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葡萄球菌病研究进展
鸡葡萄球菌病的防治

四 病理 变化
( )急性 败血 型 剖 检 可见 病 一
死鸡胸部 、腹部皮下出血性胶样浸润 , 呈弥 漫性紫 红色 ,积 有大 量胶 冻样 粉 红 色浸 出物 。在腹部 及素 囊周 围 ,胸 部和 腿部 肌肉有 出血斑 点或 条纹 ;肝 肿 大 ,呈 淡 紫红 色 ,有 花纹 样 变化 ; 脾 肿大 ,紫红色 ,有 白色坏死 点 ;心
维普资讯
女 蠹 ≯嚣i I孽誊置
一l 参 嚣 麓 ¨ 董 赫辫 量 。
≥ {
蔓
j
:
参
稿 鲔 治 的
颜忠 ’ ,马广兴 4 0 7 ,2 河北省承德市农业局衣广校 300 0 7 0 60 0
1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 医学院 .湖北武汉
病程 长者 ,眼球 下陷 ,导 致失 明,最 后 因饥饿 ,踩踏 ,衰竭而死亡 。 ( )肺 型 多发生于 5 五 0日龄 以 上 的鸡 , 鸡主要 表现全 身症状 和呼 病
吸 困难 。
、
流行特 点
葡 萄球 菌在环 境 中广泛存 在 ,在 土壤 、空 气、饮 水、粪便 、鸡 舍地面、 网架 、水 槽、 孵化 车 间 及鸡 的 羽 毛、
( )关节 炎型 多 见于 育成 鸡 二
和成年 鸡 , 鸡除一 般症 状外 ,还 表 病 现为跛行 ,不愿走动和站 立,多蹲伏 , 病鸡 的足 、翅关节 发生 炎性 肿胀 , 呈 紫红 色或 紫黑色 ,破溃后 形成 黑色的
孑侵入种蛋造成胚胎感染 。 L
பைடு நூலகம்
痂 皮 ,有 的出现 趾瘤 ,由于 采食、饮
雏常在 2~ 5日龄死 亡,很少能存活 。 ( ) 四 眼型 多在败血型后期发生 ,
葡萄 球 菌病 已成 为危 害较 大 的疫 病 。
鸡葡萄球菌病的综合防控

的 鸡 的 急 性 或 慢 性 传 染 病 , 般 以 组 织 器 宫 一
发 生 化 脓 性 炎 症 或 全 身 败 血 症 为 特 征 。 近 年
来 , 着 规模 化 、 约 化 养鸡 业 的不 断 发展 , 随 集 各 种 疾 病 防 控 体 系 逐 渐 完 善 , 一 些 已 控 制 在 了鸡 新 城疫 、禽 流感 等 烈性 传 染 病 的鸡 场 , 葡 萄球 菌病 的发 病 率 呈 现 逐 年 增 高 的趋 势 , 给养 鸡 业带 来 了严 重 危 害 。
互 啄 羽 、 肛 的 现 象 , 而 产 生 啄 伤 。这 些 都 啄 从 可 造 成 葡萄 球 菌 的感染 。 二 、 床 症 状 临
本 病 由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引 起 , 何 年 龄 任
的鸡 , 至 鸡 胚 都 可 以 感 染 。虽 然 4~6周 龄 甚
的雏 鸡 极 其 敏 感 ,但 实 际 上 发 生 在 4 0~9 0
日龄 的 中雏 和 育 成 鸡 最 多 。 本 病 一 年 四 季 均
可 发 生 ,但 近 年 来 的 流 行 病 学 调 查 显 示 , 在
雨 季 和 潮 湿 季 节 发 病 较 多 ,尤 以 每 年 8~1 1
月 为高 发 时期 , 养鸡 比平养 鸡 多 见 。 笼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广 泛 分 布 于 自然 界 中 。
采 食 导 致 饥 饿 、衰 竭 死 亡 。 肺 型 葡 萄 球 菌 病
以肺部 淤 血 、 肿 和肺 实质 变 化 为特 征 。 水
一
刺 ” 鸡 在 网上 行 走 或 飞 翔 时 被 刺 伤 或 扎 伤 。 ,
有 的 网 眼 过 大 ,连 接 处 缝 隙 过 宽 ,常 夹 住 鸡
肉种鸡葡萄球菌的诊治

