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病历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

合集下载

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管理办法及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标准

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管理办法及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标准

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流程,保证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工作(以下简称分级评价工作)公正、透明、规范、有序开展,有效引导医疗机构积极开展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参与分级评价工作的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及所属机构、相关医疗机构等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管理全国分级评价工作,具体工作由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导有关单位承担。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分级评价工作,组织辖区内医疗机构进行电子病历信息化建设并开展分级评价。

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可以委托所属事业单位或组建电子病历分级评价专家组承担相关工作。

第四条分级评价工作按照“政府引导、免费实施、客观公正、安全规范”的原则进行。

承担评价工作的单位、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医疗机构收取评价费用。

参与评价工作的单位、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影响评价工作的公平公正。

第五条分级评价工作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分级评价平台”进行。

国家卫生健康委向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发放平台管理权限。

第六条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统一要求,组织辖区内医疗机构按照规定时间登录“电子病历系统分级评价平台”填报数据,由平台出具自评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自评等级与得分。

二级以上医院要全部按时参加分级评价工作,鼓励其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积极参与。

第七条自评等级为0—4级的医疗机构,经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进行审核后生效。

审核内容主要包括医疗机构填报信息是否真实有效等。

第八条自评等级为5级及以上的,由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进行初核,初核其填报信息真实有效后,提交国家卫生健康委进行复核。

第九条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可以将4级及以下分级的审核权限下放至地市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经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批准,有条件的地级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可以向国家卫生健康委申请5级初核权限,经培训考核合格后发放相应权限,并进行动态考核管理。

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试行

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试行

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试行)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保证我国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制定本分级评价方法和标准。

一、评价目的(一)全面评估各医疗机构现阶段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所达到的水平,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

(二)使医疗机构明确电子病历系统各发展阶段应当实现的功能。

(三)为各医疗机构提供电子病历系统建设的发展指南,引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的发展电子病历系统。

二、评价对象已实施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三、评价分级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划分为8个等级。

每一等级的标准包括电子病历系统局部的要求和整体信息系统的要求。

(一)0级:未形成电子病历系统。

医疗过程中的信息处理由手工或独立计算机完成,未使用联网的计算机系统。

(二)1级:部门内初步数据采集。

1.局部要求:部门内部使用计算机采集医疗业务数据,这些数据能够在两台以上计算机之间共享,但数据共享过程需要手工操作(如移动存储设备、手工复制文件等)。

2.整体要求:部分医疗业务部门内部两个以上业务项目使用计算机采集数据,并能够通过移动存储设备、复制文件等共享数据(如影像科以光盘形式保存患者影像学检查资料,影像科医师需要通过调取光盘读取患者资料)。

(三)2级:部门内数据交换。

1.局部要求:医疗机构部分医疗业务部门建立了内部共享的信息处理系统,业务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在部门内部共享并进行处理。

信息系统不支持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2.整体要求:(1)部分医疗业务部门内部两个以上业务项目能够通过联网的计算机进行数据信息采集(如药剂科记录患者用药情况、药品库存情况等),但各部门之间未形成数据交换系统,或者部门间数据交换需要手工操作。

(2)部门内有统一的医疗数据字典。

(四)3级:部门间数据交换,初级医疗决策支持。

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解读与评分细则

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解读与评分细则

《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解读与评分细则2011-11-6 郑州北京协和医院刘海一一、背景项目背景⏹医改方案:重点建设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医院信息平台⏹卫生部医政司委托医院管理研究所成立电子病历试点办公室并展开一系列有关电子病历应用相关规定的起草与研究⏹ CHIMA /医院管理研究所组织有关专家对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和应用水平分级方法与标准的研究与制定评价电子病历应用水平的目的⏹全面评估各医疗机构现阶段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所达到的水平,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

⏹使医疗机构明确电子病历系统各发展阶段应当实现的功能。

⏹为各医疗机构提供电子病历系统建设的发展指南,引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的发展电子病历系统。

什么是电子病历?⏹不同的认识⏹狭义:医生使用计算机书写病历中的文本(入院记录、病程记录、出院小结贩贩贩)⏹广义:使用电子化处理医疗中的全部记录⏹电子病历基本规范的定义:⏹电子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使用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生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图形、数据、影像等数字化信息,并能实现存储、管理、传输和重现的医疗记录,是病历的一种记录形式。

