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蚜虫的防治方法

合集下载

小麦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小麦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小麦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

这些病虫害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给农民带来经济和生产上的损失。

因此,科学高效地防治小麦病虫害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将介绍小麦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一、小麦白粉病的防治小麦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对小麦的生长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导致产量和质量的下降。

下面介绍防治小麦白粉病的几种方法:1、农田土壤灭菌:小麦白粉病的菌体很容易越冬在土壤中,因此,对于已经发生小麦白粉病的土壤,首先需要进行土壤灭菌。

2、选用抗病品种:在选用小麦种子时,应考虑其抗病性。

经过选育的新品种大多数都具有抗病性。

3、化学防治:可以使用三唑酮、百菌清等化学农药喷洒灌溉,控制小麦白粉病的发生。

4、生物防治:可以使用苏云金杆菌、链格孢等促进作物健康的生物农药,达到防治的目的。

二、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小麦赤霉病是一种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病害,大多数小麦种植区都有发生过的记录。

赤霉病的主要表现为叶片发黄、叶片变薄、穗粒空、减轻产量等。

下面介绍几种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在选用小麦种子时,应注意其抗病性,大多数新品种都具有较高的抗病性。

2、疏梢修枝:及时对小麦进行疏梢修枝,将虚弱、倒伏、叶片黄病的枝条及时清除。

3、化学防治:可以使用三唑酮、多菌灵等化学农药进行喷洒灌溉,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三、小麦锈病的防治小麦锈病是一种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出现红褐色的斑点,当斑点继续扩散时,叶片呈现出金黄色、棕色或黑色的病斑,导致小麦叶片枯萎,减少穗粒的数量和品质。

下面介绍几种防治小麦锈病的方法:1、疏梢修枝:及时对小麦进行疏梢修枝,将虚弱、倒伏、叶片黄病的枝条及时清除。

2、选用抗病品种:在选用小麦种子时,应注意其抗病性,大多数新品种都具有较高的抗病性。

3、换作多年生草本植物:通过将小麦种植地换成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有效避免小麦锈病的发生。

小麦一喷三防技术措施

小麦一喷三防技术措施

小麦一喷三防技术措施
小麦一喷三防是指在小麦生长季节中,通过一次喷药处理,达到三重防治效果,包括病害、虫害和杂草的防治。

以下是小麦一喷三防技术措施:
1. 病害防治:选用高效、低毒、广谱的杀菌剂,如扑敌脒、氯氰菊酯等,喷雾覆盖小麦根部和全株,防治小麦叶枯病、锈病、赤霉病等。

2. 虫害防治:应用高效、低毒、长效的杀虫剂,如氟虫腈、氯氰菊酯等,对小麦发生的蚜虫、叶螨等害虫进行防治,能够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3. 杂草防治:使用高效、低毒、广谱的除草剂,如草甘膦、烟草酰胺等,喷雾覆盖小麦根部和全株,对小麦周围的杂草进行防治,防止杂草对小麦的营养和水分竞争。

总之,小麦一喷三防技术措施能够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小麦全年病虫害防治时间表

小麦全年病虫害防治时间表

小麦全年病虫害防治时间表小麦全年病虫害防治时间表:1. 播种期:-防治对象:地下害虫(如蝼蛄、蛴螬等)、小麦锈病、纹枯病、散黑穗病、腥黑穗病等。

- 防治时间:最佳防治时间为每年的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防治方法: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进行土壤处理,或用20%三唑酮乳油喷洒土壤。

2. 越冬期:- 防治对象:小麦蚜虫、红蜘蛛、纹枯病等。

- 防治时间:11月中下旬至12月上旬。

-防治方法: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防治。

3. 返青期:- 防治对象:小麦锈病、纹枯病、散黑穗病等。

- 防治时间:2月至3月。

- 防治方法:可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20%三唑酮乳油进行喷雾防治。

4. 拔节期:- 防治对象:小麦白粉病、纹枯病、腥黑穗病等。

- 防治时间:3月至4月。

- 防治方法:可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或25%丙环唑乳油进行喷雾防治。

5. 抽穗期:- 防治对象:小麦蚜虫、吸浆虫、白粉病、锈病等。

- 防治时间:4月至5月。

-防治方法: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防治。

6. 灌浆期:- 防治对象:小麦蚜虫、白粉病、锈病等。

- 防治时间:5月至6月。

-防治方法: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防治,同时可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防治。