肉种鸡葡萄球菌的诊治作者:周法明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第10期肉种鸡葡萄球菌的诊治周法明(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风石堰镇动物防疫站,衡阳 421600)摘要:在肉种鸡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种类较多,其中关节性疾病类型有多种。
这类关节性疾病主要跟细菌、病毒感染、外伤以及饲养管理条件等密切相关。
葡萄球菌感染是肉种鸡关节性疾病细菌性感染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一般发生于4~8周龄的鸡群。
疾病爆发的影响因素包括鸡舍卫生条件差、鸡群饲养管理方法不当、发生交叉感染情况等。
一旦爆发此病,则病鸡基本上直接淘汰。
因而,需做好此病的预防与诊治。
实践表明,遵循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的原则,能够有效控制该病的蔓延。
文章结合实际案例,详细分析关于肉种鸡葡萄球菌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关键词:肉种鸡;葡萄球菌;诊断;临床表现;治疗中图分类号:S816.5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8.10.0600?引言关节性疾病是肉种鸡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疾病类型,在该疾病类型中,尤以葡萄球菌病感染最为常见。
一旦肉鸡场中发生严重的葡萄球菌关节疾病,则染病鸡群基本丧失价值且直接淘汰,易给养殖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此,应当做好该病的预防与诊治。
文章将结合实例分析该病的相关情况,介绍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1?案例介绍案例发生于2017年8月下旬,某肉种鸡场于3周前引进AA+父母代肉种鸡8000套,采取公母“同舍分栏”模式饲养。
当中,母鸡7400羽,公鸡600羽。
饲养1周后,母鸡成活率为99.1%,公鸡成活率为98.5%,体重监测发现公鸡与母鸡均能达到肉种鸡饲养管理手册的体重标准[1]。
但到了第3周的周六早上,饲养人员在喂料时发现个别公鸡出现瘸腿、跛行等情况,且先是单侧跛行,之后发展到双侧[2]。
初期,发病的鸡只仅2~3只,且饲养人员一发现即将其剔除淘汰。
因初期发病鸡只数量较少,因而未引起饲养人员的重视。
鸡葡萄球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养 禽
鸡 传 染 性 胃 炎 的流 行 特 点 及 诊 治
赵 东辉
,
赫 书苹
,
( 辽 宁 省锦 州 市 动 物 疫 控 中 心
鸡传 染 性 胃炎 又 叫腺 胃型 传 支 多 发 于
,
锦 州
,
12 10 0 0
)
,
20
、
—
8 0 日龄
、
,
最
白色 疡
。
切 开 腺 胃壁 增 厚
1
白色 条 状 坏 死
、
。
胸 腺 法 氏囊 萎缩 ; 别 肾肿 输 尿 管 有 尿 酸 个
、
本 病 的流 行 特 点
炎沉 积
,
,
。
本病
个月
20
7%
~
一
年 四 季都有 发 生 多 发 于 秋 季 特 别 是
,
8
、
9
、
10 三
4
防
治
一
。
不 同 品 种 的 蛋 鸡 和 肉鸡 均 易 感
日龄
,
,
发 病 日 龄 多集 中在
, , ,
11
日
此 次雏 鸭 发 生 的疾病 是 曲霉 菌 病
。
,
其主
4 4 1
.
防治 措 施
及 时将 病 鸭 隔离
。
,
要 症状 表现 为张 口
停止 饲 喂该批饲料 改
,
呼 吸 伸 颈 气 喘并
、 、
喂 刚 出 厂 的饲 料
4 2
.
