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改变命运的四个方法

合集下载

星云大师语录108句_励志语录

星云大师语录108句_励志语录

星云大师语录108句1、失败者,往往是热度只有五分钟的人;者,往往是最后五分钟的人。

2、用感情换取他人的信仰,无法长久;用道德建立他人的尊敬,历久弥深。

3、有道之书尽读,明事之书多读,闲杂之书少读,邪妄之书不读。

4、死,要死得有价值;死有重如泰山,轻如鸿毛。

活,要活得有意义;活有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5、无言、心心相应,是谈话的最高艺术;无相、事事默契,是做事的最高境界。

6、会不如会读人,会读人不如会识人,会识人不如会用人,会用人不如会做人。

7、万法相互缘起,世事不必强求;只要因缘具足,自能水到渠成。

8、懂得利用的人,便是懂得永恒的智者;懂得利用空间的人,便是懂得无边的圣者。

9、能勤,时间自然比他人多;肯动,空间自然比他人广;耐苦,成功自然比他人大。

10、人可以穷,心不能穷,心里的能源,取之不尽;身可以残,心不能残,心里的健康,用之不竭。

11、不忧不惧、精进奋发,是袪病第一良方;不排不拒、放下执着,是除恼第一秘诀。

12、心中要有根,才能开花结果;心中要有愿,才能成就事业;心中要有理,才能走遍天下;心中要有主,才能立处皆真;心中要有德,才能涵容万物;心中要有道,才能拥有一切。

13、以力服人,时间短暂,功效浅;以德感人,时间久长,功效深。

与其用力服人,不如用德感人;与其用力做事,不如用德做事。

14、在心量方面,要能容纳不喜欢的人;在做人方面,须具备谦虚卑下的心;在事业方面,要有舍我其谁的愿力。

15、有苦有乐的人生是充实的,有成有败的人生是合理的,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有生有死的人生是自然的。

16、工作能使你远离无聊,罪恶和贫穷。

17、贫穷不是羞耻,但却非常不便。

18、只有勤勉,能给人生活的手段,还能给人生活的价值。

19、须百诚实和勤勉,当作你永恒的伴侣。

20、子曰:损者三友,友便僻、友善柔、友扁佞。

21、放大心胸,才无烦脑;开阔思想,方增德学。

22、真正的君子善恶分明,消极的好人姑息养奸。

23、笑能却病,喜能忘优,慈能与乐,悲能拔苦。

如何实践佛法之四

如何实践佛法之四

星云大师《如何实践佛法之四》护眼色:绿橙棕黑字体:粗体大中小作者:星云法师发布时间:2011-3-25 0:00:58繁體版第四篇四无量心壹·四无量心的意义四无量心是指菩萨普度众生所应具备的四种精神──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以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以无量的与乐心、拔苦心、欢喜心和包容心来广度一切有情。

“无量”两个字,涵盖了“四心”的因、缘、果、德种种相状,具有下列殊胜的意义:1.因无量:也就是发心无量。

我们的思想主宰了一切的行动,因此唯有发心,才能产生力量,尤其像普度众生这么艰钜的使命,如果没有无量的发心,徒有行动,还是无法产生广大的效益。

因此,我们要行长远的菩萨道,就必须发起无限的菩萨心。

2.缘无量:指无量的助缘。

(1)众生无量:佛法在众生中求,众生就是菩提的根,若无众生可度,就没有菩提可修,也就完成不了菩萨道,成就不了佛果。

我们要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就要以无量的众生为助缘,做到不舍弃任何一个众生。

(2)时间无量:在世间上,我们想要成就一番非凡的事业,都需要长久的努力,何况是要成就无上的菩提,更需要将自己投入无限的时间里,勤行佛道。

十方三世诸佛也都是在累劫精进中,累积自己的福德因缘,方得以成就正觉。

所以,我们凡夫福薄德浅,更需要以无量的恒常心来求得佛法。

(3)空间无量:根据《本生经》的记载,佛陀在因地修行时,轮回苦趣,犹不忘以各种身份来度脱六道众生;不仅如此,在《法华经》中,佛陀曾自述:“我于尘点劫前,早已成佛,自是以来,常在此娑婆世界说法教化,亦于余处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导利众生。

”其他如:观世音菩萨早在无量劫前成就正觉,但为度脱众生,因此倒驾慈航,游诸国土,常行佛道;普贤菩萨遍一切处实践十大愿,无怨无悔;地藏菩萨发誓度尽地狱众生,方证菩提……凡此都说明了诸佛菩萨之所以会成为佛菩萨,就在于他们将慈心悲愿遍覆法界,而无有拣择憎爱之心。