评价侧重什么方面?⏹评价针对性:适合我国国情,推动持续发展与建设⏹我们评价的角度:重点考察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和应用范围⏹评价方法:制定明确的标准,依据标准进行定量评估与分级⏹评价实施:医院自评+现场考察国外的分级与评估方法国外的分级与评估⏹ CMS:EHR 推进激励计划⏹阶段1:数据采集和共享⏹阶段2:高级临床信息处理⏹阶段3:提升医疗服务产出⏹第一阶段评估:有效应用(Meaningful Use)⏹医务人员满足:⏹ 25个有效应用项目(15基本、5/10选择)⏹ 6个医疗质量评估项目(3基本、3/38选择)⏹医院满足:⏹ 24个有效应用项目(14基本、5/10选择)⏹ 15个医疗质量评估项目二、分级标准的内容与方法电子病历应用水平的等级 应用水平的不同层次:智能支持数据采集数据进入计算机信息共享网络数据传输信息多部门共享知识库支持综合信息判断自动警示应用水平等级的细化与定量评分⏹应用水平等级的描述⏹ ⏹ ⏹ ⏹ ⏹ ⏹ ⏹ ⏹0级:未形成电子病历系统1级:部门内初步数据采集2级:部门内数据交换3级:部门间数据交换,初级医疗决策支持4级:全院信息共享,中级医疗决策支持5级:统一数据管理,各部门系统数据集成6级:全流程医疗数据闭环管理,高级医疗决策支持7极:完整电子病历系统,区域医疗信息共享我们的分级与国外对比⏹我们的分级包括范围比HIMSS分级标准宽⏹低级别要求包含更基本功能:适合我国广大区县医院电子病历处于初期建设的国情⏹中级别的要求与国外分级要求水平相比互有交错:适应我国医嘱处理发展快、医疗信息闭环处理发展较慢的特点⏹高级别的要求与国外的高等级要求标准相当:我国大型医院已经有接近国外先进水平的应用⏹分级评估方法细化⏹能够按照我国医院的实际建设情况进行量化评估具体的评估方法⏹ 1、局部系统功能与应用的评估⏹考察每个具体项目的功能与应用情况⏹ 2、整体系统的评价⏹考察医院整体电子病历系统建设的平衡性1.1、确定考察评分的项目⏹将医疗过程划分出标准的医疗角色,在每个角色中列出若干标准考察项目⏹不同的信息系统功能划分差异较大⏹使用标准环节与项目能够避免系统功能划分差异对评估的影响⏹各个项目的功能要求依据规范与标准⏹按照标准医疗角色、标准项目制定评分标准,评估具有一致性⏹本标准包括9个角色37个考察项目考察项目功能的依据⏹⏹⏹⏹⏹⏹⏹《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征求意见稿)《电子病历基本规范》(卫医政发〔2010〕24号)《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卫医政发〔2010〕11号)《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 20988-2007)《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卫医发〔2002〕193号)《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征求意见稿)》卫办综函〔2009〕688号标准医疗角色与项目⏹病房医生:医嘱处理等7项⏹病房护士:医嘱执行、护理记录等3项⏹门诊医生:处方处理等7项⏹检查科室:检查预约与登记等4项⏹检验科室:标本处理等3项⏹治疗处理:治疗、手术、监护处理等4项⏹医疗保障:血液、药品处理等4项⏹病历管理:病历质量控制 1项⏹电子病历基础:存储、安全等4项考察项目的分布基础11%保障14%医技临床45%临床医技保障基础30%考察项目的作用⏹通过考察项目了解医院电子病历系统的功能,考察项目类似于考试题⏹每个考察项目按照 0—7 进行分级,用于了解电子病历系统每个局部功能的水平⏹在考察项目的各个级别中列出具体的功能要求,是系统的核心功能系统功能评分方法⏹判断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中每个项目所能够达到的级别⏹达到的最高级别就是这个项目的功能得分,每个项目系统功能得分为 0—7 分⏹每个具体项目所达到的等级必须实现本级与低级的全部功能考察项目功能的例子工作业务项目级主要评价内容角色别病房医师病房医嘱处理(有效应用按近3个月的出院患者人次比例计算)0 医师手工下达医嘱或仅使用单机作为字处理工具1 (1)在计算机上下达医嘱并记录在本地(2)通过磁盘、文件方式与其他计算机交换数据2 医嘱通过网络传送给病房护士根据“评分标准表”中各个级别的要求,统计出近3个月达到各个级别要求病人的人次数。

