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焦油的分离模拟
二甲基乙酰胺水溶液的萃取分离研究

二甲基乙酰胺水溶液的萃取分离研究刘建华;于海波【摘要】主要介绍了液液萃取法和精馏法回收废水中DMAC.讨论了液液萃取法中萃取剂的选择及对萃取平衡影响的因素:pH值、温度、氯化锂含量等,并讨论了多级萃取理论级数的计算和实验验证.通过对比萃取和精馏两种方法,萃取-分馏法是最好的选择.【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3(041)016【总页数】2页(P22-23)【关键词】二甲基乙酰胺;萃取;精馏;回收【作者】刘建华;于海波【作者单位】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神木天元化工有限公司,陕西榆林719319;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神木天元化工有限公司,陕西榆林7193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914.1二甲基乙酰胺 (DMAC)是一种优的催化剂和强极性溶剂,工业价格高但有毒性,随着其工业应用的日益广泛,若不进行回收处理,势必严重污染环境,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二甲基乙酰胺的相关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于处理含DMAC废水,主要有两个方面:液液萃取法及精馏法回收DMAC。
1 萃取法回收与处理含DMAC废水的研究萃取与其他分离溶液组分的方法相比,优点在于常温操作,节省能源,不涉及固体、气体,操作方便。
萃取在如下几种情况下应用,通常是有利的:①料液各组分的沸点相近,甚至形成共沸物,为精馏所不易奏效的场合,如石油馏分中烷烃与芳烃的分离,煤焦油的脱酚;②低浓度高沸组分的分离,用精馏能耗很大,如稀醋酸的脱水;③多种离子的分离,如矿物浸取液的分离和净制,若加入化学品作分部沉淀,不但分离质量差,又有过滤操作,损耗也大;④不稳定物质(如热敏性物质)的分离,如从发酵液制取青霉素。
萃取的应用,目前仍在发展中。
元素周期表中绝大多数的元素,都可用萃取法提取和分离。
萃取剂的选择和研制,工艺和操作条件的确定,以及流程和设备的设计计算,都是开发萃取操作的课题。
单级萃取对给定组分所能达到的萃取率 (被萃组分在萃取液中的量与原料液中的初始量的比值)较低,往往不能满足工艺要求,为了提高萃取率,可以采用多种方法:①多级错流萃取。
间甲酚和对甲酚的分离精制

间甲酚和对甲酚的分离精制武海涛;黄伟【摘要】利用Aspen流程模拟软件,采用吸附-精馏相结合的方式对间甲酚和对甲酚的分离体系进行模拟计算.考察了吸附塔的高径比、温度、吸附剂负载量及精馏塔的理论板数、进料位置、回流比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获得了间/对甲酚吸附-精馏过程的最佳工艺参数.最终得到的产品间甲酚质量分数为99.99%(回收率91.74%),对甲酚的质量分数为99.10%(回收率97.58%),这些工艺参数能够为实际工业生产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天然气化工》【年(卷),期】2016(041)001【总页数】7页(P78-83,90)【关键词】Aspen;间甲酚;对甲酚;分离;精制;吸附;精馏;模拟【作者】武海涛;黄伟【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24;太原理工大学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028.3;TQ243.1甲酚作为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主要通过化工合成或从煤焦油和石油产品中制取[1]。
甲酚是邻、间、对三种同分异构体的混合物,其中邻甲酚(o-cresol)主要用于合成树脂、除草剂、消毒剂、防腐剂、增塑剂及香料等;间甲酚(m-cresol)可用于分析试剂及有机合成方面,是抗氧剂、维生素E、合成树脂、彩色胶片显影剂等的重要原料;对甲酚(pcresol)是生产抗氧剂、荧光增白剂、增塑剂、医用消毒剂、染料、香料、固化剂等产品的主要原材料[2]。
目前,随着甲酚单体下游产品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对高纯甲酚单体需求量日益增大,但由于单体酚不易合成且分离困难,生产装置规模较小,供需矛盾突出[3]。
甲酚混合物中邻甲酚的分离较为简单,通过精馏即可,而间甲酚和对甲酚沸点接近(表1),二者分离提纯困难。
现有的间/对甲酚分离方法[4]主要有尿素络合法[5,6]、烃化法[7]、离解萃取法[8]、结晶分离法[9,10]以及吸附法等。
酚类化合物

酚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石油加工产品,煤焦油,煤液化油,三者中酚类化合物的组成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煤焦油,煤液化油中主要的含氧酸性物质即为酚类化合物,其含量受煤种,工艺条件影响很大,低温馏分段中的酚含量较高,质量分数可达30%以上,如此高的酚含量会显著增加后续过程的氢耗量,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此外,酚类化合物的不稳定性不利于油品的存储与运输;酚类化合物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和生产原料而被广泛应用到各大领域,因而具有相当大的市场需求和应用价值。
然而,我国市场每年的酚类供应都存在较大缺口,随着国家对煤炭资源利用的愈发重视,从煤焦油和煤液化油产品中提取酚类化合物不仅符合国家能源战略的需求,也是挖掘煤焦油和煤液化油的潜在价值。