我们要实践菩萨道,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就应当效法诸佛菩萨的勇猛精进,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无论在何时、何处,都要以广度众生为己志。

中国智慧 国学中的管理与人生智慧

中国智慧 国学中的管理与人生智慧
平衡:天道常衡

修心:神之所藏,性之所载,念之所伏,意之所向,智之所依,慧之
所隐,情之所执,相之所生,法之所取,行之所主也。
国学安身智慧

企业家和领导干部的三大压力:政绩、廉洁和潜规则 谁来控制企业家和领导干部的人生风险 知止:道家 放下:禅宗 持节:儒家 发身:《大学》与二人转
百代佳人空留影 千古英雄徒有名 世间何物催人老 半是功名半是情

国学概说(下)


厨师不看菜谱看兵法的时代
经济学家的文化观:中国人只知道赚钱;中国人不了解世界;中国人不 了解别人怎样看自己;中国人不了解自己的缺点。 大师缘何流行:主流文化的信任危机和自我循环;现代化的反思和传统 文化的断裂;商业文化与现代传播的力量;大师与大鸟。


国学热应反对几种倾向
国学与管理和管理教育(中)
国学中有管理理论吗?马太效应;奥卡姆剃刀原理;破窗效应 企:人知止吗?说文:举踵也。起足远望也;老子第二十四章。戏说:

让刘翔跑马拉松累坏了好腿,让潘长江吻郑海霞够不着大嘴

业:执事之功也。佛:善恶到头终有报,是谓业报。老子第二十三章:
故从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乐得 之;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同於失者失於乐得之;三鹿事件。
国学与执行力

执要领事,抓住主要矛盾--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消弥私欲,统一思想认识--污行从欲,安身利家,人臣之私欲也。
知人善任,力求尽职尽责—刘邦与毛泽东 既定则行,不搞无谓争论--大奸作则小盗随,大奸唱则小盗和 赏罚分明,重在监督检查--法之所加,使智者弗能辨,使勇者弗敢争 行在当下,不能坐而论道

务虚笔记好句摘抄作文(3篇)

务虚笔记好句摘抄作文(3篇)

第1篇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文字成为了我们思考和表达的主要工具。

而那些充满智慧、启迪心灵的好句,更是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以下是我从《务虚笔记》中摘抄的一些精彩语句,愿这些文字能为你带来灵感的火花。

一、人生感悟1. 人生如梦,岁月如歌,我们要学会在繁华落尽后,依然保持一颗初心。

(第2页)2.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心灵的富足。

(第8页)3. 生活中,最可怕的不是失败,而是放弃。

(第15页)4. 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

(第20页)5. 生命是一段旅程,既有坎坷,也有平坦,我们要学会在风雨中前行。

(第25页)二、爱情感悟1. 爱情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事物,也是最具挑战性的考验。

(第35页)2. 爱情如水,平淡中见真章。

(第40页)3. 爱情不是占有,而是陪伴。

(第45页)4. 爱情如歌,旋律动人,但有时也会走调。

(第50页)5. 爱情是一场马拉松,不是速度的比拼,而是耐力的较量。

(第55页)三、友情感悟1. 友情是一杯美酒,越陈越香。

(第65页)2. 友情是一种默契,无需言语,却能心领神会。

(第70页)3. 友情是生命中的阳光,温暖我们的心灵。

(第75页)4. 友情如同一把伞,在风雨中为我们遮风挡雨。

(第80页)5. 友情是一种责任,我们要用心去呵护。

(第85页)四、社会现象1. 社会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人性的光辉与阴暗。

(第95页)2. 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而是含着眼泪依然前行。

(第100页)3. 世间百态,人生如戏,我们要学会在剧中找到自己的角色。

(第105页)4. 时代在变,人心未变,我们要坚守内心的善良。

(第110页)5. 知识改变命运,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有改变命运的能力。

(第115页)五、人生哲理1.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地,而在乎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

(第125页)2. 世上没有完美的人,只有不断完善自己的人。

(第130页)3. 信念是人生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星云大师语录PDF

星云大师语录PDF

星云大师经典语录■ 好心肠一条慈悲意一片道理三分敬人十分道德一块信行要紧老实一个中直十成豁达全用方便不拘多少此十味药用包容锅炒用宽心炉炖不要焦不要躁去火性三分脾气不要大于整体盆中研碎同心协力三思为本鼓励做药丸每日进三服不限时用关爱汤服下。