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

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

- - -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征求意见稿〕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立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保证我国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立工作顺利开展,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评估和持续改良体系,制定本分级评价方法和标准。

一、评价目的〔一〕全面评估各医疗机构现阶段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所到达的水平,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评估和持续改良体系。

〔二〕使医疗机构明确电子病历系统各开展阶段应当实现的功能。

〔三〕为各医疗机构提供电子病历系统建立的开展指南,引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的开展电子病历系统。

二、评价对象已实施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医院信息化建立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三、评价分级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划分为8个等级。

每一等级的标准包括电子病历系统局部的要求和整体信息系统的要求。

〔一〕0级:未形成电子病历系统。

医疗过程中的信息处理由手工或独立计算机完成,未使用联网的计算机系统。

〔二〕1级:部门内初步数据采集。

1.局部要求:部门内部使用计算机采集医疗业务数据,这些数据能够在两台以上计算机之间共享,但数据共享过程需要手工操作〔如移动存储设备、手工复制文件等〕。

2.整体要求:局部医疗业务部门内部两个以上业务工程使用计算机采集数据,并能够通过移动存储设备、复制文件等共享数据〔如影像科以光盘形式保存患者影像学检查资料,影像科医师需要通过调取光盘读取患者资料〕。

〔三〕2级:部门内数据交换。

1.局部要求:医疗机构局部医疗业务部门建立了内部共享的信息处理系统,业务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在部门内部共享并进展处理。

信息系统不支持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2.整体要求:〔1〕局部医疗业务部门内部两个以上业务工程能够通过联网的计算机进展数据信息采集〔如药剂科记录患者用药情况、药品库存情况等〕,但各部门之间未形成数据交换系统,或者部门间数据交换需要手工操作。

〔2〕部门内有统一的医疗数据字典。

〔四〕3级:部门间数据交换,初级医疗决策支持。

《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试行)》之欧阳法创编

《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试行)》之欧阳法创编

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保证我国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制定本分级评价方法和标准。

一、评价目的(一)全面评估各医疗机构现阶段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所达到的水平,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

(二)使医疗机构明确电子病历系统各发展阶段应当实现的功能。

(三)为各医疗机构提供电子病历系统建设的发展指南,引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的发展电子病历系统。

二、评价对象已实施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三、评价分级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划分为8个等级。

每一等级的标准包括电子病历系统局部的要求和整体信息系统的要求。

(一)0级:未形成电子病历系统。

医疗过程中的信息处理由手工或独立计算机完成,未使用联网的计算机系统。

(二)1级:部门内初步数据采集。

1.局部要求:部门内部使用计算机采集医疗业务数据,这些数据能够在两台以上计算机之间共享,但数据共享过程需要手工操作(如移动存储设备、手工复制文件等)。

2.整体要求:部分医疗业务部门内部两个以上业务项目使用计算机采集数据,并能够通过移动存储设备、复制文件等共享数据(如影像科以光盘形式保存患者影像学检查资料,影像科医师需要通过调取光盘读取患者资料)。

(三)2级:部门内数据交换。

1.局部要求:医疗机构部分医疗业务部门建立了内部共享的信息处理系统,业务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在部门内部共享并进行处理。

信息系统不支持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2.整体要求:(1)部分医疗业务部门内部两个以上业务项目能够通过联网的计算机进行数据信息采集(如药剂科记录患者用药情况、药品库存情况等),但各部门之间未形成数据交换系统,或者部门间数据交换需要手工操作。

(2)部门内有统一的医疗数据字典。

(四)3级:部门间数据交换,初级医疗决策支持。

《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试行)》之欧阳道创编

《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试行)》之欧阳道创编

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保证我国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制定本分级评价方法和标准。

一、评价目的(一)全面评估各医疗机构现阶段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所达到的水平,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

