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母乳喂养现状分析及对策 张晓立

合集下载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母乳喂养促进策略研究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母乳喂养促进策略研究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PEKIVG UNIVERSITY!HEALTH SCIENCES)VW.51No.4Aug.2019・711・-著-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母乳喂养促进策略研究李秀兰,吴艳△,钟晓云,王敏,黄利!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重庆401147)[摘要]目的:探讨母乳喂养促进策略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早产儿住院期间临床结局的影响。

方法:制定母乳喂养促进策略,包括建立多学科母乳喂养指导小组、母乳喂养家庭和社会支持、家庭参与式护理、袋鼠式护理、捐赠母乳库等。

将2015年11月至2017年2月入住重庆市妇幼保健院NICU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胎龄<32周早产儿根据策略实施前后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比较两组早产儿母乳喂养相关指标(开奶时间、开始母乳喂养时间、达完全母乳喂养时间、达完全肠内营养时间、母乳喂养率)、体格发育指标(宫外生长迟缓)、并发症等。

结果:纳入研究的早产儿共123例,对照组61例,干预组62例,两组间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宫内生长迟缓、入院疾病状态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开奶时间[15.37(10.00,22.13)h vs.20.25(12.88,26.33)h,P<0.01]、达完全母乳喂养时间[91.00(69.75,103.00)h vs.94.00(80.37,118.75)h,P=0.04]、达完全肠内营养时间[12(11,15)d v14(12,18)d,P<0.01]均显著提前;两组间开始母乳喂养时间、住院时间、体质量宫外生长迟缓发生率、母乳喂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W—cc/bs,NEC)、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nchopulmo-nay dysplasia,BPD)、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喂养促进策略是对常规母乳喂养策略的质量改进,可显著提前NICU早产儿的开奶时间、达完全母乳喂养时间和完全肠内营养时间,但其是否对提高母乳喂养率,降低NEC、BPD、ROP等并发症发生率存在益处,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母乳喂养联合袋鼠式护理对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生长发育及喂养质量的影响

母乳喂养联合袋鼠式护理对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生长发育及喂养质量的影响

•儿科护理•母乳喂养联合袋鼠式护理对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生长发育及喂养质量的影响吴淑芳 陈牡花 肖鹏飞 刘琼霞【摘要】 目的 探讨母乳喂养联合袋鼠式护理对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母乳喂养联合袋鼠式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生长发育状况、喂养质量、睡眠质量、神经行为发育状况、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母亲负性心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Scale,SAS)]。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早产儿出生时生长发育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30 d,观察组头围、身长、体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至正常出生体质量时间、喂养不耐受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达足量胃肠内喂养时间短于对照组,每日摄入奶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天睡眠时间、夜间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夜间觉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夜间觉醒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龄3 d时,两组早产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日龄30 d时,观察组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早产儿母亲SAS评分、SDS评分,干预前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将母乳喂养与袋鼠式护理联用于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中,能确保喂养质量并促进其身体生长发育和神经行为发育,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其母亲保持良好心理状态。

极低体重儿早产儿的营养支持策略优化

极低体重儿早产儿的营养支持策略优化

极低体重儿早产儿的营养支持策略优化在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婴儿的营养支持方面,一直存在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难点。

这类婴儿由于出生过早,而且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需要特殊的营养支持,以帮助身体正常发育和成长。

本文就探讨一下如何针对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婴儿的特殊需要,制定出一种较为有效的营养支持策略。

一、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婴儿的特殊需要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婴儿的肠道还未完全发育成熟,饮食接受容量十分有限,且一般都存在着咳吐、反酸等各种消化问题。

因此,这类婴儿需要摄入的食物比其他婴儿更为高能量和高营养密度,以满足其生长需求。

二、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婴儿最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母乳中含有适量的营养物质,既容易消化吸收,又有助于宝宝的免疫系统发育。

