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内生菌抗菌杀虫活性总结

合集下载

植物内生菌活性物质研究进展_余波

植物内生菌活性物质研究进展_余波
W agenaar[6 ]等从濒临灭绝的薄荷 D icerand ra frutescens 中分离出的内生菌 Phom opsis long icolla产生 3种新的具有 抗肿瘤活性的二聚物 dicerandrolsA、B 和 C。B rady等 [7 ]从 一种内生真菌中分离出二种新物质 cytoskyrinsA 和 B ,破 坏 DNA 和抑制 DNA 合成 ,具有在抗癌方面应用的潜力 。 2 抗菌活性物质
获得更多新型 、疗效更为显著的药物 [18 ] 。然而以往化学
合成的药物所带来的毒副作用使人们望而却步 ,从安全性
和环境的角度考虑 ,对高效 、低毒性和对环境影响小的抗
生素 、化学制剂和农用化学品的呼声越来越高 ,因此人们
的焦点转向了天然药物 。过去的抗生素大多来源于土壤
微生物 ,近年来 ,植物内生菌因其种类繁多 、开发较少 ,而
研究表明很多内生菌的产物能够抑制人类的病原微 生物 (细菌 、真菌 、原生动物 、原生动物 、病毒等 ) 。目前发 现较多的是内生 菌 能够 产 生 多 种新 的 抗 菌 肽类 物 质 。 Strobel G[ 8 ]等从雷公藤 ( Trit, terygeum w il ordii)的茎中分 离到一株内生真菌 Cryp tosporiop sis c. quercina, 能产生一 种新型环肽抗生素 cry1加 cand - m 与棘白霉素和肺炎球 菌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该环肽化合物含有很多稀有氨基酸 如 3一羟基一 4一羟甲基脯氨酸等 ,不仅对核盘菌 ( Scle2 rotiniasclerotiorum )和灰葡萄孢 (Jotrydtis cinerea)等一些植 物病原真菌有抑制作用 ,而且还能抑制白假丝酵母 ( Can2 didaalbicanJ)和毛癣菌 ( Trichophyton spp ) 等人类病原真 菌 ,可用于真菌引起的指甲和皮肤病的治疗 。分离自同一 内生菌 的 1 种 新 酰 胺 生 物 碱 ( cryp tocin ) 对 稻 瘟 病 菌 ( Pyriculariaoryzae)及其他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强的抑杀 作用 [ 9 ] 。

植物内生真菌抗菌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植物内生真菌抗菌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2-[1-(4-methoxy-6-oxo-6H-pyranyl)-2-phenylethylamino][1,4]naphthoquinone (10), 在 20 µg/mL 时对白色念珠菌 的抑菌圈直径为 10 mm [11].
内生真菌 Neoplaconema napellum IFB-E016 是从中 国海南植物 Hopea hainanensis 的健康叶子中获得的, 其 能产生一种新的具有抗真菌活性的化合物 neoplaether (7), 对 Candida albicans 的 MIC 为 6.2 μg/mL[8]. 2006 年,
Hu 等[9]从白菜的内生真菌 Trichoderma sp.发酵物中获 得了一个能够抑制柿子炭疽病的 13 元大环内酰胺生物 碱 IFB-Lactam-1 (8).
Tan 等[6]又从 Quercus variabilis 的一株内生真菌 Fusarium sp. IFB-121 的发酵物中分离到两个脑苷酯化 合物 3, 4, 这两个生物碱结构上的差别在于分子结构中 的 X-Y 段 . 活 性 试 验 显 示 , 这 两 个 脑 苷 脂 对 细 菌 Bacillus subtilis, Escherichia coli 和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的 MIC 分别为 3.9, 3.9 和 1.9 μg/mL 及 7.8, 3.9 和 7.8 μg/mL. 而作为阳性对照的抗生素 BBK8 的 MIC 为 0.45, 3.9 和 3.9 μg/mL. 朱峰等[7]把混合发酵技术应用 于两株南海红树内生真菌(菌株编号 1924 和 3893)的培 养 , 结 果 产 生 了 一 个 新 的 1- 异 喹 啉 酮 类 生 物 碱 marinamide (5)和其甲酯(6). 在初步抗菌活性实验中发 现这两个化合物在浓度为 1 mg/mL 时, 对 Escherichia coli 的抑菌圈直径为 14 和 20 mm, 对 Pseudomonas pyocyanea 的抑菌圈为 9 和 17 mm, 对 Staphylococcus auereu 的抑菌圈为 10 和 13 mm, 很明显其甲酯的抗菌 活性要比 marinamide 好.