以上是小麦全年病虫害防治时间表,为了有效防治病虫害,应加强田间管理,及时进行浇水、施肥、除草等措施,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

同时,要注意合理使用农药,避免过量使用和滥用,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作物健康。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药效试验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药效试验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药效试验1. 引言1.1 背景信息小麦蚜虫(Sitobion avenae F.)是小麦生长季节常见的害虫之一,其寄生在小麦叶片和穗部,吸食植物汁液,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导致产量减少和品质下降。

目前,针对小麦蚜虫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药剂,但是由于药剂的选择与使用方法不当,导致药效降低和抗药性的产生,严重影响了防治效果。

为了更好地控制小麦蚜虫的数量,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药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并优化药剂选择与使用方法,以提高防治效果并减少药物残留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我们将评估不同药剂对小麦蚜虫的杀虫效果,并分析其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我们将对药剂进行配比,以找到最适合的药剂搭配方案,提高防治效果并降低成本。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为小麦蚜虫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为小麦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有效保障小麦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试验旨在评价不同药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为小麦田间病虫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我们将详细比较各种常用药剂的防治效果,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和数据统计,从而为农民选择合适的防治药剂提供参考。

我们还将探讨不同药剂在实际田间环境中的应用效果,为农田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小麦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一定贡献,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药剂的选择与配比、田间试验设计、药效试验结果的观测与记录、对比分析以及数据统计等几个方面。

在药剂的选择与配比方面,我们从市面上常见的防治小麦蚜虫的药剂中挑选了几种常用的药剂进行试验,考虑到药剂的毒力、稳定性以及成本等因素,我们最终选择了X、Y、Z三种药剂进行本次试验。

在药剂的配比上,我们参考了先前文献的研究经验,并结合实际情况做了一定的调整,以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田间试验设计中,我们选取了同一地块内不同小区域的小麦田作为实验区域,分别给每个小区域施加不同药剂进行处理,以确保实验的客观性和可比性。

小麦吸浆虫蚜虫防治技术

小麦吸浆虫蚜虫防治技术

保定市植保站植检站通告
小麦吸浆虫防治技术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危害最严重的虫害之一,每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夏越冬,来年春天小麦拔节期(4月5日清明节前后)破茧向表土移动,小麦孕穗期(4月20日谷雨前后)幼虫陆续化蛹,小麦开始抽穗时(5月6日立夏前后),成虫大量羽化,在麦穗上产卵孵出小幼虫,在内颖和外颖缝中侵入买壳中,吸食麦粒浆液,造成减产,发生严重的甚至绝收,小麦成熟时幼虫老熟结茧入土越夏越冬。

部分农户忽视连年防治,使用不合格农药,防治时期掌握不好,甚至有地区农户防治以喷药为主,防治效果较差,由于去年暖冬越冬虫源基数大,专家预计2014年小麦吸浆虫将会偏重发生。

小麦吸浆虫防治原则:及时淘土监测,蛹期毒土重治,成虫喷药扫残。

小麦吸浆虫防治方法:
1. 撒毒土主攻蛹期———可结合浇第一水(返青水)或第二水,撒药撒肥一次完成,用歼灭牌
2.5%甲基异柳磷颗粒(国家正式登记小麦吸浆虫)1.5—2公斤,每亩配毒土15—20公斤均匀撒施,蛹期吸浆虫没有抗药性,着药就死,防治率最高,防治率在95%以上。

2. 成虫期喷药扫残————在节气立夏(5月6日)前后,吸浆虫羽化正盛,小麦抽穗开花前,在小麦抽穗50—70%,拨开麦垄始见两头成虫每亩用10%劲步牌高效福氯氰菊酯毫升进行喷药防治,兼治蚜虫。