对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婴儿来说,母乳的协同效应更为突出。

三、添加奶粉如果母乳不足或不够营养,可适当添加营养奶粉。

这可以是专门针对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婴儿的有机配方奶粉。

需要注意的是,添加奶粉时应根据婴儿需要的能量量和蛋白质量定量添加,以避免过度灌肠、腹泻等问题。

此外,应该根据宝宝的年龄和营养状态定期进行调整。

四、在胎利用在胎利用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婴儿营养支持策略。

这种方法通过将脐带血收集到新生儿体内来获得脐带血干细胞和脐带血中的营养物质。

这可以提供额外的营养和免疫保护,促进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婴儿的身体发育。

五、适当的钙剂和维生素D补充在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婴儿体内,骨骼相对脆弱。

因此,适当的钙剂和维生素D补充对于这类婴儿的骨骼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婴儿无法通过母乳或其他渠道获得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就应该增加外部补充。

需要注意的是,过量的补充可能导致婴儿出现高钙血症,从而产生骨骼和其他器官损伤的风险。

结语针对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婴儿的营养支持需要结合个别情况,因为每个婴儿的需要各不相同,且婴儿的情况在生长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

这就需要医务人员进行科学、全面、个性化的评估,并结合婴儿的生长记录和临床表现制定出一种较为有效的营养支持策略。

母乳喂养对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耐受及胃肠道恢复的影响

母乳喂养对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耐受及胃肠道恢复的影响
2 结果
2.1 两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比较 干预 7 d 后,观察组喂养 不耐受发生率为 2.70%(1/3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24.32%(9/ 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7.400,P=0.007)。 2.2 两组胃肠道恢复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达到全胃肠 道喂养时间 、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见表 1。
[7] 程亚利,王江鹏,刘荣,等 . 早期母乳喂养配合氨基酸对低体质量 早产儿营养状态、生长发育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 22(23):91-94.
[8] 陈晓春,郑芝蕾,陈琼,等 .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纯母乳喂养的价 值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18,33(9):783-785.
当代医学 2021 年 7 月第 27 卷第 20 期总第 607 期 Contemporary Medicine,Jul.2021,Vol.27 No.20 Issue No.607
doi:10.3969/j.issn.1009-4393.2021.20.078
--临床研究--
母乳喂养对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耐受及胃肠道 恢复的影响
[4] 刘亚丽,许丽,魏克伦 . 出生早期新生儿低体温及防治现状[J]. 中 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7,32(2):158-160.
[5] 王艳晴 . 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在早产儿营养支持中的应 用[J]. 中国妇幼保健,2017,32(23):5932-5934.
[6] 刘渝,宁金波,易明 . 强化母乳喂养对出院后早产儿生长发育的 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3):2927-2929.
关键词:低出生体质量儿;母乳喂养;喂养耐受;胃肠道恢复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和产科医学的发展,早产儿 的存活率得到显著提升。但早产儿由于胃肠道功能发育尚不 完全,通常伴有吞咽动作不协调、吸吮力不足、吞咽反射弱、胃 肠动力不足等症状,导致患儿出现喂养不耐受情况,主要临床 表现为呕吐、胃潴留、腹胀等喂养困难现象[1]。因此,国内外学 者一直在探索改善早产儿喂养耐受的有效措施。母乳喂养是 世界卫生组织倡导并推行的最佳新生儿喂养方式,在新生儿 出生后 6 h 内进行母乳喂养能明显增强婴儿免疫力,促进新生 儿智力发育[2]。本研究旨在探究母乳喂养对低出生体质量儿 喂养耐受及胃肠道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个案护理

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个案护理

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个案护理摘要:总结我院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个案护理出生体重在 1000~1499g 的早产儿称为极低出生体重(VLBW)早产儿,出生体重 <1000g 者则称为超低出生体重(BLBW)儿或超未成熟儿[1]。

早产儿各脏器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高质量的护理在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减少并发症、改善早产儿预后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有效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儿祁某某之子,男,12分钟,孕28周整,体重1.13kg,“早产窒息复苏后呼吸困难12分钟”于2023年4月02日05时05分由我院科医师和产科护士携氧转入我科,入院诊断:极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

入科查体36℃、P126次/min、R50次/min、BP64/37mmHg,血氧饱和度87%,精神反应差,哭声弱、有激惹征、口唇、面色红、全身皮肤薄嫩,四肢肢凉、无青紫,前囟平软,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胸廓稍隆起,可见吸气性三凹征,患儿出现呼吸困难,予清理呼吸道后接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经处理后气促及呼吸困难改善不明显,仍有呻吟,再次予清理呼吸道后,气管插管,气管内注入猪肺磷脂注射液,入院后予保暖,予科曼NV8呼吸机辅助呼吸,雾化吸痰、抗感染,合理喂养等精心治疗及护理,患儿病情好转,生命体征平稳,能完成奶量25毫升,体重增加到2.25kg,于06月30日好转出院。