植物天然产物抗菌活性研究及其应用

植物天然产物抗菌活性研究及其应用

植物天然产物抗菌活性研究及其应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环境的改变,感染性疾病的发生频率逐渐增加。

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尤其是滥用和误用,使得细菌耐药性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重大挑战。

传统中药对于疾病的防治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对抗菌、抗病毒等功效显著,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植物天然产物的抗菌活性研究及其应用。

一、植物天然产物的抗菌性植物天然产物是指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有药用价值的生物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用于治疗、预防或延迟疾病的发生。

植物天然产物的抗菌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尤其对于那些药物抗菌失效的细菌或病毒具有很好的效果。

其中,一些化合物具有抗菌作用,如黄酮、酚酸、生物碱、皂甙等。

二、植物天然产物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植物天然产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如今,植物天然产物不仅在传统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还在食品、化妆品、日用品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比如,相对于合成药物,植物天然产物对人体无害,而且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因此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如蒲公英、黄杞和草莓等。

同时,植物生物化合物在美容护肤产品中也常被使用,如蜂蜜、芦荟和绿茶等。

三、植物天然产物的研究现状植物天然产物的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许多待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植物天然产物种类繁多、组分复杂,因此如何从中筛选出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也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植物天然产物的抗菌活性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如抗菌物质的浓度、时间、温度、酸碱度等,因此研究它们的抑菌机制和作用机理也是重要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最近的研究者们借助现代技术,如高通量筛选、微流控技术和合成植物等,提高了植物天然产物抗菌性的筛选效率,并且探究了一些化合物的作用机理。

特别是基于植物天然产物的合成技术,开发出抗菌化合物的研究也日益广泛。

综上,植物天然产物作为一种全新的抗菌材料,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和无毒性,且适合在广泛领域中应用。

雷公藤等10种植物分得49种内生真菌的发酵提取物杀虫活性研究

雷公藤等10种植物分得49种内生真菌的发酵提取物杀虫活性研究
4 8 h的 L D ∞ 计 算值 为 0 . 4 1 8 2 ms / m L 。结论 : 该研 究为进 一 步 纯化 新 型植 物 源杀 虫物 质 并确 定其 分 子
结构提 供 了实验依 据 , 从 而为 开发 其应 用前 景及发 现 新 的杀 虫活性 先导 化合 物奠 定 了基 础 。
万属 1 5 0多 万 种 , 目前 已 被 人 类 认 识 的 还 不 到 7万
究 药用 植 物 内生真 菌成 为寻 找新 型拮抗 菌 、 抗 肿瘤 、 抗 氧化 活性 药物 的重要 资 源 _ 4 J 。为 了筛 选对 农 产 品和 环境安 全 、 对 害虫 高效 的植物 源杀 虫剂 , 作者 分别 采用
在供试的提取物 中, W T— S— l 8对朱砂 叶螨有较强的 杀虫活性 , 其4 8 h的 L D 5 0 计算值为 0 . 4 1 8 2 m g / m L 。
该 研究 为进 一步 纯化 新型 植物 源杀 虫物质 并 确定其 分 子 结构 , 提供 了实验依 据 , 从而 开发 其应用 前 景及发 现 新 的杀 虫 活性先 导化 合物 奠定 了基 础 。
关 键词 : 植物源; 内生真 菌 ; 提 取 物 ;朱砂 叶螨 ; 桃粉蚜; 杀 虫活性 ; 杀 虫剂
中图分 类号 : R 2 8 5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2— 2 3 9 2 ( 2 0 1 6 ) 0 6— 0 0 0 9— 0 4
真菌( F u n g i ) 的类群 庞 大 且 具有 多样 性 , 共计约 1
收 稿 日期 : 2 0 1 6一 O 1— 2 5 修 回 日期 : 2 0 1 6—0 5—1 0
供试的 1 0种 植物 为蓖苞 风 毛菊 、 毒毛妞 、 荷叶、 雷

