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论文

合集下载

财务风险毕业论文

财务风险毕业论文

财务风险毕业论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理财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我国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同时财务风险对我国企业造成的危害性程度也日益加深。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财务风险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财务风险毕业论文范文一:财务风险防范下战略预算管理研究一、引言企业在自身的发展当中,通常会遇到很多的财务风险,如果企业发生了财务风险,就会给企业的生存与今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企业必须学会变通的处理在金融市场中遇到的风险,依照市场环境的改变及时调整自身的预算管理体制。

鉴于此,本文对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评价与优化进行分析与探究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二、企业财务风险存在的原因(一)企业实施财务管理的体制不完整企业缺乏完整的战略预算管理体制,引发企业在完成管理的时候无法做到有章可循。

企业需要创建一套完整的战略预算管理体制[1],增强对企业的监督管控,才可以给企业完成正确化管控。

企业要将财务管控与企业的自身的控制相联系,体制不完整或者相关管理人员没有严密根据制度完成其相关工作,都引发制度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战略预算管理的员工素养较低有些企业出现了战略预算管理相关人员素养较低,预算管理经验不足,缺乏专业的预算管理技巧与观念,无法较好地完成管理的任务[2]。

企业关于员工的培训也未能做好,职员缺乏较好的战略预算管理目光与管理素养,关于企业预算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无法迅速地进行发现,关于政策与制度的改变也缺乏较好的良策,这些都会阻碍企业的战略预算管理的实施结果。

三、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评价与优化的具体措施(一)提升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密切关注企业资金管理资金作为企业运转的前提,在工程项目的施工当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一个企业的运营管理水准的好坏表现在资金运转效率的好坏,而企业的效益也跟企业资金的运转存在很大的关联。

所以项目施工进行的时候需要将预算管理作为重点[3],特别关注资金的流向,提升资金的科学使用,完成企业的资本得到合理的循环使用,增强工程项目的施工进程与战略预算管控,完成企业长期有效的正确规划,在合适的时候增加企业的规模,让空闲的资金获得有效使用,增加企业的效益,进而完成企业项目管理目的。

信用风险管理分析论文(共4篇)

信用风险管理分析论文(共4篇)

信用风险管理分析论文(共4篇)第1篇:网络时代众筹融资的信用风险分析与管理1引言随着全民网络化的逐步实现,传统金融业开始借助互联网这一平台实现自身经营模式的改革,而作为其中重要一环的众筹融资也从中受益。

2014年12月,中国证券协会发布了《私募股权众筹融资管理方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标志着中国的股权众筹融资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规范化监督与管理。

在2015年7月由国家多部门共同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表明了目前中国的众筹融资作为一种全新的融资创新模式,其发展理应受到鼓励与保护。

中国的众筹融资起步相较欧美略晚,但伴随着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浪潮,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根据《2015年中国众筹市场发展报告》,中国目前有数十家家登记在案的众筹平台。

其中包括天使汇、京东众筹、淘宝众筹等具有一定规模的众筹平台。

报告选取了2014年全国规模最大,也最具代表性的13家众筹融资平台,通过数据统计可以得出,截止到2014年底,该13家互联网众筹融资平台总共产生融资项目达到9088起,涉及众筹融资金额达到13.81亿人民币。

众筹融资模式高速发展的背后,其背后所潜在的信用风险却不能被忽视,相对于已经构建起完整信用风险应对机制的传统金融业,依托于互联网存在的网络众筹融资一再简化融资程序,降低融资难度后,其信用风险也凸显出来,同时由于互联网的高覆盖率,高关联性,一旦发生信用风险,其后果将是难以设想的,必定会冲击金融市场的稳定,甚至会影响社会的安定。

所以必须在了解潜在信用风险的前提下,提前构建可行的预防机制,确保众筹融资的健康发展。

2我国众筹融资存在的信用风险长久以来,传统的融资业务一直是金融机构面临的重要信用风险领域之一,即便是采取了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如风险定价、风险评估、征信体系建立之后,信用风险管理依旧是一大难题。