伴有 下痢 雏鸭
1
236
,
共死 亡
加 强 饲 养 管理 搞 好 环 境 卫 生 注 意 鸭 舍
鸡葡萄球菌怎样处理 鸡葡萄球菌的有效防治办法

鸡葡萄球菌怎样处理鸡葡萄球菌的有效防治办法
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各日龄的家禽都容易感染,因感染的日龄和促使发病的诱因不同,病禽表现的临床症状也有很大的差异。
达龙炎清+达龙抑支霉治疗鸡葡萄球菌。
急性败血型:病鸡出现全身症状,精神不振或沉郁,不爱跑动,常呆立一处或蹲伏,两翅下垂,缩颈,眼半闭呈嗜睡状。
羽毛蓬松零乱,无光泽。
病鸡饮、食欲减退或废绝。
少部分病鸡下痢,排出灰白色或黄绿色稀粪。
较为特征的症状是,捉住病鸡检查时,可见腹胸部,甚至波及嗉囊周围,大腿内侧皮下浮肿,潴留数量不等的血样渗出液体,外观呈紫色或紫褐色,有波动感,局部羽毛脱落,或用手一摸即可脱掉。
其中有的病鸡可见自然破溃,流出茶色或紫红色液体,与周围羽毛沾连,局部污秽,有部分病鸡在头颈、翅膀背侧及腹面、翅尖、尾、脸、背及腿等不同部位的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炎性坏死,局部干燥结癞,暗紫色,无毛;早期病例,局部皮下湿润,暗紫红色,溶血,糜烂。
以上表现是葡萄球菌病常见的病型,多发生于中雏,病鸡在2~5天死亡,快者1~2天呈急性死亡。
鸡葡萄球菌病的病原学诊断及药敏试验

分 离株 对硫酸 新霉 素 、 先锋 V
32 细 菌分 离 无 菌 操 作将 心 血 1肝 1 心 血 2 . 、 、 、 肝 3 肝 4分 别 接种 于 肉汤 , 肝 1心血 2 肝 2 心 、 将 、 、 、
号敏 感 , 复 方 新 诺 明 、 可 霉 素 等 耐 药 , 果 见 对 林 结
4 4 饮水 中添加 速补 , 充维 生素 , . 补 增加抵抗 力 。 5 预 防措施
神沉郁、 食欲减退 、 白色稀粪等症状, d 排 每 死亡 5 O 6 O羽 。曾用磺胺类 药物 治疗 , 效果不佳 。
一
51 鸡群 分栏 , 80 . 将 00多 羽 肉 鸡分 成 2 O个 小群 ,
肉鸡痛 风 症的诊 治
肉鸡痛风 症是 以尿 酸在 肾、 、 、 、 肝 心 肠 腹膜及 全
4 药 物治疗
身关节 内沉 积 , 引起 消瘦 、 衰弱 、 泻 、 白色稀粪 等 腹 排
4 1 饮 服 肾肿解 毒药 , 02 溶于水 中 , 晚各 1 . 按 .% 早 次 , 药前停水 l , 用 h 连用 3 。 d 42 泻 痢康拌料 , 0 5 . 按 . %剂 量 添加 , 日 1次 , 每 利 尿消肿 , 调节 电解 质平 衡 , 进尿酸 盐代谢 。 促 43 饲 料 中 添加 0 2 . . %小 苏 打 , 节 酸 碱 平衡 , 调 连
3肝 3 心血 4 肝 4标本 的血平 板均有 细菌 生长 , 、 、 、 接 种 心血 1肝 1心血 2 肝 4标 本 的 肉汤 均有 细菌 生 、 、 、 长, 麦康 凯平板 上均无 细菌生 长 。 4 2 细 菌鉴 定 、 肝 2 心血 2分 离 株 生化 反应 结 果 、 详见 表 1 。根据 分离 菌株 的菌 落特 征 、 态学 检 查 、 形 剖检病鸡, 分别 编 号 为 鸡 1 鸡 2 、 、 触 酶试验 及生化 反应 结果 , 定为 葡萄球 菌 。 鉴 43 药敏 试验 结果 .