歼灭(2.5%甲基异柳磷)是河北省植保站推荐小麦吸浆虫正规产品。

小麦病虫害防治ppt课件

小麦病虫害防治ppt课件
(一)农业防治法:
1、实行轮作倒茬,新老麦田尽可能远离。 2、麦收后及时伏耕再秋耕,可有效破坏小麦皮蓟马的越 冬越夏场所。 3、选用早熟品种,春麦适期早播。 4、清理麦场麦糠,消灭若虫。
(二)化学防治法:
防治关键时期:小麦孕穗始期破肚前防治成虫,小麦扬花 期防治初孵若虫。
34
第二部分小麦病害
• 麦类锈病 • 麦类白粉病 • 小麦黄斑叶枯病 • 小麦线虫子病 • 鼠害
• (1)症状 小麦白粉病主要发生于叶片上,也可
发生于植株叶鞘、茎秆和穗上。一般叶正面病斑 较叶背面多,下部叶片较上部叶片病害重。病部 表面附有层白粉状霉层,病部最先出现白色丝状 霉斑,逐渐扩大并相互联合,呈长椭圆形较大的 霉斑,严重时可覆盖叶片大部,甚至全部,霉层 厚度可达2毫米左右,并逐渐呈粉状。后期霉层 逐渐由白色变为灰色,上生黑色颗粒。叶早期变 黄,卷曲枯死,重病株常常矮缩不能抽穗。
3、半翅目: 蝽类(牧草盲蝽、苜蓿盲蝽;西伯利亚麦蝽等)
3
4、缨翅目: 小麦皮蓟马
4
第一部分 小麦害虫
5、鞘翅目: 叶甲类(麦颈叶甲) 金龟甲类(锚纹麦穗金龟、农田麦穗金龟等)
5
第一部分 小麦害虫
6、鳞翅目: 螟蛾类(亚洲玉米螟、欧洲玉米螟、草地螟等) 夜蛾类(冬麦沁夜蛾、棉铃虫)
6
第一部分 小麦害虫
13
四、生活史及习性
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一年发生10~20代以上,(新疆喀什地区 麦二叉蚜一年发生28~30代)。 在新疆,包括我国北部、西北部麦区以卵在麦苗枯叶、残茬、 杂草上越冬,着卵率达85.8%,其次是当年麦苗,着卵率达 11.8%,土缝内着卵率仅2.2%。
14
四、生活史
场所
高峰时间

10%噻虫·高氯氟悬浮剂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药效试验

10%噻虫·高氯氟悬浮剂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药效试验

10%噻虫·高氯氟悬浮剂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药效试验作者:薛景师辉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20年第12期小麦苗期至收获期均有麦蚜危害,以小麦生长中后期危害严重,其中又以穗期危害最重。

麦蚜除了直接刺吸小麦汁液,还能传播多种麦类病毒,造成病害流行及分泌蜜露引发煤烟病,影响光合作用,造成小麦植株长势减弱、千粒质量下降、萎蔫甚至全株死亡,严重影响小麦的品质和产量。

本试验通过大面积示范,了解在与农业生产实际相近的情况下10%噻虫·高氯氟悬浮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对环境及非靶标生物的影响,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一、材料和方法(一)试验地点试验安排在临颍县杜曲镇麦蚜常发区的麦田。

试验田土地平整,肥水条件良好,管理水平中等,土壤pH为6.9。

(二)小麦品种和生育期试验田种植的小麦品种为百农4199,小麦处于抽穗扬花期。

(三)药剂名称1.试验药剂。

10%噻虫·高氯氟悬浮剂,由上海宜邦生物(信阳)有限公司提供。

2.对照药剂。

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由山东滨农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四)试验设计试验设3个处理,处理1,10%噻虫·高氯氟悬浮剂12 mL/667 m2;处理2,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4 mL/667 m2;处理3,空白对照(CK)。

藥剂处理区面积均为1 334 m2,空白对照区面积66.7 m2。

试验不设重复。

(五)施药时间、次数及喷雾器和喷液量在麦蚜始发期至盛发期,小麦穗期百株蚜500头时用药。

用电动喷雾器进行喷雾,每667 m2喷液量20 kg。

喷雾均匀。

施药1次,施药方法为小麦穗部喷雾法。

(六)调查时间和方法1.药前基数调查。

药后1 d、3 d、7 d调查虫口数。

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取样,每点选5株,每处理区共25株,挂牌定点。

调查麦穗和旗叶上的麦蚜数量和天敌量,计算出各时期内的虫口减退率(%)及防效(%)。

2.药害观察。

每次施药后观察是否有药害。

小麦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小麦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小麦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小麦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主食之一。

