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学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脉象沉细,治宜气血双补。 方药:四物汤
2.出血: 血液流出血管外。
原因:(1)血热;(2)血瘀;(3)中气下陷,脾不统 血也可引起。
表现:便血、尿血、子宫出血、衄血、咯血等。
3.血瘀:一指血行不畅,二指出血瘀滞于局部 (如血泡)。 原因及表现:
(1)热入营血,大伤阴液,血液浓缩、运行缓慢 或停滞。表现为高热、沉郁、口渴喜饮、便 秘、尿短少、口色赤、脉象沉实。 清热凉血
化方面;(3)水液代谢;(4)调畅气血运行;(5)调理 冲任二脉
3.肝主筋,”其华在爪:指全身筋膜依赖于肝血的滋养 4.肝开窍于目,在液为泪 (二)胆:主贮藏和排泄胆汁
五、肾与膀胱
(一)肾 1.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 2.肾主命之火 3.肾主水 4.肾主纳气 5.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肾华在发,在液为唾 6.肾开窍于耳,司二阴 (二)膀胱:主小便
(六)火(热)邪 1.特性与致病特征:
(1)火为热极,其性炎上: 高热、侵犯机体上部 (2)生风动血: 风证、脉伤出血 (3)伤津耗气而扰心神: 津液耗损,正气损伤,狂躁 (4)易致疮痈: 犯血分而为疮痈
第三节 病因病机
病机过程总不外乎邪正消长、阴阳失调、升 降失常三个主要方面。
第六章 诊 法
在肺中结合而成。 作用:滋养各脏腑、组织、器官,尤对心脏
重要。
3.营气 生成:宗气中具有营养作用的部分 作用:主要滋养内脏器官,四肢百骸。 4.卫气 生成:宗气中具有温养作用的部分 作用:具有阳气的功能,又有“卫阳”之称。
气的功能: (1)推动作用: (2)温煦作用: (3)防御功能 (4)固摄作用 (5)气化作用 (6)营养作用
3.六淫的致病特点: (1)由外部侵入; (2)有季节性; (3)可单一致病又可相互兼挟致病; (4)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但多有化热的趋 势; (5)发病初期都在于表,统称外感病。
(一)风邪
1.特性与致病特征: (1)风为百病之长
①风邪是六淫中主要的致病因素,发病率最高; ②其他淫邪常依附风邪侵害畜体。 (2)风性轻扬开泄,故易汗、侵犯头部 (3)风性善行数变,故疾病游走、多变 (4)风性主动,故疾病有四肢、颈项强直等症状
第一节 脏腑的生理与病理
一、心与小肠 (一)心
1.心主血脉,外应于舌。 2.心藏神 3.心主汗 4.心开窍于舌,心华在面 (二)小肠:主化物,分别清浊。 主要功能是受盛化物,分别清浊。
二、肺与大肠
(一)肺 1.肺主气,司呼吸
一指主呼吸之气,进行气体交换;二是指主宗气;三 是辅心行血
2.肺主宣降:宣--宣发。降--即清肃下降。宣发:废气、 水谷精微、卫气。肃降:吸入清气、布散精微和排 除废物/液、清洁呼吸道。
三、五行的相互关系:
正常关系:
1.相生:即相互资生、促 进。次序是:木→火→ 土→金→水→木,依次 孳生,循环无尽。”母 子关系“
2.相克:即相互制约、克 制。次序是:木→土→ 水→火→金→木,相克 也是往复无穷的。 “ 所胜与所不胜”
五行反常的关系:
3.相乘、相侮: 是一种反 常的相克关系(太过、不 及)包括:
“证”与“病”、“症” 的概念及区别
1.病:即疾病,是一种病理过程。是指有特定病因、病机、发病 形式、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个完整的病理过程,如上呼吸 道感染、痢疾等。
2.症:即症状,指疾病的个别表面现象和具体临床表现,如发热、 呕吐等。也是疾病的客观表现,是认识疾病和进行辨证的 主要依据。
3.证:又称证候,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是 对许多具体症状或症侯群进行分析,综合后形成的概念, 它概括了病因、发病部位、病理变化、邪正双方力量对比 等各方面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疾病的本质,同时 也指出了治疗方向。如“脾虚泄泻”证,指出病位在脾, 邪正力量对比属虚,症状为泄泻,推测病因为湿,治疗亦 “健脾燥湿”。
各种舌色对比
正常舌
淡白苔舌
红舌
青苔舌
黄苔舌
黑苔舌
紫舌
犬口色淡白、黄(焦 虫)