具杀虫活性雷公藤内生菌的分离与筛选

具杀虫活性雷公藤内生菌的分离与筛选

具杀虫活性雷公藤内生菌的分离与筛选从医用植物中筛选与开发具有农用价值的内生菌资源已成为研究热点。

内生菌具有广泛性与多样性的特点,它们的代谢产物结构新颖、生物活性多样,已受到医药学、植物病理学和微生物学等多个领域的重视。

雷公藤是中国传统医用植物,已从其根皮中分离得到多种具有医用及农用活性的化合物。

本研究以雷公藤为植物材料,对其内生菌进行较为系统的分离,并进行杀虫活性的筛选,以期得到能够产生较高杀虫活性的物质的菌株。

主要过程和结果如下:1.从雷公藤植物材料中共分离得到内生菌183株,其中真菌111株,放线菌23株,细菌49株。

真菌比例最大,占总分离菌株数的60.65%,细菌占总分离株数的26.78%,放线菌占总分离株数的12.57%。

雷公藤植株的不同组织部位的内生菌数量有较大的差异,雷公藤根中分离得到的内生菌最多(89株),占总数的48.63%,叶部次之(72株),占总数的39.35%茎部分离得到的内生菌最少(22株),占总数的12.02%。

2.以卤虫和三龄淡色库蚊幼虫为试虫对183株内生菌的杀虫活性进行初步筛选,结果表明,卤虫24h 后死亡率在90%以上的菌株有11-3-8、11-3-37、11-6-58、11-6-76、11-6-73等34株菌株,占供试菌株的18.58%。

根部、茎部和叶部分别有19株、11株和3株,分别占活性菌株数的55.88%、32.35%和8.82%。

34株活性菌株中有33株真菌,1株放线菌;3龄蚊幼24h死亡率在70%以上的菌株有11-3-37、11-6-58、11-6-76、11-6-71等18株,占分离总株数的9.83%,其中根部和叶部有13和5株,分别占活性菌株的72.22%和27.78%,茎部无对三龄蚊幼有毒杀活性的菌株。

3.以蚜虫为试虫,采用浸虫浸液法对初筛得到的18株内生菌的杀虫活性进行复筛,筛选得到3株对蚜虫具有较高毒杀活性的菌株。

其中菌株11-6-76的胞内和胞外代谢物均具有较高的杀蚜活性,蚜虫的死亡率分别为78.64%和70.75%;菌株11-3-37和12-2-47的胞内代谢产物提取物对蚜虫的毒杀活性较高,蚜虫死亡率分别为82.74%和76.97%。

植物内生菌的生物防治应用

植物内生菌的生物防治应用

植物内生菌的生物防治应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生物防治作为一种绿色、可持续的植物病害防治方法,受到了广泛关注。

而其中,植物内生菌的生物防治应用更是备受期待。

植物内生菌是生态系统中常见的一类微生物,其种类繁多,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和多样化的防治机制。

本文将从植物内生菌的分类与作用机制、生物防治实践及应用前景等几个方面,探讨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重要意义。

首先,植物内生菌的分类与作用机制。

植物内生菌主要包括根内菌根真菌、茎内细菌和茎内真菌等。

这些内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

内生菌通过与植物共生,能够释放出种种有益物质,如生长激素和抗生物质等,促进植物生长,并抵抗外来病原体。

例如,根内菌根真菌能够通过形成菌根,增加植物的吸收表面积,提供养分和水分的吸收能力,提高植物的抵抗力。

而茎内细菌则可以分泌抗菌物质,抑制病原菌的生长,降低植物感染的风险。

在这些共生关系中,植物和内生菌之间形成了微生态系统,相互依存、共同进化。

其次,植物内生菌在生物防治实践中的应用。

植物内生菌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防治策略,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和生态修复领域。

在农业生产中,病害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利用植物内生菌进行生物防治,可以减少或替代化学农药的使用,从而降低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风险。

同时,植物内生菌还能发挥生物肥料的作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活性有机质的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在生态修复领域,植物内生菌的应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油污染土壤的修复过程中,植物内生菌可利用植物的根系作为吸附剂,吸附和分解有害物质,加速油污染物的降解过程。

最后,植物内生菌在生物防治领域的应用前景。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重视,生物防治作为一种绿色、可持续的植物病害防治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而植物内生菌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控制因子,其在农业生产和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前景更是不可估量。

