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旁骛,求知问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无旁骛,求知问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释义大致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传道授业解惑的先生总是强调着,学习是做学问,大学是做大学问。

做学问之人往往心如明镜止水,波澜不惊,遗世而独立于纷繁阡陌。这是做学问的态度,亦是学者的风骨。21世纪是一个属于大数据和信息科技的时代,世界被光纤拉到每一个人的眼前。这是求学者的欢乐颂,是作学者的悲歌。求学者不用模仿宋濂万里求书,匡衡凿壁偷光,不用历经寒彻骨,就能得群书扑鼻香。唾手可得的学习资料、经验宝库和共享信息,知识世界到达了人类有史以来的巅峰。即便是最勤奋好学的学子,穷其一生也怕是游不出知识的海洋。

可这样的时代就像是燃烧得最旺盛的火焰,可以无尽地取暖,也能让人引火烧身。在当今的时代做学问是挣扎在诱惑的沼泽里,愈是挣扎愈是无法独善其身,不挣扎则又被会诱惑吞噬。在信息时代的学者们怎样才能做到心无旁骛的做学问?

心无旁骛似明镜,无风何处起涟漪。发挥人的主观能性,从自身意识中拔除诱惑的种子。即便大千世界姿态百转千回,只要为心中所执竖起万丈城墙,何惧纸醉金迷灯红酒绿。清末弘一法师历遍世间百态,不论是年少时候轻狂放纵,还是中年时期青灯古佛,心中所执却从未因为外物改变一丝一毫。叔同先生所执之艺术文学,弘一法师所执之佛学律宗,都达到常人之所不能之境。并非觥筹交错之间没有学

问,并非烟街柳巷之中没有做学问之人,若心如明镜,何处不是求知问学的人间佳境。结庐人境,无车马之喧闹,问君何,心远地自偏。五柳先生才是田园隐士,学问大家之人也。

修心而后修身养性,乃成习。心无旁骛不是瞬间涌起的昙花一现,做学问也不是。古之大成者,孟子有云:“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行,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数年动心忍性,不过是求学做学问常态尔尔。无论是在历史的哪一时刻,时间总是成就一切的必须。而自然规律也不断告诫着世人,时间的神圣。朝升夕落,花谢花开,冬去春来......时间慢慢地推动着一切,以我们看不见的速度。做学问亦是大自然赋予人独特的历史使命,理所当然也是要遵循时间规律的。常常说“求知问学”,第一感觉这是一个动词,其实静静想来这应是一个名词,一个需要用时间来细细磨合的状态。

今时今日,作为一个大学学子,在充满诱惑的信息世界,如何心无旁骛地求知问学是我们应该思索的第一个问题。什么才算得上是做到了心无旁骛是我们应该思虑的第二个问题。

在经典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所演绎“匠人精神”可能是当下对此最好的回答。从大众之言说中,得出一个推断,21世纪的世界丰富了,但却匮乏着,物质多了,精神少了。当今确实找不出一个苏秦来头悬梁,锥刺股,也没有了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豪杰。

这是时代的进步么?不不不,只是物质进步,人退化罢了。这个世界再拷问我们,神之子匠人去了哪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