(二)使医疗机构明确电子病历系统各发展阶段应当实现的功能。

(三)为各医疗机构提供电子病历系统建设的发展指南,引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的发展电子病历系统。

二、评价对象已实施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三、评价分级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划分为8个等级。

每一等级的标准包括电子病历系统局部的要求和整体信息系统的要求。

(一)0级:未形成电子病历系统。

医疗过程中的信息处理由手工或独立计算机完成,未使用联网的计算机系统。

(二)1级:部门内初步数据采集。

1.局部要求:部门内部使用计算机采集医疗业务数据,这些数据能够在两台以上计算机之间共享,但数据共享过程需要手工操作(如移动存储设备、手工复制文件等)。

2.整体要求:部分医疗业务部门内部两个以上业务项目使用计算机采集数据,并能够通过移动存储设备、复制文件等共享数据(如影像科以光盘形式保存患者影像学检查资料,影像科医师需要通过调取光盘读取患者资料)。

(三)2级:部门内数据交换。

1.局部要求:医疗机构部分医疗业务部门建立了内部共享的信息处理系统,业务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在部门内部共享并进行处理。

信息系统不支持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2.整体要求:(1)部分医疗业务部门内部两个以上业务项目能够通过联网的计算机进行数据信息采集(如药剂科记录患者用药情况、药品库存情况等),但各部门之间未形成数据交换系统,或者部门间数据交换需要手工操作。

(2)部门内有统一的医疗数据字典。

(四)3级:部门间数据交换,初级医疗决策支持。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试行)的通知

粤卫办函〔2011〕484号
各地级以上市卫生局、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部属、省属高等院校附属医院及厅直属有关单位:
现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试行)〗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137号)转发给你们,请各地市卫生局组织辖区已实施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按照〘通知〙规定的分级评价方法和标准对各医院的电子病历进行评分和评级,并将辖区内医疗机构的评分及评级结果汇总后填写汇总表(见附件)于2012年1月15日前报我厅,部属、省属高等院校附属医院及厅直属有关医院直接报我厅。

附件:医疗机构电子病历评分及评级结果汇总表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 2 -
附件
校对:医政处 郭洁吾 (共印8份)。

11[137]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试行)》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试行)》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13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工作要求,我部于2010年启动了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医院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以下简称试点工作)。

为保障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客观、科学评价各医疗机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功能状态、应用水平,有效引导医疗机构合理发展医院信息系统,我部组织有关专家,在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电子病历发展实际,起草了《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方法及标准》)。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我部将按照《方法及标准》要求,组织对卫生部电子病历试点医院进行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本辖区实际情况,组织辖区内在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取得成效的医院,按照《方法及标准》的要求,开展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工作,并及时将分级评价工作有关情况报送我部医政司。

联系人:卫生部医政司徐凯、胡瑞荣、焦雅辉电传?附件: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doc二○一一年十月二十四日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试行)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保证我国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制定本分级评价方法和标准。

一、评价目的(一)全面评估各医疗机构现阶段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所达到的水平,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

(二)使医疗机构明确电子病历系统各发展阶段应当实现的功能。

(三)为各医疗机构提供电子病历系统建设的发展指南,引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的发展电子病历系统。

二、评价对象已实施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电子病历分级评价方法及实践

电子病历分级评价方法及实践电子病历(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简称EMR)是指医疗机构或个人在医疗活动中生成、保存和传输的电子化病历记录。

随着医疗信息化的普及,电子病历的使用已经成为了现代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电子病历的质量和准确性对医疗工作的影响不可忽视。

因此,为了评价电子病历的质量,并根据其准确性进行分级,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价方法及实践。

首先,对于电子病历分级评价的方法,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完整性评价:评价电子病历中的数据是否完整,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医疗诊断、用药信息、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可以采用自动化的方式进行评估,通过统计每个字段的填写情况,计算出数据完整性指标。

2. 数据准确性评价:评价电子病历中的数据是否准确,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医学诊断、用药信息等。

可以采用数据比对的方法,将电子病历中的数据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计算出数据准确性指标。