受到融资结构不合理,信息不对称以及主观性影响,每年仍有大量的贷款无法按期收回。

《风险投资》近期论文摘要

《风险投资》近期论文摘要
n r p e e r nd he P o l m fm t hi g e t e r n u sa
网 络 还 不 能 有 效 实 现 这 一 目标 。 本 文 基 于 一 项 实
证 调 查 与 五 个 案 例 调 研 的 初 步 分 析 结 果 构 建 了 五 种 天 使 投 资 网 络 的 商 业 模 式 。 研 究 发 现 无 论
重庆维普
本期 编 者按 : 《风 险 投 资 》一 刊 集 合 了各 方 学 者 对 风 险 投 资 的 研 究 论 德 文 ,涵盖 众 多 学科 及 其 不 同 的 方法 论 与 思想 理 念 。该 刊 旨在 打 造 学 者 、风 险 投 资 实践 者 与政 策 制定 者 相 互 交流 与 了解 的 国际 化论 坛 。 本 栏 目所 摘译 的内 容均 来 自WWW if wo l c r。 no ma r r d.o n
期 , P1 9—1 9. 4 6 【 要 l 使 投 资 网 络 除 了 应 是 投 资 者 与 创 者 的 摘 天 业
I s e2Ap i 2 0 , a e 4 — 1 9 s u rl 0 8 p g s1 9 6
[ bs A t act r ]BU i s ng lne wo k c s ne a e t r s a t a S s
a f nanci l i e m edi y bet ee nve t s i a nt r ar w n i s 0r and s ar - t t ups and ar e e a m ans f o r om i o ve c ng
沟 通 中 介 外 ,也 是 解 决 创 业 者 与 投 资 者 难 有 效 以 契 合 这 一 难 题 的 方 式 之 一 。 但 目前 多 数 天 使 投 资

上市公司筹资风险管理研究-毕业论文

上市公司筹资风险管理研究-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识和有效防控筹资风险,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

关键词筹资风险防控;负债筹资;股权筹资Research on public company’s risk of fund-raising management Abstract: Among the fierce competition between public companies. Public companies’fund-raising activities continue to increase. How to reduce the risk of fund-raising activities is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by public companies. Because of the financing costs the public companies in our country may not repay the principal an interest in time. At this time if public companies’ income cannot make ends meet it will fall into the financial crisis even face the bankruptcy. At first the paper presents the meaning of the risk in fund-raising. Second I analysis the main way of found-raising in our country and I analysis debt financing and equity financing especially. Then I select Jinbei Automobile Limited by Share Ltd as a real example to do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the financing risk of the public company from several aspects. Point out the risk of fund-raising and how deal with the risk. I hope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guide for the listing Corporations in our country so that they could understand risk in a scientific way and deal with the risk effectively.key words the prevention of fund raising risk debt fund raising risk rights and interests fund raising risk一、筹资风险的定义及分类筹资风险是指公司筹集资金时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而给公司带来的损失。

房地产投资风险分析论文

房地产投资风险分析论文

房地产投资风险分析房地产投资项目的开发过程通常可以分为投资决策、建设前期、建设三个阶段,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风险。

1 投资决策阶段投资决策阶段又称为可行性研究阶段。

在房地开发的整个过程中,投资决策阶段是房地产投资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也是拥有最大不确定性的阶段。

本阶段的任务是通过对国家、地区和地方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的研究,综合考虑市场的供给、需求等经济环境,制定自己的房地产开发策略。

以确定房地产开发经营的区域、类型和时机。

即决定在何地、何时、开发何种房地产。

由于存在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因而在房地产投资过程中,这一阶段的风险最大,直接影响着投资项目成败。

主要有政策风险、房地产市场风险、投资方式风险、投资类型风险和投资地点风险。

1.1 投资区域风险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各异,这使得不同地域的房地产开发面临不同的风险因素,同一风险因素在各地的影响也相差悬殊。

即风险具有比较明显的地域性。

而房地产项目的不可逆性和地理位置的固定性,使得开发区域风险对于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在房地产开发经营中,开发区域风险可能来源于开发区域的政治环境,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风险。

1.2 物业类型风险房地产开发存在着风险,但并非所有类型的开发项目的风险都是相同的。

各类开发项目具有不同的功能,用途和技术经济特性,因而具有不同的风险。

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企业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要想占领广阔的市场,在竞争中取胜,不仅需要生产出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更应该多为消费者着想,提供优质的服务,自觉维护消费者权益。