从柏科植物中分离具有抗肿瘤、抗真菌、抗菌活性的内生真菌

从柏科植物中分离具有抗肿瘤、抗真菌、抗菌活性的内生真菌

从柏科植物中分离具有抗肿瘤、抗真菌、抗菌活性的内生真菌摘要最近的研究可以看出柏科植物体内分离的内生真菌的生物勘探情况。

本篇文章主要探讨健康寄主植物如柏木属、杉属、侧柏属体内高活性的内生真菌菌种。

本文中,内生链格孢菌、链格孢菌、链格孢属是从健康的桧柏球体内分离出的。

内生真菌生物活性和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是一个生物地理学和主机标识。

我们同样研究了链格孢菌的代谢产物,突出了他们的抗增殖、抑制生长的能力以及对稻瘟、梨火疫病菌和丁香假单胞菌等模型目标菌的抗菌活性。

总之,自从链格孢菌被发现,它们总是作为致病性和致敏真菌被报道,我们的研究表明了它们在桧柏植物叶面组织的一个可能的其它生态位。

此外,在这项研究中,我们还报道了柏科植物家族之间内生链格孢属的显著的生物活性。

引言目前正在对从许多寄主植物中分离物种的生物多样性和植物内生菌的生物活性进行调查。

最近的研究强调,柏科植物中寄宿了许多种类的内生菌。

我们的研究进一步表明,柏科植物内生菌具有一定宽度范围的生物活性。

例如,抗真菌、抗细菌和抗增殖活动。

在最近几年,已经常证明寄主植物的内生菌可以产生与寄主植物相同的生物活性分子。

柏科植物家族的物种广泛被用于药材中。

因此,由桧柏球植株体内的内生微生物生产的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可能与植物本身的代谢产物生物活性类似。

因此,一些药物发现的项目表明,可以利用柏科植物体内的一些内生真菌来生物合成抗癌因子。

因此,研究柏科植物中内生真菌的定植可能会发现除真菌多样性之外的其他生物活性分子来源。

链格孢属的真菌(座囊菌纲、子囊菌门)广泛分布在植物,土壤,食品,环境和室内空气中。

链格孢属物种作为植物病原菌、弱兼性寄生菌、腐生菌以及内生菌已经适应了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

特别是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一些链格孢属菌已成为人体的病原体,它们是人类常见的过敏原。

其中哮喘,暗色丝孢霉病,灰指甲,鼻窦炎,溃疡皮肤感染,角膜炎,内脏感染骨髓炎都是由链格孢属真菌引起的,其中链格孢是最常见的一种。

植物抗菌生物活性物质的鉴定与功能

植物抗菌生物活性物质的鉴定与功能

植物抗菌生物活性物质的鉴定与功能植物抗菌生物活性物质是指存在于植物体内的能够对抗细菌生长的化合物。

它们具有多种活性,如抗菌、抗病毒、抗癌、抗氧化等。

因此,植物抗菌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一、植物抗菌生物活性物质的鉴定方法植物抗菌生物活性物质的鉴定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方法、生物方法和生物技术方法。

其中,化学方法是最常用的鉴定方法之一,它包括色谱、质谱等方法。

例如,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气相色谱(GC)可以分离和检测化合物,质谱(MS)则可以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

生物方法主要是通过生物测定,如细菌试验、真菌试验、药物敏感试验等确定植物抗菌生物活性物质的活性。

生物技术方法主要是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如转录组学、基因工程等进行研究。

二、植物抗菌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类植物抗菌生物活性物质可以按照其化学结构分为多种类型,如次生代谢产物、化合物和酚类等。

其中,次生代谢产物包括黄酮类、萜类、生物碱、多糖类等,它们具有明显的抗菌活性。

化合物则是由亚硫基、硝基、羧基、酮基等所组成的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如丙二酸二甲酯。

酚类生物活性物质包括酚类、多酚类和黄酮类,它们能够抑制细菌生长,如咖啡酸、绿原酸等。

三、植物抗菌生物活性物质的作用机制植物抗菌生物活性物质对抗细菌的作用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种:1、破坏细胞壁:此类物质可以影响细胞膜的完整性,导致细胞壁的破坏,致使细胞死亡。

2、抑制细胞代谢:这类物质可以抑制蛋白质合成、酶的活性以及其他代谢路径,使得细菌不能正常运作。

3、影响DNA:这些物质可以干扰DNA及其复制,导致细胞的死亡。

4、抑制细胞分裂:这些物质可以影响细胞分裂的周期、方式和机制,从而抑制细菌的繁殖。

四、植物抗菌生物活性物质的应用前景植物抗菌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们可以作为天然药物用于疾病治疗,并可应用于食品防腐剂、医药抗菌剂、环境和农业杀菌剂等领域。

