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过程

导入

他是千年一出的旷世奇才,诗、文、词、赋、绘画、书法皆已臻化境,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学艺术财富。除此而外,他在工程建筑、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他是谁呢?

(走近作者)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当代知名散文家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有这样一段话:有一种画轴,且细且长,静静垂于厅堂之侧,她不与那些巨幅大作比气势,争地位,却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使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这就是宋代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朝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而这两篇美文恰好都摘录进我们八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其中的一轴精品—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出示)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出示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字词

2揣摩写景语句,体会作者心境

3学习寓情于景写法,感悟作者人格魅力

活动一初读识文

学习文言文,朗读是关键。那么,朗读时应注意什么呢?

朗读指导:

1.读准字音

2.注意节奏

3.读出韵味

给加点字注音解( ji ě)衣藻荇

(xìng )

遂(suì )至未寝( qǐn )

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明确之后,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自由朗读,生展示朗读,听朗读录音,学生练读,齐读。

活动二译读知文

下面让我们一起跟随苏轼夜游承天寺

活动任务:

疏通文意,了解文章大意。

活动步骤:

1、结合注释,交流字词

2、小组合作,质疑问难

3、全班展示交流

练武场之词语擂台赛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练武场之句子擂台赛

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活动三品读探文

这篇文章短短85个字,却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你能找出来吗?

记叙描写抒情

找出分别运用了以上表达方式的句子

这样我们可以把文章分成三层:

1. 叙事——寻友赏月

2. 写景——庭中月色

3. 抒情——月下抒怀

那么文中的记叙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点: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张怀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事情的经过: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事情的结果:相与步于中庭

(本单元所选的诗文,都是我国古代以自然山水为题材的优秀诗篇。与自然融为一体是古代文人学士的共同追求,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万物的美。在本文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一种怎样的美景呢?)

•生齐读: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句历来被誉为描写月色的绝唱,那么它妙在哪里呢?(学生交流、展示)

A字里无月,却处处有月景

B比喻将视觉、错觉、悬念、联想结合起来,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C动静结合,给月色增添了几分诗意。积水空明是静谧之美,藻荇交横是动态摇曳之美,动静相承,给我们勾画出一个淡雅而又具有风韵的诗意的世界。

D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喜悦之情有异曲同工之妙。

若我们把句子改为:

月色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是竹柏影也。

细心的你能否发现改动后,我们阅读的感觉发生了哪些变化?

明确:补出了月色,失去了惊喜;不补出来,更能真实的体现作者当时的感受,因为作者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那是月色,这更能衬托“十月十二日”那晚月色的澄澈空明。“盖”换用“是”,语势变平淡,没有了“沉醉”和“发现”的双重审美快感。

景色如此优美,可见苏轼携友赏月的心情是怎样的?

(有漫步的悠闲,赏月的欣喜. )

师总结:可以说本文的字约义丰,让人们相隔千年还能感受到了一副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就让我们再次朗读此句,走进这美丽的月色。

面对如此空明之境,作者触景生情,产生了怎样的感慨呢?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那这句话里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知人论世背景资料一

元丰二年(1079),因为“乌台诗案”,几遭杀身之祸,后罪贬黄州任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无住所、无薪俸。生活困难,便租50亩荒地(城东坡之地)经营,故称苏东坡。《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时的困苦境遇中写的。

背景资料二

21岁高中进士:“奋励有当世志”

38岁任密州太守:“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0岁任徐州太守:治理水患,力挽狂澜

44----48岁任黄州团练副使

53岁任杭州太守:疏浚西湖,修建苏堤。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何谓“闲人”? 1、虽有远大政治抱负却抑郁不得志的人,即政治生活清闲之人。

2、具有闲情雅致的人。

明确:这“闲”不止是不得签书公事的“清闲”,还是面对逆境的“从容”,是超然于劳累的身体生活的“悠闲”,是诗意面对逆境、率性面对生活的“真淳”,是清空了世俗名利的“宁静”与“空灵”,是超越了生死的心灵的“大自由”。这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

苏轼可能有过失落,有一丝自嘲——能够在此种境遇中自嘲也是一种洒脱;但此时此刻,在这个美好的瞬间,他更多的是一份自得,几许自赏,内心的愉悦、满足和陶醉。

齐读体会苏轼的自得自赏。

不止是此夜,不止是此文,翻开《东坡志林》,翻开苏轼煌煌近百万字的诗文著作,这样美妙动人的瞬间比比皆是。

当他初贬黄州寓居临皋亭时,他遍赏江山风月——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苏轼《东坡志林•临皋闲题》

当他乘月至溪桥时,他“醉眠芳草”一夜至春晓——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