氯氰·丙溴磷、毒死蜱·辛硫磷、氯氟氰菊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