此外,植物抗菌生物活性物质还可以为制药、医疗、肥料等多个方面提供更为可持续、安全、环保的解决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文综述了植物内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抗菌、杀虫等活性,以便寻找到植物源新的具有农药活性的先导化合物。

关键词:内生菌;次级代谢产物;抗菌活性;杀虫活性植物内生真菌(Plant endophytic fungi)是指生活在健康植物组织内部但不引起植物体病害的真菌。

这类真菌资源十分丰富,它们可能产生在微生物一宿主关系中发挥作用的生理活性物质,其次生代谢产物在生物制药、农业生产、工业发酵等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目前,微生物源生物化学农药的研究和开发在我国十分活跃,但微生物资源及其应用潜力尚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而植物内生真菌即是这样一类有待开发的新兴微生物资源,本文对植物内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进行总结,为进一步研究内生菌的生物活性提供依据。

1 抗菌活性的内生真菌代谢产物1.1生物碱类IFB-Lactam-1 (1)是来自白菜内生真菌Trichoderma sp.的1个大环内酰胺生物碱,其可以很好地抑制柿子炭疽病[1]。

6-isoprenylindole-3-carboxylic acid (2)是从黄花蒿(Artemisiaannua)内生真菌Colletotrichum sp.分离的吲哚生物碱。

生物活性测试,在浓度200 µg/mL时,其对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 tritici、Rhizoctonia cerealis、Helminthosporiumsativum有抑制作用[2]。

内生真菌E99401的发酵液中产生的cerulenin (3),在5 μg/disk时对C.glabrata、Candida albicans、C. krusei、C. parapsilosis、Microsporum canis、Cryptococcus neoformans、Mucor miehe、Nematospora coryli、Rhizomucor pusillus、Paecilomyces variotii的抑菌圈分别为17、16、14、28、40、30、40、42、36、38 mm,而对应的阳性对照制霉菌素在20 μg/disk 时,抑菌圈在10-20 mm[3]。

从Garcinia dulcis的内生真菌PSU-D15中,分离到phomoenamide (4)对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H37Ra具有中等的抑制活性,其MIC为6.25 μg/mL[4]。

Fusarium sp. IFB-121是从Quercus variabilis分离来的1株活性菌株,从它的发酵物中分离到2个脑苷酯类代谢产物(5、6),其结构上的不同是是长链的长短,初步活性试验表明,这两个脑苷脂对Bacillus subtilis、Escherichia coli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具有抑制作用[5]。

从Alternaria spp. P0506和P0535的中分离得到altersetin (7) 和tenuazonic acid (8)。

抗菌活性显示,1个化合物都对革兰氏阳性菌有很好的抑制活性[6]。

5,7-dihydroxy-2-[1-(4-methoxy-6-oxo-6H-pyranyl)-2-phenylethylamino]-[1,4]naphthoquinone (9)从海洋褐藻Colpomenia sinuosa的内生真菌Aspergillus niger EN-13中产生的对多种测试菌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碱[7]。

Cynodon dactylon的叶中的内生真菌Aspergillus fumigatus CY018,发酵产生的生物碱asperfumoid (10),能够抑制Candida albicans[8]。

而Cynodon dactylon叶中的另一株内生真菌Cladosporium herbarum IFB-E002发酵产生的吡啶生物碱aspernigrin A (11),活性测试显示其对Candida albicans的MIC为75.0 μg/mL[9]。

curvularideA-E 是来自于Catunaregam tomentosa 的内生真菌Curvularia geniculata 的代谢产物。

生物活性测试发现,curvularide B(12)对C.albicans有抑制作用[10]。

Ascosalipyrrolidinones A (13) 是从在Ulva sp.内生真菌Ascochyta salicorniae的发酵液产生的具有抗菌活性的生物碱,其对Bacillus megaterium, Mycotypha microsporum,Microbotryum violaceum有抑制活性[11]。

从南海红树内生真菌(No. 1924和3893)中分离到的marinamide (14) 和其甲酯(15)。

抗菌活性试验发现,marinamide和它的甲酯化物对Escherichia coli、Pseudomonas pyocyanea和Staphylococcus auereu有很好的抗菌活性[12]。