一、目前获得酚类的方法酚类物质最初发现于蔬菜,水果,谷物等植物中,如生育酚,儿茶素,白黎芦醇,芝麻林酚,大豆黄素等等,这些天然的酚类化合物大多具有抗氧化性,可以延缓衰老,对于癌症也有一定的抵制作用,所以其医药上的应用潜力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煤液化油中提取酚类化合物的原因有一下几点:1)人们在煤焦油和液化油产品的加工过程中发现,酚类化合物由于其具有特殊的结构特点,会影响油品的安定性[3, 4]、煤液化工艺中的循环溶剂性能[5],因此分离出煤焦油或液化油中的酚类物质将有助于油品的存储,运输,及优化工艺结构。
2)酚类化合物具有弱酸性,是煤焦油液化油中含氧化合物[6]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后续加工过程中,高的酚含量将显著增加氢耗量,氢气在合成工业中是一种贵重的原料,这无疑会提升生产的成本。
3)酚类化合物是一种高附加值产品,表1-5 为典型酚类化合物的用途[1],可见酚类化合应用范围非常广,涉及医药、农药、有机合成等等,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密切相关。
从油品中分离酚类化合物将大大增加煤加工产品的附加值,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4)随着工业的发展,石化能源的消耗带来了巨大的含酚废水排放量[7, 8],是世界上主要的污染物之一,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活,健康及安全。
中低温煤焦油加氢技术

中低温煤焦油加氢技术摘要:中低温煤焦油加氢技术的应用对于提升煤焦油利用率具有重要作用,也是煤焦油成为化工行业重要组成的关键技术。
借助加氢技术将中低温煤焦油转化成优质汽油和柴油作为汽车能源,有效缓解了燃料资源压力。
本文将围绕着中低温煤焦油加氢技术展开论述,对中低温煤焦油进行简单概述,简单分析技术原理和目的,对常见技术类型和优劣做出简单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探索技术优化策略,以期为化工生产实践提供一定思路,促进能源领域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低温煤焦油;加氢技术;化工生产引言煤焦油作为煤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由于工艺差异分为不同类型,其中中低温煤焦油利用率相对较低。
我国煤焦油企业较为分散,再加上技术的影响,利用一直不够充分,粗放的利用方式未能充分发挥煤焦油的作用,简单地通过燃烧的方式利用中低温煤焦油还会造成严重的污染问题。
因此很有必要对中低温煤焦油加氢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提升中低温煤焦油的利用效率,促进行业发展的同时,缓解能源压力和环境问题。
1中低温煤焦油概述在进行煤炭加工的过程中会产生副产品煤焦油,煤焦油的成分组成较为复杂,通常主要是碳、硫,氮,氢等化学物质以及酚类和芳香烃形成的混合物。
产生煤焦油的环境温度通常为在为500~600℃的范围内,属低温煤焦油;中温煤焦油的温度为700~900℃范围内,温度为900~1100℃的煤焦油属高温煤焦油,中低温煤焦油与高温煤焦油的性能及组成成分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在这些化合物中,苯酚和苯类化合物的组成比例高达10%~30%,烷烃类化合物含量高达20%,并含有少量的焦油沥青。
中低温煤焦油的成分决定了其适宜于工业生产中的加氢转化,从而可以用于实际的化工产品和发动机燃料油。
所以对中低温煤焦油加氢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于满足市场需求以及对炼厂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中低温煤焦的加氢原理和目的中低温煤焦油经煤热解后所生成的液体物料,因其组分中存在大量的烯烃、不饱和烃等,这种特性使得该产品会存在光、氧化稳定性差的特性。
2022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实战模拟试题(3)-中大

2022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实战模拟试题(3)-中大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2022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实战模拟试题(3)总分:100分及格:60分考试时间:120分案例一:根据场景,回答问题(每小题2分)(1)根据下列材料回答{TSE}题。
某市一炼油厂生产液态油料,原料为煤焦油,煤焦油是一种粘稠状的黑褐色液体,比水重,主要含有苯、甲苯、二甲苯、萘、茵、菲等芳烃,以及芳香族氧化合物,含氮、硫的杂环化合物等。
2022年5月8日13时30分,工人在清理4号炼油炉内的油渣时,致使油渣飞溅遇明火而发生燃烧。
见到起火后,5名工人急忙取来一些被水润湿的麻袋,去盖压起火的炼油炉,可是效果很小,于是又找来4只灭火器,其中两只小灭火器,没有喷出泡沫。
待用大灭火器进行灭火时,上窜的火焰已经有l0余米。
起火的4号炼油炉旁堆放有50桶每桶200k9的煤焦油,而在4号炼油炉内有经过第一次加工留存的4t混合油,与4号炼油炉相邻的2号炼油炉内还有2t左右油料,搅拌机中还有5t煤焦油。
l3时50分,4号炼油炉及其相邻的2号炼油炉内油料燃烧,发生爆炸。
14时5分消防人员赶到现场,将4号炉包围,消防人员用了5t泡沫灭火剂、25t水才将火势控制住。
l5时35分,炼油厂大火全部扑灭。
此次事故造成l0名工人死亡,30名工人重伤。
事故损失包括:医药费50万元,丧葬费l5万元,抚恤赔偿金300万元,罚款100万元,补充新员工培训费8.5万元,现场抢险费300万元,停工损失1000万元。
根据上述场景,回答下列问题:{TS}按照上述事故损失明细,此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万元。