肉用种鸡关节炎型葡萄球菌病的诊断

肿 胀 , 节 腔及 周 围组 织 间 隙有 浓 稠 的 粘 性 的淡 黄 关 色 半 透 明渗 出物 。
3 细 菌 学 检 查
3. 直 接 涂 片镜 检 1
从 关 节 腔 挑 取 关 节 液 , 匀 涂 抹 在 有 生 理 盐 水 均 的 干净 载玻 片 上 , 燥 固 定 , 兰 氏染 色 , 检 , 镜 干 革 镜 油
2 o1 6( : o 2 :) 3~ 4
7 胡 东 兴 . 生 态 制 剂 及 其 作 用 机 理 .中 国 饲 料 ,0 1 3 :4~ J 微 20 ( )1 6 8 李 晓 辉 .饲 用 微 生 物 的 种 类 和 主 要 作 用 .饲 料 工 业 ,0 2 2 20 ,3
( )3 2 :0~3 2
如 下。
2 病 鸡 表 现
从 淘 汰 鸡 中取 腿 病 的 肉种 鸡 1 0只 蓬 乱 , 神 不 振 , 能 站 立 , 行 。 一 侧 或 两 精 不 跛
1 发 病 情 况
武 汉 市某 种 鸡 场 于 1 9 9 8年 1 2月 4 日引 进 艾 维
收 稿 日期 :0 2—0 20 5—0 8
黄 建 根 : , 5岁 , 中 农 业 大 学 畜 牧 专 业 九 九 届 毕 业 生 , : 单 男 2 华 现 [作
观 察 可 见 蓝 紫 色 单 个 存 在 , 呈 葡 萄 串状 的 圆形 球 或
菌
位: 江苏 南通 牧 工商公 司 , 苏 ,2 0 5 江 260
5 林 勇 . 猪 日粮 中 添 加 绿 宝 素 和 益 生 健 的 试 验 效 果 .动 物 科 学 仔 与 动 物 医 学 ,0 ( 1 ( ) 3 ~3 2 0) 7 1 :8 9 ,
一例肉鸡葡萄球菌病的诊治

星 1tn头孢塞肟钠 8 m, 3 r, u a r 痢菌净 、 阿莫西林 为 0 。
于放药敏 试纸。
我县胡西农场杨某饲养 的商品代 肉鸡发生 葡萄球 菌病 ,
诊治经过如下 :
1发病情况 2 0 0 5年 l 2 O月 3目,杨某饲养 的 30 0 0只商品
42 .. 自制 的药敏试纸片 8个( 2将 即含 8种抗 菌药物 ) 均匀平 放在 E 述培养基上 , 置于 3 %温箱 内培养 1h 过夜 ) 7 8( 。药敏 纸片是根据药物混饮 的治疗剂量按照一定 比例浓缩 、 泡滤 浸
维普资讯
一
例肉鸡葡萄球菌病的诊治
商文柱 刘 敏 于洪勋 。 赵 静 z , , ,
(. 1 江苏省沛县家畜改良站 ; . 2 江苏省沛县兽医站 2 1 ) 2 6 0
培养基吸 去多余液体 , 再平 放 1rn 让菌液浸入培养基 , 5 i, a 便
4 . 3培养结果
( )药敏试纸周 围 出现 大小 不等的抑 菌圈 ,泰乐菌素 1 2 m 利福平 1mm, 霉素 1r 丁胺卡那 1r 环丙沙 l m, 7 红 4 m, a 4 m, a
肿胀 , 胸腹部皮肤 、 皮下肌 肉呈青紫色。 3 剖解变化 胸腹部病变处 皮下 、 肌肉瘀血 、 出血或有黑紫色
() 2 培养 基上抑菌圈之 外 长出密集 的菌落 , 挑取菌 落涂
片 , 氏染色 , f现球形集结成葡萄 串状 、 兰氏阳性 革兰 镜检 f J 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葡萄球菌病研究进展刘姣荣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0804班指导教师:贾青辉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鸡葡萄球菌病的研究进展:鸡萄萄球菌的分型方法、粘附素的性质和分类;外伤和应激是鸡发病的直接原因,而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诱因, 同时还与鸡的遗传特性有关;葡萄球菌进入机体后细菌、炎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
鸡葡萄球菌病的几种较为先进的诊断方法和其主要特点以及鸡葡萄球菌疫苗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鸡的葡萄球菌病治疗和预防效果不佳的原因。
