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疗效观察

作者:王小仙,刘淑梅,姚欢银

【摘要】目的:观察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年龄组服用不等量的消旋卡多曲颗粒,连服6 d,追踪观察治疗后排便次数、性状和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止泻时间、总病程较对照组短(P<0.01),且有效率达91.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能较快减少腹泻次数,改善大便性状,有效缩短腹泻病程,用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消旋卡多曲颗粒;轮状病毒;肠炎;婴幼儿

轮状病毒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因,尤其易造成秋冬季节的广泛流行,对婴幼儿健康产生较大的威胁。迄今为止,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婴幼儿腹泻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2005年10月~2006年11月,我们采用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及临床资料

轮状病毒性肠炎诊断标准:(1)年龄4月~3岁;(2)大便次数≥5次/d,伴或不伴发热、呕吐等症状,脓血便,伴明显腹痛、里急后重者除外;(3)粪便常规镜检无或仅见少许白细胞,无红细胞,粪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4)粪便轮状病毒检测阳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试剂盒由上海贝西公司提供,操作方法按说明书)。符合以上诊断标准且发病不超过8~12 h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在年龄、院外病程、初诊前24 h腹泻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表1 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略)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继续进食母乳或易消化食物如稀饭等,限制糖类(乳糖)或油腻食物,口服或静脉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不用止泻药物。治疗组加用消旋卡多曲颗粒(杜拉宝),体重<9 kg给予10 mg/次,体重9~13 kg给予20 mg/次,3次/d,连服6 d。

1.3 疗效评定[1]

显效:治疗72 h大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 h大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 h 病情无好转,甚至恶化。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止泻时间和总病程比较

治疗组止泻时间、总病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表2 两组患儿止泻时间、腹泻总病程比较(了)

2.2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率35.7%,有效率55.3%,总有效率91.0%;对照组显效率16.2%,有效率36.9%,总有效率5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χ2=9.32,P<0.01)。 2.3 不良反应

本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与消旋卡多曲颗粒相关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我国秋冬季节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粪便轮状病毒阳性率分别达50%和44%[2]。轮状病毒为RNA病毒,属呼吸病毒科,共分7组,但只有A、B、C组感染人,其中最常见的A组主要感染婴幼儿[3]。Parashar等[4]通过对全球轮状病毒患儿的发病和死亡调查后得出结论:小儿在5岁以前,几乎每个儿童都将患1次轮状病毒肠炎。为了更好地治疗这种疾病,近年来曾用西咪替丁或干扰素及肠道粘膜保护剂和微生态制剂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仍未达到理想的治疗目的。

消旋卡多曲颗粒是一种肠道脑啡肽酶抑制剂,可选择性、可逆性地抑制脑啡肽酶的活性,保护内源性脑啡肽免受降解,延长消化道内源性脑啡肽的生理活性,减少水和电解质的分泌,而对正常的水盐吸收没有影响[5]。由于口服消旋卡多曲颗粒选择性作用于外周脑啡肽酶,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啡肽酶水平,服药期间,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啡肽水平无改变,无成瘾性[6]。

本组资料显示,消旋卡多曲颗粒对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01),不仅能够缩短病程,同时也改变了大便性状及次数,临床应用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且剂型、包装适宜婴幼儿,口味香甜,价格便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该实验仅针对轮状病毒性肠炎,对于其他肠炎是否有效,有待于临床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998, 13(6): 384.

[2]赵锦铭, 强佰勤, 赵同兴, 等. 小儿急性感染性胃肠炎的病毒病原研究[J].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1995, 9(1): 45

48.

[3] Candia N, Parra Gl, Chirico M. Acute diarrhea in Paraguayan children population: detection of rotavirus electropherotypes [J]. Acta Virol, 2003, 47(3): 137140.

[4] Parashar UD, Hummelman EG, Bresee JS. Global illness and deaths caused by rotavirus disease in children [J]. Emerg Infect Dis, 2003, 9(5): 565572.

[5]Primi MP, Bueno L, Baumer P. Racecadotril demonstrates intestinal antisecretory activity in vivo [J]. Aliment pharmacol ther, 1999, 13(Suppl 6): 37.

[6] Matheson AJ, Noble S. Racecadotril [J]. Drugs, 2000, 59(4): 829835.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