犬高热口色红赤
















(四)、绝色
危重症或频死期口色。青黑和紫黑为绝色。但要 注意,绝色不仅指舌质的颜色,同时也包括舌形、苔 色、苔质等各方面的光泽与枯夭程度。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基本含义 “五”: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简称 “五材”。“行”:指运行或运动。 “五行”—指五种物质及其不同属性和运动方式。 五材的属性: 木—性曲直,有生长、升发的特点; 火—性炎上,有发热,灼上的特点; 土—性稼穑,有种植作物、滋育万物的特点; 金—性从革,有肃杀、变革的特点; 水—性润下,有滋润、向下、寒冷的特点。
中兽医学
一.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
1.强调整体概念: (1)家畜本身的整体性: 家畜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
等各个方面。
(2)家畜与自然环境的相关性 2.突出辨证施治的原则:
辨证:就是分析患畜的症状和体征资料,辨别疾病 的证侯;
施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证候),确定治则和 治法,给予相应的治疗。
4. 证与病的区别 在一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可出现若干证,如肺炎是一种病,中兽医辨证 可分为风热犯肺、痰热蕴肺、肺阴不足等多种 证,治疗上应采用不同的治法,称为“同病异 治”;同样,多种不同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可 出现相同的证,如子宫脱、阴道脱、肛脱等均 以中气下陷为主证,均可用补中益气法治疗, 称为“异病同治”。由此可见,辨证论治不同 于西医的“辨病治疗”和“对症治疗”。
(2)长途奔走或重役之后,失去牵散,引起胸膊 或蹄部血瘀。表现为疼痛(不通则痛),腰束 头低,四肢如攒,寸步难行,常常换脚,下 跛斜走等。方药:桃红四物汤。
(3)跌打损伤:导致局部出血、瘀阻。表现为局 部疼痛、肿胀、发热、功能障碍。 活血化瘀
4. 血热 主证:身热、躁动不安或昏迷,出血发癍,
口干津少,舌质红绛,脉细数
方药:犀角地黄汤
第四章 经 络
一、经络系统的组成
1.经脉
(1)十二经脉:前肢三阴经和三阳经,后肢三阴经和三 阳经。
(2)十二经别:由十二经脉分出的纵行支脉,其作用是 加强表里两经的联系,通达某些正经未达的器官与部 位,以补正经的不足,所以又称别行的正经。
(3)奇经八脉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 脉、阴跷脉、阳跷脉
3.气滞: 指机体某一部分或某脏腑气机阻滞, 运行不畅。共同表现是闷胀、疼痛。
4.气逆: 指气机升降失常,气上逆不顺,一 般多指肺胃之气上逆及肝气升发太过所致 肝气上逆的病变。
➢ 二、血液的病理
1.血虚:指血量不足,相当于西医的“贫血”。
原因:失血过多或脾胃功能不足而生成减少。 表现:口唇苍白,体弱乏力、耳耷头低、动则气喘、
四诊 四诊合参 察口色和切脉
第一节 问 诊
定义:有目的地与畜主交谈,调查了解病畜情况. 内容:同西医基本相同。
第二节 望 诊
一、察口色 观察唇、颊、舌、齿龈等的颜色及舌苔、舌形、舌态、
口津的变化。其中以舌为主,又称望舌或舌诊。 (一)、方法与部位 打开口腔,马牛可徒手开口,猪用开口器或用木棍撬开。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一、阴阳的含义
1.阴阳是代表一切事物对立而又统一的两 个方面的抽象概念。
2.阴阳是相对的,无限可分。 3.阴阳是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
化的根源
二、阴阳的相互关系
1.阴阳交感相错:这是万物化生的根本条件。 2.阴阳的对立制约: 3.阴阳的互根互用: 4.阴阳消长平衡: 5.阴阳相互转化:
犬正常口色
1.病色
(1)白色:主虚证,为气血虚衰之候。
(2)赤色:主热证,为热盛脉络充盈的征象。
(3)青色:主寒、痛、风,为寒凝、气滞、血瘀之象。
(4)黄色:主湿证,为脾虚湿蕴之象。
目黄者Leabharlann Baidu黄疸)--阳黄-黄色鲜明如桔-肝胆湿热,或血液原虫病.
--阴黄-黄色晦暗如烟熏-慢性肝炎,肝脾湿盛.