A.650B.765C.773.5D.1373.5E.1765(2)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A.灭火器材严重不足B.消防安全意识薄弱C.报警不及时D.油料清理不及时E.工人清理油渣时,操作不当致使油渣飞溅遇明火(3)按照我国《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在接到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首先应进行的工作是()。
馏程在燃油质量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第49卷第10期 当 代 化 工 Vol.49,No.102020年10月 Contemporary Chemical Industry October,20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1205136)。
收稿日期:2020-05-25作者简介:杜冬韬(1992-),男,重庆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石油产品精密质量控制。
E -mail:**************。
馏程在燃油质量分析中的研究进展杜冬韬,管亮(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勤务学院,重庆 401331)摘 要:液体燃料是指能产生热能或动能的液态可燃物质,常用的液体燃料是由石油炼制而成。
馏程是石油产品的重要特性,是评价液体燃料蒸发和性能的重要指标,对液体燃料的储存和运输以及用油发动机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对燃油产品的生产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本文主要从馏程检测的发展现状、馏程在燃油质量分析中的应用和改进馏程检测方法3个方面出发,重点综述了馏程与燃油其他检测指标的关联,描述了利用色谱、中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等近年来的新兴技术进行馏程检测,提出了针对新的技术手段的改进与建议,为今后利用馏程进行燃油质量分析提供了参考和借鉴的思路。
关 键 词:馏程;燃料;检测;分析中图分类号:TE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1-0460(2020)10-2301-05Research Progress of Distillation Range in Fuel Quality AnalysisDU Dong-tao , GUAN Liang(Army Logistics University of PLA, Chongqing 401331, China )Abstract : Liquid fuel refers to the liquid combustible substance that can produce heat energy or kinetic energy. The commonly used liquid fuel is refined from petroleum. Distillation range is an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of petroleum products and an important index to evaluate the evapor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liquid fuel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of liquid fuels and the safe operation of oil engines. It also plays a guiding role in the production of fuel products. In this paper, from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distillation range detection, the application of fuel quality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of distillation range detection metho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tillation range and fuel other test indicators was reviewed, and the application of chromatography, IR and Raman spectra in the distillation range test was described, the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for these new technologies were put forward, which could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use of distillation range in fuel quality analysis in the future.Key words : Distillation; Fuel; Detection; Analysis液体燃料的主要组分是由碳氢元素组成,而这些碳氢元素组成的烃类化合物成分各不相同,从而导致了各类燃油产品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主要包括油品的氧化安定性、燃烧性和蒸发性等。
化石燃料综合利用++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 但是,石油分馏得到的轻质油只占石油产量的25%左右, 而社会需求量大的正是这些轻质油!