■ “幸福配方”——每天说一些欢喜的话激励自己不要悲伤。

每天做一些利人的事激励自己融入群众。

每天谈一些益智的事激励自己增长智慧。

每天审视圣者的慈像激励自己增加内心的善美。

■ 愚者以为幸福在遥远的彼岸聪明者懂得将周遭的事物培育成幸福。

■ 为了得到幸福非得从亲自去找幸福开始不可。

凡事顺遂并非就等于幸福在追求幸福的途中或许才是最幸福的时刻。

■ 聪明的人凡事都往好处想以欢喜的心想欢喜的事自然成就欢喜的人生愚痴的人凡事都朝坏处想愈想愈苦终成烦恼的人生。

世间事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间。

我们的想法可以想出天堂也可以想出地狱■ 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生命不是躯体而是心性老人不是年龄而是心境人生不是岁月而是永恒。

■ 倏忽因缘点滴把握则跟前一时跨越千载一时不异千载。

千年暗室一灯即明则虽经千载尽在一时千载不异一时。

■ 真正的感情应该不是占有而是一种奉献。

但是一般人却不容易做到总是以一种嫉妒的心理来拥有感情甚至于用一种永不满足的态度来争取感情。

这种感情并不纯洁真正的感情应该从奉献中获得因为用奉献的态度获得的感情才是最崇高的感情。

■ 俗语常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

”一个人不要把感情用在少数人的身上不要局限于自己所认为的“有缘”应该扩大心胸视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兄弟姊妹学习观世音菩萨的“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什么人有困难即施恩惠给谁这就是菩萨的精神。

■ 我常常觉得一个人不必以拥有很多物质为满足。

试看天上的日月星辰其数无量可以供我们自由欣赏宇宙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争妍斗丽可以供我们随意观看东西南北的道路任你奔驰士农工商各类阶层随你交往。

■ 人生中感动是一时的感恩是一世的荣耀是一时的影响是一世的委屈是一时的成就是一世的。

《修好这颗心》读后感

《修好这颗心》读后感


心,人人都有,却人人不识。心,生 生世世、永永远远跟随我们,二十四个小 时不间断地跟随着我们,我们却常常忽视 它。佛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心外无 法”。宇宙间一切万象,人生中的一切际 遇,莫不是这颗心所变现、所幻化。不识 本心,心随物转,障迷重重;了知自心, 境由心转,得大自在。凡圣间的唯一差别, 就在于是否有意识、有毅力、有目标的来 修正这颗心。
何为“修心”
有人的地方就有事,有事必然 有是非。能在横逆来时不怨不尤, 在病苦来时不惊不怖,在讥谤来 时不辩不苦,在荣宠来时不骄不 慢,这就是修心。
三十二颗心
• “惭愧心”、“慈悲心”、“欢喜心”、 “孝顺心”、“信仰心”、“般若(智慧) 心”、“柔软心”、“精进心”、“平等 心”、“谦虚心”、“自尊心”、“和谐 心”、“忍辱心”、“道德心”、“感恩 心”、“尊敬心”、“包容心”、“诚信 心”、“勇敢心”、“恒常心”、“惜福 心”、“大愿心”、“仁爱心”、“忠义 心”、“正直心”、“利人心”、“专注 心”、“结缘心”、“喜舍心”、“无我
“人生如一盘棋局。无论是将军或小卒,无论站在哪 个位置,都不要小看自己,应尽力发挥所长、用心 去做。”
无论是做科任教师还是做班主任工作,我们都要 用心做好我们的工作,尽心地尽力。“人生难得, 能生而为人需要很大的福报,所以更要懂得珍惜。 惜就是爱,了解“惜”人才能懂得“爱”,所以 夫妻要珍惜夫妻之情;朋友要珍惜友情;人与人 相处,都要懂得惜缘、惜情。”珍惜现在所拥有 的一切。
“心正则一切皆正,心净则一切皆净。治人先治心, 心治则身治,身治则一切皆治。 ”
不是用规矩来要求人,是尊重、包容、 平等,彼此立场互换,要让人“感动” 后心甘情愿地奉献,是一种“无为而 治”。 这句话对我们教师很有启发,教 师的工作千头万绪,但归根结底是育人, 所以要尊重、包容、平等、将心比心。

浅析佛教因果论

浅析佛教因果论

浅析佛教因果论1450005 闻贡源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史中,无数圣贤哲士对命运这一主题进行过思考,创立了许多关于命运的学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两种:一种是说命运掌握在神祗手中,要改变命运只有依靠神灵;另一种则认为,人的命运早已前定,无可更改,人只有听从命运的摆布。