只有这样做,才能赢得广大消费者的信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1.3 开发时机风险由于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房地产产品的供给关系随时间而变化。

而房地产的不可移动性和区域性,使一个地区空余的房地产并不能补充另一个地区的短缺,这导致房地产开发收益随开发时机的不同而异。

因此选择合理的开发时间,保证项目开发完毕与良好的市场需求,显得非常重要。

对工程项目中投资控制与风险管理再认识论文

对工程项目中投资控制与风险管理再认识论文

对工程项目中投资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再认识【摘要】工程项目中的投资控制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的部门及环节较多、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和各种不确定因素,而且投资控制及其风险管理比较复杂,为此,笔者从项目投资控制的各个阶段,分环节来对此重要性和风险管理进行相关论述,提出了一些看法,由此仅作参考。

【关键词】工程;投资控制;风险管理;1 建设前期阶段投资控制的风险1.1 项目决策环节由于面临经营风险、行业风险等多重风险,对工程项目要做出正确的预测和分析,在决策阶段的风险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1.1 项目合理规模的确定。

每一工程项目都存在着一个合理规模的选择问题:生产规模过小,使得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单位产品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低下;生产规模过大,超过了项目产品市场需求量,则导致开工不足、产品积压或降价销售,致使项目经济效益也会低下。

1.1.2 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

建设标准能否起到控制工程投资、指导投资控制的作用,关键在于标准水平定得是否合理。

标准水平定得过高,会脱离实际情况和财力、物力的承受能力,增加投资;标准水平定得过低,将会妨碍技术进步,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改善。

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依据,是衡量工程项目投资是否合理及监督检查项目建设的客观尺度。

1.1.3 工程技术方案的确定。

选择主要设备还应注意以下问题:尽量选用国产设备,注意进口设备之间以及国内外设备之间的衔接配套风险、注意进口设备与原有国产设备、厂房之间配套风险、注意进口设备与原材料、备品备件及维修能力之间配套风险。

1.2 筹资环节资金筹集被视为工程项目运作的“血液”,是利益与风险聚集的焦点。

通过内部筹资和外部融资结合,短期与长期资金的使用规划,合理确定、安排资金使用量,节约资金使用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而有效地控制筹资成本,进而控制工程项目的总投资。

1.3 概预算的审查审查概算的目的在于:合理分配投资资金、加强投资计划管理,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投资;促进设计的技术先进性与合理性的结合;核定工程项目的投资规模,可以将总控制做到准确、完整;为工程项目投资资金落实提供可靠的依据,提高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

海外长期股权投资风险论文

海外长期股权投资风险论文

海外长期股权投资风险分析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1-075-01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贸易投资自由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各行业企业应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竞争、分工与合作,不断拓展自身生存和发展空间。

因此,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很多,而风险防范便是其中之一。

关键词海外长期股权投资风险分析控制随着我国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项目越来越多,但企业的海外投资有着诸多不可控的影响因素,面临着投资国与母国相迥异的投资环境,其投资具有天然的风险性。

一、我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案例---以汽车行业为例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国家风险越来越成为企业对外投资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以我国汽车行业为例:2003年以后,伊朗开始尝试对外开放其汽车市场,由于是起步阶段,他们制定了众多投资限制措施和高额进口关税等。

伊朗国内政治集团形成了改革派与保守派,它们在经济发展、外交关系等等众多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区别,这种格局往往导致政府经济政策无法保持连贯性。

另一方面,由于伊朗长期与国际社会关系不佳,再加核问题等困扰,伊朗长期受到美国制裁。

另外,它与周边逊尼派主导的阿拉伯国家关系也长期紧张。

由于政治上的长期孤立,伊朗无法加入世贸组织。

我国汽车企业投资该国后面临着众多方面的困难,无法得到世界贸易组织相关协定的保护,与周边阿拉伯国家关系紧张导致所投资的公司无法将其产品顺利出口整个海湾地区,产品只能面向伊朗国内市场,其潜力大打折扣。