如何得到更多的轻质油呢?
石油的催化裂化和裂解
三、石油的组成及其综合利用
3、石油的炼制
(2)石油的催化裂化
在催化剂作用下,将含C较多的重油、石蜡等, 断裂为含C较少的汽油的过程
①煤的成分?
无机物(少量) 无机盐等
煤
的
C 元素 大量
组 成 有机物 H、O、N、S 等 少量
煤的结构模型
CO2会加剧温室效应 燃烧产生CO、NOx、 SO2 烟尘 污染环境
煤直接作燃料——利用率低并污染环境
无烟煤
褐煤
泥煤
②煤的综合利用途径
⑵煤的综合利用主要是通过__煤___的__干__馏_、____煤__的__气__化_和_____煤__的__液_,化获得洁净的燃
十六烷
辛烷 辛烯
辛烷
丁烷 丁烯
注意:烷烃碳链断裂的方式很多,以中间断为主要 烷烃裂化的规律:生成等物质的量的烷烃与烯烃
裂化的目的: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特别是汽油)的产量和质量。 此时所得的汽油也叫裂化汽油。
可以作为提取卤素单质的萃取剂 直馏汽油:由石油直接分馏而得的汽油(含烷烃、环烷烃等)
汽油
裂化汽油:由重油经裂化而制得的汽油。(含有烷烃和烯烃)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六气”的主要成分
高炉 煤气
水煤气
天然气
液化石 油气
焦炉气
裂解气
主要 成分
CO、 CO2
H2、CO
CH4
C3H8、 H2、CH4、C2H4、C3H6、 C4H10 C2H4、CO C4H8、CH4
分离技术综述

现代分离技术综述分离技术是研究生产过程中混合物的分离、产物的提取或纯化的一门新型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分离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希望采用更高效的节能、优产的方法,而且希望所采用的过程与环境友好。
正是这种需求,推动了人们对新型分离技术不懈的探索。
近十余年来,新型分离技术发展迅速,其应用范围已涉及化工、环保、生化、医药、食品、电子、航天等领域,不少技术已趋成熟。
本文对分子蒸馏技术、膜分离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新型生物膜技术进行综述。
1、分子蒸馏技术1.1分子蒸馏过程技术的基本原理分子蒸馏(molecular distillation)是指在高真空的条件下,液体分子受热从液面逸出,利用不同分子平均自由程差导致其表面蒸发速率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1]。
分子分离过程如图1所示,经过预热处理的待分离料液从进料口沿加热板自上而下流入,受热的液体分子从加热板逸出。
由于冷凝和蒸发表面的间距一般小于或等于蒸发分子的平均自由程,逸出分子可以不经过分子碰撞而直接到达冷凝面冷凝,最后进入轻组分接收罐。
重组分分子由于平均自由程小,不能到达冷凝板,从而顺加热板流入重组分接收罐中,这样就实现了轻重组分的分离[2]。
图1分子蒸馏过程1.2分子蒸馏过程理论的研究国内外许多学者在过去几十年里,尝试建立了两种不同方法来研究分子蒸馏过程。
一种是蒸发系数法,即把各种阻力对分子蒸馏速率的影响归纳于参数蒸发系数E,但是由于在某种条件下得到的E值并不能用于另一种条件下的分子蒸馏速率的预测,所以采用该方法研究分子蒸馏并无太多的现实意义。
另一种方法是数学模型化法,即对分子蒸馏过程各个阶段产生的阻力进行研究,分别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计算出分子蒸馏的速率。
Rees G J[3~4]针对离心式分子分馏器从传质传热机理出发,建立了一维数学分析模型,提出了蒸发面温度、液膜厚度与蒸发速率相关联的有限元方程,从微观方面分析了分子蒸馏过程。
M等[5]用高质量流量下膜理论描述了静止式分子蒸馏器液体内部传递过程对液相温度和组成分布的影响,理论和实验结果取得了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s coal tar processing and new technology of coal tar separation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shortcomings of domestic technology. PRO/Ⅱ was used to simulate two-column continuous distillation and was found to be a good tool to improve the technology. Comparing the result with actual operation, the simulated technology could greatly improve the effect of separation and increase the yield of naphthalene. Key words: coal tar;separation;PRO/Ⅱ;simulation