2 护理2.1 一般护理早产儿室室温 24-26℃,湿度55%~65%。

根据早产儿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保暖措施,对于<1500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尤其是28周以下的早产儿,生后立即用保鲜膜或食品级塑料袋包裹颈部至全身,头部戴帽子,放在辐射台上保暖,防止热量丢失,病情稳定后放置在暖箱中,合理设置暖箱的温湿度。

极低出生体重儿箱温在33~34℃,根据胎龄、出生体重、日龄调节暖箱内的相对湿度,第1周内暖箱内湿度在70%以上可防止经表皮水分丧失,所以一般设置在 60%-80%,胎龄和出生体重越低,暖箱相对湿度越高,1周后逐渐下调[2]。

早产极低体重儿住院期间母乳喂养的管理研究

早产极低体重儿住院期间母乳喂养的管理研究
. 116 ·
TODAY NURSE,February,2018,Vo1.25,No.6
早产 极 低 体 重 儿住 院期 间母 乳 喂 养 的管 理研 究
陈 利 芬
摘要 目的 探讨早 产极低 体重儿住院期 间母乳喂 养的有效管理方 法。方法 选取 2015年 1月 1日至 2016年 12月 31日在 常 州
氧 化锌软膏虽能在皮 肤表 面形成保 护膜 ,对皮 肤有 一定 的 滋润和保 护作用 ,但在 给新 生儿使用纸尿裤 中 ,我们发现 ,因为
患儿活动的原 因,氧化锌软膏容易被 纸尿裤擦蹭和吸收掉而减弱 了它对皮肤的保护及治疗作 用 。而且透气 性差 ,使 用后 与粪 便混 合在一起 ,难以擦拭 干净 ,反复用力擦拭容易引起皮 肤破 损 ,若没 有擦拭干净 ,容易堵 塞毛孔引起红疹 ,且它没有赛 霉安散 的清热 止血 、收敛祛湿 、化腐生肌 、镇静消炎的功效 。从表 2、表 3可以看 出 ,观察组使用 了红外线照射后涂 抹赛霉安散 治疗重度 红臀 ,治 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P<O.05),且治愈天数明显缩短 (P<O.05)。
市 妇 幼 保 健 院新 生儿 科 重 症监 护 室 住 院 治 疗 的 早 产 极 低 体 重 儿 作 为 研 究 对 象 ,其 中 2015年 出 生早 产 儿 为 对 照 组 ,2016年 早 产 儿 为
实验组。对照组不做任何 干预措施 ,对 实验 组实施母 乳喂养管理 ,进 行入 院宣教 、母 乳采 集、母 乳储存及 母乳转 运一 系列管理 ,建立
综上所 述 ,红外线烤 灯照射联合赛霉安散局部涂抹 ,能有效 地 治疗 新生儿重度红臀 ,安全可靠 ,值得 临床推广运用 。
参 考 文 献 [1] 李 秀春 ,李小玉 ,陈佳 .湿润烧伤 膏联合 炉甘石洗剂治 疗新

低体重新生儿护理与喂养注意事项

低体重新生儿护理与喂养注意事项

低体重新生儿护理与喂养注意事项以低体重新生儿护理与喂养注意事项为题,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来更好地照顾这些宝宝。

低体重新生儿是指出生时体重低于2.5公斤的婴儿。

这些婴儿需要特别的照顾和关注,以确保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护理注意事项:1. 保持温度低体重新生儿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弱,容易受寒。

所以需要保持室温适宜,穿上适合的衣物,避免受凉。

2. 隔离感染由于免疫力较弱,低体重新生儿非常容易感染。

因此,家人和来访者一定要注意洗手和消毒,减少带细菌和病毒进入室内的机会。

3. 定期喂养低体重新生儿需要定期喂养,以保证他们能够得到足够的营养和能量。

通常建议每2-3小时喂一次,喂奶时要注意姿势和力度,以避免婴儿吸入过多空气。

4. 观察体征低体重新生儿需要经常观察他们的体征,如皮肤颜色、呼吸和心跳等,以及排泄情况。

如果发现任何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

5. 定期体检低体重新生儿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以确保他们的健康状况得到及时关注和治疗。