二、海外长期股权投资风险分析(一)政治风险针对上面的实例,下面进行具体的分析,从案例中可以看出被投资国家的政局及政策对投资的风险有较大的影响,这主要体现为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是指未能预期政治事件的变化,导致所在国投资环境的变动,进而影响跨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现金流量和其他目标的实现,其种类很多,主要有以下六种:1.战争和内乱风险主要指东道国参与的任何战争或者在东道国国内发生的革命、暴乱和恐怖活动等,使外国企业的投资、生产经营遭到严重影响。

浅析企业筹资风险的分析与防范论文

浅析企业筹资风险的分析与防范论文

浅析企业筹资风险的分析与防范论文首先,企业在筹资过程中需要面对的市场风险是最为普遍和关键的风险之一。

市场风险包括市场需求风险、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等。

当企业进行融资时,需求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企业无法如期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增加企业的债务压力。

此外,市场价格波动也可能对企业的筹资产生负面影响。

企业应该通过市场调研和风险管理措施来预测和应对市场风险,比如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建立灵活的定价机制。

其次,企业在筹资过程中还需要面对的是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在短期内无法获得足够的流动资金来满足经营资金的需求。

这可能导致企业无法按时支付应付的债务,甚至出现破产的风险。

为了防范流动性风险,企业应该建立合理的资金管理制度,确保有足够的现金流,同时通过灵活的融资手段来弥补短期资金缺口。

信用风险是企业筹资过程中另一个需要重点关注和防范的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融资方或投资者无法按时按量履行合同义务,从而给企业带来损失的风险。

企业在选择合作伙伴和投资方时应注意对其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和控制。

同时,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系统,加强对交易伙伴的信用监控,及时采取风险防范措施。

为了降低企业筹资风险,企业还应高度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

经济政策调整、法律法规变更、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都可能对企业融资造成风险。

因此,企业需要及时跟踪和分析这些变化,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综上所述,正确分析和防范企业筹资风险是企业成功融资的关键之一。

企业应通过对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合理评估和控制,以及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及时应对来降低筹资风险,从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继续分析和防范企业筹资风险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策略,可以涉及以下内容:1. 资金成本管理企业融资的成本是决定筹资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

企业应该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资金需求的紧迫程度,选择适合的融资方式和工具,以降低资金成本。

例如,如果市场利率较低,企业可以考虑债务融资;如果市场融资困难,企业可以寻找股权融资的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浅析我国风险投资发展中政府功能的发挥 作者:杨雄伍 谭顺兵 摘要:风险投资作为一种特殊的投融资机制为知识创新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从根本上有利于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并进而有助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风险投资的这一战略价值,要求政府在发展风险投资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发展风险投资,政府应发挥“引诱”的功能,立足间接扶持的定位,从培养风险投资人才、完善退出机制、优惠政策到位、扩展资金来源渠道等方面入手去构建适合风险投资发展的大环境。

关键字:风险投资 政府功能 “引诱”功能 引言: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我国风险投资初步形成,表现为:政府和少数大型工商企业是主要的出资者,创业投资企业采用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形式,且带有很强的附属性,投资战略反映出资者的战略取向,在增值服务缺位的情况下谋求控股并退化为信贷投资或产业投资,最后通过协议转让方式从创业企业退出资本。据资料显示:83%的创业投资企业是在1999年在国家有关政策的诱导下建立的,且政府拥有股权的创业投资企业占90%,纯私营创业投资企业占2%,外资占8%,政府投资已成为我国风险投资的主要来源。政府在风险投资中不仅扮演着启动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还扮演着监督者的角色,它对于风险投资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从世界各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实践经验来看, 风险投资离不开政府的有效支持和调控, 政府有责任进行有效的制度安排, 创造有利于风险投资发展的良好环境[1]。

一.风险投资发展中的政府功能定位

政府在风险投资的发展中究竟应该发挥什么样的功能,是业界一直以来探讨的话题。陈振权 (2002)认为政府作为风险投资主体只能是暂时性的,过渡性 2

的。对政府来说,在风险投资的初期阶段,政府应该实行“发展导向”模式。也就是说,政府的参与是为了起导向作用[2]。徐菱涓(2002)认为政府的职责是建立市场规则,提供初始条件的支持,引导风险投资的健康成长,但不能由政府包办[3]。成思危(1999)也认为, 风险投资本质上是一种商业行为,而非政府行为,