Neoplaconema napellum IFB-E016是从Hopea hainanensis的叶中分离到的内生真菌,发酵产生的生物碱neoplaether (16),对Candida albicans的MIC值是6.2 μg/mL[13]。

来自Salix gracilistyla var. melanostachys 内生真菌Phomopsis sp. ,可以产生 1 个细胞松弛素phomopsichalasin (17),对Bacillus subtilis、Staphylococcus aureus、Candida albicans、Salmonella gallinarum有抑制作用,浓度为4 μg/disk,抑菌圈分别为12、8、8、11 mm[14]。

从Triptergyium wilfordii的树皮中的内生真菌Cryptosporiopsis cf. quercina,从其发酵液种分离到得cryptocin (18),抑菌活性测表明cryptocin对Pythium ultimum,Phytophthoracitrophthora,Phytophthora cinnamoni,Pyricularia oryzae,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有良好的抑制活性[15]。

Pestalachloride A (19)是从内生真菌Pestalotiopsis adusta L416产生到新生物碱,对植物病原真菌F. culmorum、G. zeae和V. aiboatrum有很强的抑制作用[16]。

Scoparasins A和B是从Garcinia dulcis的叶中的内生真菌Eutypella scoparia PSU-D44发酵物中,分离得到了2个新的生物碱。

Scoparasins B (20)可以抑制Microsporum gypseum SH-MU-4[17]。

Chaetomium globosum Ly50是筛选自美登木叶中的具抗菌活性的内生真菌,chaetoglobosin B (21)是从该内生真菌发酵产物中分离到抗结核分枝杆菌和抗橙色青霉次生代谢产物[18]。

Chaetoglobosins A (22) 和D (23) 是从Ginkgo biloba 中的内生真菌Chaetomium globosum发酵液中分离到的代谢产物.体外抗菌试验显示,在10 μg/disk,chaetoglobosins A 和D对Mucor miehei的抑菌圈直径可达25和15 mm[19]。

从Ficus carice叶内生真菌FL25中分离到2个吲哚二酮哌嗪类生物碱fumitremorgin B (24) 和C (25),对多种植物病原菌有抑制活性,MIC 测试结果在3.125-25 μg/mL[20]。

1.2 酯类Cistus salvifolius叶部的内生真菌E99297,可以通过发酵产生到具有抗菌作用的5-(1,3-butadien-1-yl)-3-(propen-1-yl)-2(5H)-furanone (26)。

采用琼脂扩散法对这一脂类化合物进行抗菌活性分析,发现在5 μg/disk时,该化合物对多种测试菌有抑制作用,在20μg/disk时,对13种测试菌的抑菌圈直径集中在10-40 mm[21]。

Fusarium sp.是来自于Selaginella pallescens的有抗真菌活性的内生真菌,从其发酵液中分离到1个新的真菌抑制剂CR377 (27),活性研究发现,CR377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活性与制霉菌素相当,但其抑菌机制与制霉菌素完全不同[22]。

内生真菌Pezicula sp.产生的(R)-mellein (28),可以抑制植物病原真菌Cladosporium cucumerinum[23]。

从Phleum pratense的内生真菌Epichloe typhina发酵产物中分离到4个有抗真菌活性的脂肪族化合物ethyl-9-oxononanoate(29)、ethyltrans-9,10-epoxy-11- oxoundecanoate (30)、hydroxydihydrobovolide (31) 和ethyl azelate (32)[24]。

Pestalotiopsis foedan发酵代谢产生的2个苯并呋喃类代谢产物pestaphthalide A(33)和B (34),活性测试,其对Geotrichum candidum、Candida albicans 和Aspergillusfumigatus 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在0.1 mg/disk时,pestaphthalide A 对Candida albicans的抑菌圈直径达13 mm,pestaphthalide B 对Geotrichum candidum的抑菌圈直径达11 mm[25]。

从Quercus ilex的内生真菌E99204发酵产物中分离而来的sphaeropsidin A (35),其对植物病原真菌有强抑菌作用,对C. kruse、C. glabrata、C. parapsilosis、Nematospora coryli、Mucor miehei和Rhizomucor pusillus变现出很好的抑制活性[26]。

Isopestacin (36) 是分离自内生真菌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的发酵液,其是被发现的第一个呋喃内酯环的3位有取代苯环的苯并呋喃类天然产物,活性研究发现,isopestacin有抑制真菌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