3. 信息一致性评价:评价电子病历中的信息是否一致,包括不同部门或医生录入的信息是否相符。

可以采用文本匹配的方法,将电子病历中的不同文本进行比对,计算出信息一致性指标。

4. 数据安全性评价:评价电子病历中的数据是否安全,包括数据的存储、传输和访问权限等。

可以通过安全审计的方法,记录数据的访问情况,计算出数据安全性指标。

其次,对于电子病历分级评价的实践,我们可以参考以下步骤:1. 确定评价指标:根据实际需求,确定电子病历分级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数据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和安全性等方面。

2. 数据采集:选择一组电子病历样本,根据评价指标进行相应数据的采集。

可以通过抽样的方式获取样本,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3.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整合、数据转换等。

确保数据的可用性和一致性。

4. 评价指标计算:根据评价指标的定义,计算电子病历样本的评价指标数值。

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或机器学习方法进行计算。

《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与标准(2018版)》中级(4-5级)具体要求


03.03.4
门诊检验报告
03.04.4
门诊检查申请
03.05.4
门诊检查报告
03.06.4
门诊病历记录
形) 3能够给出结果参考范围及结果异常标记(2011版,能够给出结果参考范围及其结果是否阴性的 判 断) 4 查看检验报告时,可获得项目说明(新) 5 检验报告与申请单可进行关联对应(新) 1 下达申请时能获得其他部门的病情摘要、诊断,具有检查适应症、作用、注意事项查询功能 2 检查申请能实时传送给相关科室 3 检查项目来自全院统一字典 1 可通过系统内嵌方式查阅检查报告和图像信息 2 查看检查报告时可以按照项目查询结果说明信息 3 检查报告与申请单可进行关联对应(新) 1门诊病历记录可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列出的基本内容项目进行结构化存储、有可定义的病历 格 式和选项(2011版:病历记录能结构化存储、有可定义的病历格式和选项) 2 门诊病历记录能够全院共享
01 02 03
中级标准整体修订情况 4级标准内容修订及实现要点 5级标准内容修订及实现要点
4级标准内容修订要点
9项4级功能调整至5级
• • • • • • • • 01.03.4“病房检验报告”,*医师工作站中可查阅历史检验结果并可绘制趋势图形 02.02.4“医嘱执行”,在执行中实时产生记录 02.03.4“护理记录”,*有护理计划模版并可按时间提醒 03.03.4“门诊检验报告”,*可绘制变化图形 03.05.4“门诊检查报告”,*查阅报告或图像时能够给出测量结果参考范围 04.01.4“申请与预约”,能自动安排检查时间 04.04.4 “检查图像”,*具有图像质控功能,具有按部门或按医师级别的图像访问控制的机制 06.02.4“手术预约与登记”,提供机读手段标识患者、手术室、手术者并提示部位、术式、麻 醉方式的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评价方法
采用定量评分、体应用水平。
对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主要评价以下三个方面:
1.电子病历系统功能状态;
2.电子病历系统有效应用范围;
3.电子病历系统应用的基础环境。
(一)局部功能状态评价。
1.评价项目:根据《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试行)》、《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等规范性文件,确定了医疗工作流程中的9个角色,37个评价项目(见附件1)。
2.局部功能状态评价方法:就37个评价项目分别对电子病历系统功能、有效应用两个方面进行评分,将两个得分相乘,得到此评价项目的实际评分。各项目实际评分相加,即为该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评价总分。
(1)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评分。对37个评价项目均按照电子病历应用水平0-7等级对应的系统局部要求,确定每一个评价项目对应等级的功能要求与评价内容(评为某一级别必须达到前几级别相应的要求)。根据各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相应评价项目达到的功能状态,确定该评价项目的得分。
(2)实现药品配伍、相互作用自动审核,合理用药监测等功能;提供临床诊疗规范、合理用药、临床路径等统一的知识库。
(六)5级:统一数据管理,各部门系统数据集成,基本建立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医院信息平台。
1.局部要求:各部门系统数据由统一的临床数据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各知识库信息能够共享。信息系统为所有业务流程提供决策信息。
(2)部门内有统一的医疗数据字典。
(四)3级:部门间数据交换,初级医疗决策支持。
