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观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11奥斯卡文化赏析影评

标题:对自由的追求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姓名:郭凯敏系别: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气系

专业: 08通信工程学号: 200802050023 在观看影片美国经典影片《飞越疯人院》的时候,不得不承认,这部片子给我已有的观

念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我甚至无法给这部有口皆碑的影片做一个简单的五星评分。我不能只

单纯的考虑它超越制度,超越文化的“不自由毋宁死”的象征意义。

麦克墨菲用他的顽劣与桀骜试图应对所有想要将他驯服的清规戒律,他的出现像一块投

入死水中的卵石,打破了疯人院死寂的湖面。只是与许多表现自由精神的摇滚电影或者政治

电影不同,麦克墨菲的极端反叛行为并不是由于他接受了某种先锋教育或者摇滚精神熏陶,

他对自由的渴望和依赖仿佛是与生俱来的天性,是上帝重新创造出来还给人类的品质。这种

品质因为在现代文明过于平静的秩序中十分稀缺,所以非常诱人,贫瘠压抑如精神病人也会

在他的鼓舞下享受到了正常人一样的对自身需求的满足和快乐。他带领病友外出捕鱼,晒日

光,与女孩嬉戏那一段戏拍得非常感人。

疯人院最大的权力掌控者、规范的执行者和监督者是护士长拉奇德(赞一下她的扮演者,

十分到位地刻画了这个角色),这是一位冷冰冰的清教徒一般的中年女性,在今日的眼光看来

应该是那种尽之尽责、雷厉风行的职业女强人。这位从动作,神态,面部表情都透露着一种

不近人情的冷漠的管理者,一面口头上时刻都挂着那种服务行业装腔作势温情僵硬的礼貌用

语,一面不可动摇地维护着疯人院里的神圣秩序。她,及她一丝不苟的头发与白大褂,连同

不停播放的、声响足以妨碍正常听力的“抒情音乐”,为这座死气沉沉的疯人院穿上了一件人

道、慈爱、祥和的外衣。

尽管影片似乎有意将拉奇德塑造成为该片最大的反面角色,然而我对于这样一个曾任职

于军队、从一名小护士熬到一间精神病院的护士长的女性还是不自觉的产生了同性之间的某

种理解和同情。整日与精神病人生活在一起是常人无法体验的高压且枯燥的工作,或许她年

轻时也是一位温柔仁爱的好姑娘,或许她曾无数次被发病的患者攻击过,无数次的为没能控

制好一个忽然躁狂的病人而偷偷抹眼泪,但是她终究还是累了倦了,丢失了年轻时的爱心和

耐心、笑容和理想,最终变得坚硬麻木。她是被权威制度同化和改造过的人,顺理成章地扮

演了卫道士的角色,不可动摇地服从制度也不过是以一种最省时有效的方法执行自己工作职

责罢了。说到底,她也一直囵于制度的压制之中,虽然是管理者,却也是牺牲者。

这部影片拍摄在70年代的美国,60年代时美国接连爆发的反战运动、黑人民权运动、

学生运动、妇女运动、嬉皮士运动、性革命等一系列政治文化运动兴起了一场反传统、反秩

序、反主流的文化思潮,这股思潮几乎席卷了那个时代青年人的价值观,所以文艺作品中创

作出麦克墨菲这样一个狂野放任气息十足、宁可咆哮着死,不愿屈膝着死的反叛权威者,自

然也迎合了这种价值观念认同。然而悖论在于,社会之所以称作社会,是有其约定俗成

的社会文化认定和理想模式标准的。那些与正统的观念冲突,不受社会主流文化认可的行为

就可能被界定为“异常”或者“疯癫”,而有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米歇尔?福柯在《疯癫与

文明》阐释了他对“疯癫”的理解,他写道,疯癫的现代概念就是一种实施控制的文化发明:

曾经被接纳为社会和荒唐人生一部分的疯子们被视为一种威胁,他们被隔离到了精神病院里,

变得悄无声息。

在人道主义主宰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今天,或许像用麦克墨菲最后被强制实施的“前额叶

摘除术”那样手段来诊治精神病人的历史时期已经过去了,但是如何尊重精神病患者或者任

何一类的“少数”人群作为一个人的权利仍然是我们需要思考的话题。

尊严、自由、平等是作为人类中每一个个体的基本价值,但自由从来就不是天生的,它

是不断抗争的结果。精神病人有被社会妖魔化的历史,也曾被大众所遗忘,医务人员被贴上

白衣天使的标签,却也曾利用权威建立一种不平等的倾轧关系。推而广之,无论是统治国家,

管理医院,还是所谓的治疗“网瘾少年”,我们都必须意识到的是,他们所面向这些对象中都

没有谁是要被制伏和被标准化的。有压迫的地方必有反抗,即使作为先驱的星星之火会被暂

时熄灭,也终将会有被唤醒的大力士来接替他的位置,举起巨石,砸碎铁窗,飞越“疯人院”。

篇二:历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影片及优秀影评

历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影片及优秀影评

获奖影片:

第1届奥斯卡(1927-1928年度)

最佳影片:翼 wings 第2届奥斯卡(1928-1929年度)

最佳影片:百老汇的旋律/红伶秘史 the broadway melody 第3届奥斯卡(1929-1930年度)

最佳影片:西线无战事 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第4届奥斯卡(1930-1931年度)

最佳影片:壮志千秋 cimarron 第5届奥斯卡(1931-1932年度)

最佳影片:大饭店 grand hotel 第6届奥斯卡(1932-1933年度)

最佳影片:乱世春秋 cavalcade 第7届奥斯卡(1933-1934年度)

最佳影片:一夜风流 it happened one night 第8届奥斯卡(1935-1936年度)

最佳影片:叛舰喋血记 mutiny on the bounty 第9届奥斯卡(1936-1937年度)

最佳影片:歌舞大王齐格飞 the great ziegfeld 第10届奥斯卡(1937-1938年度)

最佳影片:左拉传 the life of emile zola 第11届奥斯卡(1938-1939年度)

最佳影片:浮生若梦 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 第12届奥斯卡(1939-1940年度)

最佳影片:乱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 第13届奥斯卡(1940-1941年度)

最佳影片:蝴蝶梦 rebecca 第14届奥斯卡(1941-1942年度)

最佳影片:翡翠谷 how green was my valley 第15届奥斯卡(1942-1943年度)

最佳影片:忠勇之家 mrs. miniver 第16届奥斯卡(1943-1944年度)

最佳影片:卡萨布兰卡 casablanca 第17届奥斯卡(1944-1945年度)

最佳影片:与我同行 going my way 第18届奥斯卡(1945-1946年度)

最佳影片:失去的周未 the lost weeke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