(5)黑色:青紫而灰暗之色,主寒极(黑而有津)、热极(黑 而无津) 。
第三章 气血津液
一、气
(一)气的含义: 1.物质的概念(物质之气):体内流动着的富 有营养的微细的精密物质(如营气、卫气等), 是构成畜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畜体赖以生存 的精微物质及代谢产物。 2.功能的概念(功能之气):指脏腑功能活动
的动力。
(二)气的分类、生成、分布及作用
1.元气(原气、真气、真元之气) 生成:先天之精化生而来,后天之精充养。 2.宗气 生成:肺吸入自然界之清气与水谷精微之气
第二节 病因
一、六淫 1.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是一年四季
中正常的气候变化,是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因素。
2.六淫:这是一种外感性致病因子。即风邪、寒邪、暑邪、
湿邪、燥邪、火邪六种外邪,是六气的“相对异常的气候 变化”。
相对异常:
(1) 与往年相比→异常; (2) 以个体的适应能力为依据。
相乘:指相克太过,超 过了正常制约的限度。 顺序与相克顺序相同。
相侮:指反向相克,反 克,顺序与相克顺序相 反。
五行乘侮规律示意图
第二章 脏腑
1.脏腑学说的概念 脏腑--是内脏的总称。 脏腑学说古代称“藏象”。藏--指内脏;象--
即形象、表现。“藏象”--即指内脏的生理 功能、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
(四)湿邪 1.特性与致病特征: (1)湿为阴邪,阻遏气机,易损脾阳: 具水肿、泄 泻、腹胀 (2)湿性重浊,其性趋下: 故沉重、污浊、起于下 部 (3)湿性粘滞,缠绵难退: 粘滞、难退反复
(五)燥邪 1.特性与致病特征: (1)燥性干燥,易伤津液: 均以伤津为特征,表
现皮毛干枯,口、鼻、眼干燥, 粪干尿少,干 咳无痰。 (2)易伤肺阴:表现鼻咽干燥,干咳无痰或少 痰,粪干难下。
3.通调水道:宣降共同完成。 4.肺主一身之表,其华在毛 5.肺开窍于鼻,在液为涕 (二)大肠—主传送糟泊。
三、脾与胃
(一)脾 1.脾主运化
(1)指运化水谷精微。 (2)指运化水湿。
2.脾主统血: 3.脾主肌肉四肢: 4.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液为涎 (二)胃:主受纳,腐熟水谷
四、肝与胆
(一)肝 1. 肝藏血: 2.肝主疏泄:具疏通、开泄功能: (1)精神活动;(2)消
(二)寒邪 1.特性与致病特征:
(1)寒性阴冷,易伤阳气: 故畏寒 (2)寒性凝滞,易致疼痛: 故疼痛 (3)寒性收引: 故脉紧、恶寒、无汗
(三)暑邪 1.特性与致病特征:
(1)暑性炎热,易致发热: 高热、脉洪、汗多、大渴 (2)暑性升散,伤津耗气: 故汗多、神伤 (3)暑多挟湿,易困脾胃: 除暑热外,尚见湿邪困阻症状
(四)气的病理
气来源于脾肾,出入升降于肺,疏散发泄于 肝,随血贯脉行于心。与五脏关系极为密切, 常见病证:
1.气虚:即脏腑功能活动不足和衰退。多因体 质素虚或久病失调所致。总的表现是精神倦 怠,四肢无力,毛焦肷吊。不同脏腑气虚表 现亦有侧重。
2.气陷:气虚病变的一种,以气的无力升举为 主要特征,表现为内脏下垂,二阴垂脱。
2.络脉 3.内属脏腑部分 4.外连体表部分:
二.经脉循行路线: 口诀: 手之三阴胸内手,手之三阳手外头,足
之三阳头外足,足之三阴足内腹。
第五章 病因与病机
一、病因的分类 1. 外感: 六淫、疫疠 2. 内伤: 饥、饱、劳(役)、逸、(七情) 3. 继发病因:痰饮、瘀血 4. 其他: 外伤、虫兽伤、中毒
2.脏腑学说的内容
脏:指五脏,即肝、心、脾、肺、肾(心包)。脏为 “贮藏”的意思,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
腑:指六腑,即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腑”为暂寄的意思,共同功能是传化物,对水谷 进行受纳、消化、吸收,并能排泄糟泊。
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胞宫 。 “奇” 是异,“恒”是常的意思,因其形态似腑,功能似 脏,不同于一般的脏腑,故称为奇恒之腑,其中胆 为六腑之一,但唯其收藏清洁之液,也归入奇恒之 腑。
马看唇、舌、卧蚕(舌下肉阜)、齿龈,牛看卧蚕、 舌底、颊部,猪主要看舌。
(二)、正常口色: 一般是颜色淡红,舌体不胖不瘦,活动自如,微有薄白
苔,口津不滑不燥。常描述为淡红舌,薄白苔。有时受 一些因素影响: 1.季节: 一般夏季偏红,在冬季偏淡,故比喻为"春如桃 花夏似血,秋如莲花冬似雪。 2.种类和年龄: 猪红于马,牛淡于马;幼畜红于老畜。 3.染色: 采食青绿饲料或灌服有色药物常形成染苔 (三)有病口色: 包括口舌病色、病苔、舌形、舌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