喂养注意事项:1. 选择母乳或配方奶母乳是低体重新生儿的最佳食品,因为它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抗体,能够提高婴儿的免疫力。

如果无法母乳喂养,可以选择配方奶,但要选择适合低体重新生儿的配方。

2. 喂养频率低体重新生儿需要经常喂养,通常每2-3小时一次。

如果婴儿需要,也可以在夜间喂养。

喂奶时要让婴儿吸吮至少20分钟,以确保他们得到足够的营养。

3. 姿势和力度喂奶时要注意姿势和力度,以避免婴儿吸入过多空气和呕吐。

通常建议将婴儿抱起,让婴儿的头处于高于身体的位置,以便更好地吞咽。

4. 观察排泄情况低体重新生儿的排泄情况是评估其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常建议观察他们的大小便情况,以及排泄的颜色和质地等。

低体重新生儿需要特别的照顾和关注,我们需要定期带他们到医院进行体检,同时注意喂养和护理的注意事项,以确保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探究分析重症监护室极低体重新生儿的护理方式

探究分析重症监护室极低体重新生儿的护理方式

探究分析重症监护室极低体重新生儿的护理方式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重症监护室极低体重新生儿的护理方式。

方法68例重症监护室的极低体重新生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试验组新生儿给予发展性护理。

比较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两组新生儿经不同方法护理后,试验组的新生儿恢复至出生体重的时间(14.6±2.2)d及恢复至出生体重后体重增长(28.9±3.4)g明显优于对照组新生儿复至出生体重的时间(18.2±3.4)d及恢复至出生体重后体重增长(16.7±4.8)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的新生儿睡眠时间(4.6±1.2)h与平均住院时间(36.9±3.4)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新生儿睡眠时间(2.2±1.4)h 与平均住院时间(46.7±4.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重症监护室内极低体重新生儿采用发展性护理,能有效的提高睡眠质量,使新生儿生长发育快,有效的提高了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极低体重新生儿;护理方式近几年来,早产儿逐渐增多,死亡率也逐渐增加,主要原因为产儿胎龄较低、体重较轻、抵抗力较差等。

目前在我国,为降低在重症监护室内极低体重早产儿的死亡发生率,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致力于对重症监护室内极低体重新生儿的护理方式的研究探索中。

目前在我国,发展性护理方式在临床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1]。

本院为进一步研究重症监护室内极低体重早产儿采用发展性护理方式及其效果,特选取68例重症监护室内极低体重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研究后,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9月在本院出生的新生儿68例作为本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

对照组中男16例,女18例,孕周28~36周,平均孕周(31.3±2.4)周;试验组中男17例,女17例,孕周29~36周,平均孕周(31.6±2.6)周,两组新生儿的体重均0.05),具有可比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母乳喂养现状分析及对策
张晓立
发表时间:
2019-12-06T13:39:15.547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12期 作者: 张晓立
[导读] 目的 分析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接收的低出生体质量儿(ELBWI)母乳喂养现状,同时探讨科学的处理策略。

张晓立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1医院 儿科 410003)

摘要:目的 分析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接收的低出生体质量儿(ELBWI)母乳喂养现状,同时探讨科学的处理策略。方

选取NICU接收的100例ELBWI患儿,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患儿住院期间母乳喂养情况进行观察,主要分析纯母乳喂养情况、

ELBWI
住院来源与喂养方式关系、电话随访次数与喂养方式关系。结果 100例新生儿中,8例采取纯母乳喂养,28例采取混合喂养,64例
采取人工喂养;从外院转入本院的患儿,人工喂养率高于本院的
ELBWI患儿(P<0.05);纯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患儿出院后电话随访次数

≥3
次患儿较随访1次的患儿多(P<0.05)。结论 对NICU接收的ELBWI患儿,完善患儿为监测及母乳喂养宣教,可提高患儿母乳喂养
率。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低出生体质量儿;母乳喂养