关键词: 鸡萄萄球菌;分型;粘附素;病因;炎性细胞;细胞因子; 诊治; 疫苗禽类的葡萄球菌病发生于全世界, 但仅偶尔是慢性或急性感染的原因。
葡萄球菌引起的腱鞘炎(关节炎),在肉鸡生产中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葡萄球菌引起的病主要是腱鞘、关节和粘液囊的局部化脓(滑膜炎-关节炎),败血症,脐炎,眼炎,偶见细菌性心内膜炎和脑脊髓炎。
1892年,Lucent证明葡萄球菌是引起鹅关节炎的病因。
1929年,Volknan从患脐炎的鸡和小火鸡中分离出葡萄球菌。
随后Hale报道了从雉的关节中分离到葡萄球菌。
Povar等( 1947) 和Carnaghan(1966)分别从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病例和脊椎炎的病例中分离到葡萄球菌,Salana 于1960年也报道了鸡气囊感染。
EL-said[1]( 1987) 从多个农场的鸡体内分离出708 株致病菌, 其中45. 5%为葡萄球菌。
国内兽医界林维庆、甘孟侯[2]等首先对鸡的葡萄球菌进行研究。
朱晓平[3],韦华姜[4]报道了鸡葡萄球菌发病机理及感染途径, 近几年国内对该病的研究仅限于病例报告。
1 病原鸡葡萄球菌病的主要病原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 lococcus aureus)。
该菌属于微球菌科,葡萄球菌属,是革兰氏阳性的微球菌,成对排列或呈不规则的团块状;它不能运动,不形成芽孢;兼性厌氧,过氧化氢酶阳性,发酵葡萄糖,缺氧环境中产酸;V-P试验阳性,凝固酶和磷酸酶盐阳性,还原硝酸盐。
金色葡萄球菌能产生凝固酶可与非致病的表皮葡萄球菌区别。
近来有学者[5,6]指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能引起牛的急性或亚临床症状的乳腺炎,对鸡的致病作用还未见报道。
Crunina 和Stepanov(1972)认为细菌的DNA在鉴定致病力上可能比凝固酶更为可靠。
偶有报道该病的病原为猪葡萄球菌(Staphy loccocushyicus)。
根据抗原进行血清学分型,Oeding(1960) 将葡萄球菌分为4个型和30多个亚型。
实践中广泛应用噬菌体分型法对来源于鸡的葡萄球菌进行分型:Smith等(1961),Carnaghan(1966), 宋清明和甘孟侯等将鸡的葡萄球菌分为Ⅰ、Ⅱ、Ⅲ、Ⅳ和混合群[7]。
Shimizzu利用DNA印迹将鸡的葡萄球菌分为15个型,45个亚型[8]。
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多种毒素和酶: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凝固酶、透明质酸酶等。
Zabriskic(1966)综述了噬菌体导致葡萄球菌毒素形成和增强其致病力的能力;刘瑞田[9]总结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几种外毒素的化学组成,理化性质,生物学活性及致病性。
近来研究较多的还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粘附(adhesin), 并认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粘附到机体粘膜是其释放胞外酶和毒素的先决条件[10]。
2 发生和分布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皮肤上的常在菌。
Sato(1961)在检查死亡的鸡胚时,发现7%卵黄(和卵白)中分离到葡萄球菌。
也有学者证明金黄葡葡球菌在小鼠体内可以垂直传播Salana等(1960)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鸡呼吸道疾病的禽舍中发现:每立方英尺存在2700个菌落。