实则不然。

佛教的因果律是通看三世的。

善恶因果贯通了三世渐次受报,业力的大小轻重也决定了受报的先后等次。

今生的作善作恶,即生未必受报;今生的遭遇多半由于往世业力的果报,今生的所为多半尚待到后世感报。

佛教认为:人的命运遵循着因果的规律,种下什么样的因,就收获什么样的果,所谓“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这是我们推定人生三世因果并驾驭自己命运的最简单的原理。

同样地,佛教所说的因果律,也并非一般人所误解的宿命论或定命论。

唯有重大的业力不能转变而被成为“定业”之外,人是可以凭借后天的努力来改善先天的业因的。

可见即便是因果定律,也不离缘生法则。

放下过去,立足现实,面向未来,这是我们对待命运唯一积极的态度。

命运就是我们自己,要转变命运,只有转变自己。

现世的努力与懈怠、修善与作恶,通过转迷失为觉悟,转凡夫成觉着,使命运最终操之于手。

星云大师,从因果中悟到了人应该乐观进取,虽然宿世的恶业形成今世的障碍,但只要肯耐心培养当下的善缘,改善过去的恶因,未来必定有无限的希望。

懂得因果,可以让我们勇于面对挫败,勇于面对自我。

只要我们自己不负“因果”,“因果”必定也不会辜负我们。

《楞严经》云:“因地不真,果招纡曲。

”若大家心中都有“因果”观念,则任何时候都会融融恰恰,相安无事。

佛教用十二因缘来描述一个人的生命过程: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过去世一切烦恼,通是无明,以过去未有智慧光明故,则一切烦恼得起故,是以过去烦恼悉是无明也。

从无明生业,业即是行,以善不善业,能作世界果故,故名为行也。

名人励志心灵鸡汤经典语录

名人励志心灵鸡汤经典语录

名人励志心灵鸡汤经典语录名人励志心灵鸡汤经典语录【你在推销还是营销?】1.推销是见到客户就说业务,营销则先问需求 2.推销更重视产品并将买卖放首位,营销更关注客户特点并始终经营客户感觉 3.推销是见到客户就捕鱼,不论鱼大鱼小,营销则根据鱼的特点先织网,再捕鱼 4.推销是拿着产品跟着客户跑,营销则用整合营销方案吸引客户并做顾问。

【陈安之销售学】1、推销的成败与事前的准备成正比。

2、掌握的知识越多,就越能与顾客找到知己般共鸣的话题。

3、顾客不止买产品更买你的服务精神和服务态度。

4、推销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信赖感。

5、随时关注顾客的需要和他的问题。

6、服务最终目标就是要顾客满足和忠诚7、要想超过谁就比他更努力4倍年轻时候应该能够作一些冒险。

年轻时候最大的财富,不是你的青春,不是你的美貌,也不是你充沛的精力,而是你有犯错误的机会。

如果你年轻时候都不能追随自己心里的那种强烈愿望,去为自己认为该干的事,冒一次风险,哪怕犯一次错误的话,那青春多么苍白啊!——杨澜【35岁以前成功必备的9大习惯】①积极思维:内心影响外在;②高效工作:快速实现目标;③锻炼身体:成功的保证;④不断学习:开启未来的钥匙;⑤敬业乐业:享受工作的乐趣;⑥自制:成功必备;⑦微笑:交往的通行证;⑧谦虚:人生的智慧;⑨幽默:男人需要幽默,就像女人需要一个漂亮的脸蛋一样重要。

【励志语录】1、上帝让我成为一个有实力的人,而不是一个好看的布娃娃。

2、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要相信别人的嘴。

3、一个轻易得决定,导致了后面的蠢蠢欲动。

4、放弃自己,相信别人,这是失败的原因。

5、未来的世界,方向比努力重要,能力比知识重要,健康比成绩重要,生活比文凭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

【如何激发潜能】1、自信:把自己当做领袖;2、释怀。

抱怨于事无补,倾心面对未来;3、聚焦:不同的聚焦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和思路;4、行动:决定改变态度,动作创造情绪,信念改变人生;5、能力:用智慧整合资源,把愿景变成发生化学变化的现实;6、仿效:仿效成功人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星云大师:改变命运的四个方法
2013年12月19日 08:35
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作者:星云大师

分享到:
42人参与02条评论0

改变命运的四个方法(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丹珍旺姆)
习惯、迷信、感情、权势、欲望、业力虽然能控制我们的命运,但是命运并不是定型而
不可改变。因为一切的习惯乃至业力,都是我们自己造作的,只要我们善加摄持正念、谨言
慎行,仍然可以将乖舛的命运转变为美好的命运。那么命运又如何改变?改变命运有什么方
法呢?