能保证管式炉的正常操作[7]。 3.2 用 PRO/Ⅱ对煤焦油两塔式连续蒸馏模拟
流程如图 1 所示,预处理后的煤焦油进入闪蒸 器 1,在 105 ℃下进行闪蒸,水分、轻油组分等较 轻的组分进入馏分塔 1,蒽油、沥青等较重组分经 闪蒸器 3 加热到 405 ℃后进入馏分塔 2[8]。在馏分 塔 1 中进行蒸馏,塔顶冷凝后分离出水和轻油,侧 线采出有酚油、萘油、洗油组成的三混馏分[9];塔 底馏分进入闪蒸器 2,在 80 ℃下分离出二蒽油;其 余组分进入馏分塔 2。在馏分塔 2 中蒸馏,塔顶逸 出水分,侧线采出一蒽油,塔底馏分为沥青。从馏 分塔 1 中蒸出的三混馏分进入流股计算器,萘油、 洗油及部分酚油从顶部逸出加热到 200 ℃后进入 酚油塔,塔底分离出酚油。酚油塔顶部冷凝后分离 出水分和酚油,塔底馏分进入萘塔精制。萘塔顶部 冷凝分离出水分和萘,塔底馏分为洗油。用 PRO/ Ⅱ模拟,结果表明这样精制的萘的精度可达到 99.97%,集中度可达到 90%~95%,从而提高了工 业萘的产率[10]。 3.3 PRO/Ⅱ模拟中沥青的处理
2007 年第 26 卷第 2 期
化工进展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281·
煤焦油的分离模拟
王立成 1,孙津生 1,2
(1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 300072; 2 天津大学精馏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天津 300072)
摘 要:介绍了国内外煤焦油加工发展的现状和煤焦油分离的新技术,阐述了我国在该领域存在的不足,并以
[7] 高晋生,张德祥,万晨. 煤焦油加工技术的发展和建议[J]. 煤化工, 1999(1):3–6.
[8] 王海燕,李峰,陈晓欢,等. 煤焦油分离技术发展与研究[J]. 天津 化工,2005,19(3):1–2.
[9] 贺永德. 现代煤化工技术手册[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710–753.
参考文献
[1] 于剑锋,杜希林,王宝光. 煤焦油的净化、分离及应用浅析[J]. 煤 化工,2004,4(2):29–31.
[2] 伍林,宗志敏,魏贤勇,等. 煤焦油分离技术研究[J]. 煤炭转化, 2001,24(2):17–21.
[3] 姜玉山. 国内外煤焦油加工工业的发展探析[J]. 煤炭加工与综合 利用,2005(3):40–43.
PRO/Ⅱ为工具对煤焦油两塔式连续蒸馏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用PRO/Ⅱ进行模拟是改进工艺的有力工具,将
模拟结果与现场数据进行比较后,发现模拟的工艺能大大改善煤焦油的分离效果,提高了萘的收率。
关键词:煤焦油;分离;PRO/Ⅱ;模拟
中图分类号: TQ 52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07)02–0281–03
Simulation of separation of coal tar
WANG Licheng1,SUN Jinsheng1,2
(1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China;2 Distillation Technology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China)
表 2 两塔式连续蒸馏用 PRO/Ⅱ模拟与现场主要操作参数表
操作参数
PRO/Ⅱ模拟
现场数据
闪蒸器1出口温度/℃ 馏分塔1顶部温度/℃ 三混馏分侧线温度/℃ 一蒽油馏分温度/℃ 馏分塔2顶部温度/℃ 二蒽油馏分侧线温度/℃ 酚油塔酚油馏分侧线温度/℃ 萘油塔萘油馏分侧线温度/℃ 洗油塔洗油馏分侧线温度/℃ 馏分塔1底部压力/kPa 馏分塔2底部压力/kPa 酚油塔底部压力/kPa 萘油塔底部压力/kPa
[4] 潘孔洲,叶烜. 国内外煤焦油加工工艺的比较[J]. 燃料与化工, 2002,33(5):249–252.
[5] 徐翰初,韩永霞,宫玉秀. 煤焦油精制新技术[J]. 山东冶金,2004 (6):65–68.
[6] 许晓海. 炼焦化工实用手册[M]. 北京: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9:268–280.
