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专业建设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专业建设方案

二○一二年三月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中药专业建设方案

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普通高等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基地管理暂行规定》文件精神,按照卫生部《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贵州省、遵义市“十二五”发展规化对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集合学校“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根据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基本要求,结合学校专业建设实际,学校经慎重研究,决定申报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项目,申报专业为中药专业。

本着以国家对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为基准,立足和突出技术应用性,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原则,制定本专业建设方案。

一、中药专业建设项目建设组织机构

项目组长:高晓勤

项目副组长:潘年松、张彪、常茗、冯黔溪

项目成员:宋德勋张学愈陈智忠李飞雁刘英波

伍明江谭怀美刘亮周敏

二、专业现状

1、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于2006年由原遵义卫生学校和遵义中医学校组建而成,原遵义中医学校从1986年开始举办中药专业,是贵州省教育厅确定的特色专业。学校升专后,于2006年开始举办中药专业。经过20多年的办学积淀,中药专业的办学定位合理,人才培养方案比较成熟,教学基础厚实、教学经验丰富、专业文化底蕴深厚,教师梯队结构合理,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积极开展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校企合作,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专业社会声誉良好。

2、本专业有优质的教学条件,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专业教学设施较齐备。学历结构较合适,有博士后1名,硕士研究生4名,本科生5名;职称结构较合理,有教授2名,副教授4名,讲师5名,其中2名遵义市市管专家,2名遵义市中药产业化顾问小组成员。下设有经贵州省中医药管理批准的中药生药学II级实验室,遵义市科技局批准的遵义市中药民族药小试中心,还设有中药标本室、中药药剂、中药炮制等教学实验室。与相关医院和行业的联系和合作紧密,有一批固定的校企合作基地,如四川科创医药集团、重庆普天药业公司、贵州百花医药公司、贵州天方药业公司、贵州三仁堂药业公司、上海海狮龙生物科技公司、贵州家诚医药销售公司、遵义芝林大药房有限公司,遵义怀仁大药房有限公司等20余家使用企业,有二级、三级实习医院共计61家,其中三甲医院4家,三乙医院7家,能充分满足教学实习的需要。

3、2008年开始在全国15个省市招生,学生入学报到率高,2008级,2009级、2010级均在70%以上,2011年为82%,目前在校生数为540人。本专业一直十分重视学生的培养质量,把教学质量作为办学的生命线,培养了一大批企业和基层医院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实践技能及综合素质较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连续四年毕业生首次就业率达100%,对口就业率达98%,毕业生质量也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

4、贵州省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以中药现代化为抓手,以民族药为重点,调整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把民族医药产业建设成为与贵州省中药材资源相匹配的现代产业。遵义市“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也提出要重点支持中药制药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把中药材种植业作为八大农业支柱产业,中药产业作为遵义市十大工业支柱产业,要求到2015年,全市中药材加工业产值要达到100亿元。要达到这一目标,所需要的人才数量巨大,为本专业的发展和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三、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方针,不断实践和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扎实推进专业的内涵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探索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保证本专业稳定、迅速有序地发展。

结合我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本专业建设的基本思想,以医学影像技术应用能力、放射诊断和超声诊断为培养为核心,加大经费投入,建设实用性强、职业氛围浓厚、校企互补的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教学环境,做强、做精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进一步探索与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通过2年的专业建设,把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成为具有鲜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特色的校级重点专业,直至申报省级重点专业。

四、专业建设内容与建设措施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改革和完善“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块递进式的“1(专业基础模块)+1(职业技能模块)+1(毕业顶岗实习综合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具有继续学习能力,适应社会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职业能力,成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体系的改革

以课程建设为重点,以建设精品课程为驱动,“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尤其要注重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更新与完善,逐步建立起以培养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加强素质教育,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1、以本专业所需的专业技术核心课作为重点课程建设的龙头,,2年内建设2~3门校级精品课程,力争建设1~2门省级精品课程。

2、课程内容以够用和实用为限度,及时更新课程内容,适度反映相关领域的新发展、新技术和新要求,并以行业的需求为导向进行本专业课程的整合和优化;依据医学影像技术岗位职业能力,完成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开发;加强专业课程建设的指导与评估,提高教学质量。

3、要加强教材建设,选用部颁教材,加强实训教材的开发,积极扶持教师编写具有特色的教材、习题集、实验、实习指导书,鼓励建设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立体化教材。

4、充分利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定期地给学生进行各种学术讲座与报告,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5、根据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卫生事业的发展需求,在调研基础上,拓展临床医学(医学影像方向)专业。

6、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技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为本专业的可持续夯实人力基础。

2、注重培养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定期安排教师外出考察学习、参加学术会议和访问、进修,开阔眼界,更新观念,及时掌握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动态,不断更新知识、积累经验、熟练技能;参与申报课题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