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摘要: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粮食、资源、环境与能源的五大危机,这些都与生物多样性有着密切的关系。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及其它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对它的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公约、温室效应、物种灭绝。

生物多样性是国内外最为流行的一个词汇。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当今已经广泛使用于普通媒体和科学刊物,但是还没有一个严格、统一的定义,所以不同的学者所下的定义是不同的。例如oNorse et al.(1986)认为,生物多样性体现在多个层次上;而Wilson等人认为,生物多样性就是生命形式的多样性;孙儒泳(2001)认为,生物多样性一般是指"地球上生命的所有变异"。蒋志刚等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已经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尽管对于这个词人们所下的定义不同,但是总体而言人们普遍认为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命的所有变异,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持续生存的结果。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分为广义的多样性和狭义的多样性。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

生物所携带的各种遗传信息的总和。这些遗传信息储存在生物个体的基因之中。因此,遗传多样性也就是生物的遗传基因的多样性。任何一个物种或一个生物个体都保存着大量的遗传基因,因此,可被看作是一个基因库(Gene pool)。一个物种所包含的基因越丰富,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基因的多样性是生命进化和物种分化的基础。狭义的遗传多样性主要是指生物种内基因的变化,包括种内显著不同的种群之间以及同一种群内的遗传变异(世界资源研究所,1992)。此外,遗传多样性可以表现在多个层次上,如分子、细胞、个体等。在自然界中,对于绝大多数有性生殖的物种而言,种群内的个体之间往往没有完全一致的基因型,而种群就是由这些具有不同遗传结构的多个个体组成的。在生物的长期演化过程中,遗传物质的改变(或突变)是产生遗传多样性的根本原因。遗传物质的突变主要有两种类型,即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变化以及基因位点内部核苷酸的变化。前者称为染色体的畸变,后者称为基因突变(或点突变)。此外,基因重组也可以导致生物产生遗传变异。

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它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它是生物多样性的核心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物种多样性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指一定区域内的物种丰富程度,可称为区

域物种多样性;其二是指生态学方面的物种分布的均匀程度,可称为生态多样性或群落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衡量一定地区生物资源丰富程度的一个客观指标。在阐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时,最常用的指标是区域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栖息地、生物群落呼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内栖息地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惊大的多样性。生态系统使营养物质得以循环(从生产、消费到分解),这些营养物包括:水、氧、甲烷和二氧化碳以及硫、氮和碳等其它所有化学物质。在基本一环境内,生存着丰富多彩的动物群落、植物群落、微生物群落,群落与群落之间以及它们所栖息的环境之间形成了具有一定关系不同生态系统,不同的一理及气候条件构成了各种各样的环境,不同的环境下又有千姿百态的生物,它们又组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态系统是各种生物与其周围环境所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所有的物种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生态系统越高级则调节能力越强,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在生态系统之中,不仅各个物种之间相互依赖,彼此制约,而且生物与其周围的各种环境因子也是相互作用的。从结构上看,生态系统主要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所构成。生态系统的功能是对地球上的各种化学元素进行循环和维持能量在各组分之间的正常流

动。

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和人类活动范围与强度的不断增加,人类社会遭遇到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环境问题,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粮食和能源等5大危机。现在,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地球的面貌,一方面为人类生存创造了丰富的财富;另一方面,也极大的改变了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使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很多物种已经灭绝或面临绝种。

在人类出现以前,物种的灭绝与物种形成一样,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两者之间处于一种相对的平衡状态。人类出现以后,尤其是近百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类活动的加剧,物种灭绝的速度大大的加快了。以哺乳动物为例:在17世纪时,每5年有一种灭绝,到20世纪则平均每2年就有一种动物绝灭(许再富,1991)。就鸟类而言,在更新世的早期,平均每83.3年有一个物种绝灭,而现代则每2.6年就有一种鸟类从地球上消亡(许维枢,1992)。在印度洋、大西洋中的一些岛屿上生活的特产鸟类绝灭的速度,从1601-1699年为8种,1700-1799年为21种,1800-1899年为69种,1900-1978年为63种(King,1980)。目前,生物多样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在丧失。据国外的科学家估计,目前物种丧失的速度比人类干预以前的自然灭绝速度要快1000倍(Wilson,1988)。以鸟类

为例,在世界上9000多种鸟类中,1978年以前仅有290种鸟类不同程度的受到灭绝的威胁,而现在这个数字则上升到1000多种,大约占鸟类总数的11%。据联合国环境计划署估计,在未来的20-30年之中,地球总生物多样性的25%将处于灭绝的危险之中。在1990-2020年之间,因砍伐森林而损失的物种,可能要占世界物种总数的5-25%,即每年将损失15000-50000个物种,或每天损失40-140个物种。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丧失也是相当惊人的。例如,南撒哈拉非洲地区野生动物栖息地丧失的情况(适宜生境丧失率达65%)(如下表所示)。在亚洲和拉丁美洲等许多地区也存在着相似的情形。

近年来对人类危害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这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加,工业迅猛发展,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而另一方面,由于对森林乱砍乱伐,大量农田建成城市和工厂,破坏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