小麦生长期内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影响,会对其产量和品质造成很大的影响。

因此,正确防治小麦病虫害是小麦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小麦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一、小麦病害及防治方法1.小麦条锈病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该病使叶片变黄,并在叶背面形成红褐色锈斑,严重时会使小麦的光合作用减弱,影响其生长和发育,从而影响小麦的产量。

(1)物理防治方法对于早期的小麦条锈病,可通过人工去除感染的叶片和烧毁病叶的方法进行防治。

(2)化学防治方法在小麦生长期内,可以使用一些化学药物来进行预防治疗。

如用75%毒死蜱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液态喷雾防治,也可发现了病害后,及时采用50%多菌灵水分散粒剂、25%氟吡呋喃酮铜湿性粉剂等药剂喷洒进行防治。

(3)物化结合防治方法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方法也可以通过物化结合的方法进行。

如使用75%毒死蜱可湿性粉剂和双氧水结合液态喷雾,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此外,合理选择农药和严格遵守用药期间禁药时间,也是防治条锈病的有效方法。

2.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主要发生在小麦的花粉和胚芽中,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和品质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该病害的主要表现为小麦叶片上出现灰白色菌丝,严重时会使小麦的草叶变为黑烂,逐渐失落。

(1)物理防治方法收获后,及时清理病死的小麦秸秆和枯草,清理农房及其周围垃圾。

(2)生物防治方法为了防治小麦赤霉病,可使用一些生物制剂,如1.5%煤烟酸钠菌剂500倍液、10%拮抗杆菌菌剂500倍液等。

这些生物制剂能有效降低小麦赤霉病的感染率,保证小麦的品质。

(3)化学防治方法使用一些化学药剂,如5%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25%氟吡呋喃酮铜湿性粉剂等喷雾防治,同时要注意药剂的浓度和用量,以免对小麦产生伤害。

二、小麦虫害及防治方法1.小麦蚜虫小麦蚜虫是小麦生长期内常见的害虫之一,对小麦植株造成很大的威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蚜虫的防治方法
小麦蚜虫是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俗称油虫、腻虫、蜜虫等,可对小麦进行刺吸危害,影响小麦光合作用及营养吸收、传导,在小麦抽穗后集中在穗部危害,形成秕粒,使千粒重降低造成减产,全世界各麦区均有发生,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小麦蚜虫的防治方法吧!
利用天敌
麦田中麦蚜的天敌种类较多,主要有瓢虫、食蚜蝇、草蛉、蜘蛛、蚜茧蜂等,其中以瓢虫及蚜茧蜂最为重要。

对这些天敌资源应加以保护利用,当益害比达到1:80或僵蚜率达到30%时,应以利用天敌为主,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尽可能避免在治蚜时杀伤天敌。

为充分发挥天敌的作用,必要时还可以人工繁殖释放或助迁以控制麦蚜危害。

药剂防治
1、种子处理可用60%吡虫啉格猛FS、20%乐麦拌种,以减少蚜虫用药次数。

2、早春及年前的苗蚜,使用25%大功牛和除草剂一起喷雾使用。

3、穗蚜使用25%大功牛噻虫嗪颗粒剂和5%瑞功微乳剂混配或单独使用。

农业防治
1、合理布局作物,冬、春麦混种区尽量使其单一化,秋季作物尽可能为玉米和谷子等,同时选择一些抗虫耐病的小麦品种。

2、播种前用种衣剂加新高脂膜拌种,可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

3、冬麦适当晚播,实行冬灌,早春耙磨镇压。

作物生长期间根据需求施肥、给水,保证NPK和墒情匹配合理,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4、雨后应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

在孕穗期要喷施壮穗灵,强化作物生理机能,提高授粉、灌浆质量,增加千粒重,提高产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