故不能采用官方的方法,但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应采取“支持而不控股,引导而不干涉”的态度[4]。学者盛军锋(2003)曾借助制度思维和市场失灵理论对风险投资的市场性质作出明确论述, 强调政府在风险投资发展中尤其是在初期, 其政策指导作用不可或缺, 但指出, 政府只应创造条件合理引导, 不可成为主体[5]。另外沈荣芳(2001)认为因为无论设计多么完善和周密的代理人方案, 恐怕都难以解决资产所有者空缺及由此派生的代理人问题, 其结果可能是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双重软化,大量的国有股份风险投资公司因投资失败而破产,或者是又回到“ 政府既当裁判又做球员” 的老路,市场和政府功能双重失效。故政府只得坚持间接扶持的定位[6]。

从以上学者的观点,不难看出,政府在风险投资的发展中应当坚持间接扶持的定位,发挥“引诱”功能来引导风险投资健康发展。从国外经验来看,政府对风险投资的直接干预在短期内是有效的,但从长远来看,间接扶持应当是政府的唯一定位。在坚持这个定位的基础上,国外政府对创业风险投资业的引导和扶持主要包括:提供税收优惠、财政投入和信用担保,加大政府采购、人才培养的力度,实施特殊金融政策、知识产权政策及退出政策等。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我国发展风险投资,政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培养风险投资人才、完善退出机制、优惠政策到位、扩展资金来源渠道等去构建国内风险投资的大环境。

二.我国风险投资中政府功能的缺失

风险投资在我国尚处在发展初期的阶段,政府功能的发挥对风险投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初期产物的不确定性严重阻碍了政府功能的发挥。笔者认为当前政府功能发挥主要遇到了以下四个问题:

(一)人才培养严重滞后 国外的成功经验表明, 风险投资不仅需要既懂工程技术、又懂企业经营管理, 3

并且有极强的风险意识、丰富的金融投资经验的全面型风险投资家,而且还需要富有进取精神、甘冒风险、掌握高新技术创新发明的技术创新人才。

美国是一个风险投资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充足的人才资本保证了其风险投资业的长期兴旺。美国政府通过大规模地投入教育经费和科研经费,开发本国人才资源与吸引外国高素质人才等方法, 拥有了一支规模庞大的从事研究开发的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在科技创新和高科技孵化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优势, 长期发育的市场经济环境也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成熟的风险投资家, 强大的人才基础造就了美国风险投资的繁荣。我国风险投资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人才缺乏、人才培养严重滞后的问题一直以来是最紧迫的问题。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方面资金缺口比较大,直接导致我国在人才培养方面投入的资金长期不足,无论是培养的人才的数量还是人才质量这一块与发达国家比较而言,差距都相当大,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目前,对于风险投资人才方面,一般会出现两种倾向:一是管理者技术偏好构成成长障碍。技术偏好就是管理者素质结构中技术能力强而经营管理能力差,当企业受阻时,只是倾向于通过技术创新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完善经营管理。二是传统管理思想构成成长障碍,相对于技术偏好,管理者被传统管理思想所束缚,忽略了风险企业中的高风险、高成长性以及日新月异的市场状况使其管理方式的特殊性,容易在管理思想、管理方式上简单化[7]。

(二)多层次退出机制亟待完善 风险投资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特点, 投入之后要有畅通的资金撤出渠道, 这是风险投资实现高回报和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风险投资企业上市后股票转让被认为是风险投资退出的最理想途径, 但由于创新企业大多数为中小型高科技企业, 这类企业规模小、历史短、风险高,难以达到正常的股票上市要求。对于风险企业来说, 只可能在成长期的后期或成熟期, 才可能达到主板市场的上市条件, 在此前的各阶段, 风险资本就不可能通过主板退出。目前, 我国支持高成长创新企业的二板市场还未推出, 还没有健全的产权交易市场和相应的政策法规, 这使风险投资企业抽回增值后的资金和风险投资者实现产权变现存在很大的困难。

在我国二板市场启动之前, 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使风险资本退出投资应当成为目前主要的退出方式, 包括企业兼并、收购与股权回购。考虑到股权转让目 4

标企业和达成转让协议不确定性很大, 操作过程比较复杂, 但我国目前有关股权转让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却并不完善。