甘孟侯对鸡场设施进行葡萄球菌监测,认为出雏器是细菌污染的大本营,同时也证实了5.1%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通过种蛋表面或垂直传播的。
Tate从219 只鸡(健康鸡170,病鸡49)体表分离细菌并进行分型和生化鉴定:病鸡和健康鸡体表的细菌生化反应无显著差异,血清学分型多属于Ⅱ型;生物学分型多属于禽型;噬菌体分型健康鸡的多属于Ⅱ群,病鸡的ⅠⅡⅢ群比例几乎相等。
另外M ccullag h对商品肉鸡的流行病学进行调查,85%临床分离株的和71%的孵化室中分离株71%保持一致。
也说明了孵化室是潜在的感染源。
3 发病学和流行病学由于葡萄球菌是体表的常在菌,故一般情况下不会侵入体内, 但当鸡受到外伤或应激后, 葡萄球菌就可乘虚而入,故有学者认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即是其由体表到体内的再定居的过程。
近来的研究表明,葡萄球菌粘附到机体粘膜是其感染的先决条件。
细菌粘附是细菌膜上的粘附素蛋白(凝集因子,凝固酶,胶原粘附素,纤维粘连素结合蛋白)与机体内胞外基质(ext racelluar matric,ECM)如血纤维蛋白原、胶原、纤维粘连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细菌表面凝集因子和凝固酶都能吸附含纤维素白细胞,但前者还能增强细菌的吸附力。
尽管ECM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暴露出来, 但当组织损伤后,ECM 即暴露出来,金黄色葡萄球菌便粘附其上导致感染。
Mcnamee等将IBDV和NDV感染后的鸡用金黄色葡萄球攻毒,发现病毒感染后的鸡更易发生骨关节疾病。
Awan从3个鸡场的61只6周龄的肉鸡体内分离出6种革兰氏阳性菌,5种革兰氏阴性菌,其中60%为葡萄球菌,他指出鸡系统疾病不是由于致病菌的作用,而是因为混合菌群抑制了机体的抗菌系统。
金黄色葡萄球菌常引起幼鸡败血症、中鸡关节炎,成鸡为慢性局灶性病变。
一般认为6~12周龄的育成鸡是发生关节炎的高峰期。
Cotter用两种相关品系的马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攻毒试验,发现具有小法氏囊的鸡抗菌能力强,死亡率低,而3日龄的B-型同源来航鸡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攻毒发现:B2/B2型鸡的抗菌能力比B17/B17型和B18/B18型强,BQ/BQ型比B19/B19型和B21/ B21型的抗病能力强。
要对鸡的MHC 参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抗性的完全了解,就需要将该病的免疫机理搞清。
有人发现人和小鼠对葡萄球菌的遗传抗性与MHC有关,鸡可能也是如此。
朱晓平和韦华姜通过不同途径进行人工感染鸡葡萄球菌病,前者认为静脉,关节,肌肉注射可导致骨髓炎和关节炎,后者认为关节内注射葡萄球菌可引起典型的鸡关节炎疾病。
国外人工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腱鞘炎或败血症一般都采用静脉注射,只是感染的剂量不同。
Smart等(1968)描述了人工感染火鸡的关节炎。
他们发现,细菌在6h左右迅速从血液中消失而停留在脾、肝和肺内,并在内脏器官中繁殖,48~120h后鸡表现精神沉郁和关节感染症状。
Andreasen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攻击鸡复制腱鞘炎,接种后6h,血液中多型核中性粒白细(PMNC) 增加两倍,72h后增加8~10倍。
此为异染性白细胞在病灶浸润提供了可能。
细菌进入机体后,可诱发中性粒细胞在血液和炎灶内聚集,血液中细胞因子和炎性物质增多。
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发小鼠的关节炎模型中, 循环系统和局部关节滑液中可观察到大量的粒细胞。
Fuseler用细菌细胞壁的成分多糖或肽苷诱导鼠急性关节炎,比较感染前后细胞因子和抗体的含量,发现TNF,抗体IL-6,IL-1,IFN-r和抗体的水平在感染后明显升高。