1.局部要求:医疗业务部门可通过任何方式(如界面集成、调用信息系统数据等)获得部门外数字化数据信息,本信息系统的数据信息可供整个医疗机构共享。信息系统具有至少1项自动规则检查功能。
2.整体要求:
(1)实现部分医疗流程数据共享,可通过信息系统共享检查、检验、药品使用等信息。(例如,临床科室能够用信息系统处理医嘱,系统自动将数据传送至药剂科、收费等部门并进行处理。)
(一)0级:未形成电子病历系统。
医疗过程中的信息处理由手工或独立计算机完成,未使用联网的计算机系统。
(二)1级:部门内初步数据采集。
1.局部要求:部门内部使用计算机采集医疗业务数据,这些数据能够在两台以上计算机之间共享,但数据共享过程需要手工操作(如移动存储设备、手工复制文件等)。
2.整体要求:部分医疗业务部门内部两个以上业务项目使用计算机采集数据,并能够通过移动存储设备、复制文件等共享数据(如影像科以光盘形式保存患者影像学检查资料,影像科医师需要通过调取光盘读取患者资料)。
2.整体要求:
(1)实现全流程数据跟踪与闭环管理。医疗、护理等实现全流程闭环信息记录与管理,能够提供高级医疗决策支持。
(2)形成全院跨部门的知识库(如症状+体征+检查检验+诊断+治疗+药物合理使用知识库等)。
(3)基本实现电子病历无纸化。
(八)7级:完整电子病历系统,区域医疗信息共享。
电子病历系统在实现医疗机构内部医疗信息共享基础上,能够按照标准与其他医疗机构进行安全、有效的信息共享。能够将患者在各个医疗机构产生的诊疗相关记录、个人健康信息进行整合,并根据临床要求形成完整的电子病历。能通过医院信息平台对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与其他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及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信息交换与共享。
(2)电子病历系统有效应用评分。按照每个评价项目的具体评价内容,分别评价该项目在医疗机构内有效使用的范围。对37个评价项目分别统计使用电子化信息处理系统的比例,所得比值即为得分,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2.整体要求:
(1)全院形成统一的临床数据管理系统,实现各部门系统数据的集成。
(2)提供智能化病历书写工具。提供智能化病历书写模版,结构化方式存储病历记录,医师能够通过系统获取患者检查检验、既往治疗相关数据;门诊、住院诊疗信息实现共享。医师在判读检查检验结果时,能够调取临床信息等数据信息。
(3)实现临床路径管理与医嘱下达、执行的紧密结合。
(三)2级:部门内数据交换。
1.局部要求:医疗机构部分医疗业务部门建立了内部共享的信息处理系统,业务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在部门内部共享并进行处理。信息系统不支持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2.整体要求:
(1)部分医疗业务部门内部两个以上业务项目能够通过联网的计算机进行数据信息采集(如药剂科记录患者用药情况、药品库存情况等),但各部门之间未形成数据交换系统,或者部门间数据交换需要手工操作。
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
方法及标准
(试行)
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保证我国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制定本分级评价方法和标准。
一、评价目的
(一)全面评估各医疗机构现阶段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所达到的水平,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
(2)有多部门统一的医疗数据字典。
(3)医疗机构内有至少1个知识库或规则检查机制。
(五)4级:全院信息共享,中级医疗决策支持。
1.局部要求:通过数据接口方式实现所有系统(如HIS、LIS等系统)的数据交换,提供至少1项知识库决策支持或流程控制服务。
2.整体要求:
(1)实现全流程信息计算机处理和共享。患者住院全流程信息在全院范围内安全共享。
(4)电子病历数据库能够为临床科研工作提供数据挖掘功能。
(七)6级:全流程医疗数据闭环管理,高级医疗决策支持。
1.局部要求:各个医疗业务项目均使用计算机进行身份识别(如条形码、磁卡、IC卡等)与数据采集,电子病历系统提供实时在线数据核查与管理功能。业务处理过程中,能够依据知识库提供审核功能,并及时向医护人员提供信息反馈和提示,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概率。
(二)使医疗机构明确电子病历系统各发展阶段应当实现的功能。
(三)为各医疗机构提供电子病历系统建设的发展指南,引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的发展电子病历系统。
二、评价对象
已实施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三、评价分级
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划分为8个等级。每一等级的标准包括电子病历系统局部的要求和整体信息系统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