2 煤焦油分离新技术
煤焦油是复杂的多元组分混合物,由于其大多 数单体化合物相互溶解而形成低共溶混合物,给蒸 馏分离造成很大的困难。随着对煤焦油的深入研 究,人们又提出了几种新型分离技术,包括超临界 流体萃取、结晶分离法、压力晶析法、膜分离法、
收稿日期 2006–09–07;修改稿日期 2006–11–02。 第一作者简介 王立成(1980—),男,硕士研究生,研究领域为化 工工艺工程计算机模拟。联系人 孙津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电话 022–27404473;E–mail jssun2006@。
·283·
是无法具体定义其组成的虚拟组分——沥青。沥 青的组成极为复杂,大多数为三环以上的芳香族 烃类,还有含氮、氧、硫等元素的杂环化合物。 为了便于模拟,本文作者用炼油厂炼油塔底的减 压渣油来代替煤焦油中的沥青进行模拟,在 101.33 kPa 下定义蒸馏的实沸点 TBP(true boiling point)。这样就解决了虚拟组分的定义问题。如表 1、 图 2 所示。
表 1 沥青实沸点的定义
蒸馏分率/%
温度/℃
0.00
360.00
1.00
417.60
5.00
480.97
10.00
507.40
30.00
568.49
50.00
608.99
70.00
631.08
90.00
705.69
95.00
726.75
98.00
736.75
749.51 671.61 593.71
—输入的 TBP 数据 绘制的 TBP 曲线
105 110.4 210.806 319.341 322.6 345.856 170.557 104 266.815 175.18 153.28 201.75 139.83
120~130 95~115 200~220 280~295 370~374 330~355 160~170 198~200 225~235 ≤150 ≤150 ≤150 ≤150
·282·
化工进展
2007 年第 26 卷
共沸精馏等[5]。对煤焦油进行分离时,应该了解研 究煤焦油中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将先进的分离技 术与传统的分离工艺有机结合,改善煤焦油的分离 效果。
3 煤焦油的分离
3.1 煤焦油分离前的准备工作 煤焦油在蒸馏前要做些准备工作,包括脱渣、
质量均匀化、脱水和脱盐等步骤[6]。 粗煤气中带有较多的煤粉、焦粉和炭黑等固体
用 PRO/Ⅱ进行模拟所用的煤焦油有两部分 组成:一部分是有确定组分的轻组分,另一部分
1
203
303 301
201 101
PITCH COMP
OIL
F1
M1 STEAM2
T1
30 30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522
521
200
2NOIL
R7102
STEAM1
T2 202
F2 304
102 1
SP1 3MIX
503
501
4结论
煤焦油中含有上万种组分,很难用常规方法分 离。国内外学者及企业对此都十分重视。如何提高各 组分的分离效率和产品的纯度依然是研究的重点。研 究者应该在深入理解其各组分间相互作用的基础上, 将先进的分离技术与传统工艺有机结合,力求在简化 工艺、节能降耗、减轻污染的条件下,提高煤焦油的 分离效果;同时注重市场推广和技术开发,提高加工 深度,充分发挥我国煤焦油加工项目的高效益。
F3 1NOIL
T4
44 523 502
T3 511
44
E1 S1
500 CON7502
WASH 510
图 1 两塔式连续蒸馏和萘的精制工艺流程
F1—闪蒸器 1;T1—馏分塔 1;F2—闪蒸器 2;T2—馏分塔 2;F3—闪蒸器 3;WASH—流股计算器;T3—酚油塔;T4—萘油塔
第2期
王立成等:煤焦油的分离模拟
颗粒,它们在煤气冷却时进入煤焦油,导致煤焦油 和沥青质量恶化,还会在蒸馏过程中堵塞管道,所 以必须脱渣。脱渣后的煤焦油进入油库进行质量均 匀化。煤焦油中含有 4%的水,由于水在焦油中能 形成稳定的乳浊液,在受热时乳浊液中的小水滴不 能立即蒸发,处于过热状态,在温度升高时这些小 水珠急剧蒸发,会造成突沸窜油事故,因此,煤焦 油蒸馏前必须脱水。煤焦油中所含的水实际上是氨 水,在这种稀氨水中,大部分氨以固定铵盐的形式 存在。为了减少焦油中铵盐的含量,在蒸馏前加入 碳酸钠溶液,与固定铵盐中和,形成稳定的钠盐。 脱盐后的焦油中,固定氨的含量应小于 0.01 g/kg 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