低出生体质量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ELBWI)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常见的
疾病,对此类患儿,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研究结果显示予以母乳喂养对促进患儿康复有很大帮助
[1]。然而在实际针对NICI接
收的
ELBWI的干预中,研究发现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并不高,基于此,本研究中就对影响NICU中ELBWI母乳喂养成功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
出科学的干预对策,旨在提高
ELBWI患儿的干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本院NICU收治的100例ELBWI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出生体重均小于2500g,研究剔除了消化道出血及消
化道畸形患儿
[2]。患儿一般资料如下:男58例,女42例;日龄3h~3d,平均(1.4±0.3)d;早产72例,足月产28例。

1.2
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方式,分析ELBWI住院来源及喂养方式、电话随访次数同喂养方式的关系。其中关于喂养当时,分成以下几种:

1)纯母乳喂养。完全采取母乳喂养,不提供其他的乳制品或配方奶粉;(2)混合喂养。母乳分泌,但不能满足新生儿的饮食需求,需
要给予新生儿提供其他的乳制品及配方奶粉;(
3)人工喂养。完全使用乳制品及配方奶粉对新生儿进行喂食。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ELBWI
与喂养方式

本组的100例ELBWI患儿中,8例(8.00%)采取纯母乳喂养,28例(28.00%)采取混合喂养,64例(74.00%)采取人工喂养。在早
产的
72例ELBWI患儿中,1例(1.00%)为纯母乳喂养,12例(12.00%)为混合喂养,59例(59.00%)为人工喂养;足月产的28例患儿
中,
7例(7.00%)为纯母乳喂养,16例(16.00%)为混合喂养,5例(5.00%)为人工喂养。
2.2
住院来源与喂养方式

从外院转入本院的ELBWI患儿,人工喂养率高于直接到本院住院的患儿(P<0.05),见表1。

表1 ELBWI患儿住院来源与喂养方式[n(%)]


2.2
电话随访次数同喂养方式关系

本组100例ELBWI患儿,纯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在出院后电话随访≥3次的人数明显较1次的人数更多(P<0.05),而混合喂养电话随
访次数无明显差异(
P>0.05),详见表2。


表2 电话随访次数与母乳喂养方式的关系


3
讨论

针对NICU接收的ELBWI,采取纯母乳喂养具有促进营养吸收、胃肠功能恢复及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等作用,但实际中受诸多因素的影
响,常导致纯母乳喂养成功率降低
[3]。本研究结果中,对100例ELBWI患儿的母乳喂养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仅8例患儿采取纯母乳喂
养,究其原因主要同以下几方面的因素有关:第一,
NICU接受的ELBWI患儿,母亲因不能直接照顾会减少新生儿吮吸奶头的机会,导致母
亲泌乳降低,为满足新生儿生长需求需用乳制品替代;第二,
ELBWI若为外院转入,可能导致孕妇未接受系统的母乳喂养教育,如此降低
纯母乳喂养率;第三,医务人员针对早产儿母亲的电话随访不及时。

为提高ELBWI纯母乳喂养率,提倡制定并实施如下的干预策略:第一,做好孕期保健,不断完善NICU的探视制度,制度上需充分体
现人性化的服务理念,以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4]。第二,加强对ELBWI患儿母亲母乳喂养知识及技能的宣教,尽量做到早接触及早吮吸,住
院分娩期间指导母亲掌握正确的挤奶手法,尽量避免乳汁淤积以免影响正常泌乳
[5]。第三,落实产后随访工作,主要是相关的医务工作者
需定时采取电话随访的方式,掌握产妇母乳喂养情况,解答疑虑,让患者树立母乳喂养信心,提高纯母乳喂养成功率。

综上所述,对NICU接收的ELBWI患儿,纯母乳喂养对患儿康复有重要帮助,为此需要相关护理人员采取科学的干预对策,如孕期保
健、母乳喂养技巧宣教及随访等,提高母乳喂养率。

参考文献
[1]
饶芬,韦夏,姜玉娥,等. 集束化护理联合持续母乳喂养管理在提高极低和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母乳喂养率中的应用[J]. 中西医结合护
理(中英文),
2019,5(2):123-126.

[2]
张有侃. 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两种微量母乳喂养方法的临床观察[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06):109-111.
[3]
华玲玲. 母乳喂养家庭病房的建立及其在NICU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18.53(10):1163-1167.
[4]
郑华蓉,蔡燕,周红,等. 应用程序化护理干预提高早产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母乳喂养率的研究[J]. 中国护理管理,2018,7

18):89-90.

[5]
时银丽,景琼玲.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母乳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18,18(10):1196-11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