1、观念可以改变命运
佛陀成道之后,为我们揭示世间充满痛苦的真理,并且进一步告诉我们减除痛苦的方法
──实践八正道。而八正道之中最重要的就是正见,正见建立了,其它的七正道有了准则依
据,才不致于出差错。所谓正见就是正确的见解、正确的观念。正确观念的建立对于我们个
人修身立业、社会繁荣进步、世界和平安乐,都有非常重要的关系。譬如希特勒虽然有超人
的聪明,但是缺乏正知正见,妄想征服世界人类,并且建筑许多集中营,以虐待无辜的战俘
为乐事。他个人的邪知邪见,不仅改变了欧洲历史,带来了惨绝人寰的浩劫,并且影响德国
的命运。因此佛教认为一个人行为上有了瑕疵,还有挽救的机会;但是如果观念偏邪不正,
则遗害人类的祸患将更大,解救之道就更难了。

2、信仰可以改变命运
有了信仰,好比航海中有了目标,旅程上有了方向,做事有了准则,可以一往直前,迅
速地到达目的地,减少不必要的摸索。信仰的力量如同马达,是我们向前迈进的动源,能改
变我们的命运。

信仰的力量是不待言的,而信仰的对象并不局限于宗教。像艺术家对于艺术的热爱,视
艺术的完成为他的信仰,因此甘愿呕心沥血的从事艺术创造。翻开文化史,有不少思想家、
哲学家,一生为了人类共同理念的完成,奔波于道路上──如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如最近
来俄国的诺贝尔奖文学家索忍尼辛先生;又如宋朝的岳飞,毕生以“精忠报国”为他的信念,
最后终于求仁得仁,竭尽了忠诚,献出了生命。他对国家“尽忠”的信仰,改变了他自己命
运,并且也为中国历史树立一种坚毅凛然的形象,至今仍然影响社会民心,成为万民膜拜的
英雄。可望了。

在各种信仰中,宗教给人的力量最大,对宗教一但产生了信仰,对于人生一切的横逆、
迫害,不但不以为苦,并且能甘之如饴的接受。对宗教的虔信,使我们有更大的勇气,去面
对致命的打击,使我们有宽宏的心量,去包容人世的不平,而拓展出截然不同的命运。

3、结缘可以改变命运
人为社会的一员,不能离开社会,我们一生的命运和社会大众有着密切的关系。譬如我
们平日衣食所需,是仰赖社会各阶层的分工合作,搬有运无,才能日用无缺。入学校求知识,
由于老师们的谆谆教诲,才能免于愚疑。甚至将来进入社会,服务于乡梓,也需要借重同仁
的帮助,上司的提掳,才能发挥一己才能,有所作为。因此我们如果想事事顺心,运道亨通,
就必须和他人保持和谐的来往。佛教所谓的“结缘”,就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意思。

经上说:未学佛法,先结人缘。我们要广结人缘,给人以方便,结缘越广,必能回报给
自己更大的方便,助人即助己。虽然我们不断的付出,帮助别人,其实我们帮助的是自己,
因为自他不是对待,而是一体,唯有在完成他人之中,才能完成自己。因此菩萨以众生为修
行的道场,广施慈悲,从对众生结菩提法缘之中,而成就佛道。结缘不仅能改变我们的命运,
并且是进趋佛法的重要门径。日常生活中,一个亲切的笑容、一句鼓励的赞美、举手之劳的
服务、真诚的慰问关怀,都能带给对方莫大的快乐,增进彼此之间融洽的关系。结缘,使我
们的人生更宽润、命运更平坦,何乐而不为呢?

4、持戒可以改变命运
观念、信仰、结缘能够改变我们的命运,持戒也能移转变我们的命运。持不杀生戒,可
以转短暂的寿命为长寿;持不偷盗戒,可以化贫贱的生活为富有;持不邪淫戒,可以保持家
庭的幸福美满;持不妄语戒,可以获得别人的信任赞誉;持不饮酒戒,可以常保身体的健康
以及理智的清明。持戒能将原本坎坷的遭遇改变成福乐安康的命运。

人人都有命运,而命运又受到种种力量的控制,我们如何摆脱命运的控制,开创自己的
人生呢?那就要人人培养正确的观念,树立坚定的信仰,广结良善的人缘,严持清净的戒律。

能够如此,不但不为命运所控制,并且能够自由自在调御命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