(三)政策优惠没有到位 世界各国为鼓励风险投资的发展, 都制定了税收的优惠政策。如美国政府为了鼓励私人风险投资的发展, 将风险企业的所得税率由1970 年的49 %降至1980 年的20 %。具体做法是: 风险投资额的60 %免税, 其余的40 %课以50 %的所得税。这一政策的实施, 使美国风险投资在80 年代初以年均48 %的幅度激增。法国在1985 年颁布的85 - 695 号法案中规定, 风险投资公司从持有的非上市公司股票中获得的收益或资本净收益可免交所得税, 免税数额最高可达收益的三分之一。新加坡政府则规定, 风险投资最初5~10 年完全免税。这些国家的经验证明, 税收对风险投资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杠杆作用。

在我国,目前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制定的各种优惠政策中,对风险投资活动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例如,政府对高科技企业的投资者没有所得税方面的优惠,存在对高科技企业和风险投资机构双重征税的问题。另外,所征的增值税对高科技产品来说,智力成本比重大,原材料消耗少,能够抵扣的进项税款就少,再加上技术转让费又不能抵扣,由此形成了高科技产品高附加值、高税赋的不合理现象,这些现象严重的阻碍了风险投资的发展[8]。

(四)资金来源渠道建设不足 资金来源是风险投资的基本条件, 没有资金, 风险投资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风险投资的融资渠道包括:政府资助、银行贷款、外国投资、大企业投资、各种共同基金和个人投资。

在风险投资成熟的西方国家, 资金来源多元化, 其中养老基金已成为风险资本的主要来源。在美国, 1981年仅有23 %的风险资本来源于养老基金, 1996 年己达到了43 % , 1998 年更突破了60 % , 使养老基金在风险资本中的投资额达146104 亿美元。在英国, 1994 年风险资本筹集额为25152 亿英磅, 其中养老基金为7196 亿英磅,接近四分之一[9]。我国的养老基金等属于政策性基金,国家明文规定养老基金不能用作投资,这极大地限制了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另外,金融机构的投资也未能涉及到该领域,再加上国外资金在我国风险投资资金中所占的比例仅占到3%。从我国目前的风险投资资金来源来看90 %以上资金来源于政府 5

的财政资金和银行的政策性贷款。由于资金来源渠道狭窄, 而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 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约2 万项科技成果,但大面积转化率不足20% ,远低于发达国家60% - 80% 的水平。据估计,仅1990 年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缺口,就高达1068 亿元,按风险投资30% 的比例算,至少需风险资金320 亿元[10]。资金来源渠道亟待拓宽。

三.政策建议

一国风险资本事业的发展,并不完全取决于该国政府直接干预的本身,而形成能够激励风险资本潜能得以发挥的制度安排,才是推动风险资本发展的关键,由此来决定干预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引诱”功能。“引诱”功能主要包括:培育风险投资人才、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政策优惠的到位、扩展资金来源渠道。

(一)培育风险投资人才 风险投资和风险企业的成功与否, 主要取决于投资者对技术市场前景及创业者素质的判断。因此, 政府应该通过媒体大力宣传、介绍国外风险投资的成功经验, 提高人们参与风险投资的积极性, 普及风险投资知识, 帮助人们消除思想障碍, 增强和培养风险意识, 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具体对这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可以采取以下渠道: ( 1) 积极开展与国外先进的风险投资机构合作, 引进和学习他们先进的风险投资管理技术, 聘请外国专家开办各类讲座。( 2) 建立有竞争性和吸引力的激励机制, 吸引和鼓励一大批高层次的科技、经济类人才投身到风险投资事业中来。( 3) 加强对现有从事风险投资从业人员的培训, 组织优秀人才去国外进修学习或鼓励他们到高校学习风险投资方面的知识, 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 4) 鼓励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设风险投资专业, 培养风险投资业的后备力量[11]。

(二)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风险资本最大的特点是流动性, 风险投资追求超额的股权投资收益, 这种主动承担风险的投资动机在客观上要求有一个顺畅的退出通道。为此需要进一步健全我国的资本市场,以确保风险资本“进得来,出得去”。风险投资主要是以股份形式投资的,它要求产权清晰,确保利益。证券投资是风险投资运行的基础,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