其中IL-1可诱导关节软骨胶原降解;而IF science N-r具有系统抗败血和促进局部关节炎发展的双重作用;TNF,IL-1又可进一步激发机体内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的高度表达,而ICAM也具有上述的双重作用;IL-6是机体产生并维持高水平的必需因子。
炎症过程常伴随组织固有膜细胞增生,炎症细胞聚集,尤其是PMNC。
PMNC内含有降解力极强的颗粒酶和阴离子毒性蛋白。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初期聚集于炎灶中的PMNC 的吸附性、趋化性吞噬功能及杀菌能力均比正常鸡的PMNC强。
但是由于腱鞘炎常常伴随长时期的菌血症, PMNC长久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接触,活化细胞产生过氧化氢或蛋白酶抑制了细菌溶膜和膜自解作用,PMNC的杀菌能力下降,即会在炎灶部位坏死分解,释入出胞浆内容物,加重了局部的组织损伤,而且还可以通过释放一些介质吸引更多的PMNC在炎灶中聚集。
这一切也解释了关节内活菌存在的原因。
4 症状和病理变化感染早期呈菌血症症状,发热,胫跗关节与其临近的腱鞘肿胀,病禽跛行,精神沉郁,不愿走动,有的鸡拉黄白色或灰白色的稀粪。
病初食欲正常,而后逐渐下降,消瘦,最后营养不良而死。
剖检可见关节内含有浆液性到干酪样的渗出物;肝肿大,充血。
镜下可见关节滑膜纤维增生和坏死,腱坏死;肝细胞坏死,血管周围灶中单核细胞和异染性白细胞增多;在感染早期,关节滑膜和腱鞘发生灶性增存,后可见明显的异染性白细胞浸润和葡萄球菌团块。
对于一种慢性机会性疾病来言,国内外对鸡葡萄球菌病的病原学、发病学及流行病学的研究都取得了较明显成就。
然而就鸡萄萄球菌病的治疗难度(无论从药物,还是疫苗) 来看, 仍需要对其发病机制进行全面的了解。
5 诊断由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结合流行病学分析即可初诊,如果从典型的病灶中分离到革兰氏阳性球菌,而这种菌又能在厌氧条件下发酵葡萄糖,并能产生过氧化氢酶和凝固酶,即可确诊。
王翠兰等[11]用金葡菌的乙醇抽提抗原诊断兔的金葡菌,该法特异技术有利用PCR技术检测牛奶中的毒素基因及关节内细菌的DNA[12,13]。
针对金葡菌的凝固酶和集落因子的特性, 用试管凝集反应可直接检测牛奶中的金葡菌[14], 准确率达91.5%,特异性为100%,以及快速检测牛奶中葡萄球菌亚种的方法—单散磁粒ELISA[15],利用此法每毫升样品可检测104~105 个细菌,耗时3hWoo Yang ku[16]等利用PCR-RFLP测定金葡菌凝固酶基因, 此方法也可作为一项诊断技术。
另有报道用ELISA定量葡萄球菌A蛋白[17]和用免疫扩散快速检测葡萄球菌的肠毒素(Mclandsborough,1991;Lakner ,1998)。
随着科技的发展,探针、免疫荧光、分子克隆及DNA或蛋白印迹等先进技术都用于病原检测。
2 药物治疗Smart等(1961)综述了鸡萄萄球菌滑膜炎的治疗,认为新生霉素最为有效。
甘孟候[18]等所作的鸡萄萄球菌抑菌试验表明:金葡菌对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敏感,对磺胺类不敏感。
但是目前随着抗菌药和饲料添加剂中药物的滥用,许多细菌产生了耐药性,且耐药性可以通过质粒转移[19]。
1990年甘孟候测金葡菌对红霉素高度敏感,而1994年测定结果为无抑菌作用。
国内外对金葡菌的耐药机制进行大量的研究,如耐甲氧苯青霉素的金葡菌是由mecA 基因控制的,抗青霉素的菌株能产生青霉素酶,耐四环素的菌株具有teT基因: Schwarz从不同动物(共838个)体内分离出81株葡萄球菌,其中27.2%菌株携带1~2个抗四环素基因,主要teT(K), teT(I),teT(M),teT(O),并且67.1%的teT株抗一至多种抗菌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